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Sock网络编程实用宝典
1、TCP/IP体系结构
TCP/IP协议实际上就是在物理网上的一组完整的网络协议。其中TCP是提供传输层服务,而IP则是提供网络层服务。TCP/IP包括以下协议:(结构如图1.1)
(图1.1)
IP: 网间协议(Internet Protocol) 负责主机间数据的路由和网络上数据的存储。同时为ICMP,TCP, UDP提供分组发送服务。用户进程通常不需要涉及这一层。
ARP: 地址解析协议(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此协议将网络地址映射到硬件地址。
RARP: 反向地址解析协议(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此协议将硬件地址映射到网络地址
ICMP: 网间报文控制协议(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此协议处理信关和主机的差错和传送控制。
TCP: 传送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这是一种提供给用户进程的可靠的全双工字节流面向连接的协议。它要为用户进程提供虚电路服务,并为数据可靠传输建立检查。(注:大多数网络用户程序使用TCP)
UDP: 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
这是提供给用户进程的无连接协议,用于传送数据而不执行正确性检查。
FTP: 文件传输协议(File Transfer Protocol)
允许用户以文件操作的方式(文件的增、删、改、查、传送等)与另一主机相互通信。
SMTP: 简单邮件传送协议(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
SMTP协议为系统之间传送电子邮件。
TELNET:终端协议(Telnet Terminal Procotol)
允许用户以虚终端方式访问远程主机
HTTP: 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cotol)
TFTP: 简单文件传输协议(Trivial File Transfer Protocol)
2、TCP/IP特点
TCP/IP协议的核心部分是传输层协议(TCP、UDP),网络层协议(IP)和物理接口层,这三层通常是在操作系统内核中实现。因此用户一般不涉及。编程时,编程界面有两种形式:一、是由内核心直接提供的系统调用;二、使用以库函数方式提供的各种函数。前者为核内实现,后者为核外实现。用户服务要通过核外的应用程序才能实现,所以要使用套接字(socket)来实现。
图1.2是TCP/IP协议核心与应用程序关系图。
(图1.2)
二、专用术语
1、套接字
套接字是网络的基本构件。它是可以被命名和寻址的通信端点,使用中的每一个套接字都有其类型和一个与之相连听进程。套接字存在通信区域(通信区域又称地址簇)中。套接字只与同一区域中的套接字交换数据(跨区域时,需要执行某和转换进程才能实现)。WINDOWS 中的套接字只支持一个域——网际域。套接字具有类型。
WINDOWS SOCKET 1.1 版本支持两种套接字:流套接字(SOCK_STREAM)和数据报套接字(SOCK_DGRAM)
2、WINDOWS SOCKETS 实现
一个WINDOWS SOCKETS 实现是指实现了WINDOWS SOCKETS规范所描述的全部功能的一套软件。一般通过DLL文件来实现
3、阻塞处理例程
阻塞处理例程(blocking hook,阻塞钩子)是WINDOWS SOCKETS实现为了支持阻塞套接字函数调用而提供的一种机制。
4、多址广播(multicast,多点传送或组播)
是一种一对多的传输方式,传输发起者通过一次传输就将信息传送到一组接收者,与单点传送
(unicast)和广播(Broadcast)相对应。
一、客户机/服务器模式
在TCP/IP网络中两个进程间的相互作用的主机模式是客户机/服务器模式(Client/Server model)。该模式的建立基于以下两点:1、非对等作用;2、通信完全是异步的。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在操作过程中采取的是主动请示方式:
首先服务器方要先启动,并根据请示提供相应服务:(过程如下)
1、打开一通信通道并告知本地主机,它愿意在某一个公认地址上接收客户请求。
2、等待客户请求到达该端口。
3、接收到重复服务请求,处理该请求并发送应答信号。
4、返回第二步,等待另一客户请求
5、关闭服务器。
客户方:
1、打开一通信通道,并连接到服务器所在主机的特定端口。
2、向服务器发送服务请求报文,等待并接收应答;继续提出请求……
3、请求结束后关闭通信通道并终止。
二、基本套接字
为了更好说明套接字编程原理,给出几个基本的套接字,在以后的篇幅中会给出更详细的使用说明。
1、创建套接字——socket()
功能:使用前创建一个新的套接字
格式:SOCKET PASCAL FAR socket(int af,int type,int procotol);
参数:af: 通信发生的区域
type: 要建立的套接字类型
procotol: 使用的特定协议
2、指定本地地址——bind()
功能:将套接字地址与所创建的套接字号联系起来。
格式:int PASCAL FAR bind(SOCKET s,const struct sockaddr FAR * name,int namelen);
参数:s: 是由socket()调用返回的并且未作连接的套接字描述符(套接字号)。
其它:没有错误,bind()返回0,否则SOCKET_ERROR
地址结构说明:
struct sockaddr_in
{
short sin_family;//AF_INET
u_short sin_port;//16位端口号,网络字节顺序
struct in_addr sin_addr;//32位IP地址,网络字节顺序
char sin_zero[8];//保留
}
3、建立套接字连接——connect()和accept()
功能:共同完成连接工作
格式:int PASCAL FAR connect(SOCKET s,const struct sockaddr FAR * name,int namelen);
SOCKET PASCAL FAR accept(SOCKET s,struct sockaddr FAR * name,int FAR * addrlen);
参数:同上
4、监听连接——listen()
功能:用于面向连接服务器,表明它愿意接收连接。
格式:int PASCAL FAR listen(SOCKET s, int backlog);
5、数据传输——send()与recv()
功能:数据的发送与接收
格式:int PASCAL FAR send(SOCKET s,const char FAR * buf,int len,int flags);
int PASCAL FAR recv(SOCKET s,const char FAR * buf,int len,int flags);
参数:buf:指向存有传输数据的缓冲区的指针。
6、多路复用——select()
功能:用来检测一个或多个套接字状态。
格式:int PASCAL FAR select(int nfds,fd_set FAR * readfds,fd_set FAR * writefds,
fd_set FAR * exceptfds,const struct timeval FAR * timeout);
参数:readfds:指向要做读检测的指针
writefds:指向要做写检测的指针
exceptfds:指向要检测是否出错的指针
timeout:最大等待时间
7、关闭套接字——closesocket()
功能:关闭套接字s
格式:BOOL PASCAL FAR closesocket(SOCKET s);
三、典型过程图
2.1 面向连接的套接字的系统调用时序图
2.2 无连接协议的套接字调用时序图
2.3 面向连接的应用程序流程图
Windows Socket1.1 程序设计
一、简介
Windows Sockets 是从 Berkeley Sockets 扩展而来的,其在继承 Berkeley Sockets 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新的扩充。这些扩充主要是提供了一些异步函数,并增加了符合WINDOWS消息驱动特性的网络事件异步选择机制。
Windows Sockets由两部分组成:开发组件和运行组件。
开发组件:Windows Sockets 实现文档、应用程序接口(API)引入库和一些头文件。
运行组件:Windows Sockets 应用程序接口的动态链接库(WINSOCK.DLL)。
二、主要扩充说明
1、异步选择机制:
Windows Sockets 的异步选择函数提供了消息机制的网络事件选择,当使用它登记网络事件发生时,应用程序相应窗口函数将收到一个消息,消息中指示了发生的网络事件,以及与事件相关的一些信息。
Windows Sockets 提供了一个异步选择函数 WSAAsyncSelect(),用它来注册应用程序感兴趣的网络事件,当这些事件发生时,应用程序相应的窗口函数将收到一个消息。
函数结构如下:
int PASCAL FAR WSAAsyncSelect(SOCKET s,HWND hWnd,unsigned int wMsg,long lEvent); |
参数说明:
hWnd:窗口句柄
wMsg:需要发送的消息
lEvent:事件(以下为事件的内容)
值: | 含义: |
FD_READ | 期望在套接字上收到数据(即读准备好)时接到通知 |
FD_WRITE | 期望在套接字上可发送数据(即写准备好)时接到通知 |
FD_OOB | 期望在套接字上有带外数据到达时接到通知 |
FD_ACCEPT | 期望在套接字上有外来连接时接到通知 |
FD_CONNECT | 期望在套接字连接建立完成时接到通知 |
FD_CLOSE | 期望在套接字关闭时接到通知 |
例如:我们要在套接字读准备好或写准备好时接到通知,语句如下:
rc=WSAAsyncSelect(s,hWnd,wMsg,FD_READ|FD_WRITE); |
如果我们需要注销对套接字网络事件的消息发送,只要将 lEvent 设置为0
2、异步请求函数
在 Berkeley Sockets 中请求服务是阻塞的,WINDOWS SICKETS 除了支持这一类函数外,还增加了相应的异步请求函数(WSAAsyncGetXByY();)。
3、阻塞处理方法
Windows Sockets 为了实现当一个应用程序的套接字调用处于阻塞时,能够放弃CPU让其它应用程序运行,它在调用处于阻塞时便进入一个叫“HOOK”的例程,此例程负责接收和分配WINDOWS消息,使得其它应用程序仍然能够接收到自己的消息并取得控制权。
