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基础语法2

基础教程之代码结构

条件控制

Python 条件语句是通过一条或多条语句的执行结果(True 或者 False)来决定执行的代码块。

可以通过下图来简单了解条件语句的执行过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if语句

Python中if语句的一般形式如下所示:

if condition_1:
    statement_block_1
elif condition_2:
    statement_block_2
else:
    statement_block_3

if常用的操作符

操作符描述
<小于
<=小于或等于
>大于
>=大于或等于
==等于,比较两个值是否相等
!=不等于

循环语句

img

while循环

while循环的一般语句:

while 判断条件(condition):
    执行语句(statements)……

img

同样需要注意冒号和缩进。另外,在 Python 中没有 do…while 循环。

以下实例:计算从0到输入这个数组的累加和

n1 = int(input('请输入一个数字:'))
a = 0
c = a
b = 0
while a <= n1:
    b += a
    a += 1
print('{}到{}的累加和等于'.format(c,n1),b)

注意:

  1. while循环必须写明终止循环的条件
  2. a 称为计数器,必须进行累加

如果上述2条没有做到,就会陷入无限循环,则只能使用ctrl+c进行终止了

while循环使用else

while关键字循环后面会有一个条件,当 while 后面的条件语句为 false 时,则执行 else 的语句块。

语法格式如下:

while <expr>:
    <statement(s)>
else:
    <additional_statement(s)>

我们对之前的累加程序进行以下改造

n1 = int(input('请输入一个数字:'))
a = 0
c = a
b = 0
while a <= n1:
    b += a
    a += 1
else:
    print('运算终止')
print('{}到{}的累加和等于'.format(c, n1), b)

简单语句组

#!/usr/bin/python
 
flag = 1
 
while (flag): print ('欢迎访问菜鸟教程!')
 
print ("Good bye!")

注意:以上语句是死循环语句

for循环语句

Python for 循环可以遍历任何可迭代对象,如一个列表或者一个字符串。

for循环的一般格式如下:

for <variable> in <sequence>:
    <statements>
else:
    <statements>

其中else不是必备的

实例:
#!/usr/bin/python3
 
sites = ["Baidu", "Google","Runoob","Taobao"]
for site in sites:
    print(site)
Baidu
Google
Runoob
Taobao

也可用于打印字符串中的每个字符:

#!/usr/bin/python3
 
word = 'runoob'
 
for letter in word:
    print(letter)
r
u
n
o
o
b

整数范围值可以配合 range() 函数使用:

n1 = int(input('请输入一个数字:'))
a = 0
c = a
for i in range(n1+1):
    a += i
print('{}到{}的累加和等于'.format(c,n1),a)

for循环 break 与 else结合使用

for 实例中使用了 break 语句,break 语句用于跳出当前循环体,不会执行 else 子句:

import random

dict1 = {0:'石头',1:'剪刀',2:'布'}
playwin_count,comwin_count = 0,0
for i in range(5):
    # 验证玩家输入的数据是否正确
    while True:
        player = int(input('{},请输入数字:'.format(str(dict1))))
        if player in list(range(3)):
            break
        else:
            print('请重新输入')
    # 电脑选取随机数
    com = random.choice(list(range(2)))
    # 判断后分别计数
    if player < com or (player == 2 and com == 0):
        playwin_count += 1
    else:
        comwin_count += 1
    print('玩家:{}。com:{}。玩家胜利{}局\n'.format(dict1[player],dict1[com],playwin_count))
    if playwin_count == 3:
        print('玩家胜利')
        break
    if comwin_count == 3:
        print('com胜利')
        break
else:
    print('com win')

循环利器:range() 函数

如果你需要遍历数字序列,可以使用内置 range() 函数。它会生成数列,例如:

>>>for i in range(5):
...     print(i)
...
0
1
2
3
4

break 和 continue 语句及循环中的 else 子句

其实continue也是跳出循环,只不过它是跳过当前循环

for letter in 'Runoob':     # 第一个实例
   if letter == 'o':        # 字母为 o 时跳过输出
      continue
   print ('当前字母 :', letter)
当前字母 : R
当前字母 : u
当前字母 : n
当前字母 : b

pass 语句

Python pass是空语句,是为了保持程序结构的完整性。

pass 不做任何事情,一般用做占位语句,如下实例

推导式

Python的推导式有

  • 列表推导式
  • 字典推导式
  • 集合推导式
  • 元组推导式

列表推导式

列表推导式的基本格式

[表达式 for 变量 in 列表]
[out_exp_res for out_exp in input_list]

或者

[表达式 for 变量 in 列表 if 条件]
[out_exp_res for out_exp in input_list if condition]
  • out_exp_res:列表生成元素表达式,可以是有返回值的函数。

  • for out_exp in input_list:迭代 input_list 将 out_exp 传入到 out_exp_res 表达式中。

  • if condition:条件语句,可以过滤列表中不符合条件的值。

如以下实例:过滤掉长度小于或等于3的字符串列表,并将剩下的转换成大写字母

names = ['Bob','Tom','alice','Jerry','Wendy','Smith']
new_names = [name.upper() for name in names if len(name)>3]
new_names

追加:列表推导式里面还有对if条件的else进行处置的方法,条件控制的语句放在了中间的部分

关键
结果值1 if 判断条件 else 结果2  for 变量名 in 原列表

如下面实例,将字符串开头为p的全部转为大写,不是p的转为首字母大写

names = ['python', 'test1', 'test2']
new_names = [ name.upper() if name.startswith('p') else name.title() for name in names]
new_names

字典推导式

字典推导式的基本格式:

{ key_expr: value_expr for value in collection }{ key_expr: value_expr for value in collection if condition }

以下实例:将列表中各字符串值为键,各字符串的长度为值,组成键值对

listdemo = ['Google','Runoob', 'Taobao']
newdict = {key:len(key) for key in listdemo}
newdict

集合推导式

集合推导式的基本格式:

{ expression for item in Sequence }{ expression for item in Sequence if conditional }

元组推导式

元组推导式可以利用 range 区间、元组、列表、字典和集合等数据类型,快速生成一个满足指定需求的元组。

元组推导式基本格式:

(expression for item in Sequence )(expression for item in Sequence if conditional )

元组推导式和列表推导式的用法也完全相同,只是元组推导式是用 () 圆括号将各部分括起来,而列表推导式用的是中括号 [],另外元组推导式返回的结果是一个生成器对象。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下面的代码生成一个包含数字 1~9 的元组:

>>> a = (x for x in range(1,10))
>>> a
<generator object <genexpr> at 0x7faf6ee20a50>  # 返回的是生成器对象

>>> tuple(a)       # 使用 tuple() 函数,可以直接将生成器对象转换成元组
(1, 2, 3, 4, 5, 6, 7, 8, 9)

Python 迭代器与生成器(看完面向对象返回)

迭代器

迭代是 Python 最强大的功能之一,是访问集合元素的一种方式。

迭代器是一个可以记住遍历的位置的对象。

迭代器对象从集合的第一个元素开始访问,直到所有的元素被访问完结束。迭代器只能往前不会后退。

迭代器有两个基本的方法:iter()next()

字符串,列表或元组对象(有序对象)都可用于创建迭代器:

list =[1,2,3,4]
it = iter(list)
next(it)

