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基础知识--宏观分析

一、概述

宏观经济因素在股票市场中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全球的经济活动,涉及到物质与精神资源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常常难以达到理想的供需平衡状态。因此,经济周期性的波动是不可避免的。为了缓解这种波动并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权威机构必须发布并实施相应的金融政策。这种金融周期,可视为经济周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央行有权制定各种金融政策以指导经济的走向。诸如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利率以及政府政策等宏观经济因素,都对股票市场的走势和投资者的决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章将探讨这些宏观经济因素与股票市场之间的紧密联系。

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物质产品和服务生产的持续增长,体现了经济规模和生产能力的不断扩张。它作为整体经济繁荣的象征,其增长主要由三大驱动力推动:投资、出口和消费。经济增长的支持者认为,它不仅可以增加国家的财富,还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经济增长与股票市场之间存在着正向的关联,当经济增长迅速时,企业利润增长,投资者信心增强,从而推动股市表现繁荣。然而,当经济增长放缓时,企业盈利能力减弱,投资者信心减退,导致股市表现萎靡。因此,经济增长的速度对股票市场的表现具有重要的影响。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货币购买力下降的现象。适度的通货膨胀对企业盈利水平有积极作用,进而推动股市上涨。然而,当通货膨胀过高时,将对人民生活和企业经营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对人民生活的影响包括:

  • 购买力削弱:通货膨胀引发物价上涨和货币贬值,导致人们的购买力减弱。这意味着消费者需要花费更多资金购买相同的商品和服务,进而迫使人们减少非必需品的消费,如旅游、娱乐和餐饮等。

  • 生活成本抬升:物价上涨还导致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增加,使老百姓的生活负担加重。特别是低收入人群和固定收入人群,他们更容易受到通货膨胀的冲击。

  • 投资回报受损:通货膨胀对投资者的投资收益也带来不良影响。由于物价上涨,投资回报率下降,投资者的资产价值面临缩水的风险。

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包括:

  • 生产成本上升: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企业需承担更高的生产成本,涵盖原材料、劳动力和租金等方面。这可能导致企业利润下降,甚至陷入亏损境地。

  • 消费者购买力减弱:通货膨胀降低了人们的购买力,市场对产品需求下降。企业因此面临订单减少、库存积压和生产规模缩减等问题。这种市场需求下降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的经营困难。

利率

为了遏制通货膨胀,货币政策制定者可以采取适当的利率政策。通过逐步提高利率来控制物价上涨,同时注意观察经济增长情况,以避免对经济造成过度冲击。其对股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影响企业融资成本,利率上升会增加企业融资成本,降低盈利能力,对股市产生负面影响;二是影响投资者的投资选择,利率上升使固定收益类投资相对更具吸引力,投资者可能撤离股市,导致股市下跌。

政策

政府政策对股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两方面。财政政策涉及政府支出、税收等,扩张性财政政策有助于刺激经济增长,提振股市;紧缩性财政政策可能抑制经济增长,对股市产生负面影响。货币政策主要包括利率、货币供应等,宽松货币政策有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振股市;紧缩货币政策可能提高企业融资成本,对股市施加压力。

利率、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

  • 利率与货币政策

利率作为借贷市场中的核心价格指标,以百分比形式直观地展现了借款人需向贷款人支付的成本。而货币政策则是中央银行为达成宏观经济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调控手段,其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水平及信用条件,以影响整体经济运行。

  • 利率、货币政策和股票市场的相互影响

当利率上升时,借款成本增加,进而导致企业投资减少和盈利能力的下降。这将影响股票市场的表现,因为企业盈利能力的下降可能导致股价下跌。相反,当利率下降时,借款成本降低,企业投资增加,从而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股票市场的表现。

利率也会影响投资者的投资选择。当利率上升时,固定收益类投资品种的吸引力增加,资金可能会从股票市场流向债券市场,导致股票市场表现不佳。相反,当利率下降时,固定收益类投资品种的吸引力减弱,资金可能从债券市场流向股票市场,推动股票市场的表现较好。

宽松的货币政策如降低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会增加货币供应量并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从而刺激经济增长并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这将有利于股票市场的上涨。相反,紧缩的货币政策如提高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会减少货币供应量并提高企业的融资成本,从而抑制通货膨胀并对企业盈利能力产生负面影响,导致股票市场下跌。

二、美联储介绍

作为美国宏观经济的核心分析机构,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美国经济体系中,美联储作为中央银行,负责制定并执行货币政策,以促进美国最大程度的就业,保持基本商品价格稳定,以及实现适度的长期利率水平。此外,美联储还致力于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性,通过有效的监管和积极参与来降低整个系统面临的风险。 在金融危机时期,美联储还扮演着“最后贷款人”的角色,为市场提供关键的流动性支持。通过行使对货币供应的控制权,美联储努力实现上述宏观经济目标,为美国乃至全球经济的稳定和繁荣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货币政策

