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2024年2月份参加的美赛(全称: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因为最近要给参加25年美赛的同学做一个分享会,因而,重新回想起了当时准备比赛以及比赛期间的经验和细节,做一次总结吧!
我分为比赛准备和比赛期间两个时间段来讲。期间,也会针对每个人的角色进行分别强调注意点。
一、比赛准备
1、心态准备
(1)重视美赛
a、含金量:美赛有O奖(特等奖),加分上限与国赛一等奖相同;美赛有的学校认定为A类,比如清华大学、武汉大学等,有的认定为B类;
b、实力:对大部分的大一大二的同学来说,专业知识积累还不够,手里的项目还不成熟,参加创新创业类的比赛实力有限,拿奖比较困难,因此,像美赛、国赛等学科类竞赛是非常好的机会;(对大二同学多说一句,这次美赛也是为明年国赛提前做准备,配合的比较好的队伍,明年国赛可以继续打。)
c、时间:对大三同学来说,大三学年的每一次比赛都是最后一次机会,如果把握不住,没有机会再来,并且美赛还是相对容易拿奖的,如果错过了,是非常可惜的,必须重视。
d、锻炼自己:首先参加过的每一次比赛都是有意义的,不管有没有拿奖,只要付出时间,投入进去,肯定有收获。其次,通过美赛,你们会学习优化算法、统计理论、机器学习思想,你们的英文论文的写作和绘图,科研工具的使用、英文论文的阅读能力都会得到大幅提升。
(2)留校参赛
我个人认为,无论线上会议多么即时,还是没有线下队友之间直接交流效果更好。部分同学可能会选择留校比赛,你们需要经历换宿舍,餐厅吃饭时间受限,开放教室受限等等不便,2025年美赛最后一天是除夕,都很重要,希望你们做好决定!
今天是12月21号,已经结束组队,所以不再详细介绍介绍组队建议,总之
a、建议分工,分为建模手、编程手和论文手。
b、参赛队员个人主观能动性决定很大一部分,建议找希望保研的或者可靠的。
2、知识储备
这一部分我分别针对建模手、编程手和论文手分别提出建议。
(1)建模手
a、熟悉模型:对常用的模型要达到看到就知道使用原理,应用场景的要求,此外,建模手很容易陷入只知道原理不知应用的问题,议找例题去研究模型实际应用前应该对数据如何处理;
b、准备好文件夹将各种模型和应用整理好,将常用或者比较重要的模型打印出来。模型有几百种,不可能全部学会,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此,编程手更重要的是熟悉模型的应用场景,当比赛时,判断出这个题目适合使用什么模型解决,也可以再翻资料;
我这里整理了文件,可以直接下载使用(需要的私信联系我吧,百度网盘没会员上传太麻烦了)。
c、准备创新算法:创新的算法使用得当还是很加分的,比如:基于改进蜂群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短期光伏功率预测,等等;
d、软件学习:建模手不是只建模,有时候解题思路比较复杂,编程手和论文手理解有误是很容易发生的,需要和编程手一起看代码,一起理思路,如果代码错了,就会一直报错,大概率失败,所以建模手要学习python或者matlab;此外,建模手也要会画图,主要是流程图和模型结构图,这主要是因为论文手无法完全理解思路,由建模手来绘制是比较合适的,所以要学习绘图,专业用VISIO,用ppt也行,当然画图需要美感,如果建模手没有艺术细胞,可以由另外两位队友绘制,建模手进行修改操作。
(2)编程手
a、准备各种常用模型,包括创新模型的代码,能够直接运行,这个地方要和建模手沟通好,模型要尽量准备的一致;
b、准备好各种绘图的程序,比如pyecharts网站里有很多,可以参考;
c、准备各种常用数据的网址,比如联合国教科文、世界银行这种。
(3)论文手
a、论文手需要学习美赛论文的格式要求,最好学习使用Latex,这个软件排版比较专业,B站清风的论文格式课程建议全部看完;
b、学习PS,美赛很注重可视化展示,有时编程手画出来的图并不美观合理,必须经过适当修图;
c、准备好格式模板,比赛时直接使用;
d、翻译软件熟练使用:Deepl,网易有道翻译, Grammarly(据说这个能修改语法错误,可以试试)
(4)比赛前5-10天,针对性准备
a、预选题:六道题类型不同,难易程度不同,三位同学可以做出决定,进行预选题;
b、根据选题,针对性准备相关模型以及相关代码;
c、看论文,多研究往年的O奖论文,不仅是从中学习绘图技巧、排版方法,更要从中吸取优秀的模型、算法以及开阔解决问题的思路。
d、建议做一次模拟比赛,可以选择前几年的一道题,去完整地写出一篇论文,这个过程很难受,但很有效果,可以发现不足,进一步确定选题,并且减轻比赛的焦虑和不安,此外这个论文建议拿给指导老师看看;