此时it为list_iterator对象,当iter内部为元组的时候,it会是tuple_iterator对象。

我们暂时使用jupyter lab。由于list中有4个元素,第一次调用next(it),会返回1,第二次会返回2,以此类推。但是调用第5次的时候,就会返回一个错误值:StopIteration。

迭代器对象可以使用常规for语句进行遍历:

list = [1,2,3,4]
it = iter(list)
for x in it:
    print(x,end=' ')
1 2 3 4

迭代器与try结构结合使用

import sys

list = [1,2,3,4]
it = iter(list)
while True:
    try:
        print(next(it))
    except:
        sys.exit()

创建一个迭代器

把一个类作为一个迭代器使用需要在类中实现两个方法 __iter__() __next__()

如果你已经了解的面向对象编程,就知道类都有一个构造函数,Python 的构造函数为 __init__(), 它会在对象初始化的时候执行。

__iter__() 方法返回一个特殊的迭代器对象, 这个迭代器对象实现了 __next__() 方法并通过 StopIteration 异常标识迭代的完成。

__next__() 方法(Python 2 里是 next())会返回下一个迭代器对象。

下面创建一个类

class MyNumbers:
    def __iter__(self):
        self.a = 1
        return self
    
    def __next__(self):
        self.a += 1
        return self.a
myclass = MyNumbers()
myiter = iter(myclass)

StopIteration

函数

函数是组织好的,可重复使用的,用来实现单一,或相关联功能的代码段。

函数能提高应用的模块性,和代码的重复利用率。你已经知道Python提供了许多内建函数,比如print()。但你也可以自己创建函数,这被叫做用户自定义函数。

定义一个函数

你可以定义一个由自己想要功能的函数,以下是简单的规则:

  • 函数代码块以 def 关键词开头,后接函数标识符名称和圆括号 ()

  • 任何传入参数和自变量必须放在圆括号中间,圆括号中可以用于定义参数。

  • 函数的第一行语句可以选择性地使用文档字符串—用于存放函数说明。

  • 函数内容以冒号 : 起始,并且缩进。

  • return [表达式] 结束函数,选择性地返回一个值给调用方,不带表达式的 return 相当于返回 None。

img

语法

python定义函数使用def关键字,一般格式如下:

def 函数名(参数列表):
    函数体

默认情况下,参数值和参数名称是按函数声明中定义的顺序匹配起来的。

def max(a, b):
    if a > b:
        return a
    else:
        return b
 
a = 4
b = 5
print(max(a, b))
5
# 计算面积函数
def area(width, height):
    return width * height


w = 4
h = 5
print("width =", w, " height =", h, " area =", area(w, h))
Welcome Runoob
width = 4  height = 5  area = 20

函数调用

定义一个函数:给了函数一个名称,指定了函数里包含的参数,和代码块结构。

这个函数的基本结构完成以后,你可以直接进行调用,也可以将它嵌套在其他函数中或类中。

参数传递

def new_num(num):
    print(hex(id(num)))
    num = 10
    print(hex(id(num)))

num1 = 1
print(hex(id(num1)))
new_num(num1)
0x1b64c576930
0x1b64c576930
0x1b64c576a50
def new_list(li):
    print(hex(id(li)))
    li.append(list(range(5)))
    print(hex(id(li)))


list1 = [10,11,12,13]
print(hex(id(list1)))
new_list(list1)
0x23f3753df40
0x23f3753df40
0x23f3753df40

参数

以下是调用函数时可使用的正式参数类型:

  • 必须参数
  • 关键字参数
  • 默认参数
  • 不定长参数

必须参数

必需参数须以正确的顺序传入函数。调用时的数量必须和声明时的一样。

#可写函数说明
def printme( str ):
   "打印任何传入的字符串"
   print (str)
   return
 
# 调用 printme 函数,不加参数会报错
printme()

以上实例输出结果: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test.py", line 10, in <module>
    printme()
TypeError: printme() missing 1 required positional argument: 'str'

关键字参数

关键字参数和函数调用关系紧密,函数调用使用关键字参数来确定传入的参数值。

使用关键字参数允许函数调用时参数的顺序与声明时不一致,因为 Python 解释器能够用参数名匹配参数值。

以下实例在函数 printme() 调用时使用参数名:

#!/usr/bin/python3
 
#可写函数说明
def printme( str ):
   "打印任何传入的字符串"
   print (str)
   return
 
#调用printme函数
printme( str = "菜鸟教程")

以上实例输出结果:

菜鸟教程

默认参数

调用函数时,如果没有传递参数,则会使用默认参数。以下实例中如果没有传入 age 参数,则使用默认值:

#可写函数说明
def printinfo( name, age = 35 ):
   "打印任何传入的字符串"
   print ("名字: ", name)
   print ("年龄: ", age)
   return
 
#调用printinfo函数
printinfo( age=50, name="runoob" )
print ("------------------------")
printinfo( name="runoob" )
名字:  runoob
年龄:  50
------------------------
名字:  runoob
年龄:  35

不定长参数

可变位置参数

你可能需要一个函数能处理比当初声明时更多的参数。这些参数叫做不定长参数,和上述 2 种参数不同,声明时不会命名。基本语法如下:

def functionname([formal_args,] *var_args_tuple ):
   "函数_文档字符串"
   function_suite
   return [expression]

加了星号 * 的参数会以元组(tuple)的形式导入,存放所有未命名的变量参数。

def print_info(arg,*args):
    print(arg)
    print(args)
    
print_info(10)

输出如下:由于仅传入1个参数,所以只有arg被打印出来,而args是一个空元组

10
()

备注:我们一般传参时都是默认使用*args

可变关键字参数

基本语法如下:

def functionname([formal_args,] **var_args_dict ):
   "函数_文档字符串"
   function_suite
   return [expression]

加两个星号**的参数以字典的形式导入。

def printinfo( arg1, **vardict ):
   "打印任何传入的参数"
   print ("输出: ")
   print (arg1)
   print (vardict)
 
# 调用printinfo 函数
printinfo(1, a=2,b=3)
输出: 
1
{'a': 2, 'b': 3}

注意:可变位置参数后的参数必须使用关键字传入

匿名函数lambda

python使用lambda来创建匿名函数

所谓匿名,意思就是不再使用def语句这样标准的形式定义一个函数

  • lambda 只是一个表达式,函数体比 def 简单很多。
  • lambda 的主体是一个表达式,而不是一个代码块。仅仅能在 lambda 表达式中封装有限的逻辑进去。
  • lambda 函数拥有自己的命名空间,且不能访问自己参数列表之外或全局命名空间里的参数。(命名空间在后面会有固定章节进行讲解)
  • 虽然 lambda 函数看起来只能写一行,却不等同于 C 或 C++ 的内联函数,内联函数的目的是调用小函数时不占用栈内存从而减少函数调用的开销,提高代码的执行速度。

语法

lambda函数的语法只包含一个语句,如下:

lambda [arg1 [,arg2,.....argn]]:expression

设置一个lambda函数,例如

x = lambda a,b:a+b
x

x是一个lambda的函数对象

<function __main__.<lambda>(a, b)>

我们调用一下这个lambda函数

x(9,3)
12

return 语句

return [表达式] 语句用于退出函数,选择性地向调用方返回一个表达式。不带参数值的 return 语句返回 None。之前的例子都没有示范如何返回数值,以下实例演示了 return 语句的用法:

