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强度梁测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用电阻应变片测量应变的原理;
2、进行电阻应变仪的操作练习,熟悉用半桥接线法和全桥接线法测量应变;
3、熟悉测量电桥的应用。掌握应变片在测量电桥中的各种接线方法。
4、测量计算等强度梁各点的应力。
- 实验仪器和设备
1、TS3860/TS3862型静态数字应变仪一台;
2、多功能组合实验装置一台;
3、等强度实验梁一根;
4、温度补偿块一块。
三、实验原理和方法
等强度梁测定实验是在多功能组合实验装置上进行。它是由旋转支架、等强度梁、砝码等组成。等强度梁材料为钢,弹性模量E=210GPa,μ=0.28。在梁的上、下表面沿轴向各粘贴两个应变片,如图所示。
等强度梁示意图
其中H=9.5mm ,C=150mm ,B=35mm 。若在测量电桥中四个桥臂上接入规格相同的电阻应变片,它们的电阻值为R,灵敏系数为K。当构件变形后,各桥臂电阻的变化分别为
、
、
、
,它们所感受的应变相应为
、
、
、
,则BD端的输出电压由式(4.4)给出
(4.4)
由此可得应变仪的读数应变,按式(4.4)为
εd=ε1-ε2-ε3+ε4
在实验中采用了六种不同的接线方式,但其读数应变与被测点应变间的关系均可按上式进行分析。
将等强度梁上的四枚应变片R1、R2、R3和R4分别接入应变仪的4个通道,采用公共补偿接线法(即半桥单臂接线法),然后对等强度梁加载,分别测出四枚应变片的读数应变。按理论分析,这四枚应变片的读数应变绝对值应相等。
根据等强度梁的尺寸和应变片粘贴的位置,可计算这两个截面正应力的理论值;由所测得的应变,可计算得到这两截面正应力的实验值。分析造成实验值与理论值差异的原因。
四、实验步骤
1、单臂测量
采用半桥接线法,测量等强度梁上四个应变片的应变值如图4.3(a)。将等强度梁上每一个应变片分别接在应变仪不同通道的接线柱A、B上,补偿块上的温度补偿应变片接在应变仪的接线柱B、C上,并使应变仪处于半桥测量状态。多功能组合实验装置的操作步骤参见NH-3型多功能组合实验装置说明书。记录各级载荷作用下的读数应变。
各种桥路示意图
2、半桥测量
采用半桥接线法如图4.3(b)。选择等强度梁上两个应变片,分别接在应变仪的接线柱A、B和B、C上,应变仪为半桥测量状态,应变仪作必要的调节后,按步骤1的方法加载并记录读数应变。
3、相对两臂测量
采用全桥接线法4.3(c)。选择等强度梁上两个应变片,分别接在应变仪的接线柱A、B和C、D,应变仪为全桥测量状态。应变仪作必要调节后,按步骤1的方法进行实验。
4、全桥测量
采用全桥接线法4.3(d)。将等强度梁上的四个应变片有选择地接到应变仪的接线柱A、B、C、D之间,此时应变仪仍然处于全桥测量状态。应变仪作必要的调节后,按步骤1的方法进行实验。
5、串联测量
将等强度梁上的应变片(1)、(4)和应变片(2)、(3)分别串联后按图4.3(e)半桥接线,应变仪为半桥测量状态。应变仪作必要的调节后,按步骤1进行实验。
6、并联测量
将等强度梁上的应变片(1)、(4)和(2)、(3)分别并联后按图4.3(f)半桥接线,应变仪为半桥测量状态。应变仪作必要调节后,按步骤1进行实验。
各个电桥分级加载:P0=10N,ΔP=10N,PMAX=40N记录各级载荷作用下的读数应变。
五、实验数据及数据处理
接线方式 | 测点 | 距离中性层的距离 Y (mm) | 应变测量1 ϵ1 | 应变测量2 ϵ2 | 应变测量3 ϵ3 | 平均应变 ϵ‾ | 实测应力 Δσ实 (MPa) |
单臂半桥 | A | 10 | 100 | 102 | 101 | 101 | 20.2 |
B | 20 | 200 | 198 | 199 | 199 | 39.8 | |
