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题目: 迈克耳孙干涉仪 | ||||||
学号 | 姓名 | 实验日期 | ||||
实验目的 | 1.了解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原理、结构和调节方法。 2. 使用迈克耳孙干涉仪测量透明薄片的折射率 3. 使用迈克耳孙干涉仪测量He-Ne激光的波长 | |||||
实验原理 | 1.一束入射光经过分光镜分为两束后各自被对应的平面镜反射回来,因为这两束光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且相位差恒定(即满足干涉条件),所以能够发生干涉。干涉中两束光的不同光程可以通过调节干涉臂长度以及改变介质的折射率来实现,从而能够形成不同的干涉图样。当M2和M1'严格平行时,表现为等倾干涉的圆环形条纹,移动M2时,会不断从干涉的圆环中心“吐出”或向中心“吞进”圆环。两平面镜之间的“空气间隙”距离增大时,中心就会“吐出”一个个条纹;反之则“吞进”。M2和M1'不严格平行时,则表现为等厚干涉条纹,移动M2时,条纹不断移过视场中某一标记位置,M2平移距离 d 与条纹移动数 N 的关系满足:d=Nλ/2,λ为入射光波长。 迈克耳孙干涉仪的原理图 | |||||
实验内容 |
打开He-Ne激光器,使激光束基本垂直 换白光源,移动M1,找到d=0的位置,观察到中央是直线黑褐纹两边对称分布彩色花纹的直线干涉条纹,将中央黑褐纹移到中间,记录M1。放置玻璃薄片,再将中央黑褐纹移动至中心,记录M1。将中央黑褐纹移到中间,记录M2。放置水晶薄片,再将中央黑褐纹移动至中心,记录M2。
打开He-Ne激光器,使激光束基本垂直 采用非定域的干涉条纹测波长:缓慢转动微动手轮,移动M1以改变h,中心每“生出”或“吞进”30个条纹,记下对应的h值。 | |||||
数据处理 | 1. 测量透明薄片的折射率 无薄片时M1的位置(mm):31.29335 玻璃薄片时M1的位置(mm):31.28822 无薄片时M2的位置(mm):31.29334 玻璃薄片时M2的位置(mm):31.28791 2. 测量He-Ne激光的波长 30个条纹时M1镜的位置: 利用逐差法,根据上面的数据算出三组差值,并填入下表: 计算He-Ne激光的波长λ(nm)=610.2222 | |||||
误差分析及思考题 | 、1.微调鼓轮转动可以带动粗调鼓轮转动,但粗调鼓轮转动并不能使微 调鼓轮转动,故进行实验前,应先把微调鼓轮对准零刻度位并目使粕调鼓轮对准整刻度。 2.测量波长时,调节鼓轮或旋钮都必须按照同一个方向旋转。 3.测量透明薄片折射率时,按照某一个方向旋转鼓轮,当放上透明薄片时,由于光程增大,所以需要反方向旋转鼓轮至再次出现黑褐色条纹。 思考题:
在分光板和补偿板上能进行多次反射,从反射镜反射的光线在经过第一个分光板的时候,会在分光板前后玻璃表面反复反射,每次反射就会有一条平行的出射光线,形成一个亮点。多次反射以后,出射的一系列平行光就会形成两排亮点。当然,亮点的亮度是有区别的。
会影响各个刻度的测量,对圆环数没有影响。 主要会影响光程差。 | |||||
教师总评 | 分 |
大学物理实验之迈克耳孙干涉仪
最新推荐文章于 2024-01-07 19:49:57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