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泡沫是一种复杂现象,其特征是资产价格的不可持续激增,随后紧接着是戏剧性的崩溃,这一现象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行为金融学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视角,深入探讨心理学方面因素如何促成市场泡沫的形成与破裂。本文基于历史上的市场泡沫案例,探索在其发展和最终瓦解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行为因素。
01
荷兰郁金香狂热(1636-1637年)
17世纪的荷兰郁金香狂热是金融泡沫历史上最著名且臭名昭著的事件之一。在这一时期,荷兰的郁金香球茎价格飙升至惊人水平,引发了一场投机狂热,最终导致了壮观的崩溃。最初从奥斯曼帝国引进的郁金香,因其鲜艳的颜色和独特的图案,在荷兰广受欢迎。随着时间的推移,郁金香成为了身份的象征,对这些异国之花的市场需求日益增长。然而,正是在1630年代初,荷兰郁金香狂热开始萌芽。
驱动郁金香狂热的主要因素是投资者之间普遍存在的从众行为。随着郁金香市场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被快速且巨大的利润前景所吸引。错失恐惧症(FOMO)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各行各业的人们,从富有的商人到普通市民,都参与到了这场投机狂潮中。
资料来源:Cornell University
郁金香狂热的独特之处在于,参与者将郁金香球茎视为商品或金融资产进行交易。他们通过所谓的“郁金香期货”合约进行买卖,这允许在预定的未来日期买卖郁金香球茎。这增加了一层投机性,因为投资者并未获取实际的郁金香球茎,而是在对其预期价格进行投机。以下行为因素也加剧了郁金香狂热:
从众行为:随着郁金香价格的飙升,投资者由于害怕错失潜在利润而驱动。羊群心理导致需求和价格呈指数级增长。
过度自信:投资者对郁金香市场能够持续提供收益过于自信。这种过度自信使他们对郁金香球茎缺乏内在价值视而不见。
投机过度:郁金香球茎成为一种脱离任何基本价值的投机性资产。市场完全由对价格不断上涨的预期所驱动。
当投资者意识到郁金香球茎价格的荒谬时,泡沫破裂,导致市场突然且剧烈地崩溃。
02
1720年的南海泡沫
南海泡沫是一场席卷英格兰的金融风暴,留下了经济废墟和难得的教训。南海公司于1711年成立,目标是开展与南美的贸易。到了1719年,公司提出一个大胆的计划:用其股份交换承担国家大部分债务的权利,这一提议为投资者带来了难以抗拒的吸引力。随着对潜在利益的广泛传播,南海公司的股价急剧上升,铺垫了金融史上一个极为臭名昭著的泡沫。
在这场泡沫中,从众行为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南海公司股价的激增吸引了众多投资者,他们渴望分享这场投机盛宴。投资南海公司似乎成了一条通往财富的保险通道,这种快速获利的承诺激发了一种群体性的信念。
投资者对南海公司的未来抱有过度乐观的态度,他们的预期基于对公司灿烂前景的幻想。这种乐观导致了对潜在收益的过度估计和对风险的忽视,使得股价与其基本价值严重脱节,被投机性的乐观情绪所驱动,而非经济的实际情况。
对南海公司的深入了解不足进一步助长了市场的盲目投机和误导性信息的传播。在对巨额利润的期待下,缺乏对公司真实运营和财务状况的透彻理解,为泡沫的形成提供了温床。
1720年初,南海泡沫达到顶峰,股价飙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随着现实的逐步揭露,泡沫终究破裂。南海公司承接国家债务的计划最终被证明是不可持续的,这暴露了公司实际价值远远低于其股价的膨胀。当公司的真实价值显现时,泡沫破裂,导致了一场灾难性的市场崩溃。
03
密西西比公司泡沫(1719-1720年):野心与毁灭的故事
