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计划三——Process book

丰富有社交需求的空巢老人的娱乐方式
Process book
:

顶点三——design for aging

在写这篇processbook之前,我一直在纠结以何种形式来呈现我们的故事,因为这次的设计过程并没有一个成功的结局。
在我们从小到大的教育中,我们认为做事情要有一个成功的结果,失败的结果是不那么让人接受的,只要你稍有差错,你的分数将会大打折扣。而在此次顶点计划中,我们四处碰壁,方案设计更新迭代了五轮,老师也发现了我们的目标没有及时收敛而找我们约谈,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也通过这一次计划让我们认识到,人生路上没有那么多的一帆风顺,从出生到最后考入985高校电子科大,这在外人眼里是那么的一帆风顺。但我们以后的道路难免会有失败挫折,在顶点计划中首次重重地感受到失败的滋味,何尝不是以后人生道路上的一块垫脚石呢。在这里,我也想引用刘同学(跟我们一样处处碰壁的另一个小组成员)说过的一句话:“故事最后,我们还是一事无成;但是,我们并非一无所有”。
所以本篇processbook,我也将以我们方案迭代为顺序,其中穿插着方案来由和我们的感受来讲述。

方案迭代过程

确定选题

我们的方向是疫情期间老年人娱乐方式的研究,在确定具体选题之前,我们跑到龙湖到调研问了老年人疫情在家的一些娱乐方式。得到的反馈大体就是在家娱乐活动确实少了一些,而对于那些跟子女住一块的,你们反而更能享受天伦之乐。(具体如下图)请添加图片描述
在调研完之后,我们也确定选题,最后确定的选题:“提高有社交需求的空巢老人的娱乐方式”。

当时以这个为题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个是我们觉得有社交需求的老人一般来说娱乐方式是比较少的;第二个原因则是我们自认为有社交需求的老人其中有一大部分是空巢老人。
之后我们对选题的反思是我们在选题上由于我们太多的自以为,而缺乏充足的实际调研情况(我们定题之前调研的老年人对象大概只有15个左右,而且当时我们的问题也缺乏针对性,比如您平常有哪些娱乐方式,大多都回答散步带小孩~~)所以我们定题的不明确与主观性太强,缺少调研基础(我们把问题想的太简单(问题师生都得去反思)),这也是我们整个失败的原因之一。

方案设计

在设计方案的时候出发点是多举办一些活动,让老年人多碰面,多结交朋友,朋友多了,日常娱乐活动也就多了起来。
我们小组的设计也经历了一下五轮迭代

第一轮:种菜养花项目

内容:当时预想的是在小区划一块地让爷爷奶奶来种菜,或者我们提供花盆种子来让爷爷奶奶来种菜养花。并不定期举办培训会和经验交流会,以此在丰富老年人娱乐方式的同时,也让爷爷奶奶们多碰面。
反馈:通过调研,几乎所有老年人都说:自己年纪也大了,腿脚不方便,不好种菜;其次便是现在想种,也没地可种,地用来绿化了。而对于种花,由于种花的周期较长,而且前期开销也需要我们发起者来垫,综合上述情况,第一轮方案也就此告一段落,我们也决定设计新的方案。(一下是我们第一轮方案反馈汇报的ppt截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中养花方案当场也被徐sir给毙了,我记得徐sir当时说的是这个项目如果还要自己自费很多去弄的话,成本很大,往往有点的得不偿失了。

第二轮:举办麻将比赛

内容:我们计划筹办一个麻将比赛,采用积分制,不拿金钱做筹码。积分达到一定值后将可以兑换奖品,以此来促进爷爷奶奶之间的交流沟通,也增加老年人的娱乐方式。
课堂展示:而在课堂交流的时候,我们的方案也被拿出来激烈讨论,在矛盾的出发点是在麻将采用积分制比赛是否行得通,当时我们是举了网吧的例子来反驳。
反馈:由此麻将性质有些许特殊,所以居委会老协也一直没表态,这项计划也最后落空。

第三轮:门球场帮忙拍照,举办拍照交流会

内容:我们计划以门球场为出发点,记录爷爷奶奶比赛的精彩瞬间,也借此跟爷爷奶奶沟通沟通,跟他们讲讲怎么拍出好看的照片。
反馈:我们在聊天当中一位奶奶有给我们看她拍的照片,我们发现奶奶拍的比我们好看,而怎么去拍照我们发现大多数爷爷奶奶都知道。此项计划也由于我们的拍照技术有限而难以开展,所以最后这一计划的成果也只是洗出了照片。
对此,我们教老年人拍照的想法可行性也不高。因为首先我们的摄影技术就不太够。

