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史蒂芬·科特勒 著《跨越不可能》
说明:读书笔记只是为了方便我日后复盘之前读过的内容(因为我发现很多内容,读过了不复习就会忘掉),但不代表我赞同书中的所有内容。
目录
一、动机
心理驱动分为两类,外在驱动:做某些事时,可以获得的奖励,比如金钱、名声等。内在驱动:我们自身的情绪力量。比如好奇心、意义感、使命感、对掌控自己生活的渴望、完成工作时的满足等。
1.1 如何积赞内驱力,培养好奇心
首先,不要操之过急,这个过程可能会花费数月,但这是值得的。
1.开列清单
写下25件你最感兴趣的事情,注意,不要写得过于宽泛,要把“我喜欢摇滚乐”细化成“我好奇从Crass乐队到Rise Against乐队的演变历程”
2.寻找联系
寻找清单上的事物有什么联系,比如你好奇如何才能踢足球中锋,也好奇如何能吃得更健康,那么联系就是一个足球中锋如何吃得更健康。研究表明,当我们发现两个想法之间的联系(模式)时,就会分泌多巴胺,而这些多巴胺又会帮助我们发现更多联系(模式识别)。多巴胺会让人产生快感。人们普遍认为可卡因是世界上 最容易令人上瘾的药物,然而可卡因起到的作用只是促使大脑释放大量多巴胺,多巴胺分泌得越多,你就会觉得越有 趣,越上瘾;越觉得有趣、上瘾,就越迫不及待地想再来一 次。
3.在交集处下功夫
我们的目标是每次都给予那些好奇心一点点满足,并且每天都满足一点点。这种缓慢增长的策略利用了大脑固有的学习机制。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模式识别。大脑会自动在已经学习过的旧信息和正在学习的新信息之间寻找联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脑会识别更多的模式,分泌更多的多巴胺,产生更多的动机,最终让你获得专业知识。
4.与外界互动
光是自己研究,可能并不能让好奇心保持。我们还需要一点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来激励。即来自他人的积极反馈,有时候,比起自己的激情,来自他人的积极反馈会让我们收获更多的多巴胺,为真正的激情奠定基础。
你可以找一些陌生人交谈你最近在做的努力,或者是加入一个社区或俱乐部,如果没有的话,你也可以自己创建一个。
5. 将激情转化为使命感
上面的几步,都是围绕自己进行的,但过度关注自我,可能会导致压力过大,不利于激情的维持,研究表明,使命感可以对抗强迫性的自我反思,而后者正是焦虑和抑郁的根源之一。使命感就像一个力场,强迫你去关注外部,从而保护 你不受自己情绪的伤害,同时避免被不相干的激情吞噬。更准确地说,使命感似乎降低了默认模式网络(即负责胡思乱想的大脑网络)的活跃度,提升了注意执行网络(即控制外在关注的大脑网络)的活跃度。也可能会带来外界的帮助。
6.将使命感付诸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