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阻部分
电阻(Resistance,通常用“R”表示),在物理学中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导体的电阻越大,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电阻越小,电子流通量越大,反之亦然。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特性,不同的导体,电阻一般不同。
电阻的决定式,计算式
。
注意:金属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半导体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大多数金属在温度降到一定数值时,电阻突然将为零,出现超导现象。
一、电阻的种类
1.1普通电阻
薄膜电阻(贴片居多):包括碳膜电阻、合成碳膜电阻、金属氧化膜电阻、化学沉积膜电阻、玻璃釉膜电阻和金属氮化膜电阻
线绕电阻(大功率):包括通用线绕电阻、功率线绕电阻、高频线绕电阻和精密线绕电阻)、实心电阻(包括无机合成实心碳质电阻和有机合成实心碳质电阻)
1.2特种电阻
湿敏电阻、热敏电阻、压敏电阻、光敏电阻、磁敏电阻、力敏电阻、气敏电阻。
另外常听说的电阻有厚膜电阻和薄膜电阻。厚膜与薄膜的区别主要是从生产工艺上区分的。厚膜价格相对便宜,但精度相对较低。一般常见的普通贴片电阻都是厚膜电阻,5%的精度。
二、电子电路中常用的电阻的结构和特点
电阻种类 | 电阻结构和特点 | 实物图片 |
碳膜电阻(用得少) | 气态碳氢化合物在高温和真空中分解,碳沉积在瓷棒或者瓷管上,形成一层结晶碳膜。改变碳膜厚度和用刻槽的方法变更碳膜的长度,可以得到不同的阻值。碳膜电阻成本较低,性能一般。 | ![]() |
金属膜电阻 | 在真空中加热合金,合金蒸发,使瓷棒表面形成一层导电金属膜。刻槽和改变金属膜厚度可以控制阻值。这种电阻和碳膜电阻相比,体积小,噪声低,稳定性好,但成本较高。 | ![]() |
碳质电阻 | 把碳黑、树脂、粘土等混合物压制后经过热处理制成。在电阻上用色环表示它的阻值。这种电阻成本低,阻值范围宽,但性能差,因此很少使用该种电阻。 | ![]() |
合成膜电阻 | 合成碳膜电阻是用有机粘合剂将碳墨、石墨和填充料配成悬浮液涂覆于绝缘基体上,经加热聚合而成。它的电性能和稳定性较差,一般不适于作通用电阻器。但由于它容易制成高阻值的膜,所以主要用作高阻或高压电阻器。合成碳膜电阻器的特点是阻值范围宽,价格低,但噪声大,频率特性不好,故多用于要求不高的电路中,如高阻电阻箱等。 | ![]() |
线绕电阻 | 用康铜或者镍铬合金电阻丝,在陶瓷骨架上绕制成。这种电阻分固定和可变两种。它的特点是工作稳定,耐热性能好,误差范围小,适用于大功率的场合,额定功率一般在1瓦以上。 | ![]() |
方形线绕电阻 (用得少) | 方形线绕电阻(钢丝缠绕电阻)又俗称为水泥电组,采用镍,铬,铁等电阻较大的合金电阻线绕在无碱性耐热瓷件上,外面加上耐热,耐湿,无腐蚀之材料保护而成,再把绕线电阻体放入瓷器框内,用特殊不燃性耐热水泥充填密封而成。它的优点是阻值精确,低杂音,有良好散热及可以承受甚大的功率消耗,大多使用于放大器功率级部份。缺点是阻值不大,成本较高,亦因存在电感不适宜在高频的电路中使用。 | ![]() |
金属玻璃铀电阻(就它最常用) | 将金属粉和玻璃铀粉混合,采用丝网印刷法印在基板上。耐潮湿,高温,温度系数小,主要应用于厚膜电路。贴片电阻SMT贴片电阻(片式电阻)是金属玻璃铀电阻的一种形式,它的电阻体是高可靠的钌系列玻璃铀材料经过高温烧结而成,特点是体积小,精度高,稳定性和高频性能好,适用于高精密点子产品的基板中。 | ![]() |
光敏电阻 | 光敏电阻是利用半导体的光电导效应制成的一种电阻值随入射光的强弱而改变的电阻器,又称为光电导探测器,入射光强,电阻减小,入射光弱,电阻增大。还有另一种入射光弱,电阻减小,入射光强,电阻增大。 | ![]() |
热敏电阻 | 热敏电阻是敏感元件的一类,按照温度系数不同分为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PTC)和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NTC)。热敏电阻器的典型特点是对温度敏感,不同的温度下表现出不同的电阻值。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PTC)在温度越高时电阻值越大,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NTC)在温度越高时电阻值越低,它们同属于半导体器件。 | ![]() |
