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供给过程
货币供给过程总结:货币供给和基础货币具有乘数关系,主要由于银行准备金的多倍存款创造作用。央行通过控制基础货币来影响货币供给,而其余变量取决于银行和公众。
货币创造的条件
货币创造的条件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部分准备金制度、部分现金提取和最简单的多倍扩展(以支票存款为例)。其中,部分准备金制度是指银行只需保留部分存款作为准备金,而可以将剩余部分用于贷款或其他投资;部分现金提取是指银行需要保留一部分现金以应对客户提现的需求;最简单的多倍扩展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银行可以通过支票存款的方式将其所持有的资金进行多次倍增。在这一过程中,假设存款准备金率为10%,无超额准备金,没有现金从银行体系中漏掉,且无支票存款向非交易存款转化。例如,当某人将向央行出售政府债券所得的100元现金以支票形式存入A银行时,这笔资金会在银行体系中流动,并最终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增加。
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是记录中央银行资产和负债的会计账簿。其中,资产包括外汇储备、政府债券等,而负债则包括发行的货币、金融机构的存款等。货币供给是指经济体系中货币的总量,它可以通过货币乘数和基础货币来计算。其中,货币乘数是指货币供应量与基础货币之间的倍数关系,而基础货币则是指流通中的现金和银行准备金的总和。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基础货币的数量来影响货币供应量,从而实现货币政策的目标。
基础货币是如何决定的
基础货币是由央行自行控制的。它与货币供给具有乘数关系,这是因为银行准备金的多倍存款创造作用。所以,基础货币的决定取决于央行的货币政策。
央行如何控制基础货币
央行控制基础货币的主要方式包括公开市场操作、贴现贷款以及通过调整贴现贷款利率来影响银行的贷款需求。其中,公开市场操作是发达国家的主要手段,而贴现贷款则是发展中国家控制基础货币的重要手段,如中国。因此,央行可以通过购买或出售政府债券、调整再贴现率等手段来影响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从而达到控制基础货币的目的。
影响央行控制基础货币的主要因素
影响央行控制基础货币的主要因素包括银行贴现贷款需求、政府预算赤字、税收、发行债券和增发货币。其中,银行贴现贷款需求和政府预算赤字是直接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税收对基础货币无影响。发行债券会使得央行通过保利率公开市场操作间接增加基础货币。增发货币会导致债务货币化,从而使得基础货币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