WINDOWS 是非抢先的多任务环境,即若一个程序不主动放弃其控制权,别的程序就不能执行。因此在设计Windows Sockets 程序时,尽管系统支持阻塞操作,但还是反对程序员使用该操作。但由于 SUN 公司下的 Berkeley Sockets 的套接字默认操作是阻塞的,WINDOWS 作为移植的 SOCKETS 也不可避免对这个操作支持。
在Windows Sockets 实现中,对于不能立即完成的阻塞操作做如下处理:DLL初始化→循环操作。在循环中,它发送任何 WINDOWS 消息,并检查这个 Windows Sockets 调用是否完成,在必要时,它可以放弃CPU让其它应用程序执行(当然使用超线程的CPU就不会有这个麻烦了^_^)。我们可以调用 WSACancelBlockingCall() 函数取消此阻塞操作。
在 Windows Sockets 中,有一个默认的阻塞处理例程 BlockingHook() 简单地获取并发送 WINDOWS 消息。如果要对复杂程序进行处理,Windows Sockets 中还有 WSASetBlockingHook() 提供用户安装自己的阻塞处理例程能力;与该函数相对应的则是 SWAUnhookBlockingHook(),它用于删除先前安装的任何阻塞处理例程,并重新安装默认的处理例程。请注意,设计自己的阻塞处理例程时,除了函数 WSACancelBlockingHook() 之外,它不能使用其它的 Windows Sockets API 函数。在处理例程中调用 WSACancelBlockingHook()函数将取消处于阻塞的操作,它将结束阻塞循环。
4、出错处理
Windows Sockets 为了和以后多线程环境(WINDOWS/UNIX)兼容,它提供了两个出错处理函数来获取和设置当前线程的最近错误号。(WSAGetLastEror()和WSASetLastError())
5、启动与终止
使用函数 WSAStartup() 和 WSACleanup() 启动和终止套接字。
三、Windows Sockets网络程序设计核心
我们终于可以开始真正的 Windows Sockets 网络程序设计了。不过我们还是先看一看每个 Windows Sockets 网络程序都要涉及的内容。让我们一步步慢慢走。
1、启动与终止
在所有 Windows Sockets 函数中,只有启动函数 WSAStartup() 和终止函数 WSACleanup() 是必须使用的。
启动函数必须是第一个使用的函数,而且它允许指定 Windows Sockets API 的版本,并获得 SOCKETS的特定的一些技术细节。本结构如下:
int PASCAL FAR WSAStartup(WORD wVersionRequested, LPWSADATA lpWSAData); |
其中 wVersionRequested 保证 SOCKETS 可正常运行的 DLL 版本,如果不支持,则返回错误信息。
我们看一下下面这段代码,看一下如何进行 WSAStartup() 的调用
WORD wVersionRequested;// 定义版本信息变量 WSADATA wsaData;//定义数据信息变量 int err;//定义错误号变量 wVersionRequested = MAKEWORD(1,1);//给版本信息赋值 err = WSAStartup(wVersionRequested, &wsaData);//给错误信息赋值 if(err!=0) { return;//告诉用户找不到合适的版本 } //确认 Windows Sockets DLL 支持 1.1 版本 //DLL 版本可以高于 1.1 //系统返回的版本号始终是最低要求的 1.1,即应用程序与DLL 中可支持的最低版本号 if(LOBYTE(wsaData.wVersion)!= 1|| HIBYTE(wsaData.wVersion)!=1) { WSACleanup();//告诉用户找不到合适的版本 return; } //Windows Sockets DLL 被进程接受,可以进入下一步操作 |
关闭函数使用时,任何打开并已连接的 SOCK_STREAM 套接字被复位,但那些已由 closesocket() 函数关闭的但仍有未发送数据的套接字不受影响,未发送的数据仍将被发送。程序运行时可能会多次调用 WSAStartuo() 函数,但必须保证每次调用时的 wVersionRequested 的值是相同的。
2、异步请求服务
Windows Sockets 除支持 Berkeley Sockets 中同步请求,还增加了了一类异步请求服务函数 WSAAsyncGerXByY()。该函数是阻塞请求函数的异步版本。应用程序调用它时,由 Windows Sockets DLL 初始化这一操作并返回调用者,此函数返回一个异步句柄,用来标识这个操作。当结果存储在调用者提供的缓冲区,并且发送一个消息到应用程序相应窗口。常用结构如下:
HANDLE taskHnd; char hostname="rs6000"; taskHnd = WSAAsyncBetHostByName(hWnd,wMsg,hostname,buf,buflen); |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 Windows 的内存对像可以设置为可移动和可丢弃,因此在操作内存对象是,必须保证 WIindows Sockets DLL 对象是可用的。
3、异步数据传输
使用 send() 或 sendto() 函数来发送数据,使用 recv() 或recvfrom() 来接收数据。Windows Sockets 不鼓励用户使用阻塞方式传输数据,因为那样可能会阻塞整个 Windows 环境。下面我们看一个异步数据传输实例:
假设套接字 s 在连接建立后,已经使用了函数 WSAAsyncSelect() 在其上注册了网络事件 FD_READ 和 FD_WRITE,并且 wMsg 值为 UM_SOCK,那么我们可以在 Windows 消息循环中增加如下的分支语句:
case UM_SOCK: switch(lParam) { case FD_READ: len = recv(wParam,lpBuffer,length,0); break; case FD_WRITE: while(send(wParam,lpBuffer,len,0)!=SOCKET_ERROR) break; } break; |
4、出错处理
Windows 提供了一个函数来获取最近的错误码 WSAGetLastError(),推荐的编写方式如下:
len = send (s,lpBuffer,len,0); of((len==SOCKET_ERROR)&&(WSAGetLastError()==WSAWOULDBLOCK)){...} |
基于Visual C++的Winsock API研究
为了方便网络编程,90年代初,由Microsoft联合了其他几家公司共同制定了一套WINDOWS下的网络编程接口,即Windows Sockets规范,它不是一种网络协议,而是一套开放的、支持多种协议的Windows下的网络编程接口。现在的Winsock已经基本上实现了与协议无关,你可以使用Winsock来调用多种协议的功能,但较常使用的是TCP/IP协议。Socket实际在计算机中提供了一个通信端口,可以通过这个端口与任何一个具有Socket接口的计算机通信。应用程序在网络上传输,接收的信息都通过这个Socket接口来实现。
微软为VC定义了Winsock类如CAsyncSocket类和派生于CAsyncSocket 的CSocket类,它们简单易用,读者朋友当然可以使用这些类来实现自己的网络程序,但是为了更好的了解Winsock API编程技术,我们这里探讨怎样使用底层的API函数实现简单的 Winsock 网络应用程式设计,分别说明如何在Server端和Client端操作Socket,实现基于TCP/IP的数据传送,最后给出相关的源代码。
在VC中进行WINSOCK的API编程开发的时候,需要在项目中使用下面三个文件,否则会出现编译错误。
1.WINSOCK.H: 这是WINSOCK API的头文件,需要包含在项目中。
2.WSOCK32.LIB: WINSOCK API连接库文件。在使用中,一定要把它作为项目的非缺省的连接库包含到项目文件中去。
3.WINSOCK.DLL: WINSOCK的动态连接库,位于WINDOWS的安装目录下。
一、服务器端操作 socket(套接字)
1)在初始化阶段调用WSAStartup()
此函数在应用程序中初始化Windows Sockets DLL ,只有此函数调用成功后,应用程序才可以再调用其他Windows Sockets DLL中的API函数。在程式中调用该函数的形式如下:WSAStartup((WORD)((1<<8|1),(LPWSADATA)&WSAData),其中(1<<8|1)表示我们用的是WinSocket1.1版本,WSAata用来存储系统传回的关于WinSocket的资料。
2)建立Socket
初始化WinSock的动态连接库后,需要在服务器端建立一个监听的Socket,为此可以调用Socket()函数用来建立这个监听的Socket,并定义此Socket所使用的通信协议。此函数调用成功返回Socket对象,失败则返回INVALID_SOCKET(调用WSAGetLastError()可得知原因,所有WinSocket 的函数都可以使用这个函数来获取失败的原因)。
SOCKET PASCAL FAR socket( int af, int type, int protocol )
参数: af:目前只提供 PF_INET(AF_INET);
type:Socket 的类型 (SOCK_STREAM、SOCK_DGRAM);
protocol:通讯协定(如果使用者不指定则设为0);
如果要建立的是遵从TCP/IP协议的socket,第二个参数type应为SOCK_STREAM,如为UDP(数据报)的socket,应为SOCK_DGRAM。
3)绑定端口
接下来要为服务器端定义的这个监听的Socket指定一个地址及端口(Port),这样客户端才知道待会要连接哪一个地址的哪个端口,为此我们要调用bind()函数,该函数调用成功返回0,否则返回SOCKET_ERROR。
int PASCAL FAR bind( SOCKET s, const struct sockaddr FAR *name,int namelen );
参 数: s:Socket对象名;
name:Socket的地址值,这个地址必须是执行这个程式所在机器的IP地址;
namelen:name的长度;
如果使用者不在意地址或端口的值,那么可以设定地址为INADDR_ANY,及Port为0,Windows Sockets 会自动将其设定适当之地址及Port (1024 到 5000之间的值)。此后可以调用getsockname()函数来获知其被设定的值。
4)监听
当服务器端的Socket对象绑定完成之后,服务器端必须建立一个监听的队列来接收客户端的连接请求。listen()函数使服务器端的Socket 进入监听状态,并设定可以建立的最大连接数(目前最大值限制为 5, 最小值为1)。该函数调用成功返回0,否则返回SOCKET_ERROR。