压敏电阻 | “压敏电阻"是一种具有非线性伏安特性的电阻器件,主要用于在电路承受过压时进行电压嵌位,吸收多余的电流以保护敏感器件。压敏电阻器的电阻体材料是半导,现在大量使用的"氧化锌"(ZnO)压敏电阻。其优点:多种浪涌承受能力(标准、高浪涌、超高浪涌)、大电流处理、能量吸收能力(单体通流量可达到70KA甚至更高)、快反应时间、低泄露电流。 | ![]() |
0欧姆电阻 | 0欧姆电阻指阻值为零的电阻(有时是小于5或3欧这样)。电路板设计中两点不能用印刷电路连接,常在正面用跨线连接,这在普通板中经常看到,为了让自动贴片机和自动插件机正常工作,用零电阻代替跨线。 | ![]() |
碳膜电位器 | 它的电阻体是在马蹄形的纸胶板上涂上一层碳膜制成。它的阻值变化和中间触头位置的关系有直线式、对数式和指数式三种。碳膜电位器有大型、小型、微型几种,有的和开关一起组成带开关电位器。还有一种直滑式碳膜电位器,它是靠滑动杆在碳膜上滑动来改变阻值的。 | ![]() |
线绕电位器 | 用电阻丝在环状骨架上绕制成。它的特点是阻值范围小,功率较大。 | ![]() |
接下来以电阻实例讲解电阻选型相关知识
三、电阻结构
描述:RES(电阻) SMD(贴片) 22K(阻值) OHM 1%(精度) 1/16W(功率) 0402(封装)
四、降额曲线
- 横坐标:环境温度( ℃ );纵坐标:额定功率百分比( % )
- 大于 70℃ 后功率开始下降
- 实际情况:工业级产品很多要求为 -40~85℃ 下可以工作(如右图)。
在 70℃ 以后功率下降,所以在电阻的产品说明中的 1/16W 不可以满打满算的应用到实际应用中。
故产品说明中的 1/16W 要乘以 0.7 ,来保留裕量,大于0.7可能会出现故障。
五、特性表
需要说明:
- 特征:种类
- 电阻公差:误差(也叫精度)
- 最大过载电压:50V ;最大工作电压:100V
最大可以在 100V 的电压下持续工作,最大可以在瞬时电压为 100+50V 的电压工作
六、电阻选型要点
6.1总览
- 电阻的种类和精度满足应用电路设计的要求。
- 电阻的阻值满足应用电路使用。如TTL信号(大于2.4为信号1)的板子和COMS(大于3.5为信号1 )板子之间的对接。
- 电阻的额定功率大于电阻在应用电路实际工作功率。一般按额定功率70%降额设计选用。
- 电阻在应用电路中实际工作电压小于最大工作电压。一般按最高工作电压的75%隆额设计选用。
- 电阻的稳定性、工作频率、噪声等特性满足应用电路要求。
在电路设计中,对于电阻的应用,有四个最关注点:
- 电阻的阻值;
- 电阻的尺寸;
- 电阻的额定功率;
- 电阻的精度。
6.2阻值
标称阻值的表示方法采用GB/T2471中的E24、E48、E96、E192系列。
(1)E24 系列
用三位字符表示阻值。前两位字符表示有效数字,第三位代表零的个数。阻值小于 10 欧时 R 表示小数点。例如:100=10,102=1K
,105=1M
,9R1=9.1
。
(2)E96系列
用四位字符表示阻值。前三位字符表示有效数字,第四位代表零的个数。阻值小于100Q时,R表示小数点。例如:10R0=10,1542=15.4K
,1004=1M
,4990=499
。
(3)E96系列
三位字符表示法:用三位字符表示阻值,前两位数字表示E96系列序号,第三位代表10的n次幂。例如:66A=475×=475
6.3精度
注意:±0.1%:目前精度的极限值;±1%,±5%:最常用
6.3.1设计案例
在上图中,输出电压为3.3V,要求精度为±3%。
故芯片内部 VSENSE 设置当反馈回来的电压有 0.8V(通过反馈电路反馈计算而来) 上下的波动时调节芯片内部的开关(详情见DCDC)。
要求输出的精度是 ±3% ,如果两个反馈电阻为 5% 的精度,一来一去就是 10% 的精度,所以选用1% 精度的电阻。不选0.1% 精度的电阻是因为考虑成本。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一般要求的精度为±3%,±5%,故电阻选择精度一般都是1% 精度。
6.3.2曲线
薄膜在温度变化下稳定性比厚膜的好。这也是特性表中的一个特性。
6.4功率
绝大部分封装下的电阻数据如下表:
6.5电阻尺寸
七、上下拉电阻
7.1上拉电阻
(1)当TTL电路驱动COMS电路时
TTL大于 2.4V 为信号 1 ;COMS大于 3.5V 为信号 1。当TTL信号为 1 时,控制 MOS 管导通,接通上拉电阻输出例如 5V 的输出来使下一级的 CMOS 电路收到信号1.
