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
两根通信线:SCL和SDA
同步,半双工
带数据应答
支持总线挂载多设备(一主多从、多主多从)
一主多从:单片机作为主机,挂载在IIC总线上的所有模块都是从机,主机可以控制和哪一个从机进行通信。任何时候,都是主机完全掌控SCL时钟线,在SDA空闲状态下,主机可以获得SDA总线的控制,只有在从机发送数据和应答位时,主机才会将SDA的控制权移交给从机。
多主多从:所有设备都可以充当主机,当一个设备是主机,但是突然出现一个设备打断,说他想当主机(由于IIC总线只能由一个设备进行控制),因此会进行仲裁,获胜的一方是主机,失败则是从机
时钟频率与数据传输率是如何对等的喃。因为一个SCL时钟周期只能传输1bit数据(并且只能在SCL的低电平期间进行SDA数据电平的变化),假如SCL的时钟频率为100KHz,那么1s中就能产生100K个SCL时钟周期,也就是说1s中可以传输100Kbit的数据。此时,可以看出时钟频率100KHz与数据传输率100Kbit/s就是一样的了。
IIC传输位速率在标准模式下可达100Kbit/s,快速模式下可达400Kbit/s,高速模式下可达3.4Mbit/s;也可以理解为时钟频率在标准模式下可达100kHz,快速模式下可达400kHz,高速模式下可达3.4MHz。(时钟频率(Hz)与数据传输速率(bit/s)两者是相同的概念。)
二、硬件连线
(1)所有IIC设备的SCL线连在一起,SDA线连在一起
(2)设备的SCL和SDA均要配置成开漏输出模式(因为SDA时半双工通信,所以主机和从机的SDA都会输入或者输出高低电平,但如果总线时序没有调节好,造成了主机和从机的SDA同时输出高电平,此时就会造成电路短路,所以IIC协议禁止SDA配置推挽输出模式;然后SCL配置为开漏输出原因时多主多从模式下需要使用此特性)
(3)SCL和SDA添加一个上拉电阻,阻值时4.7KΩ(开漏输出只能输出低电平,输出高电平时引脚初始浮空状态,所以提供一格上拉电阻,可以输出一个弱高电平)
三、IIC软件时序
(1)起始和终止条件
(2)发送一个字节
(3)接收一个字节
(4)发送和接收应答
(5)指定地址写一个字节
开始信号+从机地址&W+ack+寄存器地址+ack+数据+uack+结束信号
(6)当前地址读一个字节
对于指定设备,在当前地址指针指示的地址下,读取从机数据
时序:开始信号+从机地址&R+ack+数据+uack+结束信号
(但是从机并不知道应该读哪个寄存器的地址,所以此时采取读当前指针指向的寄存器的值,在从机中,所以寄存器的都被分到了同一个线性区域,并且会有一个单独的指针变量指示着其中的一个寄存器,其值在上电默认,一般指向0地址,并且每写入一个字节或者读出一个字节之后,这个指针会自动加一,移动到下一个寄存器,所以如果主机没有指定要读取那个寄存器的地址,那么就会返回当前指针指向的值,如果从机指定了要读的寄存器的地址,那么指针变量会指向要读的寄存器的地址,读写该寄存器之后指针变量会加一)
(7)指定地址读一个字节
开始时序+从机地址&W+ack+寄存器地址+ack+开始时序+从机地址&R+ack+数据+uack+结束信号
(8)指定地址写多个字节
开始信号+从机地址&W+ack+寄存器地址+ack+数据1+ack+数据2+ack+...+数据n+uack+结束信号
(9)指定地址读多个字节
开始时序+从机地址&W+ack+寄存器地址+ack+开始时序+从机地址&R+ack+数据1+ack+数据2+ack+...+数据n+uack+结束信号
四、软件模拟代码(GD32F303)
#include "MyIIC.h"
/*引脚配置层*/
#define MYIIC_SCL_PORT (GPIOB)
#define MYIIC_SCL_PIN (GPIO_PIN_10)
#define MYIIC_SDA_PORT (GPIOB)
#define MYIIC_SDA_PIN (GPIO_PIN_11)
void MyI2C_delay()
{
int i = 400;
while(i--);
}
/**
* 函 数:I2C写SCL引脚电平
* 参 数:BitValue 协议层传入的当前需要写入SCL的电平,范围0~1
