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实验——分光计实验

本文详细描述了一次实验,涉及分光计的调整技术,包括结构解析、调整原理和方法,以及如何利用最小偏向角法测量三棱镜的折射率。实验内容包括调整平行光管、校准棱镜角度和测量顶角与偏向角。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的目的就在于着重训练分光计的调整技术和技巧,并用它来测量三棱镜的最小偏向角(入射光波长—低压汞灯在可见光区的谱线577nm579nm546.1nm404.7nm)

二、实验原理       

1.分光计的结构

分光计主要由底座、平行光管、望远镜、载物台和读数圆盘五部分组成。外形如图1所示。

分光计外形图

1——狭缝装置;2——狭缝装置锁紧螺钉;3——平行光管;4——制动架() 5——载物台;6——载物台调节螺钉(3);7——载物台锁紧螺钉;8——望远镜;9——目镜锁紧螺钉;10——阿贝式自准直目镜;11——目镜调节手轮;12——望远镜仰角调节螺钉;13——望远镜水平调节螺钉;14——望远镜微调螺钉;15——望远镜制动螺钉;16——制动架();17——底座;18——转座;19——刻度盘;20——游标盘;21——游标盘微调螺钉;22——游标盘制动螺钉;23——平行光管水平调节螺钉;24——平行光管仰角调节螺钉;25——狭缝宽度调节手轮

望远镜结构

(1)底座——中心有一竖轴,望远镜和读数圆盘可绕该轴转动,该轴也称为仪器的公共轴或主轴。

(2)平行光管——是产生平行光的装置,管的一端装有会聚透镜,另一端是带有狭缝的圆筒,狭缝宽度可以根据需要调节。

(3)望远镜——观测用,由物镜和目镜系统组成,为了调节和测量,物镜和目镜之间还装有分划板,它们分别置于内管、外管和中管内,三个管彼此可以相互移动,也可以用螺钉固定。参看图2,目镜在内管中,分划板在中管中,分划板下方紧贴一块45°的全反射棱镜,棱镜与分划板的粘贴部分涂成黑色,仅留一个绿色的小十字窗口。光线从小棱镜的另一直角边入射,从45°反射面反射到分划板上,透光部分便形成一个在分划板上的明亮的十字窗。

(4)载物台——放平面镜、棱镜等光学元件用。台面下三个螺钉可调节台面的倾斜度。

(5)读数圆盘——是读数装置。由可绕仪器公共主轴转动的刻度盘和游标盘组成。度盘上有720等分刻线,格值为30′。有两个角游标。这是因为读数时,要读出两个游标处的读数值,然后取平均值,这样可以消除偏心误差。

读数方法和游标卡尺相似,这里读出的是角度。读数时,以角游标零刻线为准,读出刻度盘上的度值,再找游标上与刻度盘上刚好重合的刻线为所求分值。

2.分光计的调整原理和方法

(1)调整分光计,最后要达到下列要求:

1)平行光管发出平行光;

2)望远镜对平行光聚焦(即接收平行光)

3)望远镜、平行光管的光轴垂直仪器公共轴。

分光计调整的关键是调好望远镜,其他的调整可以以望远镜为标准。

(2)调整望远镜

1)目镜调焦

这是为了使眼睛通过目镜能清楚的看到图3所示分划板上的刻线。调焦方法是把目镜调焦手轮轻轻旋出,或旋进,从目镜中观看,直到分划板刻线清晰为止。

2)调望远镜对平行光聚焦

这是要将分划板调到物镜焦平面上,调整方法是:

A)把分划板照明,将双面平面镜放到载物台上。为了便于调节,平面镜与载物台下三个调节螺钉的相对位置如图4

图3从目镜中看到的分划板    图4载物台上双面镜放置的俯视图

B)粗调望远镜光轴与镜面垂直——用眼睛估测一下,把望远镜调成水平,再调载物台螺钉,使镜面大致与望远镜垂直。

C)观察与调节镜面反射像——固定望远镜,双手转动游标盘,于是载物台跟着一起转动。转到平面镜正好对着望远镜时,在目镜中应该看到一个绿色的亮十字随着镜面的转动而动,这是镜面反射像。如果有些模糊,只要沿着轴向移动目镜筒,直到像清晰,再旋紧目镜旋紧螺钉,则望远镜已对平行光聚焦。

3)调整望远镜光轴垂直于仪器主轴

当镜面与望远镜光轴垂直时,它的反射像应落到分划板的上十字中心,见图3。平面镜绕轴旋转180°以后,如果另一镜面的反射像也落在此处,这表明镜面平行于仪器主轴。当然,此时与镜面垂直的望远镜光轴也垂直于仪器主轴。

