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80无线通信技术》第一章概述期末复习资料自考复习资料

第一章 概述

  1. P2(简答)物联网是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及系统和其他基于物物通信模式的短距离无线传感器网络,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通过各种接入网与互联网连接起来所形成的一个巨大的智能网络,通过这一网络可以进行信息交换、传递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
  2. P2(填空)IOT可以实现人与物、与物之间的连通。
  3. P6(选择)物联网的系统结构

  1. P6(简答)感知层主要用于采集物理世界中发生的物理事件和数据,包括各类物理量、标识。音频、视频数据。
  2. P7(填空)支撑层对数据进行智能化挖掘、管理、控制与存储。
  3. P8(选择)物联网的关键技术:感知技术、传输技术、支撑技术、应用技术。
  4. P8(填空)感知技术包括射频识别技术、传感器技术、GPS定位技术、多媒体信息采集技术级二维码技术等。
  5. P10(简答)支撑技术包括云计算技术、嵌入式系统、人工智能技术,数据库与数据挖掘技术、分布式并行计算和多媒体与虚拟现实等。
  6. P10(填空)物联网的发展离不开云计算技术的支持。
  7. P13(填空)移动通信就是指移动物体之间的通信,或移动物体与固定物体之间的通信。
  8. P14(选择)三类损耗包括路径传播损耗、大尺度衰落损耗、小尺度衰落损耗
  9. P14(选择)多普勒效应:接收用户处于高速移动中,如车载通信时传播频率的扩散而引起的,其扩散程度与用户运行速度成正比。
  10. P14(填空)四种效应包括阴影效应、远近效应、多径效应、多普勒效应。
  11. P14(填空)远近效应是移动用户与基站之间的距离也是在随机变化的,若各移动用户发射型号功率一样。
  12. P18(选择)IEEE802无线标准体系图1.6

  1. P19(选择)用于无线个域网的技术有蓝牙、超宽带、红外、HomeRF、ZigBee等。
  2. P25(名词)短距离无线通信:主要特点是通信距离短,覆盖范围一般在一般在几十米或上百米之内;无线发射器的发射功率较低,一般小于100mW;工作频率多为免付费、免申请的全国通用的工业科学医学频段。短距离无线通信的范围很广,通常是几十米以内,就可以称为短距离无线通信。
  3. P25(填空)低成本、低功耗和对等通信,是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三个重要特征和优势。
  4. P26(填空)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部署在监测区域内的大量微型传感网节点组成的。
  5. P33(选择)IrDA无须专门申请特定频率的使用执照。
  6. P41(选择)在表中,ZigBee技术成本最低耗电最少

  • 3
    点赞
  • 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