在18世纪初,法国经历了一场以约翰·劳为首的金融狂潮,被称为密西西比公司泡沫。该公司获得了贸易垄断权和专有权,用以开发法国的北美领土,这引发了投资者的想象力,导致了一场投机狂热及随后的经济崩溃。
数据来源:Forbes
苏格兰经济学家约翰·劳在1717年成立的密西西比公司,利用了法国在密西西比河流域的殖民地潜力,以新世界的巨大利润前景吸引了广泛的投资者关注。公司股份因其承诺的丰厚回报而成为炙手可热的投资对象,吸引了众多渴望快速致富的投资者,他们的热情推动了股价的急剧上升。劳的创新金融理念和项目初期的成功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投机热潮,导致投资者在忽视传统估值指标的情况下,以高昂的价格交易股份,营造了一种兴奋躁动的市场氛围。
劳推行的金融政策,特别是引入纸币以支持股市和投资活动,虽具创新性,但风险极大。随着纸币发行量的激增和对密西西比公司未来盈利的过度乐观预期,股价与货币价值开始脱离现实,投机行为愈演愈烈。最终,当投资者开始质疑公司的盈利前景和法国政府的财政健康时,信心崩溃,泡沫随之破灭。
密西西比公司泡沫的破裂给法国经济带来了长远的影响,不仅引发了金融市场的信心崩溃,还导致了一场严重的经济衰退。这一事件成为对未来金融泡沫的重要警示,展示了在投机狂热、政府政策及金融创新相互作用下,经济如何面临动荡和崩溃的风险。
04
1920年代股市泡沫:大萧条的前奏
1929年的股市崩溃,被誉为大萧条的序幕。继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迎来了由技术创新和工业产量增长带动的经济繁荣期,股市因此而兴盛。投资者的热情和对股市只升不跌的盲目信念,推动了股价达到空前的高点,这一时期特别标志着过度的信贷购股行为。
疯狂的投机活动促使投资者大量参与杠杆交易,这不仅放大了潜在收益,也放大了风险。普遍存在的急于致富心态催生了一个不可持续的经济泡沫。
这场崩溃,在1929年10月29日,即人们所熟知的“黑色星期二”,引发了恐慌性抛售,导致了市场的全面崩溃。这一事件导致了巨大的财富蒸发,并拉开了大萧条的序幕。
崩溃的几个关键原因包括:
过度杠杆:通过借贷进行投资,放大了亏损。
经济现实脱节:经济繁荣的表象下,缺乏坚实的经济基础支撑。
银行危机:市场崩溃引发了银行的连锁失败,加剧了整个金融危机。
此外,这场泡沫的形成和破裂也深受行为偏差的影响:
从众行为:投资者纷纷追随市场上涨趋势,导致股价的过快上升,最终促进了泡沫的膨胀。
过度乐观和近期偏差:近期的市场表现成功激发了对持续增长的过度乐观预期。这种过度乐观和对最近趋势的过分依赖,导致了对风险的忽视,使市场与经济基础面脱节。
损失厌恶:面临损失时,投资者倾向于不愿意卖出亏损股票,即使市场有明显的下行警示。这种行为加剧了市场的下跌,因为大家都试图避免实现损失,加深了市场崩溃的严重性。
这一段历史强调了理解和应用行为金融学对于指导投资决策、预防经济灾难具有长远的意义。
05
全球金融危机(2008-2009年)
2008至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GFC)标志着近代史上最剧烈的经济波动之一,它不仅震撼了全球金融市场,也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长远影响。这场危机以严重的信贷收紧、银行大规模倒闭、房地产市场崩溃,以及随之而来的全球性经济衰退为特征。
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美国住房市场的高风险贷款实践,尤其是次级抵押贷款,孕育了房地产泡沫。房价下降和次级借款人违约触发了一连串的金融动荡。
金融衍生品和复杂性:投资者对包括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和抵押债务义务等复杂金融工具的理解有限。当这些基于次级抵押贷款的资产价值下跌时,相关金融工具遭受巨大损失,引发了市场恐慌。
杠杆和过度依赖债务:金融机构为追求更高回报,大举使用杠杆,放大了市场波动的影响。资产价值下跌使得许多机构面临破产的风险,加剧了危机的严重程度。
全球互联性:全球化使得金融市场紧密相连,危机的影响迅速从美国蔓延至全球,波及全球银行、企业和经济体。
