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知识盘点


排序

本章中将学习不同时空复杂度和应用情况下的排序算法思想,其功能都是一样的,就是完成一定顺序的排序,我们要根据不同的题目特点来选择适合的算法

知识框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总的来说排序可以分为内部排序和外部排序两类,内部排序包括插入排序,交换,选择,归并等。外部排序包括多路归并排序。


排序的基本概念

排序的定义

排序就是重新排列表中的元素,使得表中的元素按关键字有序的过程排列。
排序要求算法的稳定性,即对同一个序列,相同值在排序完成后的相对次序也是和原来相同的,最为算法的一般要求,稳定性总是越稳定越好
根据数据元素是否在内存中,我们可以把排序算法分为内部排序外部排序两类,
内部排序是指在排序期间元素全部存放在内存中的排序
外部排序是指在排序期间元素无法全部存放在内存中,必须在排序的过程中根据要求不断地在内外存之间移动的排序


插入排序

插入排序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排序,其根本原理就是依次读取数据排出序列,每次将元素排序在符合的位置,我们通常把这个序列放在数组中,也就意味着对元素的排序实际上是对数组的操作

直接插入排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上面的这个序列中,我们用A[0]当作哨兵存储值,若当前值A[i]>A[i-1](A[i-1]为序列最大值)则不用排序,直接入序列。若小于则需要找到其在序列中的位置,我们将这个要比对的值记为A[0],然后依次比较前面的数值,若比其大则把那些数后移一位,若>=A[i],则当前的A[j]就是比A[i]小的数,A[j+1]=A[i],而且由于哨兵的存在,如果遍历所有元素仍未找到>=A[i]的值,说明A[i]就是最小值,A[i]和A[0]比较必然是相等,则把A[i]排在A[0+1]=A[1],即为第一位最小值

void InsertSort(Elemtype A[],int n){//从小到大排序
	//A[0]为哨兵,记录当前排序元素
	//0是哨兵,1只有一个元素不需要排序,因此从i=2开始排序
	int i,j;
	for(i=2;i<=n;i++){
		if(A[i]<A[i-1]){//如果新元素大于末尾元素(最大值)就不用排
			A[0]=A[i];//反正说明要排序,将其值放在哨兵
			for(j=i-1;A[0]<A[j];j--){//对比前面的i-1个元素,一旦找到比A[0]大的则为其所对应位置
				A[j+1]=A[j];}//元素后移
			A[j+1]=A[0];//A[j]大于等于其的值,排在A[j+1],如果到达A[0]则排在A[1]
		}//if
	}//for
}

折半插入排序

折半插入排序其实就是在直接排序中运用了折半查找,因为我们一个一个查找肯定效率不那么高,如果折半查找的话效率会高一点

void InsertSort(Elemtype A[],int n){//从小到大排序
	//A[0]为哨兵,记录当前排序元素
	//0是哨兵,1只有一个元素不需要排序,因此从i=2开始排序
	int mid=0,high=0,low=1,i,j;
	for(i=2;i<=n;i++){
		if(A[i]<A[i-1]){//如果新元素大于末尾元素(最大值)就不用排
			A[0]=A[i];//反正说明要排序,将其值放在哨兵
			low=1;high=i-1;mid=(low+high)/2;
			while(low<=high){
				if(A[i]=A[mid]){
					break;}
				else if(A[i]<A[mid]){
					high=mid-1;}
				else{
					low=mid+1;}
			}//while,mid即为第一个小于A[i]的数的位置
			mid=(low+high)/2;
			for(j=i-1;j>mid;j--){//对比前面的i-1个元素,一旦找到比A[0]大的则为其所对应位置
				A[j+1]=A[j];}//元素后移
			A[j+1]=A[0];//A[j]大于等于其的值,排在A[j+1],如果到达A[0]则排在A[1]
		}//if
	}//for
}

