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瑞米学产品 - 《俞军产品方法论》01

产品经理就是以产品为笔,与世界对话。

企业以产品为媒介,与用户进行价值交换;产品经理要能在实践中理解用户模型和交易模型,设计产品促成更多交易,以创造有利可图的用户价值。

用户价值 = 新体验 - 旧体验 - 替换成本

接下来是我在拜读《俞军产品方法论》时自己的感想,大家一起友好交流~

通过市场考验一点点完善产品 → 一开始的产品并不需要过分纠结于细节,而是应该笼统地抽象地先定下基调,不能既要又要,后续在根据市场、用户反馈进行进一步地改进、迭代。

toB:偏向于进行项目管理和推进,按照客户的要求进行设计。

信息复制分发的边际成本低和用户量巨大 → 马太效应,用户总是愿意选择名气大的公司的产品。

产品获得市场验证是重点,现在的创业术语把这叫做PMF(product marketing fit,产品市场匹配)。

快速迭代本身,已经能降低试错成本,也就已经能降低产品经理的入行门槛。 → 但是也不能心存侥幸,到后面比的就是软实力了,而且由于马太效应,设身处地我也更愿意用经验丰富的产品经理。

信息快速分发 → 快速迭代,完善产品 → 获取大量反馈数据和信息 → 决策和判断

AB测试:快速得到结果,且实验方法相对科学。AB测试可以用来测试某一个变量的两个不同版本的效果差异。 → 控制变量,测试用户对A和B的反应差异,判断AB哪个好。

千人千面 → 针对不同用户的喜好情况,进行推荐(推销?)

虽然门槛降低了,但上限因为用户量大反而提高了。

“互联网思维”和“产品思维”:追求极致的用户体验。因为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迅速,口碑效应日益凸显。

但是有利有弊,体验感上去了,用户之间互相安利,也带了舆论风险,毕竟互联网信息传播迅速,企业控制不了。

产品是由人加工,有用户,且可以被交易的商品或服务。

产品要经过“需求” “生产” “销售”三个环节。产品经理要对产品的市场结果负责,需要对这三个环节分别进行关注,并“协调”公司不同分工下的不同职能,让大家共同完成目标。

  • 需求来自用户,很难被凭空创造。
    • 产品到底满足用户的什么需求。
    • 用户调研和洞察、需求分析、试错型判断、新业务决策。
      • 新业务决策(决定生死) - 公司首席执行官级别的人做的,最关键。
      • 试错型判断(最有价值) - 一般的职业产品经理 - 需要反复权衡,决定优先级,做不做,先做哪个。
  • 生产:明确需求后,进行合理的产品设计,有效率地把产品生产出来。
    • 写文档、画原型、交互提升、策略优化、功能演进、复杂业务形态和组织关系下的方案梳理。
  • 销售:如何把产品卖给用户,达成市场结果。互联网产品让用户用上,就完成了销售动作。
    • 销售和生产有重叠的地方。 → 销售好/不好都会促使产品迭代,只是方向不同。
    • 市场宣传、运营活动、做增长、售后服务。
  • 协调:协调不同职能的员工甚至部门,使其通力协作,获取最后的结果。
    • 简单的沟通推进,到复杂的跨部门组织协调和推动都有可能。 → 所以,产品经理最重要的是想清楚,做什么、谁做、怎么做

过去五年,最大的新要素是移动互联网;再往前十几年,最大的新要素是PC互联网,历史上的电、石油、蒸汽机也是当时的重大新要素。每一个影响时代的新要素出现后,跟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结合,就能创造无数的新产品,我们可以根据需求去判断可以做什么。但每个时代,亿级和千万级用户规模的产品需求都是有限的,而且产品最后要从激烈竞争中胜出,才能改变时代。只有能决定正确方向的需求产品经理,才有价值,才决定了后续成败。如果需求产品经理表现平庸,之后不论融资多少,工程师、运营、营销人员多优秀,可能都无法弥补错误决定带来的损失。

那需要有敏锐的嗅觉,能够把一个新事物和常见的东西联想起来,并且正好符合当今时代的需要。又有一句话说,人永远想象不出自己没见过的东西。由此窥见,厉害的产品经理绝不是那些沉迷奶头乐的人,不敢想象ta们的内心世界是多么的浩瀚。

产品工作属于强实践性的社会科学。

人有异质性,社会有情境性,这些与产品相关的经验和规律只是具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只可归纳,不可演绎,即不能保证能准确预测具体的个人行为和新情境下的市场变化。我们只能基于实践去发现和证实产品的价值,只能基于实践中的反馈,基于产品与用户和市场的交互(互相影响和互相适应)去理解持续变化的新情境中的关键变量、约束条件和规律。

经济学(效用、成本、边际、供需定律)就是讲在约束条件下追求利益最大化。一般来说,不仅企业是这样,用户也是这样,每个用户都是在自利地追求价值最大化。从产品经理的角度看,学心理学有助于理解微观的个体行为,学经济学有助于理解宏观的群体行为和结果。

感觉这点有点在讲运营那一部分,就是要让用户感觉产品在为ta考虑,想ta所想,忧ta所忧。(有点皇帝的感觉?)这就是顾客是上帝?