(2)OC门电路加上拉电阻
同样的道理,该门如果没有上拉电阻则导通为 0V ,断开为赋空。
(3)为加大输出引脚的驱动能力,有的单片机管脚上也常使用上拉电阻
例如:若 5V 输出那里接通一个单片机,单片机可以接受和输出 20mA 的电流。
当接收时没有问题。
但是想输出 25mA ,对于单片机来讲很吃力,可以上拉电阻来分担大部分的输出电流。
(4)不用的管脚
(5)线传输中电阻匹配,抑制反射波干扰。
7.2选择原则
上拉电阻阻值的选择原则包括:
- 从节约功耗考虑应当足够大;电阻大,电流小。
- 从足够的驱动电流考虑应当足够小;电阻小,电流大。
- 对于高速电路,过大的上拉电阻可能边沿变平缓。
综合考虑以上三点。
电容部分
一、电容简介
1.1作用
- 储能,使器件工作电压保持稳定:负载动态、外界变化时常用
- 嗓声的重要泄放通路:开关变化存在噪声,高频噪声泄放通路
- 实现交流耦合:两个芯片之间可能直流信号不能通用。连接电容将直流滤掉,通交流,实现交流耦合
- 实现滤波,退耦:电源管脚等
等
1.2描述
描述:CAP(电容) CER(陶瓷) 0.1UF(容值) 16V(耐压) Y5V(类型) 0402(封装)
CAP(电容) TANT(钽) 1UF(容值) 10%(误差) 10V(耐压) 1206(封装)
1.3实物图
以钽电容为例
1.4分类
1.4.1陶瓷介质类
陶瓷电容(ceramic capacitor)是以陶瓷为介质的电容 器的统称,又称为陶瓷介质电容和瓷介电容。特点如下:
- 这种电容结构简单、电容量较宽;
- 陶瓷电容的种类繁多,外形尺寸相差很大;
- 按材料介质主要分为Ⅰ类陶瓷电容和Ⅱ类陶瓷电容;
- 不同材料的陶瓷介质,其温度特性有极大的差异;
- 优点:耐高压、绝缘性好、性能稳定;
- 缺点:容量小;
(1)一类为温度补偿型NPO介质
NP0又名COG,电气性能最稳定,基本上不随温度、电压、时间的改变,属超稳定型、 低损耗电容材料类型,适用在对稳定性、可靠性要求较高的高频、特高频、甚高频电路中
(2)二类介电常数型X7R介质
X7R是一种强电介质,因而能制造出容量比NPO介质更大的电容器。这种电容器性能较 稳定,随温度、电压时间的改变,其特有的性能变化并不显著,属稳定电容材料类型, 使用在隔直流、耦合、旁路、滤波电路及可靠性要求较高的中高频电路中。
(3)三类为半导体型X5R介质
X5R具有较高的介电常数,常用于生产比容较大、标称容量较高的大容量电容器产品。 但其容量稳定性较X7R,容量、损耗对温度、电压等测试条件较敏感,主要用在电子整 机中的振荡、耦合、滤波及旁路电路中
(4)Ⅱ类陶瓷电容
按照美国标准EIA-198-D对Ⅱ类陶瓷电容的规定,用字母或数字表示陶瓷电容的温度性质。符号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最低工作温度,第二部分为最高工作温度,第三部分为随温度变化的容差。
比如X7R,X表示最低温度是-55℃,7表示最高温度为+125℃,R表示随温 度变化的容差为 ±15%,即±30ppm/℃;又如Z5V, Z表示最低温度是 +10°,5表示最高温度为+85°,V表示随温度变化的容差为 +22/-82。
1.4.2电解类
电解电容是一种用阀金属通过阳极氧化形成良好绝缘的致 密氧化膜作为介质的电容。阀金属有铝、钽、铌、钛。因 此,电解电容分为铝电解电容、钽电解电容等。特点如下:
- 容量大、体积大;
- 频率特性差,在高频率下等效容量很小;
- 漏电流比较大;
- ESL大、ESR大;
- 在极高温和极低温下,性能极不稳定;
- 应用于电源滤波、低频旁路和信号耦合;
1.4.3钽电容
(1)定义
用金属钽经过阳极氧化的氧化物作为介质的一种电解 电容;
(2)分类
液钽电容和固钽电容;直插式钽电容和贴片钽电容;