int PASCAL FAR listen( SOCKET s, int backlog ); 参 数: s:需要建立监听的Socket; backlog:最大连接个数; |
服务器端的Socket调用完listen()后,如果此时客户端调用connect()函数提出连接申请的话,Server 端必须再调用accept() 函数,这样服务器端和客户端才算正式完成通信程序的连接动作。为了知道什么时候客户端提出连接要求,从而服务器端的Socket在恰当的时候调用accept()函数完成连接的建立,我们就要使用WSAAsyncSelect()函数,让系统主动来通知我们有客户端提出连接请求了。该函数调用成功返回0,否则返回SOCKET_ERROR。
int PASCAL FAR WSAAsyncSelect( SOCKET s, HWND hWnd,unsigned int wMsg, long lEvent ); 参数: s:Socket 对象; hWnd :接收消息的窗口句柄; wMsg:传给窗口的消息; lEvent:被注册的网络事件,也即是应用程序向窗口发送消息的网路事件,该值为下列值FD_READ、FD_WRITE、FD_OOB、FD_ACCEPT、FD_CONNECT、FD_CLOSE的组合,各个值的具体含意为FD_READ:希望在套接字S收到数据时收到消息;FD_WRITE:希望在套接字S上可以发送数据时收到消息;FD_ACCEPT:希望在套接字S上收到连接请求时收到消息;FD_CONNECT:希望在套接字S上连接成功时收到消息;FD_CLOSE:希望在套接字S上连接关闭时收到消息;FD_OOB:希望在套接字S上收到带外数据时收到消息。 |
具体应用时,wMsg应是在应用程序中定义的消息名称,而消息结构中的lParam则为以上各种网络事件名称。所以,可以在窗口处理自定义消息函数中使用以下结构来响应Socket的不同事件:
switch(lParam) {case FD_READ: … break; case FD_WRITE、 … break; … } |
5)服务器端接受客户端的连接请求
当Client提出连接请求时,Server 端hwnd视窗会收到Winsock Stack送来我们自定义的一个消息,这时,我们可以分析lParam,然后调用相关的函数来处理此事件。为了使服务器端接受客户端的连接请求,就要使用accept() 函数,该函数新建一Socket与客户端的Socket相通,原先监听之Socket继续进入监听状态,等待他人的连接要求。该函数调用成功返回一个新产生的Socket对象,否则返回INVALID_SOCKET。
SOCKET PASCAL FAR accept( SCOKET s, struct sockaddr FAR *addr,int FAR *addrlen ); 参数:s:Socket的识别码; addr:存放来连接的客户端的地址; addrlen:addr的长度 |
6)结束 socket 连接
结束服务器和客户端的通信连接是很简单的,这一过程可以由服务器或客户机的任一端启动,只要调用closesocket()就可以了,而要关闭Server端监听状态的socket,同样也是利用此函数。另外,与程序启动时调用WSAStartup()憨数相对应,程式结束前,需要调用 WSACleanup() 来通知Winsock Stack释放Socket所占用的资源。这两个函数都是调用成功返回0,否则返回SOCKET_ERROR。
int PASCAL FAR closesocket( SOCKET s ); 参 数:s:Socket 的识别码; int PASCAL FAR WSACleanup( void ); 参 数: 无 |
二、客户端Socket的操作
1)建立客户端的Socket
客户端应用程序首先也是调用WSAStartup() 函数来与Winsock的动态连接库建立关系,然后同样调用socket() 来建立一个TCP或UDP socket(相同协定的 sockets 才能相通,TCP 对 TCP,UDP 对 UDP)。与服务器端的socket 不同的是,客户端的socket 可以调用 bind() 函数,由自己来指定IP地址及port号码;但是也可以不调用 bind(),而由 Winsock来自动设定IP地址及port号码。
2)提出连接申请
客户端的Socket使用connect()函数来提出与服务器端的Socket建立连接的申请,函数调用成功返回0,否则返回SOCKET_ERROR。
int PASCAL FAR connect( SOCKET s, const struct sockaddr FAR *name, int namelen ); 参 数:s:Socket 的识别码; name:Socket想要连接的对方地址; namelen:name的长度 |
三、数据的传送
虽然基于TCP/IP连接协议(流套接字)的服务是设计客户机/服务器应用程序时的主流标准,但有些服务也是可以通过无连接协议(数据报套接字)提供的。先介绍一下TCP socket 与UDP socket 在传送数据时的特性:Stream (TCP) Socket 提供双向、可靠、有次序、不重复的资料传送。Datagram (UDP) Socket 虽然提供双向的通信,但没有可靠、有次序、不重复的保证,所以UDP传送数据可能会收到无次序、重复的资料,甚至资料在传输过程中出现遗漏。由于UDP Socket 在传送资料时,并不保证资料能完整地送达对方,所以绝大多数应用程序都是采用TCP处理Socket,以保证资料的正确性。一般情况下TCP Socket 的数据发送和接收是调用send() 及recv() 这两个函数来达成,而 UDP Socket则是用sendto() 及recvfrom() 这两个函数,这两个函数调用成功发挥发送或接收的资料的长度,否则返回SOCKET_ERROR。
int PASCAL FAR send( SOCKET s, const char FAR *buf,int len, int flags ); 参数:s:Socket 的识别码 buf:存放要传送的资料的暂存区 len buf:的长度 flags:此函数被调用的方式 |
对于Datagram Socket而言,若是 datagram 的大小超过限制,则将不会送出任何资料,并会传回错误值。对Stream Socket 言,Blocking 模式下,若是传送系统内的储存空间不够存放这些要传送的资料,send()将会被block住,直到资料送完为止;如果该Socket被设定为 Non-Blocking 模式,那么将视目前的output buffer空间有多少,就送出多少资料,并不会被 block 住。flags 的值可设为 0 或 MSG_DONTROUTE及 MSG_OOB 的组合。
int PASCAL FAR recv( SOCKET s, char FAR *buf, int len, int flags ); 参数:s:Socket 的识别码 buf:存放接收到的资料的暂存区 len buf:的长度 flags:此函数被调用的方式 |
对Stream Socket 言,我们可以接收到目前input buffer内有效的资料,但其数量不超过len的大小。
四、自定义的CMySocket类的实现代码:
根据上面的知识,我自定义了一个简单的CMySocket类,下面是我定义的该类的部分实现代码:
// CMySocket::CMySocket() : file://类的构造函数 { WSADATA wsaD; memset( m_LastError, 0, ERR_MAXLENGTH ); // m_LastError是类内字符串变量,初始化用来存放最后错误说明的字符串; // 初始化类内sockaddr_in结构变量,前者存放客户端地址,后者对应于服务器端地址; memset( &m_sockaddr, 0, sizeof( m_sockaddr ) ); memset( &m_rsockaddr, 0, sizeof( m_rsockaddr ) ); int result = WSAStartup((WORD)((1<<8|1), &wsaD);//初始化WinSocket动态连接库; if( result != 0 ) // 初始化失败; { set_LastError( "WSAStartup failed!", WSAGetLastError() ); return; } } // CMySocket::~CMySocket() { WSACleanup(); }//类的析构函数; int CMySocket::Create( void ) {// m_hSocket是类内Socket对象,创建一个基于TCP/IP的Socket变量,并将值赋给该变量; if ( (m_hSocket = socket( AF_INET, SOCK_STREAM, IPPROTO_TCP )) == INVALID_SOCKET ) { set_LastError( "socket() failed", WSAGetLastError() ); return ERR_WSAERROR; } return ERR_SUCCESS; } /// int CMySocket::Close( void )//关闭Socket对象; { if ( closesocket( m_hSocket ) == SOCKET_ERROR ) { set_LastError( "closesocket() failed", WSAGetLastError() ); return ERR_WSAERROR; } file://重置sockaddr_in 结构变量; memset( &m_sockaddr, 0, sizeof( sockaddr_in ) ); memset( &m_rsockaddr, 0, sizeof( sockaddr_in ) ); return ERR_SUCCESS; } / int CMySocket::Connect( char* strRemote, unsigned int iPort )//定义连接函数; { if( strlen( strRemote ) == 0 || iPort == 0 ) return ERR_BADPARAM; hostent *hostEnt = NULL; long lIPAddress = 0; hostEnt = gethostbyname( strRemote );//根据计算机名得到该计算机的相关内容; if( hostEnt != NULL ) { lIPAddress = ((in_addr*)hostEnt->h_addr)->s_addr; m_sockaddr.sin_addr.s_addr = lIPAddress; } else { m_sockaddr.sin_addr.s_addr = inet_addr( strRemote ); } m_sockaddr.sin_family = AF_INET; m_sockaddr.sin_port = htons( iPort ); if( connect( m_hSocket, (SOCKADDR*)&m_sockaddr, sizeof( m_sockaddr ) ) == SOCKET_ERROR ) { set_LastError( "connect() failed", WSAGetLastError() ); return