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深度优先、广度优先

为什么要有图

前面我们学了线性表和树
线性表局限于一个直接前驱和一个直接后继的关系
树也只能有一个直接前驱也就是父节点
当我们需要表示多对多的关系时, 这里我们就用到了图

图是一种数据结构,其中结点可以具有零个或多个相邻元素。两个结点之间的连接称为边。 结点也可以称为顶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的表示方式

图的表示方式有两种:二维数组表示(邻接矩阵);链表表示(邻接表)。

邻接矩阵
邻接矩阵是表示图形中顶点之间相邻关系的矩阵,对于n个顶点的图而言,矩阵是的row和col表示的是1…n个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邻接表
邻接矩阵需要为每个顶点都分配n个边的空间,其实有很多边都是不存在,会造成空间的一定损失.
邻接表的实现只关心存在的边,不关心不存在的边。因此没有空间浪费,邻接表由数组+链表组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的创建代码实现

图的快速入门案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package Graph;

import com.sun.org.apache.bcel.internal.generic.NEW;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Arrays;

public class Graph {

 private ArrayList<String> vertexList;//存储顶点集合
 private int[][]edges;//存储图对应的邻接矩阵
 private int numOfEdges;//表示边的数目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测试图是否创建成功
        int n=5;//节点个数
        String VertexValue[]={"A","B","C","D","E"};
        Graph graph = new Graph(n);
        //循环地添加顶点
         for(String vertex:VertexValue)
         {
             graph.insertVertex(vertex);
         }
       //添加边  //A-B A-C B-C B-D B-E
        //边的关系没法for循环,只能一个一个加
        graph.insertEdge(0,1,1);//A-B
        graph.insertEdge(0, 2, 1); //
		graph.insertEdge(1, 2, 1); //
		graph.insertEdge(1, 3, 1); //
		graph.insertEdge(1, 4, 1); // B-E
        //显示邻接矩阵
        graph.showGraph();      
    }

    public Graph(int n) {
      //初始化矩阵和veertexList
        edges=new int[n][n];
        vertexList=new ArrayList<String>(n);
        numOfEdges=0;
    }

   //图中常用的方法
    //返回节点的个数
    public int getNumOfVertex()
    {
        return  vertexList.size();
    }
//得到边的数目
    public int getNumOfEdges()
    {
        return  numOfEdges;
    }
//返回节点i(下标)对应的数据 比如,输入0就放回A对应的数据 输入1就放回B对应的数据
public String getValueByIndex(int i)
{
    return vertexList.get(i);
}
//返回v1和v2的权值
public int getWeight(int v1,int v2)
{
    return edges[v1][v2];
}
//显示图对应的矩阵
    public void showGraph()
    {
        for(int []link:edges)//先取一行,再取下一行
        {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link)));
        }
    }

    //插入顶点(传入的是顶点对应的字符串)
public void insertVertex(String vertex)
{
    vertexList.add(vertex);
}
     //添加边
     //weight是边对应的值,V1表示点的下标,即是第几个顶点
     //@param v1 表示点的下标即使第几个顶点  "A"-"B" "A"->0 "B"->1
     //@param v2 第二个顶点对应的下标(这两个顶点之间有连线)
    public void insertEdge(int v1,int v2,int weight)
    {
        edges[v1][v2]=weight;
        edges[v2][v1]=weight;//因为是无向图,所以是一样的
        numOfEdges++;
    }
}

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的深度优先(DFS)算法图解

图遍历介绍

所谓图的遍历,即是对结点的访问。一个图有那么多个结点,如何遍历这些结点,需要特定策略,一般有两种访问策略: (1)深度优先遍历 (2)广度优先遍历

深度优先遍历基本思想
图的深度优先搜索(Depth First Search) 。
深度优先遍历,从初始访问结点出发,初始访问结点可能有多个邻接结点,深度优先遍历的策略就是首先访问第一个邻接结点,然后再以这个被访问的邻接结点作为初始结点,访问它的第一个邻接结点, 可以这样理解:每次都在访问完当前结点后首先访问当前结点的第一个邻接结点
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访问策略是优先往纵向挖掘深入,而不是对一个结点的所有邻接结点进行横向访问。
显然,深度优先搜索是一个递归的过程

深度优先遍历算法步骤
1 访问初始结点v,并标记结点v为已访问(用变量)。
2 查找结点v的第一个邻接结点w。
3 若w存在,则继续执行4,如果w不存在,则回到第1步,将从v的下一个结点继续。
4 若w未被访问,对w进行深度优先遍历递归(即把w当做另一个v,然后进行步骤123)。
5 查找结点v的w邻接结点的下一个邻接结点,转到步骤3。