(3)特点
- •温度性能好;ESL小,几乎为零;体积小;
- ESR比同额定电压的铝电解电容小;
- 价格高;
- 耐电压能力差,高温降额使用;耐电流能力差;
- 应用于电源滤波、低频旁路和信号耦合。
(4)钽电容与铝电容的对比
铝电容扛浪涌能力比较好
1.4.4其他类
有机薄膜,云母、云母纸、空气
1.5型号命名
依据( GB2470 -81 ) ,国产电容的型号命名一般由四部分组成,依次分别代表名称、材料、分类和序号。
- 第一部分:名称,用字母表示,电容器用C。
- 第二部分:材料,用字母表示。
- 第三部分:分类,一般用数字表示,个别用字母表示。
- 第四部分:序号,用数字表示
其中,101:10后面1个零,为100pF。
二、器件手册
2.1电容的等效模型
2.2 ESR
等效串联电阻:理想的电容自身不会有任何能量损失,但实际上,因为制造电容的材料有电阻,电容的绝缘介质有损耗。 这个损耗在外部,表现为就像一个电阻跟电容串联在一起,所以就称为“等效串联电阻
2.3频率-电感,ESR
随着频率的增加,电容中呈现的感性和等效电阻逐渐降低至图中箭头所指处最低,而后上升。
所以在箭头所指处电容的性能最好。
2.4频率-电容
在等效电路的共同作用下,电容的随着频率变化的容值曲线如上图。在图中的红色方框内达到最佳。方框以后,电容值迅速减小,就表现出感性了。
2.5温度-工作电压
以描述中 10V 耐压为例,在 -55℃~85℃ 电容工作电压可达到 100% ,不需要降额;但是工作到大于 85℃ 就无法维持 100%。
在 125℃ 的温度下只能维持到 67%(6.5V) 和 33%(3.3V) ,所以选择电容时需要考虑降额。
三、电容的主要参数特性
(1)容量和误差
实际电容量和标称电容量允许的最大偏差范围。
在选型上注意精度等级,用字母表示:D--±0.5%,F--±1%,G--±2%,」--±5%,<--±10%,M--士20%。
(2)额定工作电压
电容器在电路中能够长期稳定、可靠工作,所承受的最大直流电压。
钽电容需要降额 50% 考虑,陶瓷电容需要降额 70% 考虑。
(3)绝缘电阻
表示漏电大小,一般绝缘电阻越大越好,漏电越小。电解电容的绝缘电阻一般较小。
对绝缘电阻的重要性主要看使用场合对漏电流敏不敏感,如果漏电几微安对电路来说微不足道则不需要特别考虑。但是对于电池等一些场合,在使用如长达5年的时间它一直在漏电,就比较看重该参数。
(4)正切角损耗
在电场的作用下,电容器在单位时间内发热而消耗的能量。
(5)温度系数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每变化1℃,电容量的相对变化值。温度系数越小越好。
(6)频率特性
电容器的电参数随电场频率而变化的性质。在高频条件下工作的电容器,由于介电常数在高频时比低频时小,电容量也相应减小。损耗也随频率的升高而增加。
(7)等效串联电限(ESR)
损耗较大产品的ESR较大;随着容量的增大,产品的ESR将变小:钽电容的ESR特别小。
四、实例案例
多次带电插钽电容损坏
在调试中,对某单板上做多次热插拔测试 (就是有浪涌的意思,会有过冲过压的情况),发现插拔十多次就会导致一颗钽电容爆有裂。
该板卡上为12V电源滤波的电容,其标称值是220uF, 额定电压16V。将该电容更换为同样容值的铝电解电容后,问题得到解决,测试通过。
电感部分
一、电容简介
1.1定义
在导线或线圈中电流发生变化时,线圈周围的磁场发生变化,变化的磁场可使线圈自身产生感应电动势,这就是自感作用,表示自感能力的物理量称电感。
1.2功能及应用
- 电感器有通直流、阻交流;通低频、阻高频的作用,可作为耦合元器件。
- 产生感应电动势,阻碍电流变化,保持器件工作电流的 。
- 电感器具有储能作用。
