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觉得作者的文章还有点用,请记得点赞 + 关注
说一个扎心的事实,就是我们绝大多数人的职业规划基本上都是错误的,都是面向贫穷的规划。
因为绝大多数人的职业规划都是打工人的职业规划,这种规划除了很少部分人最终能成为企业高管,实现层级跃迁外,绝大多数人在大多数行业中的工作的有效年龄在35岁左右,到那时就会遇到职业的瓶颈期,在好的年景可能会延后,但迟早会到来,这就是现实。未来随着人工智能的普及,大量的基础岗位被替代,这种职业瓶颈期可能变得更短。
一、 那么,什么是真正有效的职业规划路径呢?
今天我为大家解密一个真相,真正的职业规划不是考虑怎么升职加薪,怎么跳槽抬高身价,而是要规划你的收入模式,构筑自己的生产资料。
一个初入职场的新人和一个年薪几十万的中层,他们有阶层区别吗?答案是没有,他们还是在同一个阶层中,只是,一个是在职业生涯的早期,一个是在职业生涯的末期而已。按照财富收入的结构来说,他们也没有本质的区别。很多人奋斗一生,其实还是在原点,并未突破原有阶层。因为,绝大多数人,一旦停止工作,他就没有了收入。所以很多人,即使退休了,也要去干活来维持生计。单一的收入来源,使得绝大多数人都被固定在特定的阶层,无法突破。
二、 为什么说打工赚不到钱?
是因为打工这种收入模式有两个致命的缺陷:
第一,在同一个时间内,只能在同一家公司上班,只能领取一份薪水。而普通的打工者能卖的生产资料就只有时间,而且在同一时间只能卖给一家公司。
第二,你在公司没有所有权,无论你在这个平台上做出了多么辉煌的成绩,你也只是获取到短期利益中的一小部分。一旦离开了这家公司,你的成就将跟你毫无关系。
绝大多数人没有任何可以让自己持续攫取利益的生产资料。究其原因是我们的收入模式的问题,因此,我们在职业发展中,最重要的是规划我们的收入模式,而不是盯着升职加薪,跳槽提高身价。当你真正的理解了商业模式,你就会发现那些要素影响的都是很小的值。
无论你身处什么样的行业,现在有多高的收入,你的职位有多么的高,只要你的收入模式还是靠出卖时间单次收入来获取,你就不会摆脱职场的内卷,突破阶层,成为有钱人。你的职业生涯就是不断地消耗你自己生产资料,一旦消耗完了或者价值与老板付出不匹配时,你就会被无情抛弃,这就是职场潜规则。
所以我们必须要构建自己的生产资料系统,我们要明白,职场只是你构建这种生产资料的一个过程或者一个途径,要在不断地构筑过程中,获得相应的能力和资源,要拥有自己的事业。
我看到过这么一段话:为什么我们看到这么多的职场博主都在教你怎么升职加薪,怎么向上管理,怎么处理职场上的人情世故。因为绝大多数人没有真正经历过更高层面的商业战场上的博弈,没有看到过整个大系统是如何运转的,并非他们坏,而是他们的事业比较局限。
三、那么三十五岁的人为什么会被裁员?
因为大多数人没有构建好他的生产资料体系,即自己的事业,没有将自己推到更高的食物链位置,还处在低端食物链上,被高端食物链的人围猎。低端的市场追求的是性价比,刚毕业的新人的性价比比老人高很多,所以被裁是迟早的事。
四、一定要构筑自己的生产资料体系,实现复利
必须改变你的收入模式,建立自己的生产资料,将资产掌握在自己手上。即使卖时间也要做到同一时间卖给更多的人,实现复利。企业主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发一款产品,虽然冒失败的风险,但是一旦成功,就可卖给很多人获利,所以老板的收入是靠的自己构筑的生产资料,规模化创造财富,而投入的成本其实都是有限的,最大的投入就是人力成本和前期的投入。所有的商业都是复利模式。换句话来说,老板投入少量成本的代价换得了大家所有智慧劳动产出的所有权,形成个人资产。而资产收益的增速快,劳动收益的增速慢,日积月累下来就会产生较大的贫富差距。
我们来了解几个概念:
- 什么是资产收益?比如各种版权的作者收的版税,或者我们日常整理的知识分享等都属于资产,这种资产能在同一时间向不同人多次售卖。
- 什么是劳动收益?你在公司写的文案,网约车接的每一个客户,送的每一个快递,接待的每一个客户,这些都是劳动收益,其局限在同一时间,只能售卖一份,无法实现复利,也无法使用杠杆。
- 什么是资产杠杆?资产杠杆就是劳动力杠杆、资本杠杆、产品杠杆。只有你拥有资产后,你才能有机会利用这三种杠杆,把别人的劳动力和知识组装打包,然后在另一端找到合适的消费者,并源源不断的售卖给他们。
这就是两种不同收入模式的底层逻辑,一种是出卖自己的时间,单利模式;一种是利用资产加杠杆,实现复利模式。
五、年轻人就要勇于尝试,接受失败,在失败中改进,终能取得成功。
如果你身边有人能鼓励你去构建这种生产资料,创造自己的资产,那你就尝试去创业,理解商业本质,如果没有这样的人,你就得重新思考你的职业发展规划,自己要构建这种能力。
你的职业生涯的目标不是怎么去设计升职加薪、跳槽,而是要想办法构建自己的生产资料体系,改变收入结构。
趁年轻,要有冒险精神,多尝试,多试错,年轻这些成本都比较低,且成功概率也大的多。在尝试的过程中不断修正,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一人的能力就是这样被目标反向驱动出来的。
如果你不甘于命运、不想在35岁后成为职场待宰羔羊,那就去尝试构建自己的生产资料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