# 可写函数说明
def sum( arg1, arg2 ):
   # 返回2个参数的和."
   total = arg1 + arg2
   print ("函数内 : ", total)
   return total
 
# 调用sum函数
total = sum( 10, 20 )
print ("函数外 : ", total)
函数内 :  30
函数外 :  30

Python3 数据结构

本章节我们主要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点来介绍Python数据结构。

列表

Python中列表是可变的,这是它区别于字符串和元组的最重要的特点,一句话概括即:列表可以修改,而字符串和元组不能。

以下是 Python 中列表的方法:

方法描述
list.append(x)添加一个元素在列表的结尾
list.extend(seq)将一个可迭代的序列扩充到list中。这个序列可以是元组,也可以是集合
list.insert(i,x)在指定索引位置i处插入一个元素
list.remove(x)删除列表中为x的第一个元素。如果没有元素,则会报错
list.pop([i])从列表的指定位置移除元素,并将其返回。i省略的话,则是直接删除列表的最后一个元素
list.clear()移除列表中所有项,clear后列表本身还是存在的
list.index(x)返回元素x在list中的索引。如果list中有多个x,则返回第一个。如果没有匹配到就会返回错误。
list.count(x)返回x在列表中出现的次数
list.sort(reverse=True/False)对list进行排序
list.reverse()倒排列表中的元素
list.copy()返回列表的浅复制,等于a[:]

备注:所谓浅复制就是仅赋值,不会将内存地址进行指向。

下面【代码块6】就是浅复制,【代码块7】是深赋值

image-20231029070701487

将列表当做堆栈使用

列表方法使得列表可以很方便的作为一个堆栈来使用,堆栈作为特定的数据结构,最先进入的元素最后一个被释放(后进先出)。用 append() 方法可以把一个元素添加到堆栈顶。用不指定索引的 pop() 方法可以把一个元素从堆栈顶释放出来。例如:

>>> stack = [3, 4, 5]
>>> stack.append(6)
>>> stack.append(7)
>>> stack
[3, 4, 5, 6, 7]
>>> stack.pop()
7
>>> stack
[3, 4, 5, 6]
>>> stack.pop()
6
>>> stack.pop()
5
>>> stack
[3, 4]

将列表当作队列使用

也可以把列表当做队列用,只是在队列里第一加入的元素,第一个取出来;但是拿列表用作这样的目的效率不高。在列表的最后添加或者弹出元素速度快,然而在列表里插入或者从头部弹出速度却不快(因为所有其他的元素都得一个一个地移动)。

它需要导入deque(double-ended queue 双端队列)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deque
seq1 = list(["Eric", "John", "Michael"])
seq1 = deque(seq1)
seq1
>>> deque(['Eric', 'John', 'Michael'])

seq1.append('Terry')
seq1
>>> deque(['Eric', 'John', 'Michael', 'Terry'])

seq1.popleft()
>>> 'Eric'

seq1
>>> deque(['John', 'Michael', 'Terry'])

列表推导式

一般的列表推导式详见前面推导式章节

列表推导式还支持多个循环并行

>>> vec1 = [2, 4, 6]
>>> vec2 = [4, 3, -9]
>>> [x*y for x in vec1 for y in vec2]
[8, 6, -18, 16, 12, -36, 24, 18, -54]
>>> [x+y for x in vec1 for y in vec2]
[6, 5, -7, 8, 7, -5, 10, 9, -3]
>>> [vec1[i]*vec2[i] for i in range(len(vec1))]
[8, 12, -54]

嵌套列表解析

Python的列表还可以嵌套。

以下实例展示了3X4的矩阵列表:

>>> matrix = [
...     [1, 2, 3, 4],
...     [5, 6, 7, 8],
...     [9, 10, 11, 12],
... ]

将以上的矩阵进行转置,使用一般的for循环:

m = []
for i in range(4):
    li = []
    for row in matrix:
       li.append(row[i])
    else:
        m.append(li)

使用列表推导式

[[row[i] for row in matrix]for i in range(4)]

del 语句

使用del语句可以从一个列表中根据索引来删除一个元素、一个切割甚至清空整个列表

>>> a = [-1, 1, 66.25, 333, 333, 1234.5]
>>> del a[0]
>>> a
[1, 66.25, 333, 333, 1234.5]
>>> del a[2:4]
>>> a
[1, 66.25, 1234.5]
>>> del a[:]
>>> a
[]

元组和序列

元组由若干逗号分隔的值组成

集合

集合是一个无序不重复元素的集。基本功能包括关系测试和消除重复元素。

可以用大括号({})创建集合。注意:如果要创建一个空集合,你必须用 set() 而不是 {} ;后者创建一个空的字典,下一节我们会介绍这个数据结构。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演示:

>>> basket = {'apple', 'orange', 'apple', 'pear', 'orange', 'banana'}
>>> print(basket)                      # 删除重复的
{'orange', 'banana', 'pear', 'apple'}
>>> 'orange' in basket                 # 检测成员
True
>>> 'crabgrass' in basket
False

>>> # 以下演示了两个集合的操作
...
>>> a = set('abracadabra')
>>> b = set('alacazam')
>>> a                                  # a 中唯一的字母
{'a', 'r', 'b', 'c', 'd'}
>>> a - b                              # 在 a 中的字母,但不在 b 中
{'r', 'd', 'b'}
>>> a | b                              # 在 a 或 b 中的字母
{'a', 'c', 'r', 'd', 'b', 'm', 'z', 'l'}
>>> a & b                              # 在 a 和 b 中都有的字母
{'a', 'c'}
>>> a ^ b                              # 在 a 或 b 中的字母,但不同时在 a 和 b 中
{'r', 'd', 'b', 'm', 'z', 'l'}

集合也支持推导式

>>> a = {x for x in 'abracadabra' if x not in 'abc'}
>>> a
{'r', 'd'}

字典

另一个非常有用的 Python 内建数据类型是字典。

序列是以连续的整数为索引,与此不同的是,字典以关键字为索引,关键字可以是任意不可变类型,通常用字符串或数值。

理解字典的最佳方式是把它看做无序的键=>值对集合。在同一个字典之内,关键字必须是互不相同。

一对大括号创建一个空的字典:{}。

这是一个字典运用的简单例子:

>>> tel = {'jack': 4098, 'sape': 4139}
>>> tel['guido'] = 4127
>>> tel
{'sape': 4139, 'guido': 4127, 'jack': 4098}
>>> tel['jack']
4098
>>> del tel['sape']
>>> tel['irv'] = 4127
>>> tel
{'guido': 4127, 'irv': 4127, 'jack': 4098}
>>> list(tel.keys())
['irv', 'guido', 'jack']
>>> sorted(tel.keys())
['guido', 'irv', 'jack']
>>> 'guido' in tel
True
>>> 'jack' not in tel
False

构造函数 dict() 直接从键值对元组列表中构建字典。如果有固定的模式,列表推导式指定特定的键值对,以下两种方法是一样的:

>>> dict([('sape', 4139), ('guido', 4127), ('jack', 4098)])
{'sape': 4139, 'jack': 4098, 'guido': 4127}

>>> dict(sape=4139, guido=4127, jack=4098)
{'sape': 4139, 'jack': 4098, 'guido': 4127}