- 可构成各种滤波器、选频电路等,滤波效果优于电容。
- 与电容组合构成谐振、调谐、振荡、选频、延迟、滤波电路。
- 利用电感器的电磁感应特性,可制作磁头、电机、电磁铁、继电器 等磁性元器件。
二、结构
2.1线圈绕组(COIL)
电感器是将外皮绝缘的金属导线(如漆包铜线、纱包线、 丝包线等)一匝匝地卷绕在绝缘支架(骨架)而制成的电子元器件,也被形象地称为“线圈”或“电感线圈”。
2.2线圈骨架(BOBBIN)
线圈骨架即为电感器、变压器的线圈绝缘支架,采用尼龙、塑 料、胶木、电木等材料制成。
提示:线圈骨架并不是所有电感器必须包含的部分。
色环电感的体积很小,无法额外添加线圈骨架;磁环电感的磁芯呈环状,绕制工艺复杂,线圈骨架难以添加。这两种电感都是直接在磁芯上绕制而成的。
2.3芯体(CORE)
为了有效地调整电感器的电感量、改善品质因数,常常在电感器的线圈内部放置芯体(铁芯、铜芯、磁芯)。
2.4铁芯
铁芯电感常用于工作频率较低的电路。
2.5磁芯
绕制效果
2.6屏蔽壳
采用柱状磁芯的电感工作时将对周边电路产生强烈电磁干扰,可采用铁壳做外部屏蔽。
下图为调幅收音机使用的中频变压器(中周)。铁壳需与电路PCB中的信号地连接在一起,才能有效抑制电磁干扰。
三、基础知识
3.1标称电感量
电感用L表示,基本单位是H(亨利),工程中电感单位是 μH与mH。
电感量反应了电感储存磁场能的本领。它的大小与电感线圈的匝数、几何尺寸、有无磁心(铁心)、磁心的导磁率有关。 用于高频电路的电感量相对较小,用于低频电路的电感量相对较大。
3.2额定工作电流(IDC)
电感器长期工作不损坏所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对相同电感量的电感器,绕制线圈的线径越粗,电感器的额定电流也就越大。
提示:带有磁芯的电感器工作电流过大时,将引起电感量降低、线圈烧毁。 对相同电感量的电感器,绕制线圈的线径越粗,电感器的额定电流也就越大。
3.3直流内阻(DCR)
电感器线圈绕组的直流内阻在 ~
的数量级
- 同一系列电感器的电感量越大,则线圈匝数越多,内阻相应也就越大
- 对相同匝数的电感而言,绕制线圈所用的导线直径越大,则内阻越小
- 相同电感量的电感,其内阻越小越好
- 线圈导线的含铜量越高,则电感的内阻越小
提示:铝线电感、“铜包铁”电感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电感内阻大幅增加。
电感量较大的电感内阻可用万用表低阻挡测试;太小的电感内阻只能通过专门的毫欧表或数字电桥进行精确测量。
3.4品质因数(Q)
品质因数定义为电感存储能量与消耗能量的比值,即线圈的感抗与线圈直流内阻之比:
品质因数是反映电感器效率与性能质量的重要指标。
电感器的品质因数与电感线圈导线的材质与粗细、多股或单股线、绕制方法、骨架的介质损耗、高频趋肤效应、有无磁芯有无屏蔽罩密切相关,内阻越小,品质因数越大。
Q值越大,则电感器的功率损耗越小。
3.5误差范围
除了用于振荡电路的电感器误差需要控制在0.5%以内外, 一般电感器的误差范围在±10%~20%都能够接受。
下图所示小体积贴片电感器的参数标识 为4R7M,该只电感的电感量为4.7μH, M表示其误差范围为±20%。
3.6分布电容
电感器的实际等效模型:
分布电容 C 与自感量 L 呈并联关系,决定了电感器的固有频率(谐振频率)
技巧:为避免自激,应确保电感器的工作频率远小于其固有频率 。
四、常用电感的分类与特点
4.1小功率模制电感
小功率模制电感器(色环电感、色码电感)一般不使用骨架, 而直接将细漆包线绕制在 “工”字形磁芯上而成。
小功率模制电感一般按照E6或E12系列值组织生产;电感量在μH的 数量级,误差范围为±10%~±20%。具有重量轻、体积小、耐震动、 安装方便等优点,但品质因数Q 低、额定电流很小。