e、比赛前几天,注意休息,养好精神,比赛期间工作量很大,耗心神,做好准备;
f、建议建模手开始理出一套步骤,主要是解题流程,可以用哪些算法,减轻心中的焦虑;
g、有意向做C和D题的队伍最好学一下机器学习、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的相关知识;
h、时间充足,我建议三位参赛同学不仅需要精通自己负责的内容,还要对其他两位队友的内容有基本了解,这对彼此之间的配合很重要。
二、比赛期间
1、比赛期间注意事项
a、场地:美赛期间,学校一般会开放文理楼,供比赛使用,不过如果不想在文理楼,我建议去南堂教室,一个是因为一般留校的很多都是做美赛的,比赛期间南堂教室充足,另一个是南堂可以通宵。
b、比赛过程中,退出所有网上关于数学建模讨论的 QQ 群、微信群、论坛。
c、确定选题。三位同学先把全部题目都看一遍,每个人都要审题,想想有没有整个题目完整思路,期间不能讨论,大概三个小时之后,进行交流。每年网上也会有各种美赛思路分析视频,不能盲目相信,思路不是完全正确,并且极大可能造成重复度过高。比较顺利的情况是1月24号中午12点之前能够确定选题。
2、建模手
(1)相信自己:建模手压力很大,有建不出模型,没有完整思路的担心很正常,不过不用担心,模型只有完整和不完整,都可以解决问题,建议先提出一个简单模型,简化问题,在后面可以进一步使用创新算法,使论文有亮点,其次不用担心没有思路,可以到知网查文献,最不济还可以chatgpt,目前美赛应该是明文规定了可以使用AI,不过要进行说明;
(2)精益求精:建好模型,要不断梳理思路,每一个细节都不能放过,尤其是数据结构,矩阵这块内容,和编程手要说清楚;
(3)听劝但也要有决断心:队友可能会对你的模型产生质疑,这也很正常,作为建模手,有责任把模型完善,可以听取队友建议,进行修改,但是该决断用什么模型解决,以及如何解决的时候,要果断,比赛期间,时间是最珍贵的资源;
(4)模型建完后,需要讲解给编程手和论文手听,他们需要写代码和写论文;
(5)检查代码和论文。建模手需要和编程手一起看一遍程序,符不符合建模思路,这个地方是经常出错的,主要是编程手没有搞明白建模的思路;论文手根据建模手的思路写出来的文章,很可能偏离了模型,建模手同样需要去检查,和论文手一起修改;
(6)处理冲突:在实际比赛中,产生矛盾太正常了,对事不对人是最基本的,出现问题一定要理智清醒,正视冲突,及时解决。
3、编程手
(1)要有耐心:代码经常报错,可能是模型的问题,也可能是逻辑的问题。要记得给建模手讲一遍代码怎么写的,思路要和建模手保持一致;
(2)能担任编程手的同学,实力都挺强的,主要是要对比赛负责,有想拿奖的决心,认真对待比赛就基本没问题;
(3)找数据,美赛除了CD两题,基本不给数据,需要队伍自己去找,网站大部分是国外官网,获得完整数据,科学上网避免不了。
4、论文手
(1)比赛初期积极读题、检索论文。论文选手首先要认真读题,提取题目中的问题,并将大段的问题与任务进行 简化。在做题初期模型未出论文手暂时还没有事情可干,应根据题目查找相关的 参考文献,阅读文献摘要来判断是否可用于题目,保留合适的论文打包压缩与建模手与编程手共享;
(2)当确定选题后,立刻开始写论文,把问题重述等能写的都写了,建模手和编程手每解决一个问题都要立即把该部分写上去,绝对不能拖到最后,不然大概率白白浪费时间比赛;(这个非常重要)
(3)排版格式内容要学到位,别等到比赛还不熟;
(4)写问题重述不能大段抄题目,注意查重;
(5)比赛过程中积极参与建模与求解过程为避免与建模和编程手之间出现认知的断层,论文手需要在全程中参与建模 与求解的讨论,尽量做到对模型的完全理解,达到可以独立完成论文的目的,充分解放建模与编程选手,同时也对论文本身写作的流畅度与完善性有好处。出现自己不确定的内容时及时与队友沟通,避免后续的内容出现偏差;
(6)可以对模型提出适当建议,但是不能一直有意见,一是会导致建模手花费时间去推导建议可行与否,二是意见太多,容易导致矛盾,根源在于不信任,建模手对模型掌握得最熟悉,在多数情况下,要相信建模手;
(7)做到行文流畅,避免口语化和语法错误。推荐有道翻译与deepl。
5、正文强调
(1)摘要是最重要的,在这里我不详细介绍写法,推荐视频数学建模老哥国赛摘要、数学建模老哥美赛摘要。
(2)灵敏度分析尽量做,要会做,最好的办法就是看O奖论文,也推荐一些视频:灵敏度分析
这两部分我个人认为是最重要的,也是拿奖关键点,当然其他部分肯定不能出纰漏。
以上也是对之前比赛的一个总结。最后对数学建模吐槽一下,比赛太累了要了命了。这也是数学建模的特点和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