美联储通过调节货币供应和实际短期利率水平,来间接影响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就业以及股市走势。为达成这些目标,美联储主要采用公开市场操作和调整贴现率等手段,操作在联邦基金市场的银行准备金市场来完成。 联邦基金利率是银行间互相贷款的利率,不同于美联储设定的贴现率。虽然美联储并未设定实际的联邦基金利率,但设定了期望的目标值。美联储通过调整所要求的银行持有的准备金数量,来影响利率和货币供应规模。上调存款准备金意味着银行会减少贷款规模,货币供应增长放缓,短期内利率上涨;反之,下调存款准备金则会增加贷款规模,注入更多流动性,货币供应增长加速,短期内利率下跌。 公开市场操作是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因为它是控制货币供应和利率的主要决定因素。美联储通过在公开市场买卖政府证券,来影响银行体系中的准备金供应情况。如果美联储希望短期内联邦基金利率下跌,那么它就需要从银行购买政府证券。美联储在购买后向银行支付资金,这使得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增加。银行持有的存款准备金高于法定要求,就可以扩大对消费者、投资者和企业发放的贷款规模,从而增加市场上的流动性。这种流动性的增加会导致短期内联邦基金利率和其他短期利率下跌,货币供应增加。相反,如果美联储希望联邦基金利率上升,那么它就可以通过卖出政府债券给银行,从而获取存款准备金。这样做的结果是减少了银行体系中的准备金供应量,使得可用于贷款的资金减少,从而导致利率上升和货币供应放缓。 贴现率是美联储控制利率和货币供应的另一种重要手段。银行既可以互相借贷准备金,也可以通过联邦储备银行的贴现窗口获取资金。高贴现率表明美联储不鼓励银行通过贴现窗口借贷,因此银行需要更加谨慎地管理它们的存款准备金。 短期利率和贴现率的上涨能够对银行体系和股市产生重大影响。当国债利率高于贴现率时,这就被称为负利率配置。这表明美联储正在实行收紧的货币政策,试图减缓经济增长并控制通货膨胀。在这种高风险时期,投资者需要特别谨慎小心进行投资决策。

是什么在引导货币政策

美联储的核心职责在于调控货币及信贷增长。货币政策涉及一系列旨在引导货币和信贷扩张的操作,通过合理稳定的物价来实现经济的平稳增长。简而言之,美联储的目标是在控制经济周期波动的同时,实现货币供应增长,创造低于2%的温和通货膨胀环境。历史数据表明,低于2%的通货膨胀有助于维持物价稳定,进而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然而,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波动并未纳入此范畴。在某些情况下,低通货膨胀政策可能导致通货紧缩。由于通货紧缩意味着消费者物价普遍下降,这种经济环境并不利于国家发展。因此,设定2%的通货膨胀目标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具有缓冲作用。

美联储面临的挑战在于确定实现其最终目标所需的货币政策引导信息。关于此问题,美联储内外已进行了多年的讨论。一些人认为,利率是引导货币政策的关键因素,因为利率指导方针与经济中的主要部门在当前和未来的支出问题上紧密相连。因此,经济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充分就业、合理稳定的物价以及国际竞争力。

然而,另一些人主张货币供应量指标的增长是美联储的首要任务。他们认为,美联储对货币存量的控制预示着预期的整体经济效果,因此,货币供给应成为其关注焦点。当然,也有折中观点。鉴于复杂的经济环境、金融变量对消费的影响以及各方对支出和偿债能力的态度转变,他们认为没有单一金融变量应被视为引导货币政策的因素。

显然,这些严肃且广泛的问题难以解决。但我们必须明确与联邦储备体系相关的重要问题,以及他们对这些问题的应对方式。我们还将了解投资者如何评估美联储的行为,应对自身问题和担忧,以及在此基础上制定适当的投资策略。

美联储还需关注其他国家的货币问题及其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决策者们必须不断判断应采取何种货币政策。无论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通过何种方式达成共识或采取行动,其货币政策的结果可归结为两点:一是货币供应增加;二是影响实际短期利率的水平和趋势。

接下来我们将讨论货币供应及其定义。货币供应量有多种类型,因此我们需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异。从投资者角度看,货币供应量提供的信息基本相同。然而,不同货币供应量的表现有时会有所不同,因此了解这些概念至关重要。例如,在技术创新或银行体系结构发生变化时,某些货币供应量可能会出现失真。因此,我们需要关注多个货币供应量,并了解某些数据可能受到暂时因素影响而产生曲解。美联储每周通过互联网发布货币供应相关数据,历史数据可在美联储和圣路易斯联储银行官方网站上查询。

