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往事:张作霖为何葬于辽西不起眼的小村庄?驿马坊有何神秘?

694f0345413182b715b6190132d85079.jpeg

辽宁省锦州市辖区有一个县级市,曾经叫锦县,如今改叫凌海市,辖区内有一个石山镇,镇内有个不起眼的小村庄叫驿马坊,驿马坊村位于大凌河的冲积平原地带,但平地中却耸立着一些并不高的山峰,像屏风一样,大大小小共排列有十三个山头,因山而形成地名,故称此地为十三山,逐渐地,人们把“十三山”叫顺口了,便叫成了“石山”,而这就是现在石山镇名称的由来。

而这些山因出产花岗岩,前些年被大量开采,故此当地釆石业非常发达,尤其花岗岩加工名气很大。据说天安门广场及人民大会堂的台阶石都是石山镇当地提供的。ffb5efaffee27d837195b9210c7370d8.jpeg

而石山镇与北镇市闾阳镇接壤,都处于辽西走廊上,是连通关内外的重要通道,明朝时,十三山与闾阳都曾经是广宁卫(今北镇)的重要的古驿站,是当时为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提供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属于九边上的古老驿站之一,是陆路进出山海关的必经之路、也是扼守辽西走廊的咽喉要地。

直到今天,当地人仍把闾阳称为“闾阳驿”。据传,过去交通都是靠快马,就是所谓的驿马,既然有马,那就要有养马的地方,而在十三山与闾阳驿中间地带的“驿马坊”就是当年给“闾阳驿、十三山驿”养马的地方。而驿马坊也因此得名,并形成村落,逐渐的发展至今。c5250cbd59d696765cb7e1005ef74e88.jpeg

闾阳驿由于地处交通要道,历史上多位清朝皇帝东巡祭祖,曾多次在闾阳驿驻跸。直接促成了当年闾阳的繁华,清高士奇 《扈从东巡日录》 卷上:清康熙二十二年 (1683) 东巡,“二月丙午过杏山,驻跸闾阳驿”。

乾隆皇帝弘历还曾留下《闾阳驿望十三山》的诗,原诗为:当前谁展十三屏,古县荒凉考奉陵。百载堠台烽火息,山青云白自层层。堠台即烽火台,闾阳驿在辽代奉乾陵而称奉陵县。诗中的十三屏就是指如同屏风一样的十三山,十三山是即今凌海市石山镇。

虽然,清末铁路的建设,驿站随之退出了历史舞台,作为九边重镇、广宁卫的重要的驿站,曾经的辉煌也被逐渐的忘却,如今也只能从驿马坊、闾阳驿的名字上才能知道曾经的辉煌了。但似乎都已成为名不见经传的地方,然而,就在这个如今毫不起眼的石山镇的驿马坊村,却曾经驻扎过一支精锐之师,39集团军117师坦克团。并且还埋着一位近代传奇人物,他就是鼎鼎大名的东北王张作霖。308f1a2a07e82fb1cf9ef3ecce3db0c0.jpeg

                                                    张作霖墓园

据说,驿马坊村的墓地是张作霖为母亲准备的墓地,委托了姐夫吴永恩找风水先生最终选定的,当年吴永恩带着风水先生走到十三山时,发现其中有三座山峰名字很特别,分别是马鞍山、印山、猴山,认为这三个名字很吉利,暗含“马上封侯,封侯挂印”之寓意。实际上,在当地印山等就是个土包,但确实像个官印的模样。

于是张作霖就斥资买下了这块地皮,大兴土木建造了这个墓地,谁知张作霖发迹前的结发妻子大夫人赵春桂却早早的过世了。赵春桂即张学良生母,出生在如今的北镇赵家村(村里至今还有张作霖家庙),张作霖就是在北镇、黑山、阜新一带开始发迹。而张作霖母亲王太夫人,很喜欢这个赵春桂,曾交代以后与赵春桂埋在一处。故此,赵春桂过世后,就先埋葬在了驿马坊墓园。而后,其母亲王太夫人过世后,也就埋葬了这里。468d3d66af81012d406896f1b9a839fe.jpeg