此外,字典推导可以用来创建任意键和值的表达式词典:

>>> {x: x**2 for x in (2, 4, 6)}
{2: 4, 4: 16, 6: 36}

遍历技巧

在字典中遍历时,关键字和对应的值可以使用 items() 方法同时解读出来:

>>> knights = {'gallahad': 'the pure', 'robin': 'the brave'}
>>> for k, v in knights.items():
...     print(k, v)
...
gallahad the pure
robin the brave

在序列中遍历时,索引位置和对应值可以使用 enumerate() 函数同时得到:

enumerate详解

enumerate() 函数用于将一个可遍历的数据对象(如列表、元组或字符串)组合为一个索引序列,同时列出数据和数据下标,一般用在 for 循环当中。[数据下标:数据的索引序号]

基本语法为:

enumerate(sequence, [start=0])
# sequence:可迭代对象
# start:数据下标的起始序号

enumerate构造的是一个可迭代的对象,由下面的代码可以证明,它可以使用next方法,输出下一个元素

seq = ['one', 'two', 'three']
e1 = enumerate(seq)
print(next(e1))

seq中仅有3个元素,当第三行代码执行第四次的时候,就会报错StopIteration

>>> for i, v in enumerate(['tic', 'tac', 'toe']):
...     print(i, v)
...
0 tic
1 tac
2 toe

Zip详解

同时遍历两个或更多的序列,可以使用 zip() 组合:

>>> questions = ['name', 'quest', 'favorite color']
>>> answers = ['lancelot', 'the holy grail', 'blue']
>>> for q, a in zip(questions, answers):
...     print('What is your {0}?  It is {1}.'.format(q, a))
...
What is your name?  It is lancelot.
What is your quest?  It is the holy grail.
What is your favorite color?  It is blue.

排序后进行遍历

要反向遍历一个序列,首先指定这个序列,然后调用 reversed() 函数:

>>> for i in reversed(range(1, 10, 2)):
...     print(i)
...
9
7
5
3
1

要按顺序遍历一个序列,使用 sorted() 函数返回一个已排序的序列,并不修改原值:

>>> basket = ['apple', 'orange', 'apple', 'pear', 'orange', 'banana']
>>> for f in sorted(set(basket)):
...     print(f)
...
apple
banana
orange
pear

Python模块

在前面的几个章节中我们基本上是用 python 解释器来编程,如果你从 Python 解释器退出再进入,那么你定义的所有的方法和变量就都消失了。

为此 Python 提供了一个办法,把这些定义存放在文件中,为一些脚本或者交互式的解释器实例使用,这个文件被称为模块。

模块是一个包含所有你定义的函数和变量的文件,其后缀名是.py。模块可以被别的程序引入,以使用该模块中的函数等功能。这也是使用 python 标准库的方法。

下面是一个使用 python 标准库中模块的例子。

import sys
 
print('命令行参数如下:')
for i in sys.argv:
   print(i)
 
print('\n\nPython 路径为:', sys.path, '\n')

import语句

想使用 Python 源文件,只需在另一个源文件里执行 import 语句,语法如下:

import module1[, module2[,... moduleN]

当解释器遇到 import 语句,如果模块在当前的搜索路径就会被导入。

搜索路径是一个解释器会先进行搜索的所有目录的列表。如想要导入模块 support,需要把命令放在脚本的顶端:

[support.py]

def print_func( par ):
    print ("Hello : ", par)
    return

[test.py]

test.py中引入support模块,并使用模块中print_func的函数

import support
 
# 现在可以调用模块里包含的函数了
support.print_func("Runoob")

一个模块只会被导入一次,不管你执行了多少次 import。这样可以防止导入模块被一遍又一遍地执行。

当我们使用 import 语句的时候,Python 解释器是怎样找到对应的文件的呢?

这就涉及到 Python 的搜索路径,搜索路径是由一系列目录名组成的,Python 解释器就依次从这些目录中去寻找所引入的模块。

这看起来很像环境变量,事实上,也可以通过定义环境变量的方式来确定搜索路径。

搜索路径是在 Python 编译或安装的时候确定的,安装新的库应该也会修改。搜索路径被存储在 sys 模块中的 path 变量,做一个简单的实验,在交互式解释器中,输入以下代码:

>>> import sys
>>> sys.path
['', '/usr/lib/python3.4', '/usr/lib/python3.4/plat-x86_64-linux-gnu', '/usr/lib/python3.4/lib-dynload', '/usr/local/lib/python3.4/dist-packages', '/usr/lib/python3/dist-packages']
>>> 

from … import 语句

Python 的 from 语句让你从模块中导入一个指定的部分到当前命名空间中,语法如下:

from modname import name1[, name2[, ... nameN]]

from … import * 语句

把一个模块的所有内容全都导入到当前的命名空间也是可行的,只需使用如下声明:

from modname import *

深入模块

__name__

如果模块自己运算,__name__的值就是__main__,如果被别人调用,__name__的值就是模块的文件名

[t1.py]

if __name__ == '__main__':
    print('自己运行,',__name__)
else:
    print('被调用,',__name__)

t1自己运行时,显示

自己运行,__main__

t1被别人调用时,显示

被调用,t1

dir()函数

内置的函数 dir() 可以找到模块内定义的所有名称。以一个字符串列表的形式返回:

>>> import fibo, sys
>>> dir(fibo)
['__name__', 'fib', 'fib2']
>>> dir(sys)  
['__displayhook__', '__doc__', '__excepthook__', '__loader__', '__name__',
 '__package__', '__stderr__', '__stdin__', '__stdout__',
 '_clear_type_cache', '_current_frames', '_debugmallocstats', '_getframe',
 '_home', '_mercurial', '_xoptions', 'abiflags', 'api_version', 'argv',
 'base_exec_prefix', 'base_prefix', 'builtin_module_names', 'byteorder',
 'call_tracing', 'callstats', 'copyright', 'displayhook',
 'dont_write_bytecode', 'exc_info', 'excepthook', 'exec_prefix',
 'executable', 'exit', 'flags', 'float_info', 'float_repr_style',
 'getcheckinterval', 'getdefaultencoding', 'getdlopenflags',
 'getfilesystemencoding', 'getobjects', 'getprofile', 'getrecursionlimit',
 'getrefcount', 'getsizeof', 'getswitchinterval', 'gettotalrefcount',
 'gettrace', 'hash_info', 'hexversion', 'implementation', 'int_info',
 'intern', 'maxsize', 'maxunicode', 'meta_path', 'modules', 'path',
 'path_hooks', 'path_importer_cache', 'platform', 'prefix', 'ps1',
 'setcheckinterval', 'setdlopenflags', 'setprofile', 'setrecursionlimit',
 'setswitchinterval', 'settrace', 'stderr', 'stdin', 'stdout',
 'thread_info', 'version', 'version_info', 'warnoptions']

如果没有给定参数,那么 dir() 函数会罗列出当前定义的所有名称:

>>> a = [1, 2, 3, 4, 5]
>>> import fibo
>>> fib = fibo.fib
>>> dir() # 得到一个当前模块中定义的属性列表
['__builtins__', '__name__', 'a', 'fib', 'fibo', 'sys']
>>> a = 5 # 建立一个新的变量 'a'
>>> dir()
['__builtins__', '__doc__', '__name__', 'a', 'sys']
>>>
>>> del a # 删除变量名a
>>>
>>> dir()
['__builtins__', '__doc__', '__name__', 'sys']
>>>