例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访问顺序: A B C D E

图的深度优先(DFS)算法代码实现

这里韩老师好像写复杂了,建议看看网上其他的方法

   //得到第一个邻接节点的下标w
public int getFirstNeighbor(int index)//传入当前节点的下标,返回第一个邻接节点的下标w
{
    for(int j=0;j<vertexList.size();j++)
    {
        if(edges[index][j]==0)//说明存在下一个邻接点
        {
            return j;
        }
    }
    return -1;//没有找到下一个邻接节点就返回-1
}

  //根据前一个邻接节点的下标获取下一个邻接节点
    public int getNextNeighbor(int v1,int v2)
    {
      for(int j=v2+1;j<vertexList.size();j++)
      {
          if(edges[v1][j]>0)
          {
              return j;
          }
      }
      return -1;
    }

//深度优先遍历算法
 public void dfs(boolean [] isaVisited,int i)
 {
//整个过程中会判断节点是否被访问
//i第一次是0首先我们输出该节点
     System.out.print(getValueByIndex(i)+"->");
//将节点设置为已经访问
     isaVisited[i]=true;
     int w=getFirstNeighbor(i);
//然后以i这个节点进行深度遍历
while(w!=-1)
{
 if(isVisited[w]=false)
 {
     dfs(isVisited,w);
 }
 //如果w节点已经被访问
    w=getNextNeighbor(i,w);
}
 }

    //对dfs 进行一个重载, 遍历我们所有的结点,并进行 dfs
    public void dfs() {
        isVisited = new boolean[vertexList.size()];
        //遍历所有的结点,进行dfs[回溯]
        for(int i = 0; i < getNumOfVertex(); i++) {
            if(!isVisited[i]) {
                dfs(isVisited, i);
            }
        }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的广度优先(BFS)算法图解

广度优先遍历基本思想

图的广度优先搜索(Broad First Search) 。
类似于一个分层搜索的过程,广度优先遍历需要使用一个队列以保持访问过的结点的顺序,以便按这个顺序来访问这些结点的邻接结点

广度优先遍历算法步骤

1 访问初始结点v并标记结点v为已访问。
2 结点v入队列
3 当队列非空时,继续执行,否则算法结束。
4 出队列,取得队头结点u。
5 查找结点u的第一个邻接结点w。
6 若结点u的邻接结点w不存在,则转到步骤3;否则循环执行以下三个步骤:
6.1 若结点w尚未被访问,则访问结点w并标记为已访问。
6.2 结点w入队列
6.3 查找结点u的继w邻接结点后的下一个邻接结点w,转到步骤6。

广度优先举例说明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先访问A,再访问A的下一个邻接节点 B,如果是深度优先,则以B节点开始找B的下一个节点即C,广度优先则是A访问B之后再以A为起始节点访问C,再看A有没有其他邻接节点,看B有没有其他节点,B的C已经被访问了,那么访问E,再访问B的D,退出条件是所有节点都被访问

图的广度优先(BFS)算法代码实现

注意加入我们现在通过A找到了B,下一个判断B的下一个节点C是否和A连接,因为就算C不是B的下一个节点,我们也是要先把与A有连接的节点都遍历一遍

	//对一个结点进行广度优先遍历的方法
	private void bfs(boolean[] isVisited, int i) {
		int u ; // 表示队列的头结点对应下标
		int w ; // 邻接结点w
		//队列,记录结点访问的顺序
		LinkedList queue = new LinkedList();
		//访问结点,输出结点信息
		System.out.print(getValueByIndex(i) + "=>");
		//标记为已访问
		isVisited[i] = true;
		//将结点加入队列
		queue.addLast(i);
		
		while( !queue.isEmpty()) {
			//取出队列的头结点下标
			u = (Integer)queue.removeFirst();
			//得到第一个邻接结点的下标 w 
			w = getFirstNeighbor(u);
			while(w != -1) {//找到
				//是否访问过
				if(!isVisited[w]) {
					System.out.print(getValueByIndex(w) + "=>");
					//标记已经访问
					isVisited[w] = true;
					//入队
					queue.addLast(w);
				}
				//以u为前驱点,找w后面的下一个邻结点
				w = getNextNeighbor(u, w); //体现出我们的广度优先
			}
		}
		
	} 
	
	//遍历所有的结点,都进行广度优先搜索
	public void bfs() {
		isVisited = new boolean[vertexList.size()];
		for(int i = 0; i < getNumOfVertex(); i++) {
			if(!isVisited[i]) {
				bfs(isVisited, i);
			}
		}
	}

图的深度优先和广度优先的区别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深度优先遍历顺序为 1->2->4->8->5->3->6->7
广度优先算法的遍历顺序为:1->2->3->4->5->6->7->8 (层序遍历)

完整代码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6iv9o-WpIaq_l5KTjD_KzQ
提取码:e6xd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