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阻(Resistor)
1. 作用
限制电流:通过欧姆定律 ( V = IR ),控制电路中电流大小。
分压:与其他电阻串联形成分压网络,提供特定电压。
分流:并联时分配电流,保护敏感器件。
终端匹配:防止信号反射(如传输线端接)。
负载:消耗多余能量,模拟实际负载。
2. 应用电路
LED限流电路:
例如:5V电源驱动红色LED(=2V,
=20mA):
分压器**:
上拉/下拉电阻:确保数字信号稳定(如I²C总线的上拉电阻)。
反馈网络:运放电路中设置增益(如反相放大器)。
3. 选型要点
阻值:根据计算选择标称值(E24/E96系列)。
功率:P = I^2R ,需留余量(常用1/4W、1/2W、1W)。
精度:普通电路选±5%,精密电路选±1%或更低。
温度系数:高低温环境下需关注(如金属膜电阻温漂小)。
类型:
碳膜电阻:通用,低成本。
金属膜电阻:高精度,低噪声。
绕线电阻:大功率,高可靠性。
二、电感(Inductor)
1. 作用
储能:储存磁能,电流变化时释放能量()。
滤波:与电容组成LC滤波器,抑制高频噪声。
谐振:与电容形成谐振电路(如射频匹配)。
抑制瞬变电压:在开关电路中吸收尖峰(如续流电感)。
2. 应用电路
LC滤波电路:电源中滤除高频噪声(如Buck/Boost转换器)。
开关电源储能:在DC-DC转换器中平滑电流。 例如:Buck电路电感值计算:
D 为占空比, 为纹波电流)。
EMI抑制:共模电感滤除共模干扰。
射频匹配:天线调谐电路中的阻抗匹配。
3. 选型要点
电感值:根据工作频率和电流需求选择。
饱和电流:电感磁芯饱和前的最大电流(需大于电路峰值电流)。
直流电阻(DCR):影响效率,DCR越低损耗越小。
频率特性:高频下需关注寄生电容和自谐振频率。
类型:
铁氧体电感:高频应用,EMI抑制。
磁环电感:大电流,低损耗。
贴片功率电感:开关电源常用。
三、电容(Capacitor)
1. 作用
储能:储存电能,电压变化时充放电(\( E = \frac{1}{2}CV^2 \))。
滤波:平滑电源电压(如电源滤波电容)。
耦合/去耦:传递交流信号,隔离直流(耦合电容);抑制噪声(去耦电容)。
调谐:与电感谐振(如LC振荡电路)。
时间常数电路:RC电路控制充放电时间(如延时电路)。
2. 应用电路
电源滤波:电解电容滤除低频纹波,陶瓷电容滤除高频噪声。 例如:7805稳压器输入输出端并联电容(10μF电解电容 + 0.1μF陶瓷电容)。
旁路电容:为高频噪声提供低阻抗路径(如IC电源引脚接0.1μF电容)。
定时电路:RC充放电控制时间(如555定时器)。
耦合电容:传递音频信号,隔离直流偏置。
3. 选型要点
容值:根据频率和用途选择(如电源滤波需大容量,高频去耦需小容量)。
电压额定值:留20%~50%余量(如12V电路选16V以上电容)。
等效串联电阻(ESR):影响滤波效果,低ESR电容(如钽电容)适合高频。
类型:
电解电容:大容量(1μF~10000μF),极性,用于电源滤波。
陶瓷电容:小容量(pF~μF),高频特性好,适合去耦。
薄膜电容:高精度,低损耗,用于音频电路。
超级电容:极大容量(法拉级),储能应用。
四、三者在电路中的协同应用
1. LC滤波器:
电感和电容串联/并联,滤除特定频率噪声(如电源滤波、射频调谐)。
2. RC电路:
控制时间常数(如复位电路、振荡器)。
3. RLC谐振电路:
用于选频放大或阻抗匹配(如天线调谐、传感器电路)。
4. 开关电源设计:
电感储能,电容滤波,电阻反馈调节(如Buck转换器)。
五、选型总结表
参数 | 电阻 | 电感 | 电容 |
核心作用 | 限流、分压、分流 | 储能、滤波、谐振 | 储能、滤波、耦合 |
关键公式 | V = IR | ||
选型重点 | 阻值、功率、精度 | 电感值、饱和电流、DCR | 容值、电压、ESR、类型 |
典型应用 | LED限流、分压器 | 开关电源、LC滤波 | 电源滤波、去耦、定时 |
高频影响 | 寄生电感(贴片电阻更优) | 自谐振频率、涡流损耗 | 寄生电感(小封装陶瓷电容优) |
六、实际设计注意事项
1. 电阻:
高温环境下需降额使用(如功率电阻加散热片)。
高频时关注寄生电感和电容(优先选贴片电阻)。
2. 电感:
避免磁饱和(选择饱和电流 > 电路峰值电流)。
布局时远离热源和敏感信号线。
3. 电容:
极性电容反接会爆炸(如电解电容)。
多个电容并联时,小电容靠近噪声源(如IC电源引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