第四轮:举办乒乓球赛

内容:听说居委会准备举办乒乓球赛。我们就计划去当裁判或者志愿者来帮帮他们,也让我们对老年人群体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在此期间我们在学习一些乒乓球的规则,也在群里决心建立一个拍照打卡,决定提升我们的拍照水平。
之后我们突然得知清江社区把乒乓球比赛给取消了,顿时我们也没有了方向。晚上上课的时候,我们讲了我们目前不顺畅的情况,老师提到了正好要评一个荣誉学士,要让我们的顶点三挂科。(或许是开玩笑)但当时我们组确实心情低落到了极点,但我们最后还是想明白了,不管怎样,哪怕我们最后一事无成,我们至少不是一无所有,只要我们去争取我们能得到的资源。当天晚上我们跟建国他们了解到清江社区那边还有个包粽子活动,我们也决定六月十一号去那看看,看看有没有什么收获。

第五轮:端午节志愿者

内容:在经历前四轮的失败后,加上顶点计划马上就要结课了,我们决定再去一次居委会,去好好感受老年人的状态,去好好观察思考,也以此在反思我们整个的顶点三流程。
发现:包粽子那天我是先站在入口看着老年人一个一个进来,我发现了很多熟悉的面孔,就是之前在门球那见过。这也让我不禁感受到,社区举办的一些活动,参与的老人也往往是那些常驻的老年人。如何不断让新成员老年人加入而让他们成为常驻人员,或许是我们应该去考虑的。在包粽子那会,给我的印象就是包粽子前,奶奶们都在闲聊,而老爷爷坐一块就不咋说话。包粽子的时候,奶奶们动作特别快,15分钟就包完了,包完我们分好装袋,每个人领一袋子东子加艾草,合照后就撤了,从进场25分钟,包粽子15分钟,分礼物15分钟,大概一个小时,活动就结束了。说实话这个跟我想象中的娱乐方式有些偏差,我仿佛觉得老年人其实是冲着那一袋袋装有粽子的礼品来的。因为我在发礼物的时候,老年人都在抢着拿。
之后我们问了老师一些问题,也得到了一些启发。

收获

顶点下来,我们最大的收获莫过于如何面对失败以及如何从失败中反思汲取教训了,另外,也附上我个人的反思总结:

过程中的角色担当

在整个讨论过程中,因为团队中总共为五名成员。所以每个同学都在积极出点子,我们也在不断对新点子不断提出建议并不断迭代。一起出去调研,一起写报告,一起进行失败反思,所以我愿把每个成员都定位为团队中的进度推进者、执行者与决策者。