货币供应计量标准主要分为三类。最狭义的货币计量标准是M1,包括通货、非银行机构发行的旅行支票以及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第二个计量标准是M2,包括M1、货币市场存款账户、小额定期存款和货币市场共同基金份额。第三个计量标准是M3,包括M2、大额定期存款、机构货币基金余额和美国公民在外国银行存放的欧洲美元。

货币供应旨在衡量经济中的货币数量。M1是货币供应最狭义的定义,M2是广义定义,而M3则是更广义的定义。此外,零期限货币(MZM)也被视为第四个货币供给计量标准。它通过M2加上机构货币基金,再减去所有小额定期存款得出。

很多资产都和现金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公众可以在现金和其他流动性资产之间自由切换。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转换主要是对这些资产之间的利差做出的反应。但是在某些情况下,这种转变却反映出人们对增加收入的意识的不断增强,或者说只是单纯地反映了公众态度的转变。所有这些因素都在不同的方面影响着不同的货币供给计量标准。

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讲,由于货币供给的增加是非常重要的领先指标,因此遵循货币供给的趋势进行操作是非常关键的。运用货币供给在过去12个月的变动率可以预测经济中的波谷和波峰。例如,货币供给增长在1984年见底,随后在1985年和1986年出现了大幅增长。1986年,货币供给增长的底部伴随着工业生产的强劲增长而结束。1992年,货币供给的增长在达到峰值后开始下跌,并且一直持续到1995年。工业产品的增速在1994年年末和1995年年初达到顶峰之后开始了长达一年的下跌。

货币供给的强势增长意味着将有更多的流动性注入经济体系中来,而企业、投资者和消费者能够从银行获得的信贷规模届时也会增加。随着经济体系中流动性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这个机会。其结果是,支出增加、经济走强以及经济增长。然而,当货币供给增速开始放缓的时候,企业、投资者和消费者能够从银行获得的信贷额度也将逐渐减少。因此,随着借贷和支出规模的减少,经济最终会进入下行通道。历史数据表明,金融周期就是货币供给增速的波动过程,其谷底到谷底的周期大约是5~7年。

当然,有人可能会认为流动性的增加会有利于股票市场,而流动性的减少——也就是说,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的下降,将不利于股票价格的上涨。

货币政策的分类

在开发货币条件量度指标时,我们使用了一种既客观又容易操作的方法。为确保指标的精确性,我们的指标依赖于货币政策中两个可观察要件的结合:立场和强度。所以,在下面的章节里,我们将解释这两个要件,以及我们在设计一个货币条件联合指标时采用的联结这两个要件的流程。

  • 广义的美联储政策意图(立场)

•扩张:起始于美联储贴现率下调,其连续下调只是为了强化美联储的扩张政策立场。该政策立场将维持扩张,直到贴现率上调。

•限制:起始于美联储贴现率上调,其连续上调只是为了强化美联储的紧缩政策立场。该政策立场保持紧缩,直到贴现率下调。

  • 美联储短期市场的行动(强度)

•扩张:起始于联邦基金利率下调,其连续下调只是为了强化美联储在短期市场上继续保持扩张的立场。该政策强度将维持扩张,直到联邦基金利率上调。

•限制:起始于联邦基金利率上调,其连续上调只是为了强化美联储在短期市场上继续保持紧缩的立场。该政策强度保持紧缩,直到联邦基金利率下调。

  • 货币条件的联合度量指标

•扩张:政策立场和强度都是扩张性的。美联储下调贴现率,然后采取行动促使联邦基金利率下调。换言之,两个要件都发出美联储推行宽松货币政策的信号。从1966年起,美联储政策大约有1/3的时间执行不设限的宽松政策。

•限制:政策立场和强度都是限制性的。美联储上调贴现率,然后采取行动促使联邦基金利率上调。换言之,两个要件都发出美联储推行紧缩货币政策的信号。从1966年起,美联储政策大约有1/3的月份执行限制性货币政策。

•不明确:一个指标是扩张性的,另一个指标是限制性的。美联储释放的广义政策(立场)信号是扩张性(限制性)的,但其行动表明其遵循的是相反的政策。当美联储的政策意图无法清晰分类时,这一类情况占据了剩余的1/3时间。

各种货币政策分类

三、经济周期

经济体系是一个敏感且复杂的结构,其微妙的变化对整个经济行为产生深远影响。从企业盈利到资产价值,无论是商品、股票、利率、贵金属还是货币,都受到经济波动的牵动。例如,原油与木材价格在某年可能高位运行,而次年便陷入下滑。黄金与房地产在20世纪70年代备受追捧,然而进入80和90年代,昔日赢家却戏剧性地沦为失败者。债券在20世纪70年代经历崩盘,但自1982年起,收益率却攀升至40%。