产品经理的合格线:掌握一个领域的用户模型。掌握的标志:准确预判产品迭代后的用户行为变化。

对于产品经理来说,需要研究的是现实世界中的意识层面,意识背后是用户。意识是无法直接测定的,研究意识的方法主要是基于研究用户的行为。行为的产生是意识和外界刺激共同作用的结果,早期的经济学通常假设人是理性的,在意识层面是一致的,研究在不同外界刺激下的用户行为。而产品经理不但要研究行为,更多的是要研究行为背后的意识,从而预判不同的产品对用户未来行为产生的影响。并在不断变化的现实世界中,获得一个约束条件下的最优解。

更加佐证了产品经理需要的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千人千面,同一行为的背后,往往是不同的意识,这真的可能做到吗?

交易模型研究是指以交易为基本单位来研究产品,目标是建立可持续交易的互惠模型。

产品经理的进阶之路:交易模型设计。

为什么企业总是说创造用户价值,而不是创造产品呢?因为用户关心的是得到什么和付出什么,包括这个产品给他什么效用组合,需要他付出多少金钱或时间等。用户同样也会比较机会成本,看这个产品是比其他产品更好用还是更让他离不开,从用户角度来看,这就是一个交易过程。所以,做产品要强调创造用户价值,因为企业与用户交换的从来不是产品,而是价值。

产品增加和减少效用的同时也进行了用户选择,除了用户需求的满足,还要考虑投入和产出。这就属于交易模型的范畴。

一个好的产品要有三个属性:(用户)有效用,(企业)有收益,可持续。

以下是对提供的参考资料的总结,按照要求结构化多个要点分条输出: 4G/5G无线网络优化与网规案例分析: NSA站点下终端掉4G问题:部分用户反馈NSA终端频繁掉4G,主要因终端主动发起SCGfail导致。分析显示,在信号较好的环境下,终端可能因节能、过热保护等原因主动释放连接。解决方案建议终端侧进行分析处理,尝试关闭节电开关等。 RSSI算法识别天馈遮挡:通过计算RSSI平均值及差值识别天馈遮挡,差值大于3dB则认定有遮挡。不同设备分组规则不同,如64T和32T。此方法可有效帮助现场人员识别因环境变化引起的网络问题。 5G 160M组网小区CA不生效:某5G站点开启100M+60M CA功能后,测试发现UE无法正常使用CA功能。问题原因在于CA频点集标识配置错误,修正后测试正常。 5G网络优化与策略: CCE映射方式优化:针对诺基亚站点覆盖农村区域,通过优化CCE资源映射方式(交织、非交织),提升RRC连接建立成功率和无线接通率。非交织方式相比交织方式有显著提升。 5G AAU两扇区组网:与三扇区组网相比,AAU两扇区组网在RSRP、SINR、下载速率和上传速率上表现不同,需根据具体场景选择适合的组网方式。 5G语音解决方案:包括沿用4G语音解决方案、EPS Fallback方案和VoNR方案。不同方案适用于不同的5G组网策略,如NSA和SA,并影响语音连续性和网络覆盖。 4G网络优化与资源利用: 4G室分设备利旧:面对4G网络投资压减与资源需求矛盾,提出利旧多维度调优策略,包括资源整合、统筹调配既有资源,以满足新增需求和提质增效。 宏站RRU设备1托N射灯:针对5G深度覆盖需求,研究使用宏站AAU结合1托N射灯方案,快速便捷地开通5G站点,提升深度覆盖能力。 基站与流程管理: 爱立信LTE基站邻区添加流程:未提供具体内容,但通常涉及邻区规划、参数配置、测试验证等步骤,以确保基站间顺畅切换和覆盖连续性。 网络规划与策略: 新高铁跨海大桥覆盖方案试点:虽未提供详细内容,但可推测涉及高铁跨海大桥区域的4G/5G网络覆盖规划,需考虑信号穿透、移动性管理、网络容量等因素。 总结: 提供的参考资料涵盖了4G/5G无线网络优化、网规案例分析、网络优化策略、资源利用、基站管理等多个方面。 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展示了无线网络优化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如NSA终端掉4G、RSSI识别天馈遮挡、CA不生效等。 强调了5G网络优化与策略的重要性,包括CCE映射方式优化、5G语音解决方案、AAU扇区组网选择等。 提出了4G网络优化与资源利用的策略,如室分设备利旧、宏站RRU设备1托N射灯等。 基站与流程管理方面,提到了爱立信LTE基站邻区添加流程,但未给出具体细节。 新高铁跨海大桥覆盖方案试点展示了特殊场景下的网络规划需求。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