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 数组的创建
数组是一组相同类型元素的集合。
数组的创建方式:
type_t arr_name [const_n];
//type_t 是指数组的元素类型
//const_n 是一个常量表达式,用来指定数组的大小
比如:
int arr1[10];
char ch[3+5];
用来指定数组大小的是不是一定只能用常量呢?
在C99标准之前,数组大小必须是常量表达式指定
在C99标准中,引入了变长数组的概念,变长数组中允许数组的大小用变量来指定。并且变长数组是不能初始化的。
二、数组的初始化
但是在非变长数组中
数组的初始化是指,在创建数组的同时给数组的内容一些合理初始值(初始化)。
如:
int arr1[10] = {1,2,3,4,5,6,7,8,9,10};//完全初始化
int arr2[10]={0};//非完全初始化
char arr3[10]={'a','b','c'};
char arr4[10]="abc";
如果数组初始化了,可以不指定数组的大小,数组的大小会根据初始化的内容来确定。
三、一维数组在内存中的存储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int arr[10] = {0};
int i = 0;
int sz = sizeof(arr)/sizeof(arr[0]);
for(i=0; i<sz; ++i)
{
printf("&arr[%d] = %p\n", i, &arr[i]);
}
return 0;
}
%p:打印地址。打印结果:
可以观察到:1、数组在内存中是连续存放的。
2、随着下标的增长,地址是由低到高变化的。
是什么类型的指针+1就跳过什么类型的元素
四、二维数组
创建
//数组创建
int arr[3][4];
char arr[3][5];
初始化
正常初始化,自动填充每一行
int arr1[3][4]={1,2,3,4,5,6,7,8,9,10,11,12};
想把1、2 放第一行,2、3放第二行,3、4放第三行
int arr1[3][4] = {{1,2},{3,4},{5,6}};
注意⚠️在二维数组中,创建初始化的时候行可以省略,列不能省略
C语言规定行列都是从0开始的。
比如如果要找到1行2列的元素就要这样写:
printf("%d\n",arr[1][2]);
访问每一个元素
五、二维数组在内存中的存储
所以二维数组在内存中仍然是连续存放的
如果把二维数组的每一行看做一个一维数组,那么每一行的一维数组也有数组名
arr[0]就是第一行的数组名
arr[1]就是第二行的数组名,以此类推
六、数组越界
数组的下标是有范围限制的。
数组的下规定是从0开始的,如果数组有n个元素,最后一个元素的下标就是n-1。
所以数组的下标如果小于0,或者大于n-1,就是数组越界访问了,超出了数组合法空间的访问。
C语言本身是不做数组下标的越界检查,编译器也不一定报错,但是编译器不报错,并不意味着程序就 是正确的。
所以程序员写代码时,最好自己做越界的检查。
二维数组的行和列也可能存在越界。
七、数组作为函数参数
往往我们在写代码的时候,会将数组作为参数传给函数。
比如:我要实现一个冒泡排序(这里要讲算法思想)函数将一个整形数组进行排序。
核心思想参考:
Comparison Sorting Visualization
写出代码:
#include <stdio.h>
void bubble_sort(int arr[])
{
int sz = sizeof(arr)/sizeof(arr[0]);//这样对吗?
int i = 0;
//冒泡排序一般都是两个for循环写的
for(i=0; i<sz-1; i++)//这一层控制循环的趟数
{
int j = 0;//一趟冒泡排序的过程
for (j = 0; j < sz - i - 1; j++)
{
if(arr[j]>arr[j+1])
{
int tmp;
tmp=arr[j];
arr[j]=arr[j+1];
arr[j+1]=tmp;
}
}
}
}
int main()
{
int arr[] = {3,1,7,5,8,9,0,2,4,6};
//排序 - 升序
//冒泡排序
int i = 0;
bubble_sort(arr);
for(i=0; i<sizeof(arr)/sizeof(arr[0]);i++)
{
printf("%d ", arr[i]);
}
return 0;
}
运行后发现,不符合预期。
可以看到sz并不对
八、数组名是什么?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int arr[10] = {1,2,3,4,5};
printf("%p\n", arr);
printf("%p\n", &arr[0]);
printf("%d\n", *arr); //输出结果
return 0;
}
数组名是数组首元素的地址。
如果数组名是首元素地址,那么:
int arr[10] = {0};
printf("%d\n", sizeof(arr));
为什么输出的结果是:40?
⚠️注意!!!
数组名是数组首元素的地址
但是有2个例外:
sizeof(数组名),数组名如果单独放在sizeof内部,这里的数组名表示整个数组,计算的是整个数组的大小
&数组名,这里的数组名表示整个数组,取出的是整个数组的地址。
除此之外,遇到的所有数组名都是数组首元素的地址。
所以说 bubble_sort(arr);这一句只是传的首地址,void bubble_sort(int arr[]),前面传的地址,所以后面int arr[]本质上就是一个指针。那么 int sz = sizeof(arr)/sizeof(arr[0]);中的sizeof(arr)在32位是4字节,而64位是8字节,所以8/2=4。
所以进行纠正:
#include <stdio.h>
void bubble_sort(int arr[],int sz)
{
int i = 0;
//冒泡排序一般都是两个for循环写的
for(i=0; i<sz-1; i++)//这一层控制循环的趟数
{
int j = 0;//一趟冒泡排序的过程
for (j = 0; j < sz - i - 1; j++)
{
if(arr[j]>arr[j+1])
{
int tmp;
tmp=arr[j];
arr[j]=arr[j+1];
arr[j+1]=tmp;
}
}
}
}
int main()
{
int arr[] = {3,1,7,5,8,9,0,2,4,6};
//排序 - 升序
//冒泡排序
int i = 0;
int sz = sizeof(arr)/sizeof(arr[0]);
bubble_sort(arr,sz);
for(i=0; i<sizeof(arr)/sizeof(arr[0]);i++)
{
printf("%d ", arr[i]);
}
return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