希尔排序

希尔排序是在减少了直接插入排序的排序表的规模上实现的
在直接插入排序中,我们每次排序遍历的是整个序列,而希尔排序通过设置步长将整个序列分成了多个子表,再对各个子表进行插入排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上列希尔排序中我们可以看到,第一趟步长dk=全长/2=5,第一趟是两个元素比对排序
第二趟的步长是第一趟的一半=3,因此元素变多了,
第三趟的时候步长=1,当步长=1就是最后一趟了,大部分已经完成排序,只需对小部分调整即可

void ShellSort(ElemType A[],int n){
//A[0]不是哨兵,而是作为排序中的暂存单元,因此j不能越界
	int dk,i,j;
	for(dk=n/2;dk>=1;dk=dk/2){
		for(i=dk+1;i<=n;i++){
			if(A[i]<A[i-dk]){
				A[0]=A[i];//可以把A[0]当作一趟直接排序中的小哨兵,但是不能阻止越界
				for(j=i-dk;j>0 && A[0]<A[j];j=j-dk){
					A[j+dk]=A[j];}//其实不难发现,这段就是直接排序,只是间隔变成dk
				A[j+dk]=A[0];
			}//if
		}//for
	}//for
}

哈希排序不是一种稳定的排序法,对于相同的值,如果分到不同的子表里,会导致这些相同值的排序上的相对次序和原来序列产生不同,
一般哈希算法用于线性表的顺序存储


交换排序

插入排序是将需要排序的数值插入到某数前或后的位置,使用插入排序往往会导致整个数组的变动。而交换排序的本质则是每次交换两个数值的位置,不会造成整个数组的变动,因此交换排序是要更简单的。

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的意思是我们从后往前(也可从前往后),依次比对相邻两个数值的大小,如果不满足我们的大小排列次序则交换两个数值的值,依次遍历。这个过程中数值从后部往前部交换传递,就像气泡从底部浮到顶部一样,因此叫做冒泡排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通常从前往后是升序排序,因此小的数值像泡泡上浮,大的数值像石头下沉

void BubbleSort(ElemType A[],int n){
	int mid;//交换中介
	bool flag=False;//判断是否进行交换
	for(int i=0;i<n;i++){//n个数排序n-1个即可
		flag=False;
		for(int j=n-1;j>i;j--){//i代表已经冒泡的数,除了j自身和冒泡的数,
							  //需要比较n-1-i个数,因此j>i	
			if(A[j-1]>A[j]){//往前比对
				mid=A[j];
				A[j]=A[j-1];
				A[j-1]=mid;
				flag=true;
			}//if
			if(flag==False){//不发生交换说明排序全部完成了
				return;}//直接退出即可	
		}//for j
	}//for i
}

快速排序

快速排序的过程是一个依次交替搜索和交换的过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我们可以看到在上述序列的快速查找的过程中,以第一个元素49为比较基准(第一个49和最后一个49不是同一个数),图中空元素是基准49
以49为基准,先j从后往前,一旦搜索到比49小的数,则将其与 i 的位置替换
第二趟 i 则从前往后,找到大于基准49的数65,再将其与 j 的位置元素替换
第三趟再将 j 从后往前,找到小于49的数13,再与 i 的位置替换
以此类推,如此循环下来,最后直到 i==j 时,使得 i 之前的元素都小于49, i 之后的元素都大于49 ,我们将整个序列分为 1~ i-1 为小于等于49的序列,i==j 为基准49,j+1 ~ n为大于等于49的序列,在整个序列中有另一个49,由于这个49我们不会交换,所以它的位置取决于自己的序号是>i 还是<i,但不影响最终得出的结果。
那么我们再对分出的两个序列使用快速排序,如果又有新序列可以再次快排,直到每个序列长度=1时结束
最后得到的就是我们所需的结果

void QuickSort(ElemType A[],int low,int high){
	if(low<high){
		//Partition()是划分操作,在其内进行上述的交换过程直到 low = high
		int pivotnum=Partiton(A,low,high);
		QucikSort(A,low,pivotnum-1);
		QuickSort(A,pivotnum+1,high);
	}//if
}

int Partition(ElemType A[],int low,int high){
	int pivot=A[low];
	while(low<high){
		while(low<high && A[high]>=privot){//while语句也可以用for循环内加if判断实现
			high--;//从后往前找到第一个小于基准的
		}//while
		A[low]=A[high];//可以直接赋值而不交换,因为基准已经保存在pivot里了
		while(low<high && A[low]<=privot){
			low++;
		}//while
		A[high]=A[low];
	}//while 当退出时low=high
	A[low]=privot;//最后把基准值放在中间
	return low;//返回基准值序号
}