在调整过程中出现的某些现象是何原因?调整什么?应如何调整,这是要分析清楚地。例如,是调载物台?还是调望远镜?调到什么程度?下面简述之。

图5 载物台倾角没调好的表现及调整原理

A)载物台倾斜角没有调好的表现及调整

假设望远镜光轴已垂直仪器主轴,但载物台倾斜角没有调好,见图5。平面镜A面反射光偏上,载物台转动180°后,B面反射光偏下。在目镜中看到的现象是A面反射像在B面反射像的上方。显然,调整方法是把B面像(A面像)向上(向下)调到两像点距离的一半,使镜面AB的像落在分划板上同一高度。

B)望远镜光轴没调好的表现及其调整。

假设载物台已调平,但望远镜光轴不垂直于仪器主轴,见图6。在图(a)中,无论平面镜A面还是B面,反射光都偏上,反射像都落在分划板上十字线上方。在图(b)中,镜面反射光都偏下,反射像都落在上十字线的下方。显然,调整方法是只要调整望远镜仰角调节螺丝,把像调到上十字线上即可,见图(c)

C)载物台和望远镜光轴都没调节好的表现及调节方法。

表现是两镜面反射像一上一下。先调节载物台螺钉,使两镜面反射像点等高(但没有落在上十字线上),再把像调到上十字线上,见图6(c)

图6 望远镜光轴没调好的表现及调整原理

(3)调整平行光管发出平行光并垂直于仪器主轴

将被照明的狭缝调到平行光管物镜焦平面上,物镜将出射平行光。

调整方法是:取下平面镜和关掉目镜照明光源,狭缝对准前方水银灯光源,使望远镜转向平行光管方向,在目镜中观察狭缝,沿轴向移动狭缝筒,直到像清晰。这表明平行光管已发出平行光。

再将狭缝转向横向,调螺钉(24),将像调到中心横线上,见图7(a)。这表明平行光管已与望远镜光轴共线,所以也垂直于仪器主轴。

再将狭缝调成竖直,锁紧螺钉,见图7(b)

图7平行光管光轴与望远镜光轴共线      图8三棱镜最小偏向角原理图

3.用最小偏向角法测三棱镜材料的折射率

见图8,一束单色光以角入射到AB面上,经棱镜两次折射后,从AC面射出来,出射角为。入射光和出射光之间的夹角δ称为偏向角。当棱镜顶角A一定时,偏向角δ的大小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而当时,δ为最小(证明略)。这时的偏向角称为最小偏向角,记为

由图8可以看出,这时

(1)

(2)

(3)

设棱镜材料折射率为n,则

(4)

(5)

由此可知,要求得棱镜材料的折射率n,必须测出其顶角A和最小偏向角

三、实验仪器       

分光计:

汞灯:

四、实验内容  

1.调整分光计(要求与调整方法见原理部分)。

2.使三棱镜光学侧面垂直于望远镜光轴。

(1)调载物台的上下台面大致平行,将棱镜放到载物台上,使棱镜三边与台下三螺钉的连线所成三边互相垂直,见图9。

图9 三棱镜在载物台上放置方法

(2)接通目镜光源,遮住从平行光管来的光。转动载物台,在望远镜中观察从侧面AC和AB反射回来的十字像,只调节台下三螺钉,使其反射像都落到上十字线处,见图10。调节时,切莫动螺钉(12)(为什么?)

图10 测棱镜顶角A

注意:每个螺钉的调节要轻微,要同时观察它对各侧面反射像的影响。调整好后的棱镜,其位置不能再动。

3.测三棱镜顶角A

固定望远镜和刻度盘。转动游标盘,使镜面AC正对望远镜,见图10。记下游标1的读数和游标2的读数。再转动游标盘,使AB面正对望远镜,记下游标1的读数和游标2的读数。同一游标两次读数之差,既是载物台转过的角度,而是A角的补角。

(6)

4.测三棱镜最小偏向角

(1)平行光管狭缝对准前方水银灯的光源。

(2)旋松望远镜制动螺丝和游标盘制动螺丝,把载物台及望远镜转至如图11中所示的位置(1)处,再左右微微转动望远镜,找出棱镜出射的各颜色的水银灯光谱线(各种波长的狭缝像)。

图11 测最小偏向角

(3)轻轻转动载物台(改变入射角),在望远镜中将看到谱线跟着动。改变,应使谱线往减小的方向移动(向顶角A方向移动)。望远镜要跟踪光谱线转动,直到棱镜继续转动,而谱线开始要反向移动(即偏向角反而变大)为止。这个反方向移动的转折位置,就是光线以最小偏向角射出的方向。固定载物台,再使望远镜微动,使其分划板上的中心竖线对准其中的那条绿谱线(或其它要测量的谱线)。