作为经济和金融战略家,如何预测这些变化的时机和发展趋势?关键在于掌握经济增长速度相对于长期增长率的变动。资产价格波动取决于经济增长速度相对于长期平均水平的变化。通常,工业化国家的经济长期增长率维持在2.5%左右。自1982年起,美国经济的长期平均增长率为2.5%~3.0%,这也被称为增长潜力。

然而,实际经济增速很少恰好符合2.5%~3.0%的平均水平。有时候,经济增长会高于或低于这一平均值。资产价值反映的是经济增长相对于长期增长潜力的高低。为了制定投资策略,有必要关注经济周期所经历的四个主要阶段。在后续章节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导致这些波动的原因。

图5-3 经济周期分为4个阶段,其释放的力量影响着资产价格和金融市场

第一阶段:渐进式复苏

在经济周期的初期,经济逐渐从低迷状态恢复,但增长仍未达到潜在水平。尽管增长率正逐步提升,但仍低于长期平均水平,暗示着经济正处于衰退阶段。然而,无论是在经济缓慢增长还是衰退时期,我们所制定的投资策略都保持一致,因为在这两种情况下,资产价格表现相同。

第二阶段:繁荣与黄金时代

经济周期的第二阶段表现为经济增长超过潜在水平。例如,若长期平均增长率为3%,则当经济增速高于此水平时,便进入了繁荣阶段。1995至1999年的经济状况向好,进入黄金时代,可视为典型的繁荣阶段。

第三阶段:平衡与调整

在经济周期的第三阶段,经济增长回归到潜在水平。此阶段实际上是对前两个阶段的修正,美联储在第一和第二阶段所制定的政策相继出台,以实现经济的平衡和调整。

第四阶段:寻找机遇

在经济周期的第四阶段,增长速度降至潜在水平以下。第二、三阶段产生的过剩问题在此阶段得到解决。尽管此时经济环境恶劣、失业率高企、民众情绪低落,但敏锐的投资者往往能在此时发掘绝佳投资机会。股票和债券市场的价值显著提升,带动金融市场强劲上扬。历史经验显示,当经济表现强劲且增速加快时,金融市场表现一般。但当利率下降、经济减速时,金融市场往往为投资者带来丰厚收益。随着经济从低速增长转向高速增长,再回到低速增长,市场的机会与风险也随之变化。例如,1995年美国利率(落后指标)开始下降,货币供应(领先指标)迅速增长,股票价格随之大幅上涨。最终,1996年美国工业生产(同步指标)实现增长。

随着经济周期从初级阶段向成熟阶段平稳过渡,投资市场的风险也在不断演变。当利率、通货膨胀和劳动力成本等滞后指标逐步攀升,经济增长将超越其长期潜力。股票市场在此阶段面临巨大风险,因为股票收益率已低于平均水平。随着经济增速放缓,投资风险降低,股票和债券获得高收益的可能性增大,而经济增长将回归其长期平均水平,进而导致利率和通货膨胀双降。尽管如此,经济在加速初期的增长速度较低,但长期平均增长仍保持在2.5%至3.0%的范围内。

这种情况与慢跑锻炼者的经历相似。若慢跑者以每英里9分钟的正常速度前行,试图加速将导致心率加快、体温上升、呼吸急促和疲劳加重。不久后,慢跑者将不得不减速,恢复体力后才能回到原速。其他竞争者明白,慢跑者在平均速度上加速的时间越长,恢复所需时间也越长。

经济运行与慢跑者的表现类似。若经济增速超过潜在水平,经济过热的现象就会显现。这些过热迹象包括通货膨胀、较高的利率和商品价格、工资快速上涨、设备和人力资源的高使用率等。最终,随着生产率下降,企业利润将逐渐减少。如同慢跑者一样,经济在压力下需放缓增长以恢复活力。为实现此目标,经济必须以低于潜在水平的速度增长。只有在通货膨胀、利率、工资及设备使用率下降时,企业利润才能随着成本降低和生产率提高而增加。