ERR_WSAERROR; } return ERR_SUCCESS; } /// int CMySocket::Bind( char* strIP, unsigned int iPort )//绑定函数; { if( strlen( strIP ) == 0 || iPort == 0 ) return ERR_BADPARAM; memset( &m_sockaddr,0, sizeof( m_sockaddr ) ); m_sockaddr.sin_family = AF_INET; m_sockaddr.sin_addr.s_addr = inet_addr( strIP ); m_sockaddr.sin_port = htons( iPort ); if ( bind( m_hSocket, (SOCKADDR*)&m_sockaddr, sizeof( m_sockaddr ) ) == SOCKET_ERROR ) { set_LastError( "bind() failed", WSAGetLastError() ); return ERR_WSAERROR; } return ERR_SUCCESS; } // int CMySocket::Accept( SOCKET s )//建立连接函数,S为监听Socket对象名; { int Len = sizeof( m_rsockaddr ); memset( &m_rsockaddr, 0, sizeof( m_rsockaddr ) ); if( ( m_hSocket = accept( s, (SOCKADDR*)&m_rsockaddr, &Len ) ) == INVALID_SOCKET ) { set_LastError( "accept() failed", WSAGetLastError() ); return ERR_WSAERROR; } return ERR_SUCCESS; } / int CMySocket::asyncSelect( HWND hWnd, unsigned int wMsg, long lEvent ) file://事件选择函数; { if( !IsWindow( hWnd ) || wMsg == 0 || lEvent == 0 ) return ERR_BADPARAM; if( WSAAsyncSelect( m_hSocket, hWnd, wMsg, lEvent ) == SOCKET_ERROR ) { set_LastError( "WSAAsyncSelect() failed", WSAGetLastError() ); return ERR_WSAERROR; } return ERR_SUCCESS; } int CMySocket::Listen( int iQueuedConnections )//监听函数; { if( iQueuedConnections == 0 ) return ERR_BADPARAM; if( listen( m_hSocket, iQueuedConnections ) == SOCKET_ERROR ) { set_LastError( "listen() failed", WSAGetLastError() ); return ERR_WSAERROR; } return ERR_SUCCESS; } int CMySocket::Send( char* strData, int iLen )//数据发送函数; { if( strData == NULL || iLen == 0 ) return ERR_BADPARAM; if( send( m_hSocket, strData, iLen, 0 ) == SOCKET_ERROR ) { set_LastError( "send() failed", WSAGetLastError() ); return ERR_WSAERROR; } return ERR_SUCCESS; } / int CMySocket::Receive( char* strData, int iLen )//数据接收函数; { if( strData == NULL ) return ERR_BADPARAM; int len = 0; int ret = 0; ret = recv( m_hSocket, strData, iLen, 0 ); if ( ret == SOCKET_ERROR ) { set_LastError( "recv() failed", WSAGetLastError() ); return ERR_WSAERROR; } return ret; } void CMySocket::set_LastError( char* newError, int errNum ) file://WinSock API操作错误字符串设置函数; { memset( m_LastError, 0, ERR_MAXLENGTH ); memcpy( m_LastError, newError, strlen( newError ) ); m_LastError[strlen(newError)+1] = '/0'; } |
有了上述类的定义,就可以在网络程序的服务器和客户端分别定义CMySocket对象,建立连接,传送数据了。例如,为了在服务器和客户端发送数据,需要在服务器端定义两个CMySocket对象ServerSocket1和ServerSocket2,分别用于监听和连接,客户端定义一个CMySocket对象ClientSocket,用于发送或接收数据,如果建立的连接数大于一,可以在服务器端再定义CMySocket对象,但要注意连接数不要大于五。
由于Socket API函数还有许多,如获取远端服务器、本地客户机的IP地址、主机名等等,读者可以再此基础上对CMySocket补充完善,实现更多的功能。
TCP/IP Winsock编程要点
利用Winsock编程由同步和异步方式,同步方式逻辑清晰,编程专注于应用,在抢先式的多任务操作系统中(WinNt、Win2K)采用多线程方式效率基本达到异步方式的水平,应此以下为同步方式编程要点。
1、快速通信
Winsock的Nagle算法将降低小数据报的发送速度,而系统默认是使用Nagle算法,使用
int setsockopt( SOCKET s, int level, int optname, const char FAR *optval, int optlen );函数关闭它 |
例子:
SOCKET sConnect; sConnect=::socket(AF_INET,SOCK_STREAM,IPPROTO_TCP); int bNodelay = 1; int err; err = setsockopt( sConnect, IPPROTO_TCP, TCP_NODELAY, (char *)&bNodelay, sizoeof(bNodelay));//不采用延时算法 if (err != NO_ERROR) TRACE ("setsockopt failed for some reason/n");; |
2、SOCKET的SegMentSize和收发缓冲
TCPSegMentSize是发送接受时单个数据报的最大长度,系统默认为1460,收发缓冲大小为8192。
在SOCK_STREAM方式下,如果单次发送数据超过1460,系统将分成多个数据报传送,在对方接受到的将是一个数据流,应用程序需要增加断帧的判断。当然可以采用修改注册表的方式改变1460的大小,但MicrcoSoft认为1460是最佳效率的参数,不建议修改。
在工控系统中,建议关闭Nagle算法,每次发送数据小于1460个字节(推荐1400),这样每次发送的是一个完整的数据报,减少对方对数据流的断帧处理。
3、同步方式中减少断网时connect函数的阻塞时间
同步方式中的断网时connect的阻塞时间为20秒左右,可采用gethostbyaddr事先判断到服务主机的路径是否是通的,或者先ping一下对方主机的IP地址。
A、采用gethostbyaddr阻塞时间不管成功与否为4秒左右。
例子:
LONG lPort=3024; struct sockaddr_in ServerHostAddr;//服务主机地址 ServerHostAddr.sin_family=AF_INET; ServerHostAddr.sin_port=::htons(u_short(lPort)); ServerHostAddr.sin_addr.s_addr=::inet_addr("192.168.1.3"); HOSTENT* pResult=gethostbyaddr((const char *) & (ServerHostAddr.sin_addr.s_addr),4,AF_INET); if(NULL==pResult) { int nErrorCode=WSAGetLastError(); TRACE("gethostbyaddr errorcode=%d",nErrorCode); } else { TRACE("gethostbyaddr %s/n",pResult->h_name);; } |
B、采用PING方式时间约2秒左右
暂略
4、同步方式中解决recv,send阻塞问题
采用select函数解决,在收发前先检查读写可用状态。
A、读
例子:
TIMEVAL tv01 = {0, 1};//1ms钟延迟,实际为0-10毫秒 int nSelectRet; int nErrorCode; FD_SET fdr = {1, sConnect}; nSelectRet=::select(0, &fdr, NULL, NULL, &tv01);//检查可读状态 if(SOCKET_ERROR==nSelectRet) { nErrorCode=WSAGetLastError(); TRACE("select read status errorcode=%d",nErrorCode); ::closesocket(sConnect); goto 重新连接(客户方),或服务线程退出(服务方); } if(nSelectRet==0)//超时发生,无可读数据 { 继续查读状态或向对方主动发送 } else { 读数据 } |
B、写
TIMEVAL tv01 = {0, 1};//1ms钟延迟,实际为9-10毫秒 int nSelectRet; int nErrorCode; FD_SET fdw = {1, sConnect}; nSelectRet=::select(0, NULL, NULL,&fdw, &tv01);//检查可写状态 if(SOCKET_ERROR==nSelectRet) { nErrorCode=WSAGetLastError(); TRACE("select write status errorcode=%d",nErrorCode); ::closesocket(sConnect); //goto 重新连接(客户方),或服务线程退出(服务方); } if(nSelectRet==0)//超时发生,缓冲满或网络忙 { //继续查写状态或查读状态 } else { //发送 } |
