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 Part01

计算机网络


前言

开始计算机网络学习
参考视频:王道考研计算机网络


重点
性能指标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参考模型

一、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是一个将分散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与线路连接起来,有功能完善的软件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是互连的,自治的计算机集合
互连-互联互通,通信链路
自治-无主从关系

二、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1. 数据通信
  2. 资源共享
  3. 分布式处理 Hadoop平台
  4. 提高可靠性
  5. 负载均衡

三、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组成部分

  1. 硬件
  2. 软件
  3. 协议

功能组成

  1. 通信子网【实现数据通信】
  2. 资源子网【实现资源共享/数据处理】
功能组成
应用层
表现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 上三层是资源子网【实现资源共享功能的设备和软件的集合】
  • 传输层是两个子网的接口
  • 下三层是通信子网【各种传输介质,通信设备,相应的网络协议组成】

四、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 按范围分: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个人区域网
  2. 按使用者分:公用网【电信】,专用网【军队】
  3. 按交换技术分: 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第二章讲)
  4. 按拓扑结构分:网状型(广域网)
  5. 按传输技术分:广播式网络(共享公共通信信道),点对点网络(使用分组储存转发和路由选择机制)

五、标准化工作

标准:法定标准:ofc
事实标准:TCP/IP

六、性能指标*(重点)

  1. 速率:数据传输率 比特每秒
    - 连接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主机在数字信道是传送数据位数的速率
  2. 带宽:通常指单位时间内从网络中的某一点到另一点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单位是比特每秒,b/s,kb/s
    - 网络设备所支持的最高速度
  3. 吞吐量,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数据量。单位b/s,kb/s
    - 吞吐量受网络的带宽或网络的额定速率的限制

时延

  1. 发送时延(传输时延)把数据放到信道上的时间
    -发送时延=数据长度 / 发送速率(默认信道带宽)
  2. 传播时延
    -取决于电磁波传播速度,和链道长度
    -信道长度 / 电磁波在信道上传播的速率
  3. 排队时延
    -等待输入 / 输出链路可用
  4. 处理时延
    -检错找出口

时延带宽积 = 传播时延 X 带宽
bit s b/s

时延带宽积又称比特为单位的链路长度
即“某段链路现在有多少比特” 容量

往返时延RTT
从发送方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方收到接收方的确认,总共经历的时延
RTT越大没在收到确认之前们可以发送的数据就越多

RTT包括:

  1. 往返传播时延=传播时延*2
  2. 末端处理时延

利用率

  1. 信道利用率
    - 有数据的时间 / (有+无)数据通过时间
  2. 网络利用率
    - 信道利用率加权平均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七、分层结构,协议,接口,服务

分层结构

分层基本原则

  1. 各层之间互相独立,每层只实现一种相对独立的功能
  2. 每层之间界面自然清晰,易于理解,相互交流尽可能少
  3. 结构上可分割。每层都采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
  4. 保持下层对上层的独立性,上层单向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
  5. 整个分层结构应该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网络体系结构是从功能上描述计算机网络结构
  •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简称网络体系结构是分层结构
  • 每层遵循某个 / 些网络协议以完成本层功能
  •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是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
  • 第n层在向n+1层提供服务时,此服务不仅包括第n层本身的功能,还包括有下层服务提供的功能

7层OSI参考模型

1-4 端到端通信,5-7 点到点通信

1-3 数据处理

  1. 应用层
  2. 表现层
  3. 会话层
  4. 传输层
  5. 网络层
  6. 数据链路层
  7. 物理层
    5-7 数据通信

物联网淑惠适用

通信过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应用层
    - 用户与网络的界面, 所有能和用户交互产生网络流量的程序

  2. 表现层(协议:ASCII)
    - 功能一:数据格式变换 (图片—》1001010101101)
    - 功能二:数据加密解密
    - 数据压缩和恢复

  3. 会话层(主要协议:ADSP,ASP)
    - 想表现层实体/用户进程提供建立连接并在连接上有序地传输数据
    - 功能一:建立,管理,终止会话
    - 功能二:使用校验点可使会话在通信失效时从校验点/同步点继续回复通信,实现数据同步

  4. 传输层(负责主机中两个进程的通信,及端到端的通信。传输单位是报文信息或用户数据报)
    - 功能一:可靠传输,不可靠传输
    - 功能二:差错控制
    - 功能三:流量控制 (发送端和接收端的发送和接受速度要协调)
    - 功能四:复用分用(复用:多个应用层进程可同时使用下面运输层的服务,分用:运输层把收到的信息分别交付给上面应用层中相应的进程)主要协议:TCP,UDP

  5. 网络层:主要任务是把分组从源端传到目的端,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网络层传输单位是数据报(数据报过长时,可以把数据报切割成多个分组)

    • 功能一:路由选择(最佳路径)
    • 功能二:流量控制
    • 功能三:差错控制
    • 功能四:拥塞控制
    • 主要协议:IP,IPX,ICMP
  6. 数据链路层:主要任务是把网络层传下来的数据报组装成帧,数据链路层的传输单位是帧
    - 功能一:成帧(定义帧的开始和结束)
    - 功能二:差错控制 帧错+位错
    - 功能三:流量控制
    - 功能四:访问(接入)控制 控制对信道的访问
    - 主要协议:SDLC,HDLC,PPP,STP

  7. 物理层:主要任务是在物理媒体上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物理层传输单位是比特
    - 透明传输:指不管所传数据是什么样的比特组合,都应当能够在链路上传递
    - 功能一:定义接口特性
    - 功能二:定义传输模式 (单工,双工,半双工)
    - 功能三:定义传输速率
    - 功能四:比特同步
    - 功能无:比特编码
    - 常见协议:Rj45,802.3

4层TCP/IP参考模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
相同点:

  1. 都分层
  2. 基于独立的协议栈的概念
  3. 可以实现异构网格互联

不同点:

  1. OSI定义三点:服务,协议,接口
  2. OSI先出现,参考模型先于协议发明,不偏向特定协议
  3. TCP/IP设计之初就考虑到异构网互联问题,将IP作为重要层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综合了OSI和TCP/IP的优点
五层参考模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