张作霖之所以最后被与大夫人赵春桂合葬,也埋葬在了驿马坊,则与张学良及当时的政局、形势有关。1928年张作霖在皇姑屯事件中遇刺后,张学良要给父亲风光大葬,执意要修建陵寝,经过风水等考察,决定在抚顺建造元帅林,但规模庞大的元帅林不是一日就能完工的,仅工期就预计需要三年。在建造期间,其棺材便停在了“大帅府”,即如今的沈阳“张氏帅府”。而这一停,就停放了三年。

好不容易到了1931年,元帅林初具规模时,“九·一八”事变爆发,工程被迫停止。在蒋介石、张学良不抵抗政策背景下,东北军撤退到关内,日本人兵不血刃的攻占了北大营,占领沈阳、并进驻了大帅府,张作霖的棺材就被日本人扔在了“珠林寺”内长达六年。当年郭松龄被张作霖处死后,运回故乡前,也曾被放在了珠林寺,没想到两个冤家却在此相聚。珠林寺是后金初年建造,康熙初年重修扩建的。占地百余亩,是国内最早的“寄骨寺”,但现在该寺已被拆除,如今在沈阳也只留下个“珠林路”的地名。就这样,一代枭雄东北王张作霖死后,足足9年,一直未能入土为安。直到9年后,时任伪满洲国总理的张景惠实在看不下去了,不忍心结义兄弟死后如此凄凉,便沟通日本关东军要给张作霖下葬,在张景惠的多番奔走、斡旋下,最终获得日本人的同意,才归葬在了驿马坊张氏墓园。35a28c81c2e934ab2b742e764b8433cf.jpeg

张作霖有7位结义兄弟,分别是马龙潭、吴俊升、孙烈臣、张景惠、冯德麟、汤玉麟以及张作相。但张作霖去世后,这些结拜兄弟或已阴阳相隔或天各一方,汤玉麟、张作相在关内,冯麟阁、吴俊升、马龙潭、孙烈臣已死,就剩下投降了日本、当了汉奸的张景惠。但谁也没想到,张景惠丢掉了民族气节,但兄弟情义却还在,正是这个大汉奸操办了张作霖最终归葬于驿马坊的这件事。

据说,张景惠在与日本关东军周旋,确定安葬地点时,也是波折不断,几方争抢,张作霖老家海城的乡绅联名上书,请求归葬海城。而如张景惠等东北军旧部,则主张葬于元帅林,双方闹的沸沸扬扬。而报纸媒体也开始呼吁“伪满洲国”当局,要求给张作霖风光大葬。

一时间,张作霖的归葬地点竟成为舆论焦点,日本关东军没想到张作霖死后多年还有这么大的影响力,有些恐慌。但国际舆论、民间呼声又不能置之不理,当日本关东军为此头疼不已时,张景惠出了个主意,建议把张作霖葬在驿马坊。    

驿马坊地处辽西的偏远乡村,名不见经传,把张作霖葬在这里,既归葬在了张作霖的家族墓地,也断绝了其在奉天和海城的影响,对媒体舆论也算有个交代。权衡之后,日本关东军便同意了张景惠的建议。

就这样,1937年5月3日,张景惠以“协和会”的名义在奉天为张作霖举办了一场葬礼。随后,由奉天开出一列载着张作霖棺材的专列,途经北镇的沟帮子车站直达石山站,又用马车运抵驿马坊,将张作霖下葬在驿马坊张氏墓园。

这也是抚顺元帅林成为一座空墓的原因,估计张作霖自己都没想到,自己最终是埋在了驿马坊,还与结发妻子合葬在了一起、陪伴在了其母亲王太夫人的旁边。

完成张作霖下葬之事的大汉奸张景惠,生于清末的奉天八角台(今辽宁鞍山台安县),当时辽东胡子并起,张景惠也在当地也成立了保险队,为富户看家收取保护费。当张作霖与胡子金寿山火拼失败,借道八角台欲投奔冯德麟时,张景惠主动让出保险队,尊奉张作霖,从此追随张作霖。7d5a2ef4731159dfa5bf55e468460dd6.jpeg

  • 3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