快速排序最大的特点就是快速,快速排序是所有内排序算法中平均性能最优的排序算法。
但是快速排序并不具有稳定性。
注意:快速排序生成的子序列是无序的,依然需要子序列递归快速排序,且每趟排序后要把基准值放在最后退出循环的位置上。


选择排序

选择排序的思想和前两种不同,前两种是根据遍历的元素给他们安排合适的位置,选择排序则是直接按照顺序选择下一个元素。一般就是直接选择剩余序列中的最大/最小元素完成排序。

简单选择排序

简单选择就是直接从剩余序列中选择最大/最小元素按次序形成一个新序列

void SelectSort(ElemType A[] int n){
	int min=0;
	int B[n];
	for(int i=0;i<n;i++){
		min=0;
		for(int j=i+1;j<n;j++){
			if(A[i]<A[min]){
				min=i;
			}
		}//for
		if(min!=i){
			Swap(A[i],A[min]);}
	}//for
}
堆排序

我们把 n 个关键字序列L[1…n]称为堆,当且仅当序列满足

  1. L(i) >= L(2i) 且 L(i) >= L(2i+1) 或
  2. L(i) <= L(2i) 且 L(i) <= L(2i+1)

我们把情况1的堆称为大根堆,把情况2的堆称为小根堆
如果将这个一位数组的序列视作一颗完全二叉树,我们来看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那么这种关系其实直观地来看,就是根节点与孩子结点的关系,
在这个完全二叉树中,根结点大于其两个孩子结点,我们就称之为大根堆
且其实兄弟结点之间并无大小关系限制,所以只需满足每个结点小于其父结点即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由于大根堆只需满足

  1. L(i) >= L(2i) 且 L(i) >= L(2i+1)

所以若整个序列有n个元素,我们只需遍历n/2个元素,后n/2个元素会在我们遍历前面一半元素的时候进行调整
并且在完全二叉树里左孩子结点的序号是该结点的两倍
不难发现n/2一定是最后一个非叶子结点的序号

//形成大根堆
void BuildMaxHeap(ElemType A[],int n){
	for(int i=n/2;i>0;i--){
		HeadAdjust(A,i,n);}
}

//整理堆排序
void HeadAdjust(ElemType A[],int k,int n){
	//遍历 k 的两个孩子,只需选择其中最大值与 k 交换即可
	A[0]=A[k];//A[0]暂存根节点值
	for(int i=2*k;i<=n;i=2*i){//遍历子树以及它们的孩子,确保其中最大值在根部
		if(i<n && A[i]<A[i+1]){//i<n 防止i+1越界
			i++;//i指向更大的值
		}
		if(A[0]>A[i]) break;//如果根节点更大则筛选结束
		else{
			A[k]=A[i];
			k=i;
		}//else
	}//for
	A[k]=A[0];
}

//实现把大根堆从小到大排序
void HeadSort(ElemType A[],int n){
	BuildMaxHeap(A,len);
	for(int i=n;i>1;i--){
		Swap(A[i],A[1]); //把最大的换到最底部
		HeadAdjust(A,1,i-1); //重新调整剩余堆
	}
}

归并排序和基数排序

归并排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归并就是将两个或以上的序列合并为一个序列,每次我们是两两合并的
最开始的序列长度是1,一个元素自然不必排序,接下来两两合并,大于1的序列都需要进行排序
那么两个有序序列的合并,我们只需将其中一个序列的元素插入排序到另一个序列中即可
当最后只剩下一个序列,那么归并排序就完成了