行为偏差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扮演了显著角色,过度自信、从众心理和对风险的忽视成为了推动过度冒险和金融失衡的关键行为因素。
过度自信:投资者和金融机构对房价永续上涨和复杂金融工具的稳定性过于自信,导致了风险承担过度和对下行风险的低估。
从众行为: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购买热潮促进了房地产泡沫的形成,市场情绪的转变时,这种从众行为放大了最终的市场崩溃。
恐惧和恐慌:危机爆发时,恐惧和恐慌主导了金融市场,导致了资产的快速抛售,进一步加剧了经济的下滑。
损失厌恶:面对损失,投资者和机构拒绝及时认赔,这种行为延缓了市场的自我调整,加深了危机的影响。
GFC不仅导致了全球经济衰退、广泛失业和巨大的财富损失,也促使各国政府采取前所未有的措施来稳定金融市场和激励经济复苏。这场危机凸显了加强金融监管、改善风险管理以及深化理解金融决策中行为因素的必要性,强调了应对系统性风险和行为偏差的重要性,以预防未来可能的金融危机。
06
6加密货币泡沫(2017)
2017年的加密货币泡沫是一场围绕着新兴的数字货币市场的投机狂潮,投资者热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特别是比特币等加密货币价格的飙升,是由技术乐观主义、错失恐惧症(FOMO),以及快速获得巨额回报的承诺共同推动的。
原因包括:
技术乐观主义:对区块链技术及其在各行业潜在应用的热情激发了对加密货币的兴趣。投资者将加密货币视为革命性资产,促使资本迅速涌入市场。
媒体炒作和FOMO:围绕加密货币价格指数级增长的大量媒体报道和炒作产生了投资者的错失恐惧。FOMO驱动的投资导致需求激增,使价格飙升。
投机交易和首次代币发行(ICOs):由首次代币发行(ICOs)推动的投机交易允许新项目迅速筹集资金。ICO热潮吸引了投机性投资,许多项目缺乏基本价值。
2017年的加密货币泡沫同样受到行为偏差的驱动,投资者的狂热和错失恐惧症(FOMO)导致了一场投机狂潮。市场出现了猖獗的从众心理、非理性繁荣以及忽视与波动性加密货币投资相关的固有风险的倾向,最终促成了泡沫的膨胀和随后的破裂。
从众行为:投资者被快速获利的吸引力所吸引,参与了从众行为,跟随人群进入加密货币市场。从众行为加剧了价格变动,有助于泡沫的形成。
过度乐观和投机过度:对区块链技术变革潜力的过度乐观导致了夸大的预期。加密货币价格脱离了基本价值,受到投机过度和对未来采用的过高估计的驱动。
错失恐惧症(FOMO):错失潜在收益的恐惧促使大量散户投资者涌入市场。FOMO驱动的购买进一步推高了价格,创造了一个不可持续的市场动态。
2018年,随着现实的清醒和监管审查的加强,加密货币市场的泡沫终于破裂。价格的急剧下跌和市值的大幅缩水,使得许多首次代币发行(ICO)项目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法律挑战。这一市场校正过程揭示了其深层的投机特性,并促使投资者和市场参与者重新审视加密货币的真实价值。泡沫的破灭不仅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财务损失,也促成了对加密项目合法性和长期可持续性的深入审视,同时也加强了对整个加密货币领域的监管。
2017年加密货币市场的泡沫现象强调了在投资这类新兴且波动性极高的市场时,必须保持谨慎、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以及对底层技术和市场动态有一个现实和客观的评估。它还凸显了从众行为、过度乐观和错失恐惧症(FOMO)等心理因素是如何影响市场动态的,并强调了采取一种平衡而知情的投资策略的重要性。
这场泡沫的破裂及其对市场的调整,是对加密货币领域快速而混乱增长的一次严重警告,它呼吁市场未来发展需要更多的透明度、更严格的监管以及更加负责任的投资行为。随着加密货币市场逐渐走向成熟和监管环境的不断改善,投资者和项目开发者都应更加审慎地评估风险,合理管理期望,并致力于开发具有实质性贡献和价值的技术和应用。