* 返 回 值:无
* 注意事项:此函数需要用户实现内容,当BitValue为0时,需要置SCL为低电平,当BitValue为1时,需要置SCL为高电平
*/
void MyI2C_W_SCL(uint8_t BitValue)
{
gpio_bit_write(MYIIC_SCL_PORT, MYIIC_SCL_PIN, (bit_status)BitValue); //根据BitValue,设置SCL引脚的电平
MyI2C_delay();
}
/**
* 函 数:I2C写SDA引脚电平
* 参 数:BitValue 协议层传入的当前需要写入SDA的电平,范围0~1
* 返 回 值:无
* 注意事项:此函数需要用户实现内容,当BitValue为0时,需要置SDA为低电平,当BitValue为1时,需要置SDA为高电平
*/
void MyI2C_W_SDA(uint8_t BitValue)
{
gpio_bit_write(MYIIC_SDA_PORT, MYIIC_SDA_PIN, (bit_status)BitValue); //根据BitValue,设置SDA引脚的电平,BitValue要实现非0即1的特性
MyI2C_delay(); //延时10us,防止时序频率超过要求
}
/**
* 函 数:I2C读SDA引脚电平
* 参 数:无
* 返 回 值:协议层需要得到的当前SDA的电平,范围0~1
* 注意事项:此函数需要用户实现内容,当前SDA为低电平时,返回0,当前SDA为高电平时,返回1
*/
uint8_t MyI2C_R_SDA(void)
{
uint8_t BitValue;
BitValue = gpio_output_bit_get(MYIIC_SDA_PORT, MYIIC_SDA_PIN); //读取SDA电平
MyI2C_delay(); //延时10us,防止时序频率超过要求
return BitValue; //返回SDA电平
}
/**
* 函 数:I2C初始化
* 参 数:无
* 返 回 值:无
* 注意事项:此函数需要用户实现内容,实现SCL和SDA引脚的初始化
*/
void MyI2C_Init(void)
{
/*开启时钟*/
rcu_periph_clock_enable(RCU_GPIOB);//开启GPIOB的时钟
/*GPIO初始化*/
gpio_init(MYIIC_SCL_PORT, GPIO_MODE_OUT_OD, GPIO_OSPEED_50MHZ, MYIIC_SCL_PIN);
gpio_init(MYIIC_SDA_PORT, GPIO_MODE_OUT_OD, GPIO_OSPEED_50MHZ, MYIIC_SDA_PIN);
/*设置默认电平*/
MyI2C_W_SCL(1); //(释放总线状态)
MyI2C_W_SDA(1);
}
/*协议层*/
/**
* 函 数:I2C起始
* 参 数:无
* 返 回 值:无
*/
void MyI2C_Start(void)
{
MyI2C_W_SDA(1); //释放SDA,确保SDA为高电平
MyI2C_W_SCL(1); //释放SCL,确保SCL为高电平
MyI2C_W_SDA(0); //在SCL高电平期间,拉低SDA,产生起始信号
//MyI2C_W_SCL(0); //起始后把SCL也拉低,即为了占用总线,也为了方便总线时序的拼接
}
/**
* 函 数:I2C终止
* 参 数:无
* 返 回 值:无
*/
void MyI2C_Stop(void)
{
MyI2C_W_SDA(0); //拉低SDA,确保SDA为低电平
MyI2C_W_SCL(1); //释放SCL,使SCL呈现高电平
MyI2C_W_SDA(1); //在SCL高电平期间,释放SDA,产生终止信号
}
/**
* 函 数:I2C发送一个字节
* 参 数:Byte 要发送的一个字节数据,范围:0x00~0xFF
* 返 回 值:无
*/
void MyI2C_SendByte(uint8_t Byte)
{
uint8_t i;
for (i = 0; i < 8; i ++) //循环8次,主机依次发送数据的每一位
{
MyI2C_W_SCL(0); //拉低SCL,主机开始发送下一位数据