5、改变TCP收发缓冲区大小
系统默认为8192,利用如下方式可改变。
SOCKET sConnect; sConnect=::socket(AF_INET,SOCK_STREAM,IPPROTO_TCP); int nrcvbuf=1024*20; int err=setsockopt( sConnect, SOL_SOCKET, SO_SNDBUF,//写缓冲,读缓冲为SO_RCVBUF (char *)&nrcvbuf, sizeof(nrcvbuf)); if (err != NO_ERROR) { TRACE("setsockopt Error!/n"); } 在设置缓冲时,检查是否真正设置成功用 int getsockopt( SOCKET s, int level, int optname, char FAR *optval, int FAR *optlen ); |
6、服务方同一端口多IP地址的bind和listen
在可靠性要求高的应用中,要求使用双网和多网络通道,再服务方很容易实现,用如下方式可建立客户对本机所有IP地址在端口3024下的请求服务。
SOCKET hServerSocket_DS=INVALID_SOCKET; struct sockaddr_in HostAddr_DS;//服务器主机地址 LONG lPort=3024; HostAddr_DS.sin_family=AF_INET; HostAddr_DS.sin_port=::htons(u_short(lPort)); HostAddr_DS.sin_addr.s_addr=htonl(INADDR_ANY); hServerSocket_DS=::socket( AF_INET, SOCK_STREAM,IPPROTO_TCP); if(hServerSocket_DS==INVALID_SOCKET) { AfxMessageBox("建立数据服务器SOCKET 失败!"); return FALSE; } if(SOCKET_ERROR==::bind(hServerSocket_DS,(struct sockaddr *)(&(HostAddr_DS)),sizeof(SOCKADDR))) { int nErrorCode=WSAGetLastError (); TRACE("bind error=%d/n",nErrorCode); AfxMessageBox("Socket Bind 错误!"); return FALSE; } if(SOCKET_ERROR==::listen(hServerSocket_DS,10))//10个客户 { AfxMessageBox("Socket listen 错误!"); return FALSE; } AfxBeginThread(ServerThreadProc,NULL,THREAD_PRIORITY_NORMAL); |
在客户方要复杂一些,连接断后,重联不成功则应换下一个IP地址连接。也可采用同时连接好后备用的方式。
7、用TCP/IP Winsock实现变种Client/Server
传统的Client/Server为客户问、服务答,收发是成对出现的。而变种的Client/Server是指在连接时有客户和服务之分,建立好通信连接后,不再有严格的客户和服务之分,任何方都可主动发送,需要或不需要回答看应用而言,这种方式在工控行业很有用,比如RTDB作为I/O Server的客户,但I/O Server也可主动向RTDB发送开关状态变位、随即事件等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网络通信负荷、提高了效率。
采用1-6的TCP/IP编程要点,在Client和Server方均已接收优先,适当控制时序就能实现。
Windows Sockets API实现网络异步通讯
摘要:本文对如何使用面向连接的流式套接字实现对网卡的编程以及如何实现异步网络通讯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与阐述。
一、 引言
在80年代初,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为TCP/IP网络通信开发了一个专门用于网络通讯开发的API。这个API就是Socket接口(套接字)--当今在TCP/IP网络最为通用的一种API,也是在互联网上进行应用开发最为通用的一种API。在微软联合其它几家公司共同制定了一套Windows下的网络编程接口Windows Sockets规范后,由于在其规范中引入了一些异步函数,增加了对网络事件异步选择机制,因此更加符合Windows的消息驱动特性,使网络开发人员可以更加方便的进行高性能网络通讯程序的设计。本文接下来就针对Windows Sockets API进行面向连接的流式套接字编程以及对异步网络通讯的编程实现等问题展开讨论。
二、 面向连接的流式套接字编程模型的设计
本文在方案选择上采用了在网络编程中最常用的一种模型--客户机/服务器模型。这种客户/服务器模型是一种非对称式编程模式。该模式的基本思想是把集中在一起的应用划分成为功能不同的两个部分,分别在不同的计算机上运行,通过它们之间的分工合作来实现一个完整的功能。对于这种模式而言其中一部分需要作为服务器,用来响应并为客户提供固定的服务;另一部分则作为客户机程序用来向服务器提出请求或要求某种服务。
本文选取了基于TCP/IP的客户机/服务器模型和面向连接的流式套接字。其通信原理为:服务器端和客户端都必须建立通信套接字,而且服务器端应先进入监听状态,然后客户端套接字发出连接请求,服务器端收到请求后,建立另一个套接字进行通信,原来负责监听的套接字仍进行监听,如果有其它客户发来连接请求,则再建立一个套接字。默认状态下最多可同时接收5个客户的连接请求,并与之建立通信关系。因此本程序的设计流程应当由服务器首先启动,然后在某一时刻启动客户机并使其与服务器建立连接。服务器与客户机开始都必须调用Windows Sockets API函数socket()建立一个套接字sockets,然后服务器方调用bind()将套接字与一个本地网络地址捆扎在一起,再调用listen()使套接字处于一种被动的准备接收状态,同时规定它的请求队列长度。在此之后服务器就可以通过调用accept()来接收客户机的连接。
相对于服务器,客户端的工作就显得比较简单了,当客户端打开套接字之后,便可通过调用connect()和服务器建立连接。连接建立之后,客户和服务器之间就可以通过连接发送和接收资料。最后资料传送结束,双方调用closesocket()关闭套接字来结束这次通讯。整个通讯过程的具体流程框图可大致用下面的流程图来表示:
面向连接的流式套接字编程流程示意图 |
三、 软件设计要点以及异步通讯的实现
根据前面设计的程序流程,可将程序划分为两部分:服务器端和客户端。而且整个实现过程可以大致用以下几个非常关键的Windows Sockets API函数将其惯穿下来:
服务器方:
socket()->bind()->listen->accept()->recv()/send()->closesocket() |
客户机方:
socket()->connect()->send()/recv()->closesocket() |
有鉴于以上几个函数在整个网络编程中的重要性,有必要结合程序实例对其做较深入的剖析。服务器端应用程序在使用套接字之前,首先必须拥有一个Socket,系统调用socket()函数向应用程序提供创建套接字的手段。该套接字实际上是在计算机中提供了一个通信埠,可以通过这个埠与任何一个具有套接字接口的计算机通信。应用程序在网络上传输、接收的信息都通过这个套接字接口来实现的。在应用开发中如同使用文件句柄一样,可以对套接字句柄进行读写操作:
sock=socket(AF_INET,SOCK_STREAM,0); |
函数的第一个参数用于指定地址族,在Windows下仅支持AF_INET(TCP/IP地址);第二个参数用于描述套接字的类型,对于流式套接字提供有SOCK_STREAM;最后一个参数指定套接字使用的协议,一般为0。该函数的返回值保存了新套接字的句柄,在程序退出前可以用 closesocket(sock);函数来将其释放。服务器方一旦获取了一个新的套接字后应通过bind()将该套接字与本机上的一个端口相关联:
sockin.sin_family=AF_INET; sockin.sin_addr.s_addr=0; sockin.sin_port=htons(USERPORT); bind(sock,(LPSOCKADDR)&sockin,sizeof(sockin))); |
该函数的第二个参数是一个指向包含有本机IP地址和端口信息的sockaddr_in结构类型的指针,其成员描述了本地端口号和本地主机地址,经过bind()将服务器进程在网络上标识出来。需要注意的是由于1024以内的埠号都是保留的埠号因此如无特别需要一般不能将sockin.sin_port的埠号设置为1024以内的值。然后调用listen()函数开始侦听,再通过accept()调用等待接收连接以完成连接的建立:
//连接请求队列长度为1,即只允许有一个请求,若有多个请求, //则出现错误,给出错误代码WSAECONNREFUSED。 listen(sock,1); //开启线程避免主程序的阻塞 AfxBeginThread(Server,NULL); …… UINT Server(LPVOID lpVoid) { …… int nLen=sizeof(SOCKADDR); pView->newskt=accept(pView->sock,(LPSOCKADDR)& pView->sockin,(LPINT)& nLen); …… WSAAsyncSelect(pView->newskt,pView->m_hWnd,WM_SOCKET_MSG,FD_READ|FD_CLOSE); return 1; } |
这里之所以把accept()放到一个线程中去是因为在执行到该函数时如没有客户连接服务器的请求到来,服务器就会停在accept语句上等待连接请求的到来,这势必会引起程序的阻塞,虽然也可以通过设置套接字为非阻塞方式使在没有客户等待时可以使accept()函数调用立即返回,但这种轮询套接字的方式会使CPU处于忙等待方式,从而降低程序的运行效率大大浪费系统资源。考虑到这种情况,将套接字设置为阻塞工作方式,并为其单独开辟一个子线程,将其阻塞控制在子线程范围内而不会造成整个应用程序的阻塞。对于网络事件的响应显然要采取异步选择机制,只有采取这种方式才可以在由网络对方所引起的不可预知的网络事件发生时能马上在进程中做出及时的响应处理,而在没有网络事件到达时则可以处理其他事件,这种效率是很高的,而且完全符合Windows所标榜的消息触发原则。前面那段代码中的WSAAsyncSelect()函数便是实现网络事件异步选择的核心函数。
通过第四个参数注册应用程序感兴取的网络事件,在这里通过FD_READ|FD_CLOSE指定了网络读和网络断开两种事件,当这种事件发生时变会发出由第三个参数指定的自定义消息WM_SOCKET_MSG,接收该消息的窗口通过第二个参数指定其句柄。在消息处理函数中可以通过对消息参数低字节进行判断而区别出发生的是何种网络事件:
void CNetServerView::OnSocket(WPARAM wParam,LPARAM lParam) { int iReadLen=0; int message=lParam & 0x0000FFFF; switch(message) { case FD_READ://读事件发生。此时有字符到达,需要进行接收处理 char cDataBuffer[MTU*10]; //通过套接字接收信息 iReadLen = recv(newskt,cDataBuffer,MTU*10,0); //将信息保存到文件 if(!file.Open("ServerFile.txt",CFile::modeReadWrite)) file.Open("E:ServerFile.txt",CFile::modeCreate|CFile::modeReadWrite); file.SeekToEnd(); file.Write(cDataBuffer,iReadLen); file.Close(); break; case FD_CLOSE://网络断开事件发生。此时客户机关闭或退出。 ……//进行相应的处理 break; default: break; } } |
在这里需要实现对自定义消息WM_SOCKET_MSG的响应,需要在头文件和实现文件中分别添加其消息映射关系:
头文件:
//{{AFX_MSG(CNetServerView) //}}AFX_MSG void OnSocket(WPARAM wParam,LPARAM lParam); DECLARE_MESSAGE_MAP() |
实现文件:
BEGIN_MESSAGE_MAP(CNetServerView, CView) //{{AFX_MSG_MAP(CNetServerView) //}}AFX_MSG_MAP ON_MESSAGE(WM_SOCKET_MSG,OnSocket) END_MESSAGE_MAP() |
在进行异步选择使用WSAAsyncSelect()函数时,有以下几点需要引起特别的注意:
1. 连续使用两次WSAAsyncSelect()函数时,只有第二次设置的事件有效,如:
WSAAsyncSelect(s,hwnd,wMsg1,FD_READ); WSAAsyncSelect(s,hwnd,wMsg2,FD_CLOSE); |
这样只有当FD_CLOSE事件发生时才会发送wMsg2消息。
2.可以在设置过异步选择后通过再次调用WSAAsyncSelect(s,hwnd,0,0);的形式取消在套接字上所设置的异步事件。
3.Windows Sockets DLL在一个网络事件发生后,通常只会给相应的应用程序发送一个消息,而不能发送多个消息。但通过使用一些函数隐式地允许重发此事件的消息,这样就可能再次接收到相应的消息。
4.在调用过closesocket()函数关闭套接字之后不会再发生FD_CLOSE事件。
以上基本完成了服务器方的程序设计,下面对于客户端的实现则要简单多了,在用socket()创建完套接字之后只需通过调用connect()完成同服务器的连接即可,剩下的工作同服务器完全一样:用send()/recv()发送/接收收据,用closesocket()关闭套接字:
sockin.sin_family=AF_INET; //地址族 sockin.sin_addr.S_un.S_addr=IPaddr; //指定服务器的IP地址 sockin.sin_port=m_Port; //指定连接的端口号 int nConnect=connect(sock,(LPSOCKADDR)&sockin,sizeof(sockin)); |
本文采取的是可靠的面向连接的流式套接字。在数据发送上有write()、writev()和send()等三个函数可供选择,其中前两种分别用于缓冲发送和集中发送,而send()则为可控缓冲发送,并且还可以指定传输控制标志为MSG_OOB进行带外数据的发送或是为MSG_DONTROUTE寻径控制选项。在信宿地址的网络号部分指定数据发送需要经过的网络接口,使其可以不经过本地寻径机制直接发送出去。这也是其同write()函数的真正区别所在。由于接收数据系统调用和发送数据系统调用是一一对应的,因此对于数据的接收,在此不再赘述,相应的三个接收函数分别为:read()、readv()和recv()。由于后者功能上的全面,本文在实现上选择了send()-recv()函数对,在具体编程中应当视具体情况的不同灵活选择适当的发送-接收函数对。
小结:TCP/IP协议是目前各网络操作系统主要的通讯协议,也是 Internet的通讯协议,本文通过Windows Sockets API实现了对基于TCP/IP协议的面向连接的流式套接字网络通讯程序的设计,并通过异步通讯和多线程等手段提高了程序的运行效率,避免了阻塞的发生。
用VC++6.0的Sockets API实现一个聊天室程序
1.VC++网络编程及Windows Sockets API简介
VC++对网络编程的支持有socket支持,WinInet支持,MAPI和ISAPI支持等。其中,Windows Sockets API是TCP/IP网络环境里,也是Internet上进行开发最为通用的API。最早美国加州大学Berkeley分校在UNIX下为TCP/IP协议开发了一个API,这个API就是著名的Berkeley Socket接口(套接字)。在桌面操作系统进入Windows时代后,仍然继承了Socket方法。在TCP/IP网络通信环境下,Socket数据传输是一种特殊的I/O,它也相当于一种文件描述符,具有一个类似于打开文件的函数调用-socket()。可以这样理解篠ocket实际上是一个通信端点,通过它,用户的Socket程序可以通过网络和其他的Socket应用程序通信。Socket存在于一个"通信域"(为描述一般的线程如何通过Socket进行通信而引入的一种抽象概念)里,并且与另一个域的Socket交换数据。Socket有三类。第一种是SOCK_STREAM(流式),提供面向连接的可靠的通信服务,比如telnet,http。第二种是SOCK_DGRAM(数据报),提供无连接不可靠的通信,比如UDP。第三种是SOCK_RAW(原始),主要用于协议的开发和测试,支持通信底层操作,比如对IP和ICMP的直接访问。
2.Windows Socket机制分析
2.1一些基本的Socket系统调用
主要的系统调用包括:socket()-创建Socket;bind()-将创建的Socket与本地端口绑定;connect()与accept()-建立Socket连接;listen()-服务器监听是否有连接请求;send()-数据的可控缓冲发送;recv()-可控缓冲接收;closesocket()-关闭Socket。
2.2Windows Socket的启动与终止
启动函数WSAStartup()建立与Windows Sockets DLL的连接,终止函数WSAClearup()终止使用该DLL,这两个函数必须成对使用。
2.3异步选择机制
Windows是一个非抢占式的操作系统,而不采取UNIX的阻塞机制。当一个通信事件产生时,操作系统要根据设置选择是否对该事件加以处理,WSAAsyncSelect()函数就是用来选择系统所要处理的相应事件。当Socket收到设定的网络事件中的一个时,会给程序窗口一个消息,这个消息里会指定产生网络事件的Socket,发生的事件类型和错误码。
2.4异步数据传输机制
WSAAsyncSelect()设定了Socket上的须响应通信事件后,每发生一个这样的事件就会产生一个WM_SOCKET消息传给窗口。而在窗口的回调函数中就应该添加相应的数据传输处理代码。
3.聊天室程序的设计说明
3.1实现思想
在Internet上的聊天室程序一般都是以服务器提供服务端连接响应,使用者通过客户端程序登录到服务器,就可以与登录在同一服务器上的用户交谈,这是一个面向连接的通信过程。因此,程序要在TCP/IP环境下,实现服务器端和客户端两部分程序。
3.2服务器端工作流程
服务器端通过socket()系统调用创建一个Socket数组后(即设定了接受连接客户的最大数目),与指定的本地端口绑定bind(),就可以在端口进行侦听listen()。如果有客户端连接请求,则在数组中选择一个空Socket,将客户端地址赋给这个Socket。然后登录成功的客户就可以在服务器上聊天了。
3.3客户端工作流程
客户端程序相对简单,只需要建立一个Socket与服务器端连接,成功后通过这个Socket来发送和接收数据就可以了。
4.核心代码分析
限于篇幅,这里仅给出与网络编程相关的核心代码,其他的诸如聊天文字的服务器和客户端显示读者可以自行添加。
4.1服务器端代码
开启服务器功能:
void OnServerOpen() //开启服务器功能 { WSADATA wsaData; int iErrorCode; char chInfo[64]; if (WSAStartup(WINSOCK_VERSION, &wsaData)) //调用Windows Sockets DLL { MessageBeep(MB_ICONSTOP); MessageBox("Winsock无法初始化!", AfxGetAppName(), MB_OK|MB_ICONSTOP); WSACleanup(); return; } else WSACleanup(); if (gethostname(chInfo, sizeof(chInfo))) { ReportWinsockErr("/n无法获取主机!/n "); return; } CString csWinsockID = "/n==>>服务器功能开启在端口:No. "; csWinsockID += itoa(m_pDoc->m_nServerPort, chInfo, 10); csWinsockID += "/n"; PrintString(csWinsockID); //在程序视图显示提示信息的函数,读者可自行创建 m_pDoc->m_hServerSocket=socket(PF_INET, SOCK_STREAM, DEFAULT_PROTOCOL); //创建服务器端Socket,类型为SOCK_STREAM,面向连接的通信 if (m_pDoc->m_hServerSocket == INVALID_SOCKET) { ReportWinsockErr("无法创建服务器socket!"); return;} m_pDoc->m_sockServerAddr.sin_family = AF_INET; m_pDoc->m_sockServerAddr.sin_addr.s_addr = INADDR_ANY; m_pDoc->m_sockServerAddr.sin_port = htons(m_pDoc->m_nServerPort); if (bind(m_pDoc->m_hServerSocket, (LPSOCKADDR)&m_pDoc->m_sockServerAddr, sizeof(m_pDoc->m_sockServerAddr)) == SOCKET_ERROR) //与选定的端口绑定 {ReportWinsockErr("无法绑定服务器socket!"); return;} iErrorCode=WSAAsyncSelect(m_pDoc->m_hServerSocket,m_hWnd, WM_SERVER_ACCEPT, FD_ACCEPT); //设定服务器相应的网络事件为FD_ACCEPT,即连接请求, // 产生相应传递给窗口的消息为WM_SERVER_ACCEPT if (iErrorCode == SOCKET_ERROR) { ReportWinsockErr("WSAAsyncSelect设定失败!"); return;} if (listen(m_pDoc->m_hServerSocket, QUEUE_SIZE) == SOCKET_ERROR) //开始监听客户连接请求 {ReportWinsockErr("服务器socket监听失败!"); m_pParentMenu->EnableMenuItem(ID_SERVER_OPEN, MF_ENABLED); return;} m_bServerIsOpen = TRUE; //监视服务器是否打开的变量 return; } |