4.2大电流功率型电感
具有漆包线线径粗、磁芯体积大且易碎、额定工作电流大、 品质因数Q高、形状体积差异较大等特点,一般多采用定制或 自行绕制。
4.3共模电感
共模电感(Common Mode Choke)也称为“共模扼流圈”,是 将两只线圈La和Lb绕制在同一只磁力线封闭的磁芯(或铁芯)。
电感线圈的匝数、相位相同,但绕制方向正好相反。
作用:能对共模电流产生强烈的抑制、衰减、阻尼,达到滤波的目的。
4.4可调电感
电感量调节方式包括磁芯位置调节、线圈匝距调节、多抽头调节、互感串联调节等。
五、选型及注意事项
电感器选型时需重点关注标称电感量、额定工作电流、品质因数、外形封装、体积等参数。
(1)模拟、数字电路中常用电感器的电感量在 μH量级。
- 直流电源LC滤波的电感量在10μH以内;
- 较低频率的开关电源中主要采用33~470μH的电感器;
- 较高频率的开关电源中电感量一般不超过50μH。
(2)电感器的额定工作电流与品质因数 Q 均与绕制电感的漆包线材质、线径有关,较粗导线允许通过的工作电流较大、Q 值较高。
(3)小电流电感在电路PCB设计时,可以采用与之接近的轴向电阻器、立式电解电容的封装近似替代;而大电流电感则 需要在采购到电感器成品或自行绕制完成后,才能设计相应 的封装。
(4)电感器大多具有磁芯,而磁芯属于易损件,需要轻拿轻 放,在拆卸电感时应均匀用力,避免磁芯破裂、漆包线表皮破损。
六、电感的器件选型
在选择电感的过程中,有以下4个数值首要重要:
电感值、直流电阻、谐振频率、额定电流,还能算上封装
(1)电源滤波选用电感时, 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电感与电容组成低通滤波器时,电感值是一个很关键的参数。
- 电感用于电源滤波时,需要考虑由于其直流电阻而引起的 。
- 电源滤波时,电感的工作电流必须小于额定电流。
(2)自谐振频率
工作频率低于谐振频率点的值时,电感值基本保持稳定;工作频率超过谐振频率点的值时,电感值会先增大后迅速减小。所以一定要选择谐振频率高于工作频率的电感。
(3)阻抗特性曲线
工作频率低于谐振频率时,电感表现出感性,阻抗随着频率的增高而增大;工作频率高于谐振频率时,电感表现出容性,阻抗随着频率的增高而减小。所以一定要选择谐振频率高于工作频率的电感。
(4)品质因素图
称为Q频特性,选择峰值前附近的。
磁珠部分
一、磁珠简介
1.1定义与功能
磁珠、磁环的功能主要是消除存在于传输线结构(电路)中的噪声。
- 请大家注意到“消除”这两个字。电容本身可以起到滤波的作用,电感和电容相配合也能起到滤波的作用,但这种滤波,并没有真正将噪声消除,如在高频中建立一个低频率的通道,将噪声回流到地。
磁珠的作用也是滤波,但与电容和电感(两者都是改变噪声的通道)不同的是,磁珠在一定频带内能反射噪声,在一定频带内还能吸收噪声并转换为热能(后续频率-阻抗曲线详解)。
磁珠是一种阻抗随频率变化的电阻器; 低频下, 感应阻抗较低;随着频率增加,阻抗逐渐增大并逐渐显示出电阻功能; 铁氧体磁珠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阻抗吸收并发热的形式将不需要频段的能量耗散掉,从而滤除噪声。
当高频信号通过铁氧体时,电磁干扰被吸收并转换成热能的形式耗散掉。
一个铁氧体磁珠来消除两只快速逻辑门之间由于长线传输而引起的振铃现象。
1.2内部结构
1.3 DATASHEET
磁珠的DATASHEET上一般会提供频率和阻抗的特性曲线 图,一般以100MHz为标准, 比如200R@100MHz,意思就是在100MHz频率的时候磁珠的阻抗相当于200欧姆。
提问:100MHz 时磁珠阻抗相等,能否代替?
