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什么要“答而不辩,疯狂道歉”?

文章讨论了硕士研究生答辩中遇到的问题,强调通过答辩的关键是证明工作诚实性和工作量,而非形式上的完美。作者指出,答辩不应因低级错误、数据量或风格不符而失败,并认为学生应勇于辩论和捍卫自己的研究。同时,评委老师应避免过高要求和主观偏见,保持公正和开放的心态。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摘要: 本文描述硕士研究生答辩的一些思考.

去年和今年都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有些同学做了挺好的工作,发表了高质量(核心甚至 SCI 期刊)的学术论文,最终答辩却未能全票通过。我和一些老师同学进行了沟通,有几点自己的想法。

  1. 通过答辩的条件是什么?
    通过答辩,需要满足两个条件:A)证明工作是自己做的,不存在学术道德问题;B)工作量饱满,从自己工作的描述开始到全文总结,有30页内容,自己方法的描述不少于15页。
    如下问题不应该成为不通过答辩的理由:A)易于修改低级错误如错别字、图片不够清晰、表格未对齐;B)数据集不够多,数据量不够大,使用人造数据(注意不是伪造实验结果),因为有的领域就是很难拿到数据;C)与答辩老师喜欢的风格(论文组织结构、PPT 模板)不一致;D)与评委老师辩论,这个在后面重点说。

  2. 答辩过程中学生容易出现哪些问题?
    A)准备不充分,没有预答辩,导致讲解不清楚或不到位。
    B)答而不辩,疯狂道歉。作为导师我有责任,曾经告诉自己的学生不要和评委老师硬杠。昨天反省之后我改主意了,答辩就是应该捍卫自己的研究工作,学术就是应该争论。

  3. 评委老师可能出现哪些问题?
    A)对学生的要求过高或过死。我们的学生不应该对标更高层次学校的学生。不是说做个东西一定要落地,毕竟我们老师的项目就很少,能有一些探索就不错了。要求论文或 PPT 的结构(模板)符合自己的习惯,这个也太死板了,其实模板很多,能讲清楚就行。
    B)过于强势与自负。并没有做过这个小方向的研究,没有实际的证据,就对学生的内容进行指责;自己去尝试未能解决的问题,或没找到的数据,就不相信学生能解决;有些知识自己不清楚,不是询问的口气,而是质疑的态度。在我们这个行业,学生在某个方面强于老师,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
    C)过于情绪化。学生稍作辩解,就认为是不尊重自己。答辩过程应该客观公正,就事论事,否则就不适合作为评委。

综上,我认为应该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甚至要求他们必须就评委老师的某些问题进行回击,这样才是答辩应有的样子。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