响应客户发送聊天文字到服务器:ON_MESSAGE(WM_CLIENT_READ, OnClientRead)
LRESULT OnClientRead(WPARAM wParam, LPARAM lParam) { int iRead; int iBufferLength; int iEnd; int iRemainSpace; char chInBuffer[1024]; int i; for(i=0;(i<MAXCLIENT)&&(M_ACLIENTSOCKET[I]!=WPARAM);I++)></MAXCLIENT)&&(M_ACLIENTSOCKET[I]!=WPARAM);I++)> //MAXClient是服务器可响应连接的最大数目 {} if(i==MAXClient) return 0L; iBufferLength = iRemainSpace = sizeof(chInBuffer); iEnd = 0; iRemainSpace -= iEnd; iBytesRead = recv(m_aClientSocket[i], (LPSTR)(chInBuffer+iEnd), iSpaceRemaining, NO_FLAGS); //用可控缓冲接收函数recv()来接收字符 iEnd+=iRead; if (iBytesRead == SOCKET_ERROR) ReportWinsockErr("recv出错!"); chInBuffer[iEnd] = '/0'; if (lstrlen(chInBuffer) != 0) {PrintString(chInBuffer); //服务器端文字显示 OnServerBroadcast(chInBuffer); //自己编写的函数,向所有连接的客户广播这个客户的聊天文字 } return(0L); } |
对于客户断开连接,会产生一个FD_CLOSE消息,只须相应地用closesocket()关闭相应的Socket即可,这个处理比较简单。
4.2客户端代码
连接到服务器:
void OnSocketConnect() { WSADATA wsaData; DWORD dwIPAddr; SOCKADDR_IN sockAddr; if(WSAStartup(WINSOCK_VERSION,&wsaData)) //调用Windows Sockets DLL {MessageBox("Winsock无法初始化!",NULL,MB_OK); return; } m_hSocket=socket(PF_INET,SOCK_STREAM,0); //创建面向连接的socket sockAddr.sin_family=AF_INET; //使用TCP/IP协议 sockAddr.sin_port=m_iPort; //客户端指定的IP地址 sockAddr.sin_addr.S_un.S_addr=dwIPAddr; int nConnect=connect(m_hSocket,(LPSOCKADDR)&sockAddr,sizeof(sockAddr)); //请求连接 if(nConnect) ReportWinsockErr("连接失败!"); else MessageBox("连接成功!",NULL,MB_OK); int iErrorCode=WSAAsyncSelect(m_hSocket,m_hWnd,WM_SOCKET_READ,FD_READ); //指定响应的事件,为服务器发送来字符 if(iErrorCode==SOCKET_ERROR) MessageBox("WSAAsyncSelect设定失败!"); } |
接收服务器端发送的字符也使用可控缓冲接收函数recv(),客户端聊天的字符发送使用数据可控缓冲发送函数send(),这两个过程比较简单,在此就不加赘述了。
5.小结
通过聊天室程序的编写,可以基本了解Windows Sockets API编程的基本过程和精要之处。本程序在VC++6.0下编译通过,在使用windows 98/NT的局域网里运行良好。
用VC++制作一个简单的局域网消息发送工程
本工程类似于oicq的消息发送机制,不过他只能够发送简单的字符串。虽然简单,但他也是一个很好的VC网络学习例子。
本例通过VC带的SOCKET类,重载了他的一个接受类mysock类,此类可以吧接收到的信息显示在客户区理。以下是实现过程:
建立一个MFC 单文档工程,工程名为oicq,在第四步选取WINDOWS SOCKetS支持,其它取默认设置即可。为了简单,这里直接把about对话框作些改变,作为发送信息界面。
这里通过失去对话框来得到发送的字符串、获得焦点时把字符串发送出去。创建oicq类的窗口,获得VIEW类指针,进而可以把接收到的信息显示出来。
extern CString bb; void CAboutDlg::OnKillFocus(CWnd* pNewWnd) { // TODO: Add your message handler code here CDialog::OnKillFocus(pNewWnd); bb=m_edit; } 对于OICQVIEW类 char aa[100]; CString mm; CDC* pdc; class mysock:public CSocket //派生mysock类,此类既有接受功能 {public:void OnReceive(int nErrorCode) //可以随时接收信息 { CSocket::Receive((void*)aa,100,0); mm=aa; CString ll=" ";//在显示消息之前,消除前面发送的消息 pdc->TextOut(50,50,ll); pdc->TextOut(50,50,mm); } }; mysock sock1; CString bb; BOOL COicqView::OnSetCursor(CWnd* pWnd, UINT nHitTest, UINT message) { CView::OnSetFocus(pOldWnd); // TODO: Add your message handler code here and/or call default bb="besting:"+bb; //确定发送者身份为besting sock1.SendTo(bb,100,1060,"192.168.0.255",0); //获得焦点以广播形式发送信息,端口号为1060 return CView::OnSetCursor(pWnd, nHitTest, message); } int COicqView::OnCreate(LPCREATESTRUCT lpCreateStruct) { if (CView::OnCreate(lpCreateStruct) == -1) return -1; sock1.Create(1060,SOCK_DGRAM,NULL);//以数据报形式发送消息 static CClientDC wdc(this); //获得当前视类的指针 pdc=&wdc; // TODO: Add your specialized creation code here return 0; } |
运行一下,打开ABOUT对话框,输入发送信息,enter键就可以发送信息了,是不是有点像qq啊?
用Winsock实现语音全双工通信使用
摘要:在Windows 95环境下,基于TCP/IP协议,用Winsock完成了话音的端到端传输。采用双套接字技术,阐述了主要函数的使用要点,以及基于异步选择机制的应用方法。同时,给出了相应的实例程序。
一、引言
Windows 95作为微机的操作系统,已经完全融入了网络与通信功能,不仅可以建立纯Windows 95环境下的“对等网络”,而且支持多种协议,如TCP/IP、IPX/SPX、NETBUI等。在TCP/IP协议组中,TPC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协义,为用户提供可靠的、全双工的字节流服务,具有确认、流控制、多路复用和同步等功能,适于数据传输。UDP协议则是无连接的,每个分组都携带完整的目的地址,各分组在系统中独立传送。它不能保证分组的先后顺序,不进行分组出错的恢复与重传,因此不保证传输的可靠性,但是,它提供高传输效率的数据报服务,适于实时的语音、图像传输、广播消息等网络传输。
Winsock接口为进程间通信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它不但能用于同一机器中的进程之间通信,而且支持网络通信功能。随着Windows 95的推出。Winsock已经被正式集成到了Windows系统中,同时包括了16位和32位的编程接口。而Winsock的开发工具也可以在Borland C++4.0、Visual C++2.0这些C编译器中找到,主要由一个名为winsock.h的头文件和动态连接库winsock.dll或wsodk32.dll组成,这两种动态连接库分别用于Win16和Win32的应用程序。
本文针对话音的全双工传输要求,采用UDP协议实现了实时网络通信。使用VisualC++2.0编译环境,其动态连接库名为wsock32.dll。
二、主要函数的使用要点
通过建立双套接字,可以很方便地实现全双工网络通信。
1.套接字建立函数:
SOCKET socket(int family,int type,int protocol) |
对于UDP协议,写为:
SOCKRET s; s=socket(AF_INET,SOCK_DGRAM,0); 或s=socket(AF_INET,SOCK_DGRAM,IPPROTO_UDP) |
为了建立两个套接字,必须实现地址的重复绑定,即,当一个套接字已经绑定到某本地地址后,为了让另一个套接字重复使用该地址,必须为调用bind()函数绑定第二个套接字之前,通过函数setsockopt()为该套接字设置SO_REUSEADDR套接字选项。通过函数getsockopt()可获得套接字选项设置状态。需要注意的是,两个套接字所对应的端口号不能相同。此外,还涉及到套接字缓冲区的设置问题,按规定,每个区的设置范围是:不小于512个字节,大大于8k字节,根据需要,文中选用了4k字节。
2.套接字绑定函数
