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雷达通信还是电子战中,天线都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将无线电波转换为电信号,或将电信号转换为无线电波。天线的性能是通过其方向图来描述的,它展示天线在各个方向上发送或接收信号的强度。
天线模型
天线的半功率波束宽度是描述天线主瓣的宽度的一种方式。主瓣是天线发射功率最大的方向。垂直和水平半功率波束宽度是主瓣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宽度。为了进行天线的计算,通常会采用一些简化或模型。将垂直和水平半功率波束宽度分别使用矩形模型,可得到一个天线的矩形模型。实际上,由于天线的发射和接收特性在不同的方向上会有所不同,所以当我们将垂直和水平半功率波束宽度组合起来考虑时,结果更像是一个实心角。这意味着天线方向图的形状实际上更接近于一个椭圆,而非矩形。这个椭圆形模型更准确地反映了天线的性能,因为它考虑了在所有方向上的信号强度,而不仅仅是在主瓣的方向上。因此,这种模型更适用于设计和优化天线,以满足特定的应用需求。
图中两种模型之间的差异对应着16和4π之间的差异,约为78%。为了纠正这些相对于真实天线的偏差,可使用天线效率因子ka来进行估计。不同波长和天线尺寸下的天线模型的边界并没有统一的定义,根据波长λ和天线尺寸的大小,天线的辐射场分为三个区域,分别是电抗性近场,辐射近场(又称为“菲涅耳区Fresnel”),以及辐射远场(又称为“夫琅和费区Fraunho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