包是一种管理 Python 模块命名空间的形式,采用"点模块名称"。

比如一个模块的名称是 A.B, 那么他表示一个包 A中的子模块 B 。

就好像使用模块的时候,你不用担心不同模块之间的全局变量相互影响一样,采用点模块名称这种形式也不用担心不同库之间的模块重名的情况。

这样不同的作者都可以提供 NumPy 模块,或者是 Python 图形库。

不妨假设你想设计一套统一处理声音文件和数据的模块(或者称之为一个"包")。

现存很多种不同的音频文件格式(基本上都是通过后缀名区分的,例如: .wav,:file:.aiff,:file:.au,),所以你需要有一组不断增加的模块,用来在不同的格式之间转换。

并且针对这些音频数据,还有很多不同的操作(比如混音,添加回声,增加均衡器功能,创建人造立体声效果),所以你还需要一组怎么也写不完的模块来处理这些操作。

这里给出了一种可能的包结构(在分层的文件系统中):

sound/                          顶层包
      __init__.py               初始化 sound 包
      formats/                  文件格式转换子包
              __init__.py
              wavread.py
              wavwrite.py
              aiffread.py
              aiffwrite.py
              auread.py
              auwrite.py
              ...
      effects/                  声音效果子包
              __init__.py
              echo.py
              surround.py
              reverse.py
              ...
      filters/                  filters 子包
              __init__.py
              equalizer.py
              vocoder.py
              karaoke.py
              ...

在导入一个包的时候,Python 会根据 sys.path 中的目录来寻找这个包中包含的子目录。

目录只有包含一个叫做 init.py 的文件才会被认作是一个包,主要是为了避免一些滥俗的名字(比如叫做 string)不小心的影响搜索路径中的有效模块。

最简单的情况,放一个空的 :file:__init__.py就可以了。当然这个文件中也可以包含一些初始化代码或者为(将在后面介绍的) __all__变量赋值。

用户可以每次只导入一个包里面的特定模块,比如:

import sound.effects.echo

包级的变量

如果想声明一个包级变量,则在__init__.py__文件里面,直接声明一个变量,则包内所有的模块就都可以访问这个变量

__all__的使用

导入语句遵循如下规则:如果包定义文件 _init_.py 存在一个叫做 _all_ 的列表变量,那么在使用 from package import * 的时候就把这个列表中的所有名字作为包内容导入。

作为包的作者,可别忘了在更新包之后保证 _all_ 也更新了啊。

以下实例在 file:sounds/effects/_init_.py 中包含如下代码:

__all__ = ["echo", "surround", "reverse"]

这表示当你使用from sound.effects import *这种用法时,你只会导入包里面这三个子模块。

输入与输出

Python两种输出值的方式: 表达式语句和 print() 函数。(表达式语句是指再python中输入5+3,交互式会返回一个8给用户.)第三种方式是使用文件对象的 write() 方法,标准输出文件可以用 sys.stdout 引用。

如果你希望将输出的值转成字符串,可以使用 repr() 或 str() 函数来实现。

  • str(): 函数返回一个用户易读的表达形式。
  • repr(): 产生一个解释器易读的表达形式。
>>> s = 'Hello, Runoob'
>>> print(str(s))
'Hello, Runoob'
>>> print(repr(s))
"'Hello, Runoob'"

repr()可以直接转义字符串中的特殊字符

hello = 'hello, runoob\n'
print(hello)
print(str(hello))
print(repr(hello))
hello, runoob
hello, runoob
'hello, runoob\n'

str.format()的使用方法

>>> print('{}网址: "{}!"'.format('菜鸟教程', 'www.runoob.com'))
菜鸟教程网址: "www.runoob.com!"

括号及其里面的字符 (称作格式化字段) 将会被 format() 中的参数替换。

str.format()的位置参数和关键字参数

在括号中的数字用于指向传入对象在 format() 中的位置,如下所示:

>>> print('{0} 和 {1}'.format('Google', 'Runoob'))
Google 和 Runoob
>>> print('{1} 和 {0}'.format('Google', 'Runoob'))
Runoob 和 Google

如果在 format() 中使用了关键字参数, 那么它们的值会指向使用该名字的参数。

>>> print('{name}网址: {site}'.format(name='菜鸟教程', site='www.runoob.com'))
菜鸟教程网址: www.runoob.com

位置及关键字参数可以任意的结合:

>>> print('站点列表 {0}, {1}, 和 {other}。'.format('Google', 'Runoob', other='Taobao'))
站点列表 Google, Runoob, 和 Taobao。

!a (使用 ascii()), !s (使用 str()) 和 !r (使用 repr()) 可以用于在格式化某个值之前对其进行转化:

>>> import math
>>> print('常量 PI 的值近似为: {}。'.format(math.pi))
常量 PI 的值近似为: 3.141592653589793>>> print('常量 PI 的值近似为: {!r}。'.format(math.pi))
常量 PI 的值近似为: 3.141592653589793

可选项 : 和格式标识符可以跟着字段名。 这就允许对值进行更好的格式化。 下面的例子将 Pi 保留到小数点后三位:

>>> import math
>>> print('常量 PI 的值近似为 {0:.3f}。'.format(math.pi))
常量 PI 的值近似为 3.142

可选项 : 和格式标识符可以跟着字段名。 这就允许对值进行更好的格式化。 下面的例子将 Pi 保留到小数点后三位:

>>> import math

#{0:7.9f} 这里的0是位置参数,7指7位数字,3指3位小数
>>> print('常量 PI 的值近似为 {0:7.3f}。'.format(math.pi))
常量 PI 的值近似为 3.142

读取键盘输入

Python 提供了 input() 内置函数从标准输入读入一行文本,默认的标准输入是键盘。

读和写文件

open() 将会返回一个 file 对象,基本语法格式如下:

open(filename, mode)
  • filename:包含了你要访问的文件名称的字符串值。
  • mode:决定了打开文件的模式:只读,写入,追加等。所有可取值见如下的完全列表。这个参数是非强制的,默认文件访问模式为只读®。
模式描述
r以只读方式打开文件。文件的指针将会放在文件的开头。这是默认模式。
rb以二进制格式打开一个文件用于只读。文件指针将会放在文件的开头。
r+打开一个文件用于读写。文件指针将会放在文件的开头。
rb+以二进制格式打开一个文件用于读写。文件指针将会放在文件的开头。
w打开一个文件只用于写入。如果该文件已存在则打开文件,并从开头开始编辑,即原有内容会被删除。如果该文件不存在,创建新文件。
wb以二进制格式打开一个文件只用于写入。如果该文件已存在则打开文件,并从开头开始编辑,即原有内容会被删除。如果该文件不存在,创建新文件。
w+打开一个文件用于读写。如果该文件已存在则打开文件,并从开头开始编辑,即原有内容会被删除。如果该文件不存在,创建新文件。
wb+以二进制格式打开一个文件用于读写。如果该文件已存在则打开文件,并从开头开始编辑,即原有内容会被删除。如果该文件不存在,创建新文件。
a打开一个文件用于追加。如果该文件已存在,文件指针将会放在文件的结尾。也就是说,新的内容将会被写入到已有内容之后。如果该文件不存在,创建新文件进行写入。
ab以二进制格式打开一个文件用于追加。如果该文件已存在,文件指针将会放在文件的结尾。也就是说,新的内容将会被写入到已有内容之后。如果该文件不存在,创建新文件进行写入。
a+打开一个文件用于读写。如果该文件已存在,文件指针将会放在文件的结尾。文件打开时会是追加模式。如果该文件不存在,创建新文件用于读写。
ab+以二进制格式打开一个文件用于追加。如果该文件已存在,文件指针将会放在文件的结尾。如果该文件不存在,创建新文件用于读写。

img

模式rr+ww+aa+
++++
+++++
创建++++
覆盖++
指针在开始++++
指针在结尾++

以下一个简单的实例:在当前文件夹中的files文件夹内创建一个txt文件,并写入’hello,world’

f = open('files/foo.txt',"w")
f.write('hello,world')

f.close()