ElemType *B=(ElemType *)malloc(sizeof(ElemType)*(n+1));//临时存储数组B至少可以容纳n+1个元素
//Merge()的功能是将前后两个有序表合并为一个有序表
void Merge(ElemType &A[],int low,int mid,int high){
//将A[low,mid],A[mid+1,high]两段合并
	int i,j,k;
	for(int q=low;q<=high;q++){
		B[q]=A[q];//B将两段顺序合并
	}
	for(i=low,j=mid+1,k=i;i<=mid && j<=high;k++){//i,j分别代表两个数组起始端,k代表当前A数组排序位置
		if(B[i]<=B[j]){//比较前面数组最小数和后面数组最小数
			A[k]=B[i];//重新赋值A,将元素较小的排在前面
			i++;
		}
		else{
			A[k]=B[j];//较小的排前面
			j++;
		}//else
	}//for
	while(i<=mid) A[k++]=B[i++];//剩余元素依次赋值给A
	while(j<=high) A[k++]=B[j++];//两个while只会进行一个
}

//合并子表获得排序结果
void MergeSort(ElemType A[],int low,int high){
	if(low<high){
		int mid=(low+high)/2;//从中间分为两半
		MergeSort(A,low,mid);//递归再分左半
		MergeSort(A,mid+1,high);//再分右半
		Merge(A,low,mid,high);//两半归并
	}//if
}

基数排序

基数排序是一种特别的排序方式,它不依赖于移动和比较,而是根据关键字各位的大小进行排序
其排序法有两种,一种是高位优先,一种是低位优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我们需要创建一个q[0]~q[9]的收集链队,将所有数字视为其中的最高位数,在这里是三位数,那么我们依次以个十百位进行收集
第一趟我们按照个位分配,得到的链队如(a)所示,然后将其顺序相连形成了链队(b)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二次第三次分别分配十,百位
当最后一位分配完毕我们可以看到得到了一个降序序列
理论上来说从百位开始分配收集是更好的选择
基数排序是一种稳定的排序法


内部排序算法的比较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由于希尔排序取决于其内部的增量函数(查找方式),因此无法比较


外部排序

上述的内部排序算法其排序方法都是在内存中进行的,由于某些文件很大,无法完全放在内部进行排序。
外部排序算法可以将当前排序元素放在内存,把等待排序元素放在外存,在排序时进行内存和外存间的元素交换,实现整体的排序。

二路归并

外部排序的一个经典算法就是二路归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首先我们简单地把内存分为三块:输入缓冲区1,输入缓冲区2,输出缓冲区。(缓冲区即buffer)
由于一个单线程程序执行二路归并的过程,就是将两个输入归并为一个输出,因此实际上3个缓冲区就够用了
在这一例子中,R1~R8都存储于外存,我们从外存中取到R1R2放入内存输入缓冲区,二者归并到输出缓冲区,我们再将输出缓冲区的内容输出到外存的R1’中,如此实现内存和外存的交替
图8.13每一层代表一趟归并排序,总共经历了三趟排序
但是由于内外存交替存取,实际上依靠是的磁盘I/O操作,因此有很多时间会花在IO操作上,因此尽可能减少IO操作可以有效减少外部排序的总时间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多路归并就少了一趟归并递归,因此IO操作量也少了


败者树

多路归并虽然能有效减少IO次数,(以 k 路归并为例),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随着 k 的增加,在归并内部花费的时间反而会越来越多,这样时间上反而得不偿失。
因此我们引入败者树,败者树是树形选择排序的一种变体,可以视为一颗完全二叉树。
k 个叶结点分别存放在k 个归并段在归并过程中当前参加比较的记录
除了叶子结点外的内部结点用于记忆左右子树中的“失败者”,胜者往上比较,一直达到根结点成为“冠军”
例如下列例子中我们以小的数为胜利者,根节点则为最小数,反之根节点为最大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最佳归并树

最佳归并树其实就是一个倒过来的 k 叉哈夫曼树
IO次数=2*WPL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