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探究Java数据结构与算法系列(三)——冒泡排序(基础算法)

    引言:     

       在切入到算法这个领域之前,像很多人一样都会去了解这个算法的原理以及它的实现代码。也正是说明了它是总多算法当中的基础中基础,也是带领我们深入到各个算法当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步骤,如果有过一点算法基础的人或缺会有个印象,冒泡排序用到了两个for循环,那么一般我们都认为它的时间复杂度为O(N2),,那么今天我们来探究一下冒泡排序算法的实现。

    基础原理:

         这个名词的由来很好理解,一般河水中的冒泡,水底刚冒出来的时候是比较小的,随着慢慢向水面浮起会逐渐增大,这物理规律我不作过多解释,大家只需要了解即可。

  冒泡算法的运作规律如下:

  ①、比较相邻的元素。如果第一个比第二个大,就交换他们两个。

  ②、对每一对相邻元素作同样的工作,从开始第一对到结尾的最后一对。这步做完后,最后的元素会是最大的数(也就是第一波冒泡完成)。

  ③、针对所有的元素重复以上的步骤,除了最后一个。

  ④、持续每次对越来越少的元素重复上面的步骤,直到没有任何一对数字需要比较。

下面是代码的实现:

package sort;

/**
 * @author hegx
 */
public class BubbleSort {
    /**
     * 冒泡排序
     * @param array
     * @return array
     */
    private static int[] bubbleSort(int[] array) {
        int temp;
        display(array);
        System.out.println("数组内容开始排序....");
        for (int i = 1; i < array.length; i++) {
            //标识排序成功,true排好序,否则false
            boolean flag = true;
            for (int j = 0; j < array.length-1; j++) {
                if (array[j] > array[j+1]) {
                    temp = array[j];
                    array[j] = array[j+1];
                    array[j+1] = temp;
                    flag = false;
                }
            }
            if (flag==true){
                break;
            }
            System.out.print("第"+i+"论排序结果:");
            display(array);
        }
        System.out.println("冒泡法排序结束");
        return array;
    }

    /**
     * 遍历打印数组
     * @param array
     */
    private static void display(int[] array){
        for (int i = 0; i < array.length; i++) {
            System.out.print(array[i]+"\t");
        }
        System.out.printl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rray = {3,9,5,1,8,2,6,7,4};
        bubbleSort(array);
        display(array);
    }

}
程序运行结果:

 

本来应该是 8 轮排序的,这里我们只进行了 5轮排序,因为第 5 轮排序之后已经是有序数组了。

冒泡排序解释:

  冒泡排序是由两个for循环构成,第一个for循环的变量 i 表示总共需要多少轮比较,第二个for循环的变量 j 表示每轮参与比较的元素下标【0,1,......,length-i】,因为每轮比较都会出现一个最大值放在最右边,所以每轮比较后的元素个数都会少一个,这也是为什么 j 的范围是逐渐减小的。相信大家理解之后快速写出一个冒泡排序并不难。

  冒泡排序性能分析:

  假设参与比较的数组元素个数为 N,则第一轮排序有 N-1 次比较,第二轮有 N-2 次,如此类推,这种序列的求和公式为:

  (N-1)+(N-2)+...+1 = N*(N-1)/2

  当 N 的值很大时,算法比较次数约为 N2/2次比较,忽略减1。

  假设数据是随机的,那么每次比较可能要交换位置,可能不会交换,假设概率为50%,那么交换次数为 N2/4。不过如果是最坏的情况,初始数据是逆序的,那么每次比较都要交换位置。

  交换和比较次数都和N2 成正比。由于常数不算大 O 表示法中,忽略 2 和 4,那么冒泡排序运行都需要 O(N2) 时间级别。

  其实无论何时,只要看见一个循环嵌套在另一个循环中,我们都可以怀疑这个算法的运行时间为 O(N2)级,外层循环执行 N 次,内层循环对每一次外层循环都执行N次(或者几分之N次)。这就意味着大约需要执行N2次某个基本操作。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