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PID参数提高电机响应速度消除电机抖动

本文详细介绍了伺服控制系统的三环控制原理,包括电流环、速度环及位置环,并深入探讨了PID控制器各部分的作用及其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转自:http://blog.csdn.net/leonid112/article/details/8063258


在最近的项目问题中出现了马达抖动的问题,经过近两周的分析,最终将问题的解决锁定在PID的设置上,成功解决该问题。

特记录有关信息如下:

 

  运动伺服一般都是三环控制系统,从内到外依次是电流环速度环位置环。

    1、首先电流环:电流环的输入是速度环PID调节后的那个输出,我们称为“电流环给定”吧,然后呢就是电流环的这个给定和“电流环的反馈”值进行比较后的差值在电流环内做PID调节输出给电机,“电流环的输出”就是电机的每相的相电流,“电流环的反馈”不是编码器的反馈而是在驱动器内部安装在每相的霍尔元件(磁场感应变为电流电压信号)反馈给电流环的。
  2、速度环:速度环的输入就是位置环PID调节后的输出以及位置设定的前馈值,我们称为“速度设定”,这个“速度设定”和“速度环反馈”值进行比较后的差值在速度环做PID调节(主要是比例增益和积分处理)后输出就是上面讲到的“电流环的给定”。速度环的反馈来自于编码器的反馈后的值经过“速度运算器”得到的。
  3、位置环:位置环的输入就是外部的脉冲(通常情况下,直接写数据到驱动器地址的伺服例外),外部的脉冲经过平滑滤波处理和电子齿轮计算后作为“位置环的设定”,设定和来自编码器反馈的脉冲信号经过偏差计数器的计算后的数值在经过位置环的PID调节(比例增益调节,无积分微分环节)后输出和位置给定的前馈信号的合值就构成了上面讲的速度环的给定。位置环的反馈也来自于编码器。
  编码器安装于伺服电机尾部,它和电流环没有任何联系,他采样来自于电机的转动而不是电机电流,和电流环的输入、输出、反馈没有任何联系。而电流环是在驱动器内部形成的,即使没有电机,只要在每相上安装模拟负载(例如电灯泡)电流环就能形成反馈工作。
    谈谈PID各自对差值调节对系统的影响:
  1、单独的P(比例)就是将差值进行成比例的运算,它的显著特点就是有差调节,有差的意义就是调节过程结束后,被调量不可能与设定值准确相等,它们之间一定有残差,残差具体值您可以通过比例关系计算出。。。增加比例将会有效减小残差并增加系统响应,但容易导致系统激烈震荡甚至不稳定。。。
  2、单独的I(积分)就是使调节器的输出信号的变化速度与差值信号成正比,大家不难理解,如果差值大,则积分环节的变化速度大,这个环节的正比常数的比例倒数我们在伺服系统里通常叫它为积分时间常数,积分时间常数越小意味着系统的变化速度越快,所以同样如果增大积分速度(也就是减小积分时间常数)将会降低控制系统的稳定程度,直到最后出现发散的震荡过程,。。。这个环节最大的好处就是被调量最后是没有残差的。。。
  3、PI(比例积分)就是综合P和I的优点,利用P调节快速抵消干扰的影响,同时利用I调节消除残差。。。
  4、单独的D(微分)就是根据差值的方向和大小进行调节的,调节器的输出与差值对于时间的导数成正比,微分环节只能起到辅助的调节作用,它可以与其他调节结合成PD和PID调节。。。它的好处是可以根据被调节量(差值)的变化速度来进行调节,而不要等到出现了很大的偏差后才开始动作,其实就是赋予了调节器以某种程度上的预见性,可以增加系统对微小变化的响应特性。。。
  5、PID综合作用可以使系统更加准确稳定的达到控制的期望。。。

   伺服的电流环的PID常数一般都是在驱动器内部设定好的,操作使用者不需要更改。。。
  速度环主要进行PI(比例和积分),比例就是增益,所以我们要对速度增益和速度积分时间常数进行合适的调节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位置环主要进行P(比例)调节。。。对此我们只要设定位置环的比例增益就好了。。。
  位置环、速度环的参数调节没有什么固定的数值,要根据外部负载的机械传动连接方式、负载的运动方式、负载惯量、对速度、加速度要求以及电机本身的转子惯量和输出惯量等等很多条件来决定,调节的简单方法是在根据外部负载的情况进行大体经验的范围内将增益参数从小往大调,积分时间常数从大往小调,以不出现震动超调的稳态值为最佳值进行设定。。。

  当进行位置模式需要调节位置环时,最好先调节速度环(此时位置环的比例增益设定在经验值的最小值),调节速度环稳定后,在调节位置环增益,适量逐步增加,位置环的响应最好比速度环慢一点,不然也容易出现速度震荡。。。

注:贴一张Lenze电机调节参数图,以方便与本文内容对应查看,理解:

<think>嗯,用户的问题是关于如何调整无刷电机的速度环和角度环PID参数,以消除静止时的抖动并实现平稳运行。首先,我需要回忆一下PID控制的基本原理以及常见的参数调整方法。PID由比例、积分、微分三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的作用不同,参数设置不当可能导致系统不稳定或抖动。 用户提到的是速度环和角度环的双环控制,这可能涉及到串级控制结构,其中角度环作为外环,速度环作为内环。这种情况下,参数调整顺序可能很重要,通常应该先调整内环(速度环),再调整外环(角度环),因为内环的响应速度更快,外环依赖内环的稳定。 接下来,抖动问题可能由多个因素引起,比如比例系数过大导致超调,积分时间过短引起积分饱和,或者微分系数不合适引入高频噪声。需要逐一排查这些参数的影响。例如,如果Kp太大,系统可能会过度反应,造成震荡;如果Ki过高,积分累积过快,可能导致输出突变,产生抖动。 另外,用户提到的引用中提到了动态调整PID参数,根据倾斜角度调整Kp,这可能涉及到自适应控制或者参数自整定的方法。在调整过程中,可能需要实时监控系统的响应,比如通过示波器或数据采集工具观察角度和速度的波形,判断是否存在周期性振荡或突变的尖峰。 还要考虑硬件因素,比如电机本身的机械结构是否稳固,传感器(如编码器)的反馈是否准确及时。如果机械结构存在松动或传感器噪声较大,即使PID参数调整得当,系统仍可能出现抖动。因此,需要建议用户检查机械安装和传感器信号质量。 此外,滤波处理也是一个关键点。速度环和角度环的反馈信号可能含有高频噪声,尤其是微分环节会放大噪声,导致输出抖动。在软件中加入低通滤波器,或者适当调整滤波器的截止频率,可以有效减少噪声对控制的影响。 关于参数调整的具体步骤,可能需要分阶段进行:首先将积分和微分系数设为零,调整比例系数至系统开始出现轻微震荡,然后降低比例系数到震荡消失;接着加入积分环节,消除静差,但需注意积分时间不宜过短;最后加入微分,抑制超调,但要避免引入噪声。 最后,用户的应用场景是静止时的抖动,可能涉及到系统的稳态调节。此时积分环节的作用尤为重要,但也要防止积分饱和。可能需要设置积分限幅或者使用抗饱和算法,比如积分分离,当误差较大时暂停积分,防止过大的积分累积。</think>### 无刷电机速度环与角度环PID参数调整方法 #### 1. **问题分析** 静止时抖动通常由以下原因引起: - **速度环积分过强**:积分项($K_i$)过大导致累积误差快速变化,引发振荡[^1]。 - **角度环微分噪声**:微分项($K_d$)放大传感器噪声,导致高频抖动[^2]。 - **参数耦合**:速度环和角度环的PID参数未解耦,相互干扰。 --- #### 2. **调整步骤** ##### **步骤1:优先调整速度环(内环)** 1. **初始参数设置**: - 设角度环输出为0,仅调试速度环。 - 初始参数:$K_p=0.1, K_i=0, K_d=0$。 2. **比例项($K_p$)调整**: - 逐步增大$K_p$直到电机开始响应但无剧烈振荡。 - 目标:达到稳态速度时无明显超调。 3. **积分项($K_i$)调整**: - 加入$K_i$(例如从0.01开始),消除稳态误差。 - 若出现低频振荡,需降低$K_i$或增加积分时间常数。 4. **微分项($K_d$)优化**: - 加入$K_d$(通常为$K_p$的0.1-0.5倍)抑制超调。 - 注意:需对速度反馈信号进行低通滤波,避免高频噪声放大。 ##### **步骤2:调整角度环(外环)** 1. **初始参数设置**: - 固定速度环参数,设角度环参数:$K_p=1, K_i=0, K_d=0$。 2. **比例项($K_p$)调整**: - 增大$K_p$直到系统能抵抗外力扰动,但避免高频抖动。 3. **微分项($K_d$)核心作用**: - 加入$K_d$(例如$K_p$的0.2-0.8倍)以增强阻尼,抑制角度振荡。 - 公式示例:$$ u = K_p \cdot e + K_d \cdot \frac{de}{dt} $$ 4. **积分项($K_i$)谨慎使用**: - 角度环通常不需要强积分项,否则易导致稳态振荡。 --- #### 3. **抗抖动关键措施** 1. **动态参数调整**: - 根据角度偏差大小动态调整$K_p$,例如: $$ K_p = \begin{cases} K_{p1} & |\theta| < 5^\circ \\ K_{p2} & |\theta| \geq 5^\circ \end{cases} $$ 小角度时降低$K_p$避免过冲。 2. **滤波处理**: - 对角度传感器(如编码器)信号添加低通滤波器,截止频率设为电机机械频率的1/10。 - 示例代码(一阶低通滤波): ```c filtered_angle = 0.9 * filtered_angle + 0.1 * raw_angle; ``` 3. **死区补偿**: - 在控制输出中设置死区阈值(例如±2%),避免电机静摩擦区频繁启停。 --- #### 4. **调试工具建议** - **实时监测**:通过CAN/USB输出角度、速度、控制量波形,观察振荡频率。 - **频域分析**:若抖动频率在100Hz以上,可能是PWM开关噪声;10-50Hz则需优化PID参数。 - **阶跃响应测试**:记录电机从静止到目标角度的响应曲线,调整参数使上升时间<0.2s且无超调。 ---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