答:不能。两磁珠曲线虽然在 100MHz 拥有相同的阻抗,但是在 100MHz 前后两条区线不一样,就拥有不同的特性。磁珠一般应用于高频中吸收噪声,不仅要关注这一点而是整条曲线,所以不能完全替代。
磁珠阻抗:Z(黑色实线);磁珠电阻:R(红色虚线);磁珠电抗:XL(蓝色虚线)
Z 是在 R 和 XL 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下图中的点 2 是 R 和 XL 的交点,点 1 是 Z 和 R 的交点。
1.3.1转换点
在低频段(在交点 2 之前)XL 起主导作用 ,磁珠表现为电感性,磁珠功能反射噪声(电感的作用);在高频段(在交点2之前)R 起主导作用 ,磁珠表现为电阻性,磁珠功能吸收噪声,并将噪声转换成热能(电阻的作用)。
在交点 2 所在频率越高,磁珠体现电感性的频率越宽,对低频噪声吸收越弱;在交点 2 所在频率越低,磁珠体现电阻性的频率越宽,对低频噪声吸收越强。
交点 2 被称之为转换点。
在选择磁珠的时候,一定仔细分析设计电路噪声所处的频带,该频带一定要大于磁珠转化点的频率以便磁珠吸收噪声;电路信号所处的频带,该频带一定要小于磁珠转化点的频率,因为信号频率不可以被吸收衰减。
对于串联了磁珠的电路,转换点频率越低,电路失真和震荡的频率就越小。
- 额定电流、直流电阻、谐振频率都是很重要的参数。
- 磁珠应用于电源电路中,电流不能大于其额定电流。电流很大时,还要考虑其上的压降。
1.3.2谐振点
就是上图中的交点1。
当频率高于谐振频率时,磁珠变现的性能为容性,阻抗会迅速减小。因此选择时要注意选择谐振点比较高的磁珠。
二、磁珠与电感的区别
区别 | 相似点 | |
电感 | 储能器件,多用于电源滤波回路,LC振荡电路,中低频的滤波电路等。 | 两者都可用于处理EMC、EMI问题,但侧重点不同,磁珠主要用于抑制电磁辐射干扰, 而电感则侧重于抑制传导性干扰,如抑制传 导辐射的共模电感。 |
磁珠 | 能量转换(消耗)器件,多用于信号回路,高频隔离, 抑制差模噪声,降低EMI辐射值,吸收超高频信号, 象一些RF电路,PLL,振荡电路,含超高频存储器电 路都有必要在电源输入部分加磁珠。 |
片式磁珠和片式电感的应用场合:
- 片式电感
射频(RF)和无线通讯,信息技术设备,雷达检波器,汽车电子,蜂窝电话,音频设备, PDA,无线遥控系统以及低压供电模块等。 - 片式磁珠
时钟发生电路,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之间的滤波,I/O输入/输出内部连接(比如串口, 并口,键盘,鼠标,长途电信,本地局域网,射频(RF)电路和易受干扰的逻辑设备之间,供电电路中滤除高频传导干扰,计算机,打印机,电视系统和手提电话等的EMI噪 声抑止。
本文参考:原子哥嵌入式硬件电路设计实战36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