int bind(SOCKET s,struct sockaddr_in*name,int namelen) |
s是刚才创建好的套接字,name指向描述通讯对象的结构体的指针,namelen是该结构体的长度。该结构体中的分量包括:IP地址(对应name.sin_addr.s_addr)、端口号(name.sin_port)、地址类型(name.sin_family,一般都赋成AF_INET,表示是internet地址)。
(1)IP地址的填写方法:在全双工通信中,要把用户名对应的点分表示法地址转换成32位长整数格式的IP地址,使用inet_addr()函数。
(2)端口号是用于表示同一台计算机不同的进程(应用程序),其分配方法有两种:1)进程可以让系统为套接字自动分配一端口号,只要在调用bind前将端口号指定为0即可。由系统自动分配的端口号位于1024~5000之间,而1~1023之间的任一TCP或UDP端口都是保留的,系统不允许任一进程使用保留端口,除非其有效用户ID是零(超级用户)。
2)进程可为套接字指定一特定端口。这对于需要给套接字分配一众所端口的服务器是很有用的。指定范围为1024和65536之间。可任意指定。
在本程序中,对两个套接字的端口号规定为2000和2001,前者对应发送套接字,后者对应接收套接字。
端口号要从一个16位无符号数(u_short类型数)从主机字节顺序转换成网络字节顺序,使用htons()函数。
根据以上两个函数,可以给出双套接字建立与绑定的程序片断。
//设置有关的全局变量 SOCKET sr,ss; HPSTR sockBufferS,sockBufferR; HANDLE hSendData,hReceiveData; DWROD dwDataSize=1024*4; struct sockaddr_in therel.there2; #DEFINE LOCAL_HOST_ADDR 200.200.200.201 #DEFINE REMOTE_HOST-ADDR 200.200.200.202 #DEFINE LOCAL_HOST_PORT 2000 #DEFINE LOCAL_HOST_PORT 2001 //套接字建立函数 BOOL make_skt(HWND hwnd) { struct sockaddr_in here,here1; ss=socket(AF_INET,SOCK_DGRAM,0); sr=socket(AF_INET,SOCK_DGRAM,0); if((ss==INVALID_SOCKET)||(sr==INVALID_SOCKET)) { MessageBox(hwnd,“套接字建立失败!”,“”,MB_OK); return(FALSE); } here.sin_family=AF_INET; here.sin_addr.s_addr=inet_addr(LOCAL_HOST_ADDR); here.sin_port=htons(LICAL_HOST_PORT); //another socket herel.sin_family=AF_INET; herel.sin_addr.s_addr(LOCAL_HOST_ADDR); herel.sin_port=htons(LOCAL_HOST_PORT1); SocketBuffer();//套接字缓冲区的锁定设置 setsockopt(ss,SOL_SOCKET,SO_SNDBUF,(char FAR*)sockBufferS,dwDataSize); if(bind(ss,(LPSOCKADDR)&here,sizeof(here))) { MessageBox(hwnd,“发送套接字绑定失败!”,“”,MB_OK); return(FALSE); } setsockopt(sr SQL_SOCKET,SO_RCVBUF|SO_REUSEADDR,(char FAR*) sockBufferR,dwDataSize); if(bind(sr,(LPSOCKADDR)&here1,sizeof(here1))) { MessageBox(hwnd,“接收套接字绑定失败!”,“”,MB_OK); return(FALSE); } return(TRUE); } //套接字缓冲区设置 void sockBuffer(void) { hSendData=GlobalAlloc(GMEM_MOVEABLE|GMEM_SHARE,dwDataSize); if(!hSendData) { MessageBox(hwnd,“发送套接字缓冲区定位失败!”,NULL, MB_OK|MB_ICONEXCLAMATION); return; } if((sockBufferS=GlobalLock(hSendData)==NULL) { MessageBox(hwnd,“发送套接字缓冲区锁定失败!”,NULL, MB_OK|MB_ICONEXCLAMATION); GlobalFree(hRecordData[0]; return; } hReceiveData=globalAlloc(GMEM_MOVEABLE|GMEM_SHARE,dwDataSize); if(!hReceiveData) { MessageBox(hwnd,"“接收套接字缓冲区定位败!”,NULL MB_OK|MB_ICONEXCLAMATION); return; } if((sockBufferT=Globallock(hReceiveData))=NULL) MessageBox(hwnd,"发送套接字缓冲区锁定失败!”,NULL, MB_OK|MB_ICONEXCLAMATION); GlobalFree(hRecordData[0]); return; } { |
3.数据发送与接收函数;
int sendto(SOCKET s.char*buf,int len,int flags,struct sockaddr_in to,int tolen); int recvfrom(SOCKET s.char*buf,int len,int flags,struct sockaddr_in fron,int*fromlen) |
其中,参数flags一般取0。
recvfrom()函数实际上是读取sendto()函数发过来的一个数据包,当读到的数据字节少于规定接收的数目时,就把数据全部接收,并返回实际接收到的字节数;当读到的数据多于规定值时,在数据报文方式下,多余的数据将被丢弃。而在流方式下,剩余的数据由下recvfrom()读出。为了发送和接收数据,必须建立数据发送缓冲区和数据接收缓冲区。规定:IP层的一个数据报最大不超过64K(含数据报头)。当缓冲区设置得过多、过大时,常因内存不够而导致套接字建立失败。在减小缓冲区后,该错误消失。经过实验,文中选用了4K字节。
此外,还应注意这两个函数中最后参数的写法,给sendto()的最后参数是一个整数值,而recvfrom()的则是指向一整数值的指针。
4.套接字关闭函数:closesocket(SOCKET s)
通讯结束时,应关闭指定的套接字,以释与之相关的资源。
在关闭套接字时,应先对锁定的各种缓冲区加以释放。其程序片断为:
void CloseSocket(void) { GlobalUnlock(hSendData); GlobalFree(hSenddata); GlobalUnlock(hReceiveData); GlobalFree(hReceiveDava); if(WSAAysncSelect(ss,hwnd,0,0)=SOCKET_ERROR) { MessageBos(hwnd,“发送套接字关闭失败!”,“”,MB_OK); return; } if(WSAAysncSelect(sr,hwnd,0,0)==SOCKET_ERROR) { MessageBox(hwnd,“接收套接字关闭失败!”,“”,MB_OK); return; } WSACleanup(); closesockent(ss); closesockent(sr); return; } |
三、Winsock的编程特点与异步选择机制
1 阻塞及其处理方式
在网络通讯中,由于网络拥挤或一次发送的数据量过大等原因,经常会发生交换的数据在短时间内不能传送完,收发数据的函数因此不能返回,这种现象叫做阻塞。Winsock对有可能阻塞的函数提供了两种处理方式:阻塞和非阻塞方式。在阻塞方式下,收发数据的函数在被调用后一直要到传送完毕或者出错才能返回。在阻塞期间,被阻的函数不会断调用系统函数GetMessage()来保持消息循环的正常进行。对于非阻塞方式,函数被调用后立即返回,当传送完成后由Winsock给程序发一个事先约定好的消息。
在编程时,应尽量使用非阻塞方式。因为在阻塞方式下,用户可能会长时间的等待过程中试图关闭程序,因为消息循环还在起作用,所以程序的窗口可能被关闭,这样当函数从Winsock的动态连接库中返回时,主程序已经从内存中删除,这显然是极其危险的。
2 异步选择函数WSAAsyncSelect()的使用
Winsock通过WSAAsyncSelect()自动地设置套接字处于非阻塞方式。使用WindowsSockets实现Windows网络程序设计的关键就是它提供了对网络事件基于消息的异步存取,用于注册应用程序感兴趣的网络事件。它请求Windows Sockets DLL在检测到套接字上发生的网络事件时,向窗口发送一个消息。对UDP协议,这些网络事件主要为:
FD_READ 期望在套接字收到数据(即读准备好)时接收通知;
FD_WRITE 期望在套接字可发送数(即写准备好)时接收通知;
FD_CLOSE 期望在套接字关闭时接电通知
消息变量wParam指示发生网络事件的套接字,变量1Param的低字节描述发生的网络事件,高字包含错误码。如在窗口函数的消息循环中均加一个分支:
int ok=sizeof(SOCKADDR); case wMsg; switch(1Param) { case FD_READ: //套接字上读数据 if(recvfrom(sr.lpPlayData[j],dwDataSize,0,(struct sockaddr FAR*)&there1, (int FAR*)&ok)==SOCKET_ERROR0 { MessageBox)hwnd,“数据接收失败!”,“”,MB_OK); return(FALSE); } case FD_WRITE: //套接字上写数据 } break; |
在程序的编制中,应根据需要灵活地将WSAAsyncSelect()函灵敏放在相应的消息循环之中,其它说明可参见文献[1]。此外,应该指出的是,以上程序片断中的消息框主要是为程序调试方便而设置的,而在正式产品中不再出现。同时,按照程序容错误设计,应建立一个专门的容错处理函数。程序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错误都将由该函数进行处理,依据错误的危害程度不同,建立几种不同的处理措施。这样,才能保证双方通话的顺利和可靠。
四、结论
本文是多媒体网络传输项目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结合硬件全双工语音卡等设备,已经成功地实现了话音的全双工的通信。有关整个多媒体传输系统设计的内容,将有另文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