文档流

文件进行操作时,首先要打开,但是如果报错的话,很容易造成之前写入文件的内容无法保存。并且一个文件的同时访问次数一般都是有上限的,尤其在数据库中的文件。因此打开文件,处理之后都必须对文件进行关闭。如何能保证不忘记关闭文件,就需要使用with open('filename') as object的方法。它会在代码块执行完毕后,自动执行close()

with open('files/foo.txt') as f:
    content = f.read()
    print(content)

文件对象的方法

本节中剩下的例子假设已经创建了一个称为 f 的文件对象。

f.seek()

如果要改变文件指针当前的位置, 可以使用 f.seek(offset, from_what) 函数。

from_what 的值, 如果是 0 表示开头, 如果是 1 表示当前位置, 2 表示文件的结尾,例如:

  • seek(x,0) : 从起始位置即文件首行首字符开始移动 x 个字符
  • seek(x,1) : 表示从当前位置往后移动x个字符
  • seek(-x,2):表示从文件的结尾往前移动x个字符

from_what 值为默认为0,即文件开头。下面给出一个完整的例子:

但其实一般都是使用f.seek(0)或f.seek(1)\f.seek(2)

注意:
例如我们使用a+的方法,追加内容之后,还希望读取文件的内容。我们就需要使用seek,将文件指针移动到文件的开始
f=open('files/foo.txt',"a+")
f.seek(0)
print(f.read())
f.close()

f.read()

为了读取一个文件的内容,调用 f.read(size), 这将读取一定数目的数据, 然后作为字符串或字节对象返回。

size 是一个可选的数字类型的参数。 当 size 被忽略了或者为负, 那么该文件的所有内容都将被读取并且返回。

以下实例假定文件 foo.txt 已存在(上面实例中已创建):

f=open('files/foo.txt',"r")
print(f.read())
hello,world

f.readline()

f.readline() 会从文件中读取单独的一行。换行符为 ‘\n’。f.readline() 如果返回一个空字符串, 说明已经已经读取到最后一行。

f.readlines()

f.readlines() 将返回该文件中包含的所有行。

如果文件有多行,则readlines返回的是以行为元素的列表

f=open('files/foo.txt',"a+")
f.seek(0)
print(f.readlines())
f.close()
['hello,world\n', 'hello,python']

我们就可以使用遍历或者切片,获取其中的所有行或者某一行。

f.write()

f.write(string) 将 string 写入到文件中, 然后返回写入的字符数。

注意:

  1. write是有返回值的
  2. write如果想写入不是字符串的东西,必须’\n’,就必须使用str或者repr进行转换

Python3 错误和异常

作为 Python 初学者,在刚学习 Python 编程时,经常会看到一些报错信息,在前面我们没有提及,这章节我们会专门介绍。

Python 有两种错误很容易辨认:语法错误和异常。

Python assert(断言)用于判断一个表达式,在表达式条件为 false 的时候触发异常。

语法错误

Python 的语法错误或者称之为解析错,是初学者经常碰到的,如下实例:

>>> while True print('Hello world')
  File "<stdin>", line 1, in ?
    while True print('Hello world')
                   ^
SyntaxError: invalid syntax

这个例子中,函数 print() 被检查到有错误,是它前面缺少了一个冒号 :

语法分析器指出了出错的一行,并且在最先找到的错误的位置标记了一个小小的箭头。

异常

即便 Python 程序的语法是正确的,在运行它的时候,也有可能发生错误。运行期检测到的错误被称为异常。

大多数的异常都不会被程序处理,都以错误信息的形式展现在这里:

>>> 10 * (1/0)             # 0 不能作为除数,触发异常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line 1, in ?
ZeroDivisionError: division by zero
>>> 4 + spam*3             # spam 未定义,触发异常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line 1, in ?
NameError: name 'spam' is not defined
>>> '2' + 2               # int 不能与 str 相加,触发异常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line 1, in <module>
TypeError: can only concatenate str (not "int") to str

异常以不同的类型出现,这些类型都作为信息的一部分打印出来: 例子中的类型有 ZeroDivisionError,NameError 和 TypeError。

错误信息的前面部分显示了异常发生的上下文,并以调用栈的形式显示具体信息。

try/except…else

try/except 语句还有一个可选的 else 子句,如果使用这个子句,那么必须放在所有的 except 子句之后。

else 子句将在 try 子句没有发生任何异常的时候执行

img

以下实例在 try 语句中判断文件是否可以打开,如果打开文件时正常的没有发生异常则执行 else 部分的语句,读取文件内容:

for arg in sys.argv[1:]:
    try:
        f = open(arg, 'r')
    except IOError:
        print('cannot open', arg)
    else:
        print(arg, 'has', len(f.readlines()), 'lines')
        f.close()

使用 else 子句比把所有的语句都放在 try 子句里面要好,这样可以避免一些意想不到,而 except 又无法捕获的异常。

异常处理并不仅仅处理那些直接发生在 try 子句中的异常,而且还能处理子句中调用的函数(甚至间接调用的函数)里抛出的异常。例如:

>>> def this_fails():
        x = 1/0
   
>>> try:
        this_fails()
    except ZeroDivisionError as err:
        print('Handling run-time error:', err)
   
Handling run-time error: int division or modulo by zero

try-finally 语句

try-finally 语句无论是否发生异常都将执行最后的代码。

img

以下实例中 finally 语句无论异常是否发生都会执行:

try:
    runoob()
except AssertionError as error:
    print(error)
else:
    try:
        with open('file.log') as file:
            read_data = file.read()
    except FileNotFoundError as fnf_error:
        print(fnf_error)
finally:
    print('这句话,无论异常是否发生都会执行。')

抛出异常

Python 使用 raise 语句抛出一个指定的异常。

raise语法格式如下:

raise [Exception [, args [, traceback]]]
img

以下实例如果 x 大于 5 就触发异常:

x = 10
if x > 5:
    raise Exception('x 不能大于 5。x 的值为: {}'.format(x))