经济增长波动影响企业盈利可能性。在深入分析此问题前,我们需先探讨导致经济加速和放缓的原因。接下来,我们将讨论如何预测这些变化,并制定相应的投资策略。

经济周期的各个阶段都发生了什么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

• 货币供给的增长呈快速上升之势。

• 美元的环境得到改善。

• 股票市场处于上涨之中。

• 虽然生产、销售、收入和就业的增长情况使得经济处于稳定和上升的阶段,但增长速度仍然位于其增长潜力水平之下。

• 企业的利润触底之后开始反弹。

• 大宗商品持续走弱并最终见底。

• 短期利率持续下跌并最终见底。

• 长期利率持续下跌并最终见底。

• 通货膨胀持续下降并最终见底。

货币供给持续快速增加并见顶。

• 美元保持强势并见顶。

• 股票市场继续上涨并见顶。

• 通过产量、销售额、收入和就业率的增长情况进行衡量的经济将会在其增长潜力水平之上快速增长。

• 企业的利润快速增加。

• 大宗商品价格强势上涨。

• 短期利率上涨。

• 长期利率上涨。

• 货币供给增速持续下降。

• 美元走势相对疲软。

• 股票市场萎靡不振。

• 通过产量、销售额、收入和就业率的增长情况进行衡量的经济将会减速,并且最终位于其长期增长潜力水平之下。

• 企业利润增长见顶后开始下降。

• 大宗商品价格见顶后开始下降。

• 短期利率见顶后开始下降。

• 长期利率见顶后开始下降。

• 通货膨胀持续上涨后开始下降。

• 货币供给增速持续下降,只要短期利率见顶,货币供给就会增加。

• 美元走势先抑后扬。

• 股票市场虽然继续低迷,但是会逐渐向好。

• 通过产量、销售额、收入和就业率的增长情况进行衡量的经济将会持续下行。

• 企业利润持续下降。

• 大宗商品价格疲软。

• 短期利率下降。

• 长期利率下降。

• 通货膨胀下降。

四、金融周期

美联储对货币供应量的调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发展。货币供应量的波动可引发市场剧烈变动,周期通常为5至7年。因此,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我们的生活和大多数资产价格产生显著影响。

自1960年至1995年,共经历了7个主要金融周期。在经济低迷时期,每个金融周期都是以货币供应量从接近零的低水平迅速上升至3%开始。典型的金融周期中,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先升至10%至15%的水平,然后再降至0%至3%。一个完整的金融周期包括两个连续的低谷,时间跨度约为5至7年。

股票市场在金融周期上半段流动性增加时表现良好。然而,随着金融周期下半段流动性减少,股票市场的表现逐渐恶化。股票市场与流动性变化紧密相关,因为流动性的增减主要取决于经济体系中的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快速增长时,投资者和消费者会将部分资金用于经济投资,另一部分投入股票市场,推动股票价格上涨。然而,当流动性下降时,投资者会将股票抛售所得资金转向其他投资渠道,导致股票价格下跌。

自1960年以来的第8个金融周期始于1995年初,当时的零期限货币(MZM)水平接近零。到1999年3月,随着货币供应量达到顶峰,零期限货币扩张至近15%的水平,金融周期上半段结束。自1999年起,大多数货币供应指标开始放缓,市场逐渐变得不稳定,许多股票在此期间达到顶峰。以标准普尔500指数为例,其股票市场平均指数在1999年3月至2000年3月期间保持不变。

货币供应量的增长是衡量美联储向经济体系注入流动性的标准,我们可以根据此判断经济周期和金融市场的现状及未来趋势(见图7-3)。金融周期会经历4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

• 流动性或者货币供给的增速上升;

• 股票市场走强;

• 经济持续下行;

• 大宗商品价格下跌;

• 利率下跌;

• 通货膨胀率下跌;

• 美元走强。

• 流动性增加;

• 股票市场持续上行;

• 经济增长见底后开始上涨;

• 大宗商品价格见底后开始上涨;

• 利率见底后开始上涨;

• 通货膨胀率见底后开始上升;

• 美元持续走强。

• 流动性增加;

• 股票市场持续上行;

• 经济增长见底后开始上涨;

• 大宗商品价格见底后开始上涨;

• 利率见底后开始上涨;

• 通货膨胀率见底后开始上升;

• 美元持续走强。

• 流动性增加;

• 股票市场持续上行;

• 经济增长见底后开始上涨;

• 大宗商品价格见底后开始上涨;

• 利率见底后开始上涨;

• 通货膨胀率见底后开始上升;

• 美元持续走强。

金融周期与主要金融危机密不可分,而这些危机往往为投资者带来极具吸引力的投资机遇。例如,1992-1993年的房地产危机、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以及1998年的拉丁美洲和俄罗斯金融危机,均与美联储实施的积极宽松货币政策及货币供应的迅猛增长有关。

美联储之所以采取这些措施,主要是担忧广泛的金融危机对其银行体系产生负面影响,进一步波及全球其他经济体。因此,美联储与其他国家的中央银行通常会优先向银行体系注入流动性,确保经济稳定运行。

货币供应的增长与股票价格上涨之间存在密切关联,这使得金融危机时期往往伴随着股票市场的强劲表现。这主要是因为注入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已超过金融市场的承受能力,从而对股票价格产生上行压力。1992-1993年、1997年和1998年的市场表现便充分证实了这一点。