(4)测量

记下此时两游标处的读数。取下三棱镜,转动望远镜对准平行光管,即图11中(2)的位置,以确定入射光的方向,再记下两游标处的读数。此时绿谱线的最小偏向角

(7)

值和测得的棱镜A角平均值代入式(2)计算n。

5.注意事项

(1)转动载物台,都是指转动游标盘带动载物台仪器转动。

(2)狭缝宽度1mm左右为宜,宽了测量误差大,窄了光通量小、谱线暗。   

五、数据处理

(以下为内容例子)

  • 数据记录
  1. 测量三棱镜的顶角大小:

第一组:

标尺2(单位:度)

210.44

标尺1

30.44

差值

180

第二组:

标尺2(单位:度)

330.44

标尺1

150.44

差值

180

2.测量三棱镜的最小偏向角大小:

第一组:有三棱镜的

标尺2(单位:度)

166.2

标尺1

346.2

差值

180

第二组:无三棱镜的

标尺2(单位:度)

206.14

标尺1

386.14

差值

180


(二)算和数据
1.测量的三棱镜顶角大小为(单位:度):60.0

(单位:度)

第一组

第二组

差值

标尺2

210.44

330.44

120

标尺1

30.44

150.44

120

解:因为

所以:A=180°- 1/2[(330.44°-210.44°)+(150.44°-30.44°)]=60°

2测量的三棱镜最小偏向角大小为(单位:度):39.94°

(单位:度)

有三棱镜的

无三棱镜的

差值

标尺2

166.2

206.14

39.94

标尺1

346.2

386.14

39.94

解:因为

所以最小偏向角大小为 =1/2(|330.44-210.44|+|150.44-30.44|)=39.94°

3.计算得到的三棱镜的折射率为:1.54

解:因为

所以 n= = ≈1.53

六、实验总结(提示:分析讨论和实验结论应分开写)

分析讨论:

  1. 实验的仪器为分光计精确度高,但是读数存在人为因素,会造成微小误差,可以由多次测量减小误差。
  2. 在调整平行光管发出平行光并垂直于仪器主轴的过程中,狭缝调节大小对实验的影响?

答:狭缝宽度1mm左右为宜,宽了测量误差大,窄了光通量小、谱线暗。 

  1. 在测量三棱镜最小偏向角实验时,发现取下三棱镜后,标尺2与标尺1在图中的读数是206.14°和26.14°,计算后结果不符合实际?

答:由于从标尺2到标尺1转过了360度,故实际标尺1读数应该是360°+26.14°=386.14°。

  1. 为什么在实现望远镜轴线与分光计主轴垂直的时候通过调节载物台下的水平调节螺丝和望远镜水平调节螺丝各一半,以改变平面镜法线与望远镜轴线的夹角?

答:实际调节中,我们是以分划板上。+”字像与上方叉丝之阃的距离来掌握调节尺度的,这是由于调节时角度变化很小,线距离和角度可以认为是线性关系的原因。

  1. 转动载物台的时候,是哪些部分在转动?

答:指转动游标盘带动载物台仪器转动。

实验结论:

