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案概述
微网是一种由分布式能源(如太阳能光伏、风力发电、小型水力发电、生物质能发电等)、储能系统(如锂电池、铅酸电池、飞轮储能等)、能量转换装置(如逆变器、变流器等)、负荷(包括工业、商业、居民等各种用电设备)和监控与控制系统组成的小型电力系统,可独立运行或与大电网并网运行。它可以为用户提供一种高效、可靠、清洁、灵活的电力供应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增强供电可靠性,同时降低对传统大电网的依赖,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分布式能源的有效利用。
二、系统构成及功能
1.分布式能源
分布式发电系统是智能微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以光伏为主:
-
太阳能光伏系统:
利用光伏组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为微网提供可再生能源输入。根据用户的需求和场地条件,可选择不同功率和类型的光伏组件,如单晶硅、多晶硅或薄膜光伏组件。配备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控制器,确保光伏系统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始终以最大功率输出电能,提高发电效率。可在屋顶、地面等区域进行分布式布置,实现对太阳能资源的充分利用。细分上有常规的光伏组件,以及BIPV等。
-
风力发电系统:
根据当地的风力资源,安装适当容量的风力发电机组,将风能转化为电能。可选用不同类型的风机、配备风速监测和功率调节装置,保证风力发电机组在安全、高效的状态下运行。
-
其他分布式电源:如水利、生物质发电等,需要结合特定场景进行选配。
2.储能系统
当前市面上应用比较多的是电化学储能,以采用锂电池或铅酸电池作为主要的储能介质,可根据微网的容量需求,配置适当容量的电池组。锂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寿命长、充放电效率高的优点;铅酸电池成本较低,适用于对成本敏感的项目。其中电池管理系统(BMS),BMS可实时监测电池的电压、电流、温度、SOC(荷电状态)等参数,防止过充、过放,延长电池寿命。
储能系统可以存储分布式电源产生的多余电能,在分布式电源发电不足或负荷需求高峰时放电,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保证微网的电力平衡。
3.充电站子系统
在园区或部分工厂中,可能有充电站,一般由交流充电桩、直流充电桩组成——交流充电桩,相对于直流来说,一般功率较低;而直流桩功率一般较高,当前很多重卡都是采用功率较高的直流桩。
-
配备智能充电管理系统,能够与车辆的电池管理系统(BMS)通信,获取车辆的充电状态信息,确保充电过程的安全和高效。
-
微网可根据整体的用能情况和电价信息,进行调度分配,有序用电。当分布式能源不足时,可优先使用储能系统的能量为车辆充电,同时确保储能系统的安全和合理使用。
4.负荷
负荷是智能微网中的用电设备,涵盖微电网内的各种用电场景,如居民用户的电器、工商业的生产设备、电动汽车充电桩等。这些负荷设备通过微电网进行供电,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灵活调节。当前以工商业为主。
-
工业负载:
包含各类工业生产设备,如电机、泵、压缩机、电炉等,根据工业生产的工艺要求,对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有较高要求。可通过能源管理与控制模块对工业负载进行分级管理,为关键设备分配更高的供电优先级,在能源供应紧张时优先保障关键设备的运行。与生产管理系统集成,根据生产计划和能源成本,动态调整设备的运行时间和功率,实现节能增效。
-
商业负载:
涵盖商业建筑中的照明、空调、电梯、办公设备等负载,根据商业运营的特点,在不同时段(如峰谷电价时段)调整设备的使用状态,以降低运营成本。结合智能控制技术,实现商业负载的自动化管理,如智能照明系统根据人员活动和光照强度自动调节亮度,空调系统根据环境温度和人员密度自动调节温度。
5.监控与控制系统
-
数据采集与监控子模块:
部署各类传感器、表计和智控设备,对整个微网系统的能源生成、存储、转换、充电桩和用户负载的运行数据进行全面采集,包括功率、电压、电流、频率、温度、SOC等参数。系统运用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预测能源生成和负载需求的变化趋势。
-
智能控制子模块:
根据能源生成、存储、充电桩和负载的实时数据,以及预测信息,通过智能算法制定优化的能源调度策略。在并网运行时,协调微网与大电网之间的能量交换,根据电网的调度指令和市场价格信号,实现能量的合理输入输出;在孤岛运行时,根据负载优先级和能源存储情况,对内部能源进行优化分配,同时考虑充电桩的充电需求。对系统中的各类设备进行远程控制,如分布式能源设备的启停、储能系统的充放电、逆变器和变流器的工作模式切换、充电桩的开启和关闭等,实现系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运行。集成智能保护和安全机制,在发生故障或异常情况时,自动执行保护操作,确保系统的安全和稳定,同时及时向运维人员发出警报。
三、运行模式
1.并网运行模式
-
微网与大电网相连,分布式电源产生的电能可优先供微网内的负荷使用,多余电能可输送至大电网,实现余电上网。
-
当分布式能源的发电量超过本地用户负载和充电桩的需求时,多余的电能可以通过逆变器向大电网输送,参与电网的能量交易,为用户带来经济收益。
-
若本地分布式能源不足,可从大电网获取电能,同时接受大电网的调度指令,参与电网的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确保微网的电力平衡和稳定运行。
2.孤岛运行模式
-
当大电网故障或计划停电时,微网自动切换到孤岛运行模式,依靠分布式电源和储能系统为负荷供电。
-
对孤岛运行的时间和能量平衡进行精确管理,确保储能系统有足够的能量储备,保障关键负荷的持续运行,同时避免储能系统过度放电。
-
能源管理与控制模块根据能源存储模块的存储量和能源生成模块的当前发电能力,为用户负载和充电桩子系统提供持续电力供应,优先保障关键负载的运行。
-
通过智能控制策略,对分布式能源的发电、储能系统的充放电进行实时调整,确保在孤岛状态下微网系统的稳定运行和能量平衡,同时合理安排充电桩的使用,避免过度使用储能资源。
四、收益分析
1.经济效益
-
降低能源成本:通过利用分布式能源和储能系统,减少从大电网购电的需求,尤其是在峰电时段,可显著降低用户的电费支出。
-
参与电力市场:在允许的情况下,微网可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如将多余的电能出售给电网或参与需求响应,为用户带来额外的经济收益。
-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通过优化能源管理和调度,减少能源传输和转换过程中的损耗,提高整体能源利用效率。
2.环境效益
-
减少碳排放:大量使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符合低碳发展的要求。
-
增强能源独立性:减少对大电网的依赖,提高用户的能源供应自主性,对于偏远地区或能源供应不稳定地区,可保障能源的持续供应,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五、相关提供商
提供智能微网的服务商有:华为、阳光电源、安科瑞、智洋等企业。他们当中有些是光伏或储能相关设备的提供商演变而来,有些是配电领域的服务商演变而来,各有特点。
后续将针对这些不同的提供商进行分类和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