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验证】记录将发包量作为传参以加速debug的环境优化记录

 我们的目标是┏ (゜ω゜)=☞芯片前端全栈工程师~喵!

前言 

这个是好多年前做的一个优化了,最近因为在新的环境里又做了这个操作所以记录一下。先要说明一点,我没有点分离编译的技能点,这个优化也是大概在4年前做的了,所以如果有更好的建议请勿嫌弃。

环境优化

发包量就是仿真中transaction的数量,可能是网络报文数、指令数、像素点数等各种“包”数。这个值一般我们会在tc中进行设置来控制一次仿真的规模和时间。而对发包量做传参是基于以下两个考虑:

  1. 在做大数据量的仿真时,最怕的一件事就是修改环境然后重跑,毕竟这会花费额外的编译时间。因此很多努力包括分离编译和这次写的发包量作为传参都是要消除这个重新编译的时间;
  2. 通过灵活的在同一个seed下改变发包量,可以更加快速的定位到是哪个包触发了error情况,避免大海捞针;

对第二种情况单独说明一下。比如说回归中一条用例error了,seed=0发包量为10000,那么要定位这个case的话很可能要花费很大的功夫,毕竟发包量比较大波形看起来比较困难。那么这个时候可以考虑不改变seed的情况下降低发包量来降低波形定位的难度,或者是精确的找到是哪个包的发出开始有error了,比如num=5000没有error而num=5001有error了那么大概率第5001个包是有些问题的(当然了,不一定)。

基于这个思路,把发包量做成配置项就可以在不重新编译的情况下快速重跑用例,配置不同的发包量来确定有嫌疑的包是哪一个。要实现这个目的,需要在Makefile中加入这一句命令:

export num  ?= 0

#make run的选项,使用$seed_num来传递num值
RUN_OPTIONS += +ntb_random_seed=$(SEED) +tc_name=$(tc) +send_num=$(num) -l $(RUN_LOG)

num的默认值是0,这样便于在环境中识别和调整(毕竟没有发包为0的情况吧?),环境中在需要的位置补充这样的代码:

    if(!$value$plusargs("send_num=%d", send_num)) begin
        `uvm_fatal("configure_phase", "send_num get error")
    end
    else if(send_num == 0)begin
        send_num = 100;
    end

之后环境中就可以用send_num作为发包数了,不同的用例里send_num是可以任意的调整。在跑用例时候需要键入的命令行是:

make run seed=1234567 num=4000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尼德兰的喵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