  1. 通过本次实验,对光学计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了一定的调整技术,对数据的处理更加熟练,同时完成了物理量的测量与数据处理任务。
  2. 掌握了分光计的读数方法:即读数方法和游标卡尺相似,这里读出的是角度。读数时,以角游标零刻线为准,读出刻度盘上的度值,再找游标上与刻度盘上刚好重合的刻线为所求分值。度盘上有720等分刻线,格值为30′。有两个角游标。这是因为读数时,要读出两个游标处的读数值,然后取平均值,这样可以消除偏心误差。
  3. 对于分光计的结构构成和各部分作用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认识。
  4. 了解到了各半调节法的作用:即在分光计实验中,用平面镜调整望远镜轴线垂直于仪器主轴的过程中,不论在粗调时的找像,还是找到像之后的细调,兼顾两面“+“字反射像是一条重要的原则,正是由于各半调节法不改变另一面”+“字像位置的优点,使其在调节过程中成为一种重要的调节方法。
  • 25
    点赞
  • 4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分光计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着重训练分光计的调整技术和技巧,并用它来测量三棱镜的顶角和最小偏向角,计算出三棱镜材料的折射率。 实验原理:1)分光计的调节原理。(此项在实验的步骤中,针对每一步详细说明。) 2)测折射率原理: 实验要求:调整要求:①平行光管发出平行光。当i=i时,δ为最小,此时                     设棱镜材料折射率为n,则 故               由此可知,要求得棱镜材料折射率n,必须测出其顶角A和最小偏向角。 ②望远镜对平行光聚焦。 ③望远镜,平行光管的光轴垂直一起公共轴。 ④调节动作要轻柔,锁紧螺钉锁住即可。 ⑤狭缝宽度1mm左右为宜。 实验器材:分光计,三棱镜,水银灯光源,双面平行面镜。 实验步骤:⒈调整分光计: 调整望远镜: a目镜调焦:清楚的看到分划板刻度线。 b调整望远镜对平行光聚焦:分划板调到物镜焦平面上。 c调整望远镜光轴垂直主轴:当镜面与望远镜光轴垂直时,反射象落在上十字线中心,平面镜旋转180°后,另一镜面的反射象仍落在原处。 调整平行光管发出平行光并垂直仪器主轴:将被照明的狭缝调到平行光管物镜焦面上,物镜将出射平行光。 2. 使三棱镜光学侧面垂直望远镜光轴。 (1)调整载物台的上下台面大致平行,将棱镜放到平台上,是镜三边与台下三螺钉的连线所成三边互相垂直。 (2)接通目镜照明光源,遮住从平行光管来的光,转动载物台,在望远镜中观察从侧面AC和AB返回的十字象,只调节台下三螺钉,使其反射象都落在上十子线处。 3. 测量顶角A:转动游标盘,使棱镜AC正对望远镜记下游标1的读数和游标2的读数。再转动游标盘,再使AB面正对望远镜,记下游标1的读数和游标2的读数。同一游标两次读数误差或,即是载物台转过的角度,而是A角的补角, A=. 重复操作两次,记下数据。 4.测量三棱镜的最小偏向角。 (1)平行光管狭缝对准前方水银灯。 (2)把载物台及望远镜转至(1)处,找出水银灯光谱。 (3)转动载物台,使谱线往偏向角减小的方向移动,望远镜跟踪谱线运动,直到谱线开始逆转为止,固定载物台。谱线对准分划板。 (4)记下读数和转至(2),记下读数和,有 原始数据如下: 1.顶角的测量及处理: 角度/分组 1 2 3 平均值 标准差 0°42′ 18°02′ 19°29′ 120°44′ 138°04′ 139°30′ 180°40′ 198°00′ 199°27′ 300°45′ 318°05′ 319°31′ 120°02′00″ 120°02′00″ 120°01′00″ 120°01′40″ 28″ 120°05′00″ 120°05′00″ 120°04′00″ 120°04′40″ 28″ 120°03′30″ 120°03′30″ 120°02′30″ 120°03′10″ 28″ 综上观之,显然取=时,其在平均值两侧波动较小,取得的更符合“真值”.且其标准差 经带入,解得: 28″. A类不确定度 16″. 取置信概率为0.95时,查表得: t=4.30. 因为用刻度盘及游标盘测量角度时,最大允差属于均匀分布, 所以 B类不确定度 1′/35″. 且 由于 A=, 可得: 59°56′50″. 所以 1′37″ 2.最小偏向角的测量及处理: 测量次数为一次. 107°55′ 56°37′ 287°53′ 236°33′ =51°19′00″ B类不确定度 1′/35″. 即 =35″ 所以,根据合成公式
科大奥锐物理实验分光计实验报告答案如下: 实验目的: 本实验主要通过使用科大奥锐物理分光计,掌握分光计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学习光的色散现象,并探究光的折射和反射规律。 实验原理: 分光计是一种常用的光学仪器,主要由光源、准直系统、色散元件、观察系统和测量系统组成。光线经过准直后,通过色散元件形成光谱,然后经过观察系统和测量系统产生相应的光强度分布图。 实验步骤: 1. 将物理实验分光计放置在水平台上,并打开光源。 2. 调整准直系统,使光束垂直入射于色散元件。 3. 通过调整色散元件的角度,观察光的色散现象,并记录下光强度分布图。 4. 改变入射角度,观察光线在色散元件上的折射规律,并记录下结果。 5. 使用反射镜反射光线,并观察光线在色散元件上的反射规律,并记录下结果。 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步骤,我们得到了一系列光谱的光强度分布图,通过分析这些图谱,我们可以看到光的不同波长被色散元件分开,并产生色散现象。同时,我们还观察到光线在色散元件上的折射和反射规律,验证了光线遵循折射定律和反射定律。 实验结论: 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了科大奥锐物理实验分光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掌握了它的使用方法。我们还学习了光的色散现象以及光线在色散元件上的折射和反射规律。这些实验结果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光学原理,并为日后的实验和研究工作提供了基础。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