07
国内A股市场泡沫(2015)
2015年中国股市泡沫揭开了一个充满波动的篇章,其标志性特征是上海和深圳交易所股价的剧烈飙升。这一泡沫的背后是投机交易、融资融券行为以及政府干预等因素的复杂交织,共同推动股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随着市场的快速调整,这场泡沫的破裂引发了广泛的金融影响,不仅震动了资本市场,也对投资者信心和整体经济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创业板指数2015年1月至9月走势
原因包括:
零售投资者狂热:零售投资者参与的激增,往往由投机和快速获利的前景所推动。个人投资者的涌入导致股价迅速升高。
融资融券:广泛使用融资融券交易,允许投资者借钱购买股票,放大了收益和损失。融资融券加剧了市场波动,放大了价格上涨和下跌的影响。
政府干预:中国政府为刺激股市而采取的措施,包括降息和暂停交易。虽然最初提升了投资者信心,但这些干预措施导致了市场扭曲,创造了一种人为的稳定感。
行为方面:
从众行为:相当一部分零售投资者从众行为,跟随股价上涨的趋势。从众行为加剧了市场波动,创建了一个自我强化的购买循环,有助于泡沫的形成。
过度乐观和投机热情:对中国经济过度乐观和相信股价只会进一步上涨的信念。投机热情导致了与经济基本面脱节的高估值。
政府对信心的影响:政府努力展现信心和稳定性对投资者情绪的影响。政府干预创造了一种错误的安全感,使投资者依赖官方支持而不是独立分析。
泡沫破裂 —— 2015年中期:在2015年的中期,中国股市的泡沫终于破裂,引发了股价的急剧而迅速的下跌。面对市场的动荡,即便是政府的干预措施也未能扭转局势,导致了广泛的恐慌性抛售、投资者遭受重大财务损失,以及对经济的深远影响。
这场股市泡沫的破裂不仅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它对投资者的信心造成了严重打击,并对整个中国经济的稳定性和健康发展带来了挑战。这一事件成为了对金融市场监管和政府在金融市场中干预作用的深刻反思和重新评估的契机。
2015年中国股市泡沫的经历强调了投机热潮带来的挑战、投资者行为偏差如何影响市场动态,以及政府干预措施在对抗不可持续市场趋势时的局限。这一历史事件凸显了制定和实施有效的监管措施,防止过度投机行为,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完整性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从郁金香狂热、南海泡沫,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再到2017年的加密货币泡沫,历史上一次又一次的金融泡沫都凸显了非理性行为在触发这些事件中的决定性影响。无论是过度自信、盲目从众,还是普遍存在的错失恐惧症,这些例子都清楚地展示了人类心理在泡沫的形成和破裂过程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因此,对投资者和政策制定者而言,识别并深入理解这些行为偏见至关重要,这不仅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金融市场的复杂性,还能有效降低因非理性繁荣带来的风险。
英文原文来源:InsiderFinance Wire,2024.《Market Bubbles and Behavioral Finance: In-Depth Analysis of Historical Episodes》,Clara Yalmanian.
关于Python金融量化
专注于分享Python在金融量化领域的应用。加入知识星球,可以免费获取qstock源代码、30多g的量化投资视频资料、量化金融相关PDF资料、公众号文章Python完整源码、与博主直接交流、答疑解惑等。添加个人微信sky2blue2可获取相关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