五、利率、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

利率与货币政策

  1. 利率是借贷市场中的价格,它反映了资金的供求关系。利率是借款人向贷款人支付的费用,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2.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以及信用条件等手段,来实现通胀目标、经济增长以及就业等一系列宏观经济目标。

  3. 货币政策的主要实施工具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政策、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以及利率的变动等。

利率、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的相互关系

  • 利率和股票市场的关系可以从两个维度来理解:

  1. 利率和股票市场是负相关的关系。当利率上升时,企业的借款成本增加,投资减少,这将导致企业盈利能力下降,从而影响股票市场的表现。反之,当利率下降时,企业的借款成本降低,投资增加,企业盈利能力提高,这将推动股票市场的表现。

  2. 利率和股票市场也可以是正相关的关系。当利率上升时,固定收益类投资品种的吸引力增加,资金会从股票市场流向债券市场,这将导致股票市场的表现下降。反之,当利率下降时,固定收益类投资品种的吸引力降低,资金会从债券市场流向股票市场,这将推动股票市场的表现。

  • 货币政策和股票市场的关系也可以从两个维度来理解:

  1. 当中央银行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如降低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措施以增加货币供应量时,会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从而刺激经济增长。这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推动股票市场的上涨。

  2. 当中央银行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如提高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措施以减少货币供应量时,会增加企业的融资成本,从而抑制通胀。这将对企业盈利能力产生负面影响,导致股票市场下跌。

投资者如何应对利率和货币政策的变化

  1. 投资者应该密切关注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动向以及国内外经济形势,以此来预测未来利率和货币政策的走势。

  2. 投资者应该根据利率和货币政策的变动来调整自己的投资策略。例如,在利率上升或货币政策紧缩时,投资者可以适度减少股票投资的比例,增加对固定收益类投资品种的投资;反之,在利率下降或货币政策宽松时,投资者可以适度增加股票投资的比例,减少对固定收益类投资品种的投资。

  3. 投资者应通过多元化的投资策略来分散投资风险,以应对由于利率和货币政策变化带来的市场波动。

六、与股票相关的宏观事项

在评估股票市场风险时,最关键的因素并非我们对经济和金融发展的实时信息掌握程度,而是我们的情感因素。本篇内容旨在为投资者提供一种评估股票市场风险的策略。然而,要说服投资者相信我们的观点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实际上,许多问题都源于人们的贪婪心态。在股票市场大幅上涨时,投资者常常会问:“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出售股票?为什么不继续持有呢?毕竟,坚持下去,我总会成功的。”(然而,现实情况并非总是如此。)

我们面临的核心问题在于如何客观地根据现有信息指导我们的下一步行动。对合理预期的敏锐度和专业素养至关重要,这有助于我们控制风险。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一些衡量风险的基本概念,这将有助于投资者回答诸如“现在是否应该持有100%的股票?”等问题。请牢记,当越来越多的指标显示你应该继续留在股票市场时,你应更多地将资金转移到货币市场工具上,如货币市场共同基金等。

投资者应当100%地持有股票

应当减持手中的股票

• 经济疲软;

• 货币供给增长速度加快;

• 短期利率下跌或者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

• 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或者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

• 通货膨胀和债券收益率下跌或者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

• 债券收益率与市盈率之间的关系显示,市盈率明显处于被低估的水平;

• 收益率曲线走势陡峭;

• 美元走强;

• 公用事业类股票上涨;

• 市场成交量放大; • 市场的波动幅度减弱或者降低。

• 经济强劲;

• 货币供给下降;

• 短期利率持续上涨2~3个月;

• 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

• 通货膨胀由于单位劳动力成本、大宗商品价格和原油价格的上涨而上涨;

• 债券收益率上升;

• 债券收益率与市盈率之间的关系显示,市盈率明显处于被高估的水平;

• 收益率曲线走势平坦;

• 美元走弱;

• 公用事业类股票表现疲软;

• 市场成交量下降或者处于很低的水平;

• 市场的波动幅度加剧。

  1. 经济

低失业率所代表的经济繁荣通常预示着货币供应的强劲增长,这是股票市场风险增加的最为明显且可靠的预警信号。当经济增长超过同步指标(经济)和领先指标(货币供应增长)的平均水平时,意味着经济将保持强大的增长动力,从而导致“过剩”问题的出现。在经济增长低于其潜在水平时,失业率开始攀升,民众情绪也随之波动。此时,报纸上充斥着关于“软着陆”和衰退风险的报道。这种现象通常出现在领先指标持续下滑之前。

