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国内自动化与信息化产业仍有十年以上的产业繁荣;非标自动化业务你离BOSS只差一个认知

自2016年底开始的国内自动化“小阳春”,持续性不断超市场预期;其实,从长期来看,国内自动化和信息化有巨大的需求纵深,并且其经济性、必要性还会越来越强,产业的长期潜力应该是被低估的;我们认为,国内自动化产业仍有十年以上的繁荣。行业格局上,外资从战略进攻转为相持,国产品牌已走过草莽创业阶段,行业的深度国产化,可能到达了新的临界点。我们认为,一批有具备现代化治理的产品公司,有机会成为在细分领域更具全球影响力的大企业


摘要

1.2016年以来自动化需求持续超预期,长期来看,国内自动化与信息化产业仍有十年以上的产业繁荣。国内自动化“小阳春”复苏后仍维持在较景气的状态。长期来看,自动化的需求潜力被低估,体现在:第一、由于人力成本的上升,自动化产线成本的下降,自动化的经济性会越来越好;第二、高端、精密制造只能依靠机器,产业的必要性也会越来越强;第三、信息化逐步深入到制造、服务、物流等领域,自动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可能带来社会生产效率的再提高。我们认为,自动化产业仍有十年以上的产业繁荣。


2. 外企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相持,深度国产化到临界点,行业正在逐步进入大公司时代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从战略性扩张转为相持,其收入、资产、员工都开始出现趋势性收缩;而国产品牌经过十余年迅猛发展,已经打破外资品牌主导的格局,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总体看,国内自动化产业已走过草莽创业阶段,优势公司的竞争优势在扩大。未来,具有现代化治理的产品公司,有更大的概率成长为更大、更具影响力的大企业。


3.海外制造业持续性复苏,实现海外本土化的公司将受益。海外制造业从2017以来强劲复苏,中国一批自动化的元器件、配件企业已经在参与全球分工,海外业务实现了本土化的公司,受益可能会比较明显。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需求恢复低于预期,贸易战可能影响海外业务。

一、外企从战略进攻转为相持,深度国产化到达临界点

1.1国产品牌在各细分领域的竞争力不断加强

工控自动化行业服务于各类制造业,覆盖范围广,大到石油、化工、汽车制造,小到食品、纺织、电子加工。某种程度上讲,自动化产业是中国制造业的“晴雨表”。


国产品牌迅猛发展,早已打破外资垄断。工控自动化外资品牌主要有欧系、美系和日系,过去这些外企长期主导中国市场。伴随国内制造业的发展,国产品牌也在过去几十年快速崛起。大部分国产品牌都在2005年之前成立,经过十余年的积累,多已经在众多细分领域成功打破外资垄断,并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目前,国产品牌市场份额已经达到35%左右。


点击阅读全文预约报名自动化人才峰会




1.2外资从战略进攻转为相持

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近30年的扩张,在2012-2013年左右开始停滞。自改革开放后,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保持着较快的扩张,这一进程大致延续到了2012-2013年左右,在此之前,外资品牌总体表现为业务大致较快的增长,资产与员工规模不断攀升。


但是到2012-2013年之后,经过近10年学习、锤炼和积累的国产品牌,相对于外资品牌的竞争劣势越来越小,加上对用户需求理解更深、响应速度更快等特点,开始在各个细分领域挑战外企,不仅获取了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也大幅降低了中低端市场的产品价格和盈利情况。


大致情况是, 2012-2013年是外资品牌在中国区业务收入的拐点,大部分外企大品牌的收入在此之后低增长甚至负增长,产品市占率不断下降;另外一方面来看,外企在中国市场的固定资产、员工情况总体也呈减少趋势。

外企在华资产规模总体有所收缩。稍滞后于收入下降,外资品牌在中国投入的厂房、设备等生产资料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负增长,或者增长出现停滞。不同于收入的变化,厂房、设备投资的情况更多的体现了企业对中国市场方向性的选择,是企业由于自身在中国市场竞争力减弱而做出的较长期决策,标示着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扩张停滞。


员工规模总体低增速甚至下降。通过外资品牌自动化相关的员工数量负增长或者低增长的情况,可以从另一角度印证外资品牌对中国自动化市场持退宿的态度。其中,欧系、美系品牌员工数量出现了负增长,而日系品牌员工数量维持在较低增速。


1.3国内自动化已走过草莽创业阶段,优势企业快速成长

1.3.1国内自动化产业已经走过草莽创业阶段

国内自动化产业已经走过草莽创业阶段。2003年以前,国内自动化公司主要是一些零星小公司,在2004年到2010年间出现了大约三十家几千万收入的自动化公司,而最近五年,几乎没有一家过四千万收入以上的初创公司。


