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填坑.
前面第二篇也说过,很多函数有分阻塞型版本和非阻塞型版本,非阻塞型版本的名字比阻塞型的名字多一个i前缀.
那么,非阻塞型函数又是怎么回事?
我们知道,点对点通信里的recv函数是一个阻塞函数,也就是接收方要等发送方发送了信息,函数才能返回.
那么对应的,非阻塞型函数就是,不管发送方是否发送了信息,函数都马上返回,返回一个request对象.
我们可以通过request对象来测试发送方是否发送了信息.
mpi4py并不能很好地实现小写版本的非阻塞函数,因此在这里我们习惯只要是非阻塞函数,我们都使用大写版本,即是需要buffer传递信息的版本.
代码:
运行结果:
代码解释:
- 关于buffer型的大写版本函数的使用请参考上一篇,有一点奇怪的是使用numpy.empty创建数组时会出错,建议大家都用numpy.zeros创建全0的数组.
- 无论是Isend还是Irecv都会返回一个request对象,只是我这里没有让发送方也等待消息的发送.
- request对象的Test()方法会返回一个bool值,表示信息是否已经完全发送/接收.
- request对象除了Test()还有一个常用的Wait()方法,它会重新让进程阻塞地等待消息的发送.也就是说当Wait()返回了,消息也就已经完全发送/接收了.
我们将会在后面对request作更多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