  1. 金融周期

通过分析不同货币供应衡量标准(M1、M2、M3和MZM)在过去12个月的增长情况,以及经过调整的货币基数在过去几十年的增长状况,我们可以洞察金融周期的波动性。将某个衡量货币供应增长的指标与领先指标、同步指标和落后指标相结合,我们可以发现经济和金融周期的活跃程度。通过对比过去12个月中标准普尔500指数和货币供应的变动率,我们可以观察到股票价格与货币供应之间的关系。

  • 理论:

  • 现实:

短期利率

当短期利率保持稳定或下降时,经济以接近或低于2.5%~3%的速度增长,可能预示着经济减速。在此阶段,股票市场风险相对较小,投资者可积极参与交易。由于股市上涨明显,投资者无需担忧选股问题。然而,当经济持续活跃且短期利率上升时,股市风险逐渐显现,投资者需更加谨慎选择股票。此时,持币观望或许是较为稳妥的策略。在短期利率上涨2~3个月后,投资者应降低股票风险敞口。此段时间内,现金收益率高于股票收益率属正常现象。保守投资者可将资金全部投入货币市场工具,获得平均或更高收益,而股市整体表现可能不如预期。在短期利率上涨期间,相对于股市波动,该策略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利率作为落后指标,其波谷领先于股市波峰。当利率水平变动与股票价格波动呈相反趋势时,利率水平的反转走势领先于股票价格波峰和波谷。

大宗商品

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决定着短期利率的趋势。短期利率与大宗商品价格同步上涨意味着经济强势,对股市产生负面影响。反之,若二者同步下跌,则预示经济减速,股市可能再次走强。若大宗商品价格在下跌一段时间后企稳,经济表现将改善并逐渐强势,短期利率亦可能企稳。大宗商品价格走势通常用于确认短期利率趋势。此外,若实际短期利率处于高位,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或高企的价格对通胀的威胁不会显著增加。

通货膨胀与债券收益率

通货膨胀对股市具有重要影响。20世纪70年代的历史已证实这一点。当单位劳动力成本或通货膨胀迅速上升时,经济可能出现过热迹象,对股市产生负面影响。因为通货膨胀加剧导致债券收益率上升,进而引发更高的通胀溢价。与短期利率类似,债券收益率持续上涨将导致股票价格见顶。

通货膨胀与债券收益率下跌则意味着经济走弱,通胀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有利于股市。从经济和金融周期角度看,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可通过以下顺序描述:

•货币供应增长和股票价格(领先指标)见顶。

•经济增长见顶(同步指标)。

•通货膨胀和债券收益率见顶(落后指标)。

•货币供应增长和股票价格(领先指标)见底。

•经济增长见底(同步指标)。

•通货膨胀和债券收益率见底(落后指标)。

•货币供应增长和股票价格见顶。

新一轮金融周期开始。债券收益率走势是股市中实用的领先指标。债券收益率波谷领先于股票价格波峰;债券收益率和通货膨胀波峰领先于股票价格波谷。这展示了领先指标(股市)与落后指标(债券收益率和通货膨胀)的典型关系。

收益率曲线

短期与长期利率的相对波动为股票市场风险和机会的判断提供了关键线索。通过短期与长期利率间的利差,我们得以描绘出收益率曲线。利差扩大时,曲线呈现陡峭趋势;利差收窄时,曲线趋于平缓。收益率曲线的形态应结合货币供应增长分析来使用。

陡峭的收益率曲线作为重要领先指标,反映了经济的强劲表现。在繁荣经济背景下,陡峭曲线意味着股票市场高风险环境。而平缓的收益率曲线则揭示短期与长期利率间利差缩小,经济增长放缓,股票市场风险降低。因此,平缓曲线预示着股票价格在低风险市场环境中上升。

以1994年至1995年底为例,10年期债券收益率与短期无息国库券收益率间的利差形成了平缓收益率曲线。随着经济在1995年减速,短期利率进入平稳且更低水平阶段,这种经济环境催生了股票市场在1995年的繁荣。

另外,在1998年底至1999年中期,出现了一条极为陡峭的收益率曲线。紧接着,经济强劲增长,短期利率上升,对股票市场在1999年大部分时间及2000年的表现产生了负面影响。

美元

正如先前所提及,一国的货币反映了其经济状况。强劲的货币代表着稳固的经济环境,表现为低通胀、经济稳定和较高的实际利率水平。在这种环境下,股票价格通常表现良好。然而,疲弱的货币则揭示了经济不稳定、结构性问题和加剧的通胀,这对股票市场的繁荣发展不利。因此,在制定股票投资计划时,关注美元走势至关重要。