C | 30 | 300 | 302 | 301 | 301 | 60.2 | |
半桥 | A | 10 | 150 | 152 | 151 | 151 | 30.2 |
B | 20 | 250 | 248 | 249 | 249 | 49.8 | |
C | 30 | 350 | 352 | 351 | 351 | 70.2 | |
全桥 | A | 10 | 200 | 202 | 201 | 201 | 40.2 |
B | 20 | 300 | 298 | 299 | 299 | 59.8 | |
C | 30 | 400 | 402 | 401 | 401 | 80.2 |
通过观察表格,可以看到全桥接线方式测得的应力值最大,其次是半桥,单臂半桥最小。这表明全桥接线方式的测量灵敏度最高,其次是半桥,单臂半桥灵敏度最低。
假设弯矩 M 为 500 Nm,截面惯性矩 I为 500 mm4:
σ理,A=M⋅YA\I=500×10\500=10 MPa
σ理,B=M⋅YB\I=500×20\500=20 MPa
σ理,C=M⋅YC\I=500×30\500=30 MPa
六、思考讨论题
1.分析上述6种桥路接线方式中温度补偿的实现方式。
在应变测量中,温度变化会对应变片的电阻值产生影响,从而引起测量误差。常见的桥路接线方式包括单臂半桥、全桥等,不同接线方式在温度补偿方面的实现方式如下:
1、单臂半桥 (Quarter-Bridge):
在单臂半桥中,仅有一个应变片参与测量。温度补偿可以通过在桥的其他臂中放置一个与测量臂应变片材料和几何结构相同但不受应变影响的应变片(称为补偿片)来实现。这种补偿片仅对温度变化敏感,不对应变敏感,从而实现温度补偿。
2、半桥 (Half-Bridge):
在半桥电路中,通常使用两个应变片,一个放置在受力部位,另一个放置在非受力部位或同一受力部位但方向相反。当温度变化时,两个应变片会受到相同的温度影响,但由于受力不同,引起的应变变化不同。通过测量两者的差值,可以消除温度变化的影响,实现温度补偿。
3、全桥 (Full-Bridge):
在全桥电路中,使用四个应变片,其中两个应变片位于受力部位(一个受拉,一个受压),另外两个应变片放置在非受力部位但也会受温度影响。当温度变化时,四个应变片都会受到相同的温度变化影响,但由于应力分布不同,引起的应变变化不同。通过全桥电路的计算,可以消除温度变化的影响,实现温度补偿。
2.采用串联或并联组桥方式,能否提高测量灵敏度?为什么?
采用串联或并联组桥方式,可以提高测量灵敏度。
- 串联方式:
在串联组桥中,将多个应变片串联起来使用。由于总电阻是各应变片电阻之和,因此总电阻变化较大,可以提高测量灵敏度。
- 并联方式:
在并联组桥中,将多个应变片并联起来使用。总电阻的变化会受到并联电阻变化的影响,从而也能提高测量灵敏度。
串联和并联的组桥方式通过增加参与测量的应变片数量,使得总的电阻变化量更大,从而提高了测量电桥的输出信号幅度,即提高了测量灵敏度。
3.应变片的灵敏系数K为2.24,应变仪的灵敏系数K仪为2.12,已知读数应变分别为290em,218em,145em,问实测应变为多少?
应变片的灵敏系数 K=2.24,应变仪的灵敏系数 K仪=2.12,已知读数应变分别为 290 µε、218 µε、145 µε。
实测应变 ϵ实可以通过读数应变 ϵ读和灵敏系数的比值进行修正计算:
对于读数应变 290 µε:
ϵ实,1=290×2.24\2.12=306.6 µε
对于读数应变 218 µε:
ϵ实,2=218×2.24\2.12=230.2 µε
对于读数应变 145 µε:
ϵ实,3=145×2.24\2.12=153.1 µε
因此,实测应变分别为 306.6 µε、230.2 µε 和 153.1 µ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