个人总结

个人反思总结
总的来说,我们这次的老人实践课题是比较失败的。
从我们的选题开始吧,我们的题目是“提高有社交需求的空巢老人的娱乐方式”。当时以这个为题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个是我们觉得有社交需求的老人一般来说娱乐方式是比较少的;第二个原因则是我们自认为有社交需求的老人其中有一大部分是空巢老人。所以我们在选题上由于我们太多的自以为,而缺乏充足的实际调研情况(我们定题之前调研的老年人对象大概只有15个左右,而且当时我们的问题也缺乏针对性,比如您平常有哪些娱乐方式,大多都回答散步带小孩~~)所以我们定题的不明确与主观性太强,缺少调研基础(我们把问题想的太简单(问题师生都得去反思)),这也是我们整个失败的原因之一。
我们在这过程中,我们增加老年人的娱乐方式的出发点是让老年人多碰面,多结交朋友,朋友在一起,日常活动可能也就多了起来。起初我们想到了种菜,但调研是种菜现在是不让种的,所以就直接把方案给毙了;之后我们也想到了举办麻将比赛,把老年人们聚一块(里面的具体流程就不说了,类似于网吧用券的模式),让他们打麻将娱乐的同时,互相认识认识。后来这个也没得到居委会的最终认可。居委会那边后来没答复,自然我们也比较识时务。 再再之后我们决定了一个拍照策略,就是去门球帮他们拍拍照,举办一个拍照宣讲讲解,但我们发现我们的拍照技术甚至不如里面的一些老人,所以这个项目的说服力以及感染力不高。再再再之后我们听清江居委会负责人说他们准备在几个社区里面办一个乒乓球比赛,我们就想加入其中当志愿者裁判啥的,但最终结果是乒乓球赛没办成。上个礼拜五,我们听说居委会有包粽子活动,然后我们跑过去当志愿者,这次我去的目的其实就没想那么多了,就想好好感受一下社区氛围。在此期间我有一个小小的发现,就是包粽子那天我是先站在入口看着老年人一个一个进来,我发现了很多熟悉的面孔,就是之前在门球那见过。这也让我不禁感受到,社区举办的一些活动,参与的老人也往往是那些常驻的老年人。如何不断让新成员老年人加入而让他们成为常驻人员,或许是我们应该去考虑的。在包粽子那会,给我的印象就是包粽子前,奶奶们都在闲聊,而老爷爷坐一块就不咋说话。包粽子的时候,奶奶们动作特别快,15分钟就包完了,包完我们分好装袋,每个人领一袋子东子加艾草,合照后就撤了,从进场25分钟,包粽子15分钟,分礼物15分钟,大概一个小时,活动就结束了。说实话这个跟我想象中的娱乐方式有些偏差,我仿佛觉得老年人其实是冲着那一袋袋装有粽子的礼品来的。因为我在发礼物的时候,老年人都在抢着拿。
在这之后,我觉得我们面向的老年人群体是有些偏差的,因为能来这边的都是一些社交无障碍,相对来说是活的有姿有色并且娱乐方式较为丰富的老人。而我们想要找的群体是那些有社交需求,但还未参与到我们见到的“有姿有色”的群体中的“孤独老人”(代称),所以我觉得我们的目标应该是找到这些孤独老人并引导他们慢慢融入并提高娱乐方式。
端午奶奶在包粽子的时候我有问过那边居委会的负责人(莎莎姐),我问他社区里有没有不爱出门的老人呀,他说有不出门的,但很少,他们不出门也可能是腿脚不方便啥的。
之后我也想了想,有些老人群体,他们比如双耳不好使,腿脚不方便,这些身体因素则限制了他们的娱乐方式,其中给我印象特别特别深刻的便是在清江小区一个入口的垃圾箱处,我路过两次那,两次都看到那位老人,那位老人跟其他老人不太一样,她衣着朴素,在那进行回收处理废品工作。她不是环卫工人,她是自己就在那捡瓶子啥的。我试着尝试着跟她聊天。第一句话是“奶奶你好,请问电子科技大学怎么走南门?”奶奶看着我回答说:“耳朵听不到罗”然后背靠着墙望向旁处。对于这么一些群体来说,他们也已经形成了自己度过生活实现自己价值的独一套方式。想要对他们做出改变,我想是十分困难的。对此我也问了莎莎姐,问她说“那那些有耳朵问题或者身体问题的老年人该咋办呀,我们社区能做些什么呀”。莎莎姐回答说“社区会有听力评级,对那些老人有定期家访慰问”。相对而言社区这边做的肯定是比我们想的要更周全一些的。
所以此次实践,我觉得我们首先是对老人,但我们的目标对象应该是范围更小的真正需要帮助他们社交的老人:如刚搬过来的时候外地老人,听力受损的老人(对此我或许深有些感悟,我奶奶就是听力不好,两只耳朵已经有一只听不见了,另一只也聋了好多了,所以奶奶也有时候因为耳朵也受到了一些困扰,所以奶奶也很少出门到村口人多的地方跟人坐一坐聊天啥的,但我回家后就会有点不一样,我喜欢晚上带着奶奶去村口散步,跟其他老人坐一会,当奶奶的助听器,但我想有我没我从一般层次来看是没啥区别的,因为奶奶听不清的时候,去他村民也会反复大声说话让我奶奶听清,但我在的时候,我可能就是充当了“奶奶”的很值得信任的“小伙伴”来帮她增强自信啥的,我想那个时候奶奶应该很开心!)所以说回到帮助有社交需求的老人,首先我认为找到他们应该不难,难的是如何让他们融入其中,如何找到自己能够信赖的小伙伴,能让他们在一个自己不熟悉的环境里慢慢适应。这就像我们刚进大学的时候,我们一块出门的时候,总是跟室友成双结对。我想这应该是一个道理。
而对于顶点三这个课程,我想如果是做老年人的调研活动设计时,首先是一定要有充足的调研,充足的了解实际情况,这一点可以跟居委会那边合作,跟他们一块来确定课题。确定好之后,我们就可以跟他们一块干,干的时候我们也得反思反思,我们能给他们带来什么,他们没有我们,他们缺少什么,这个缺少的东西是可缺还是不可缺的呢。因为有的时候,我们能帮老年人做的,居委会也能做。

  • 0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