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神经网络概述

本文介绍了神经网络的基础知识,从1943年M-P神经元模型开始,探讨了神经网络的发展历程,包括感知机、Hopfield网络、BP算法以及深度学习的崛起。还阐述了神经网络的工作方式,包括学习和工作状态,并强调了其数据驱动、泛化能力和非线性映射等关键特点。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神经网络概述基础

神经网络(Neural Network,NN)或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是指用大量的简单计算单元(即神经元)构成的非线性系统,它在一定程度上模仿了人脑神经系统的信息处理、存储和检索功能,是对人脑神经网络的某种简化、抽象和模拟。
早在1943年,心理学家McCulloch和数学家Pitts就合作提出了神经元的数学模型M-P神经元模型,证明了单个神经元能执行逻辑功能,从此开创了神经科学理论研究的时代。1957年Rosenblatt提出了感知机模型,它由阈值性神经元组成,试图模拟动物和人脑的感知和学习能力。之后Minsky等仔细分析了以感知机为代表的神经网络系统的功能及局限后,于1969年出版了《Perceptron》一书,指出感知机不能解决基本的异或问题。他们的论点极大地影响了神经网络的研究,使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陷入了第一次低潮。
1982年Hofield提出了具有联想记忆功能的Hopfield神经网络,引入了能量函数的原理,给出了网络的稳定性判据,这一成果标志着神经网络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1985年Rumelhart等人提出BP网络的误差反向后传学习算法,它利用输出后的误差来估计输出层的直接前导层的误差,再用这个误差估计更前一层的误差,如此一层一层地反传下去,就获得了所有其他各层的误差估计。1990年,Yann LeCun发表文章,采用BP神经网络实现对手写数字的识别,这可以被视作神经网络的“第一个”重大应用,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超过10%的美国支票都采用该技术进行自动识别。
然而卷积要消耗大量计算资源,BP方法又会带来梯度弥散的问题,从而限制了

  • 2
    点赞
  • 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