执行以上代码会触发异常: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test.py", line 3, in <module>
    raise Exception('x 不能大于 5。x 的值为: {}'.format(x))
Exception: x 不能大于 5。x 的值为: 10
注意:

raise 后面接的对象要么是Exception,要么就是Exception的子类。如果raise 后面直接接一个String的话,会报错:TypeError

x = int(input("please exter a num:"))

if x >10:
    raise 'error'
else:
    print('ok')
---------------------------------------------------------------------------
TypeError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AppData\Local\Temp\ipykernel_5680\1114421296.py in <module>
      2 
      3 if x >10:
----> 4     raise 'error'
      5 else:
      6     print('ok')

TypeError: exceptions must derive from BaseException

因此raise后面接Exception('error')或者NameError('STRING')均可以

用户自定义异常

你可以通过创建一个新的异常类来拥有自己的异常。异常类继承自 Exception 类,可以直接继承,或者间接继承,例如:

class MyError(Exception):
    def __init__(self, value):
        self.value = value
    def __str__(self):
        return repr(self.value)

Python3 面向对象

Python从设计之初就已经是一门面向对象的语言,正因为如此,在Python中创建一个类和对象是很容易的。本章节我们将详细介绍Python的面向对象编程。

如果你以前没有接触过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那你可能需要先了解一些面向对象语言的一些基本特征,在头脑里头形成一个基本的面向对象的概念,这样有助于你更容易的学习Python的面向对象编程。

接下来我们先来简单的了解下面向对象的一些基本特征。

  • 类(Class): 用来描述具有相同的属性和方法的对象的集合。它定义了该集合中每个对象所共有的属性和方法。对象是类的实例。

  • **方法:**类中定义的函数

  • **类变量:**类变量在整个实例化的对象中是公用的。类变量定义在类中且在函数体之外。类变量通常不作为实例变量使用。

  • **实例变量:**在类的声明中,属性是用变量来表示的,这种变量就称为实例变量,实例变量就是一个用 self 修饰的变量。

  • **数据成员:**类变量或者实例变量用于处理类及其实例对象的相关的数据。

  • **方法重写:**如果从父类继承的方法不能满足子类的需求,可以对其进行改写,这个过程叫方法的覆盖(override),也称为方法的重写。

  • **局部变量:**定义在方法中的变量,只作用于当前实例的类。

  • **继承:**即一个派生类(derived class)继承基类(base class)的字段和方法。继承也允许把一个派生类的对象作为一个基类对象对待。例如,有这样一个设计:一个Dog类型的对象派生自Animal类,这是模拟"是一个(is-a)"关系(例图,Dog是一个Animal)。

  • **实例化:**创建一个类的实例,类的具体对象。

  • **对象:**通过类定义的数据结构实例。对象包括两个数据成员(类变量和实例变量)和方法。

类定义

语法格式如下:

class ClassName:
    <statement-1>
    .
    .
    .
    <statement-N>

类实例化后,可以使用其属性,实际上,创建一个类之后,可以通过类名访问其属性。

类对象

类对象支持两种操作:属性引用和实例化。

属性引用使用和 Python 中所有的属性引用一样的标准语法:obj.name

类对象创建后,类命名空间中所有的命名都是有效属性名。所以如果类定义是这样:(类命名空间:当创建一个类的时候,Python会为其创建一个命名空间。这个命名空间包含了类的所有属性和方法。)

class MyClass:
    """一个简单的类实例"""
    i = 12345
    def f(self):
        return 'hello world'
 
# 实例化类
x = MyClass()
 
# 访问类的属性和方法
print("MyClass 类的属性 i 为:", x.i)
print("MyClass 类的方法 f 输出为:", x.f())
MyClass 类的属性 i 为: 12345
MyClass 类的方法 f 输出为: hello world

类有一个名为 __init__() 的特殊方法(构造方法),该方法在类实例化时会自动调用,像下面这样:

def __init__(self):
    self.data = []

类定义了 __init__() 方法,类的实例化操作会自动调用 __init__() 方法。如下实例化类 MyClass,对应的 __init__() 方法就会被调用:

x = MyClass()

当然, __init__() 方法可以有参数,参数通过 __init__() 传递到类的实例化操作上。例如:

class Complex:
    def __init__(self, realpart, imagpart):
        self.r = realpart
        self.i = imagpart
x = Complex(3.0, -4.5)
print(x.r, x.i)   # 输出结果:3.0 -4.5

self代表类的实例,而非类

类的方法与普通的函数只有一个特别的区别——它们必须有一个额外的第一个参数名称, 按照惯例它的名称是 self。

备注:下面的__class__相当于type(),就是查询对象所属的类,与isinstance也是相似的用法

class Test:
    def prt(self):
        print(self)
        print(self.__class__)
 
t = Test()
t.prt()

类的方法

在类的内部,使用 def 关键字来定义一个方法,与一般函数定义不同,类方法必须包含参数 self, 且为第一个参数,self 代表的是类的实例。

#类定义
class people:
    #定义基本属性
    name = ''
    age = 0
    #定义私有属性,私有属性在类外部无法直接进行访问
    __weight = 0
    #定义构造方法
    def __init__(self,n,a,w):
        self.name = n
        self.age = a
        self.__weight = w
    def speak(self):
        print("%s 说: 我 %d 岁。" %(self.name,self.age))
 
# 实例化类
p = people('runoob',10,30)
p.speak()

执行以上程序sh急结果为:

runoob 说:10 岁。

继承

Python 同样支持类的继承,如果一种语言不支持继承,类就没有什么意义。派生类的定义如下所示:

class DerivedClassName(BaseClassName):
    <statement-1>
    .
    .
    .
    <statement-N>

子类(派生类 DerivedClassName)会继承父类(基类 BaseClassName)的属性和方法。

BaseClassName(实例中的基类名)必须与派生类定义在一个作用域(作用域在后面的章节会进行讲解)内。除了类,还可以用表达式,基类定义在另一个模块中时这一点非常有用:

#!/usr/bin/python3
 
#类定义
class people:
    #定义基本属性
    name = ''
    age = 0
    #定义私有属性,私有属性在类外部无法直接进行访问
    __weight = 0
    #定义构造方法
    def __init__(self,n,a,w):
        self.name = n
        self.age = a
        self.__weight = w
    def speak(self):
        print("%s 说: 我 %d 岁。" %(self.name,self.age))
 
#单继承示例
class student(people):
    grade = ''
    def __init__(self,n,a,w,g):
        #调用父类的构函
        people.__init__(self,n,a,w)
        self.grade = g
    #覆写父类的方法
    def speak(self):
        print("%s 说: 我 %d 岁了,我在读 %d 年级"%(self.name,self.age,self.grade))
 
 

s = student('ken',10,60,3)
s.speak()

方法重写

如果你的父类方法的功能不能满足你的需求,你可以在子类重写你父类的方法,实例如下:

class Parent:        # 定义父类
   def myMethod(self):
      print ('调用父类方法')
 
class Child(Parent): # 定义子类
   def myMethod(self):
      print ('调用子类方法')
 
c = Child()          # 子类实例
c.myMethod()         # 子类调用重写方法
super(Child,c).myMethod() #用子类对象调用父类已被覆盖的方法

super() 函数是用于调用父类(超类)的一个方法。

执行以上程序输出结果为:

调用子类方法
调用父类方法

类属性与方法

类的私有属性

__private_attrs:两个下划线开头,声明该属性为私有,不能在类的外部被使用或直接访问。在类内部的方法中使用时 self.__private_attrs

类的方法

在类的内部,使用 def 关键字来定义一个方法,与一般函数定义不同,类方法必须包含参数 self,且为第一个参数,self 代表的是类的实例。

self 的名字并不是规定死的,也可以使用 this,但是最好还是按照约定使用 self

类的私有方法

__private_method:两个下划线开头,声明该方法为私有方法,只能在类的内部调用 ,不能在类的外部调用。self.__private_methods

class JustCounter:
    __secretCount = 0  # 私有变量
    publicCount = 0    # 公开变量
 
    def count(self):
        self.__secretCount += 1
        self.publicCount += 1
        print (self.__secretCount)
 
counter = JustCounter()
counter.count()
counter.count()
print (counter.publicCount)
print (counter.__secretCount)  # 报错,实例不能访问私有变量

执行以上程序输出结果为:

1
2
2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test.py", line 16, in <module>
    print (counter.__secretCount)  # 报错,实例不能访问私有变量
AttributeError: 'JustCounter' object has no attribute '__secretCount'

类的私有方法实例如下:

class Site:
    def __init__(self, name, url):
        self.name = name       # public
        self.__url = url   # private
 
    def who(self):
        print('name  : ', self.name)
        print('url : ', self.__url)
 
    def __foo(self):          # 私有方法
        print('这是私有方法')
 
    def foo(self):            # 公共方法
        print('这是公共方法')
        self.__foo()
 
x = Site('菜鸟教程', 'www.runoob.com')
x.who()        # 正常输出
x.foo()        # 正常输出
x.__foo()      # 报错

命名空间和作用域

命名空间

命名空间(Namespace)是从名称到对象的映射,大部分的命名空间都是通过 Python 字典来实现的。

命名空间提供了在项目中避免名字冲突的一种方法。各个命名空间是独立的,没有任何关系的,所以一个命名空间中不能有重名,但不同的命名空间是可以重名而没有任何影响。

我们举一个计算机系统中的例子,一个文件夹(目录)中可以包含多个文件夹,每个文件夹中不能有相同的文件名,但不同文件夹中的文件可以重名。

一般有三种命名空间:

  • 内置名称(built-in names), Python 语言内置的名称,比如函数名 abs、char 和异常名称 BaseException、Exception 等等。
  • 全局名称(global names),模块中定义的名称,记录了模块的变量,包括函数、类、其它导入的模块、模块级的变量和常量。
  • 局部名称(local names),函数中定义的名称,记录了函数的变量,包括函数的参数和局部定义的变量。(类中定义的也是)
img

命名空间查找顺序:

假设我们要使用变量 runoob,则 Python 的查找顺序为:局部的命名空间 -> 全局命名空间 -> 内置命名空间

如果找不到变量 runoob,它将放弃查找并引发一个 NameError 异常:

NameError: name 'runoob' is not defined。

命名空间的生命周期:

命名空间的生命周期取决于对象的作用域,如果对象执行完成,则该命名空间的生命周期就结束。

因此,我们无法从外部命名空间访问内部命名空间的对象。

作用域

作用域就是一个 Python 程序可以直接访问命名空间(就是一个映射的字典)的正文区域。

在一个 python 程序中,直接访问一个变量,会从内到外依次访问所有的作用域直到找到,否则会报未定义的错误。

Python 中,程序的变量并不是在哪个位置都可以访问的,访问权限决定于这个变量是在哪里赋值的。

变量的作用域决定了在哪一部分程序可以访问哪个特定的变量名称。Python 的作用域一共有4种,分别是:

有四种作用域:

  • L(Local):最内层,包含局部变量,比如一个函数/方法内部。

    局部作用域也称为函数作用域,它只在函数内部有效。当函数执行结束后,局部作用域中的变量会被销毁。

    def my_function():  
        local_variable = "I'm a local variable!"  
        print(local_variable)
    
    my_function()
    

    执行以上代码,会printI'm a local variable!.但是如果直接访问这个变量,就会报错NameError

  • E(Enclosing):包含了非局部(non-local)也非全局(non-global)的变量。比如两个嵌套函数,一个函数(或类) A 里面又包含了一个函数 B ,那么对于 B 中的名称来说 A 中的作用域就为 nonlocal。

    通俗来说就是:是指嵌套在函数中的作用域。当一个函数包含另一个函数,并且内部函数引用了外部函数的变量时,就会形成嵌套作用域。

    def outer_function():  
        outer_variable = "I'm an outer variable!"  
          
        def inner_function():  
            print(outer_variable)  
          
        inner_function()  # Output: "I'm an outer variable!"  
          
    outer_function()
    
  • G(Global):当前脚本的最外层,比如当前模块的全局变量。

    全局作用域在整个Python脚本中都有效。当我们在函数外部定义一个变量时,该变量就位于全局作用域中。

    global_variable = "I'm a global variable!"  
      
    def my_function():  
        print(global_variable)  
      
    my_function()  # Output: "I'm a global variable!"  
    print(global_variable)  # Output: "I'm a global variable!"
    

    注意:如果全局变量与局部变量重名,如果想在函数或类内引用全局变量,需要使用global关键字

    如下

    temp1 = 1
    
    def test():
        global temp1 
        print('全局变量',temp1)
    
  • B(Built-in): 包含了内建的变量/关键字等,最后被搜索。其实就是python的内置函数,关键字等,第一课中的keyword.kwlist可以知道这些内置的变量或关键字。

规则顺序: L –> E –> G –> B

在局部找不到,便会去局部外的局部找(例如闭包),再找不到就会去全局找,再者去内置中找。

Python 中只有模块(module),类(class)以及函数(def、lambda)才会引入新的作用域,其它的代码块(如 if/elif/else/、try/except、for/while等)是不会引入新的作用域的,也就是说这些语句内定义的变量,外部也可以访问,如下代码:

>>> if True:
...  msg = 'I am from Runoob'
... 
>>> msg
'I am from Runoob'
>>> 

全局变量和局部变量

定义在函数内部的变量拥有一个局部作用域,定义在函数外的拥有全局作用域。

局部变量只能在其被声明的函数内部访问,而全局变量可以在整个程序范围内访问。调用函数时,所有在函数内声明的变量名称都将被加入到作用域中。如下实例:

total = 0 # 这是一个全局变量
# 可写函数说明
def sum( arg1, arg2 ):
    #返回2个参数的和."
    total = arg1 + arg2 # total在这里是局部变量.
    print ("函数内是局部变量 : ", total)
    return total
 
#调用sum函数
sum( 10, 20 )
print ("函数外是全局变量 : ", total)

以上实例输出结果:

函数内是局部变量 :  30
函数外是全局变量 :  0

global 和 nonlocal关键字

当内部作用域想修改外部作用域的变量时,就要用到 global 和 nonlocal 关键字了。

以下实例修改全局变量 num:

num = 1
def fun1():
    global num  # 需要使用 global 关键字声明
    print(num) 
    num = 123
    print(num)
fun1()
print(num)

以上实例输出结果:

1
123
123

如果要修改嵌套作用域(enclosing 作用域,外层非全局作用域)中的变量则需要 nonlocal 关键字了,如下实例:

def outer():
    num = 10
    def inner():
        nonlocal num   # nonlocal关键字声明
        num = 100
        print(num)
    inner()
    print(num)
outer()

以上实例输出结果:

100
100
  • 18
    点赞
  • 3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