若美元相对于欧元、日元等主要货币保持强势,则意味着美国经济稳定且股票价格上涨。但是,通胀加剧和经济过热导致的弱势美元预示着不利于股票市场的经济环境。当美元相对于其他货币表现疲软时,我们需要更多美元兑换1单位外币。换句话说,用更少的1单位外币就能兑换1美元。例如,若日元从120兑1美元上涨至110兑1美元,表明美元贬值,因只需110日元即可兑换1美元。对美元投资者而言,规避美元贬值的方法是寻找货币更强劲的国家投资机会,或购买大宗商品和硬资产等通胀对冲工具。

因此,美元走势是投资者制定股票投资策略时需重点关注的指标。如投资者预期股市大幅下跌,但美元保持强劲并创新高,则股市暂时低迷,但很快将恢复上升。反之,若市场充满牛市情绪,投资者预期股价再创新高,但美元相对于其他主要货币表现疲软,则股市将迅速进入整理和修正阶段。在此期间,投资者最好减少对股票的配置。

成交量

交易活跃度作为股票市场趋势的关键和可靠指标,为我们从市场内部视角揭示了市场稳定性的信息。当交易活跃度提升时,股票市场逐渐走高。这一指标体现了买方的力量,仅在交易活跃度增长并创新高时,股票价格才会上扬。

交易活跃度的减缓暗示着市场参与者热情和购买力的衰退。因此,这是市场即将进入整固和调整阶段的重要信号。如果交易活跃度下降,而股票市场仍在上涨,这意味着市场可能不久后将见顶。交易活跃度降低的幅度越大,股票价格下跌的幅度也将更为显著。

在某些情况下,交易活跃度在股票长时间持续下跌后突然增加。这种抛售行情预示着买入机会的出现。因为在恐慌的投资者开始抛售股票时,理性的投资者正悄然进场。交易活跃度的提升成为重要的买入信号,原因在于市场支撑水平已经形成。值得注意的是,在股票市场交易活跃度提升期间,任何新的买入行为都是明智的。另一方面,在交易活跃度下降期间,购买股票并不适宜,因为逐步减少的交易活跃度意味着股票可能继续走低。

波动

市场波动作为一种反映市场参与者情绪的关键指标,其增强意味着投资者对金融市场的现状感到不满。因此,他们通过积极交易来应对这种不满,从而导致市场波动的进一步扩大。相反,较低的市场波动则表明参与者对当前经济环境和金融市场的认可,有助于推动股票价格上升。持续减小或较低的市场波动反映了投资者对股票升值的信心。然而,不断加剧的市场波动则预示着市场风险的上升,波动率指数(VIX index),用以衡量市场波动。当波动率指数处于15~22区间时,表明市场波动处于较低水平。然而,一旦波动率指数攀升至40~45的水平,市场风险便开始逐渐增加。

投资影响

确保评估市场风险等级在投资策略中占据重要地位,因为它既能最大程度降低投资者损失,也能减少收益率的波动。为了精准评估市场风险,深入了解经济周期和金融市场的发展阶段是至关重要的。

众所周知,货币供应的增长会推动信贷需求的扩张,进而促进股票市场的繁荣。股票市场的活跃表现又会激发更广泛的经济活动。经济强劲的表现通常体现在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以及短期和长期利率的攀升。然而,这些上涨的大宗商品价格、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也预示着股票市场风险的增加,这可能意味着股票价格即将开始下跌。

随着股票价格下跌,货币供应增长放缓,经济活动也因信贷需求和投资的减少而减弱。只要大宗商品价格、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持续下行,经济疲软的情况将持续。在这种情境下,短期利率和债券收益率的降低表明经济已经显著走弱。然而,随着利率逐渐达到底部,信贷需求开始加速扩张,货币供应增长迅速加快,进而推动股票价格上涨。这标志着新的金融周期的开始。

投资并非寻找捷径的过程,明确当前经济和金融周期的位置是降低风险、优化投资组合的关键步骤。那么,何时应该全资投入股票市场呢?在货币供应增长加速、短期利率稳定或下降、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或稳定、通胀和债券收益率下降或稳定、市盈率被低估、收益率曲线趋平、美元走强、公用事业股票上涨、市场成交量扩大、市场波动减小等情况下,全资持股可能是一个好的选择。

相反,当经济强劲、货币供应减少、短期利率持续上涨、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扬、通胀因各种因素而加剧、债券收益率上升、市盈率被高估、收益率曲线陡峭、美元走弱、公用事业股票表现疲弱、市场成交量下降或低迷、市场波动加剧等情况下,投资者应考虑减持股票。

低风险与高风险间存在着投资的两个极端。一旦经济指标开始预警风险增加,投资者应谨慎行事,减少股票投资,转而采取更保守的投资策略,如投资货币市场工具。投资的具体金额应根据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税务情况和年龄等因素进行调整,可能会从100%的投资比例降至50%或更低。相反,当经济指标显示出风险降低时,投资者可以适当地增加股票投资的比例。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