【R语言学习笔记】5、常用命令

ls()列举当前内存中已经创建的对象

如我们创建两个对象:datastrings

> data <- c(1,2,5,4)
> strings <- "I like R"
> ls()
[1] "data"    "strings"

rm(对象名)移除当前内存中存在的该对象

rm(data)即移除了名为data的对象。

length(向量名)计算出该向量的长度。

如:

> v <- c(4,7,23,56,32)
> length(v)
[1] 5

mode()得出该对象的类型。

如:以下v为数值型,c和s是字符型

> v <- c(4,7,23,56,32)
> mode(v)
[1] "numeric"

> c <- c("one", "two", "four")
> mode(c)
[1] "character"

> s <- "I like R"
> mode(s)
[1] "character"

seq()生成一个序列向量

  • 格式:seq(par1, par2, par3),其中参数1是序列的起始值,参数2是上限即最大值,参数3是该序列按参数3进行递增,例如下:
> x <- seq(1, 10, 2)
> x
[1] 1 3 5 7 9

rep()循环生成一个序列向量

  • 格式:rep(par1, par2),生成一个有par2个元素的向量,且该向量每个元素的值都是par1,例如下:
> x <- rep(10, 5)
> x
[1] 10 10 10 10 10

> x <- rep(1:3, 3)
> x
[1] 1 2 3 1 2 3 1 2 3

rnorm()随机生成满足正态分布的元素组成的一个序列向量。

  • rnorm(n)随机生成有n个满足均值为零,标准差为1的正态分布的元素,组成的一个序列向量。例如下:
> rnorm(8)
[1]  1.4907195  1.7276080  0.5527360 -2.1591973 -0.9604629 -0.3154053 -1.1600211  0.4389038
  • rnorm(n, mean=x, sd=y)随机生成有n个满足均值为x,标准差为y的正态分布的元素,组成的一个序列向量。例如下:
> rnorm(6, mean=5, sd=2)
[1] 6.459678 0.951232 7.995386 7.224060 4.744950 3.913656

提取出向量中满足某条件的值

例如下:(|是或,&是且)

> x <- c(0, -3, 4, -1, 45, 98, -12)
> x[x>0]
[1]  4 45 98
> x[x<=2 | x>5]
[1]   0  -3  -1  45  98 -12
> x[x<=50 & x>=-1]
[1]  0  4 -1 45

x[-n]不取向量中的第n个值

例不取向量x的第5个值,如下:

> x <- c(0, -3, 4, -1, 45, 98, -12)
> x[-5]
[1]   0  -3   4  -1  98 -12

例不取向量x的第2-4个值,如下:

> x <- c(0, -3, 4, -1, 45, 98, -12)
> x[-(2:4)]
[1]   0  45  98 -12
  • 0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