/*两个!可以对数据进行两次逻辑取反,作用是把非0值统一转换为1,即:!!(0) = 0,!!(非0) = 1*/
MyI2C_W_SDA(!!(Byte & (0x80 >> i)));//使用掩码的方式取出Byte的指定一位数据并写入到SDA线
MyI2C_W_SCL(1); //释放SCL,从机在SCL高电平期间读取SDA
}
MyI2C_W_SCL(0); //拉低SCL,等待从机发送应答位
// uint8_t i;
// for (i = 0; i < 8; i ++) //循环8次,主机依次发送数据的每一位
// {
// /*两个!可以对数据进行两次逻辑取反,作用是把非0值统一转换为1,即:!!(0) = 0,!!(非0) = 1*/
// MyI2C_W_SDA(!!(Byte & (0x80 >> i)));//使用掩码的方式取出Byte的指定一位数据并写入到SDA线
// MyI2C_W_SCL(1); //释放SCL,从机在SCL高电平期间读取SDA
// MyI2C_W_SCL(0); //拉低SCL,主机开始发送下一位数据
// }
}
/**
* 函 数:I2C接收一个字节
* 参 数:无
* 返 回 值:接收到的一个字节数据,范围:0x00~0xFF
*/
uint8_t MyI2C_ReceiveByte(void)
{
uint8_t i, Byte = 0x00; //定义接收的数据,并赋初值0x00,此处必须赋初值0x00,后面会用到
MyI2C_W_SDA(1); //接收前,主机先确保释放SDA,避免干扰从机的数据发送
for (i = 0; i < 8; i ++) //循环8次,主机依次接收数据的每一位
{
MyI2C_W_SCL(1); //释放SCL,主机机在SCL高电平期间读取SDA
if (MyI2C_R_SDA()){Byte |= (0x80 >> i);} //读取SDA数据,并存储到Byte变量
//当SDA为1时,置变量指定位为1,当SDA为0时,不做处理,指定位为默认的初值0
MyI2C_W_SCL(0); //拉低SCL,从机在SCL低电平期间写入SDA
}
return Byte; //返回接收到的一个字节数据
}
/**
* 函 数:I2C发送应答位
* 参 数:Byte 要发送的应答位,范围:0~1,0表示应答,1表示非应答
* 返 回 值:无
*/
void MyI2C_SendAck(uint8_t AckBit)
{
MyI2C_W_SDA(AckBit); //主机把应答位数据放到SDA线
MyI2C_W_SCL(1); //释放SCL,从机在SCL高电平期间,读取应答位
MyI2C_W_SCL(0); //拉低SCL,开始下一个时序模块
}
/**
* 函 数:I2C接收应答位
* 参 数:无
* 返 回 值:接收到的应答位,范围:0~1,0表示应答,1表示非应答
*/
uint8_t MyI2C_ReceiveAck(void)
{
uint8_t AckBit; //定义应答位变量
MyI2C_W_SDA(1); //接收前,主机先确保释放SDA,避免干扰从机的数据发送
MyI2C_W_SCL(1); //释放SCL,主机机在SCL高电平期间读取SDA
AckBit = MyI2C_R_SDA(); //将应答位存储到变量里
MyI2C_W_SCL(0); //拉低SCL,开始下一个时序模块
return AckBit; //返回定义应答位变量
}
#ifndef __MYI2C_H
#define __MYI2C_H
#include "gd32f30x.h"
#include "string.h"
void MyI2C_Init(void);
void MyI2C_Start(void);
void MyI2C_Stop(void);
void MyI2C_SendByte(uint8_t Byte);
uint8_t MyI2C_ReceiveByte(void);
void MyI2C_SendAck(uint8_t AckBit);
uint8_t MyI2C_ReceiveAck(void);
#end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