后期小公司的成长可能面临几个主要难题:第一、全社会创业成本的急剧提高,地租、房租、社会薪酬预期都较十几年前有太大差异,对专利、知识产权的保护也更严格;第二、国内已经成长起来的早期创业企业,已经显著降低了产品价格并压低了行业盈利能力,也形成了自己的产品积累。在新的技术革新还没有出来的情况下,后期的小公司与第一批国产化大公司比没有任何优势。此外,随着国内工业制造业增速的放缓,市场格局趋于稳定,各细分领域的品牌认可度也在形成。


综上,可以判断,国内自动化产业已经走过了草莽创业时期,已具有优势的国产化产品公司,可能有更大的概率做的更好、更大。

1.3.2 国内优势企业比较优势在扩大

国内优势自动化企业仍在扩张。国内优势自动化公司在过去十几年的快速发展中,已经积累了较强的固定资产、强大的应用工程师无形资产,以及细分市场的渠道和应用领域的know-how积累。相比于外资品牌扩张的停滞,国内自动化企业扩张没有停下,近几年,可能还有加速的态势。

二、2016年底以来的复苏仍在延续,自动化与信息化的长期需求潜力被低估

2.1国内自动化行业2016年开始了一轮强劲复苏

2016Q3以来,自动化行业开始了一轮强劲复苏。2012年以来,受累于经济增速回落,自动化行业增速均保持在较低的位置,其中,2012年、2015年出现了负增长,2016年增速为0.6%。但从2016年第3季度开始,国内自动化市场需求快速回升,行业开始了一轮强劲的复苏。

2.2复苏的持续性超预期

自动化的“小阳春”没有停下,持续性超了预期。对于2016年3季度自动化市场的突然复苏,更多的行业参与者与经济界一样,理解为行业的“小阳春”,并没有对其持续性多高的预期。


但是,2016年3季度以来连续5个季度,自动化行业增速是在保持在比较景气的水平(2016Q4至2017Q3行业的季度增速分别为4.0%、11.2%、14.3%、17.4%),增速还在持续扩大。其中,控制相关产品、执行产品增速最先开始恢复,至2017年Q3增速分别达到17.99%、19.76%,其余产品增速从2017Q2开始增速已恢复至两位数。

2.3国内自动化与信息化产业的长期需求潜力被低估

2.3.1自动化产业的经济性会越来越强

自动化最通俗直观的作用是对人工的替代,在这种考量下,其经济性取决于自动化替代掉的人工成本,以及投资自动化产线的成本。


人工成本在近十几年出现了加速上涨,就国内人口结构来看,其长期趋势可能也是持续上涨。同时,自动化器件、系统成本由于国产化等要素影响,造价显著降低。显而易见,自动化应用仅考虑人工成本的经济性的话,回收期也会越来越短。


人力资源成本的提高是长期趋势。生活成本提高、劳动力保障立法完善后倒逼劳动力的成本在提升;我国人口结构变化、人口老龄化后带来的劳动力人口减少,也将导致人力资源成本上升。

随着国产化推进及产业链放量,自动化器件、系统的成本在不断下降在过去10年不到的时间内,外资自动产品有了50%以上的价格下降(企业都通过推出高性能新产品平抑了单产品的价格下降,其实其原有产品的降幅更大)。未来,随国产化替代的加速与产业链放量,自动化系统的总体造价可能进一步下降。


2.3.2在很多领域,自动化的必要性将变得更突出

自动化的必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精密制造、高端制造只能依靠机器;其二,在传统领域,一些劳动强度太大、工作环境太恶劣的工种,也将被替代。


精密制造、高端制造只能机器。在精密制造中,目前对精度的要求达到了um级,甚至nm级,这是单纯依靠人力无法完成的;在高端制造中,一些产品已经要求有上千个配件,同时对各个配件间参数匹配、制造装配过程中对工艺的要求非常高,涉及信息量巨大,需要机器和自动化信息系统才能达到。

2.3.3自动化与信息化融合,可能带来社会生产效率的再提高

自动化和信息化是巨大的系统工程:企业的经营效率是全方位的系统工程,即使不考虑企业在技术/工艺水平、销售/渠道力量、战略决策差距的差异,制造装备的自动化水平、生产流程与作业管理、贯穿设计制造到物流配送全流程的供应链,都极大地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效率。

信息化能够极大的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信息化使企业能够更系统的利用内部不同层级的数据,有助于企业对资源更优化利用,从而带来更高的产能、设备利用率以及更低的能源消耗。提升企业生产效率。

信息化在服务领域的经济性更加直接,也很可能普及的更快、更彻底。同制造环节自动化能够降低员工数量提高劳动产出并最终带来直观、直接的经济效益一样,服务业领域的信息化也可以降低人工使用同时并带来更便捷、高效且无歧视的服务。近几年,服务领域的信息化在悄然发展,如医疗服务信息化、点餐付费信息化、售票服务、旅游信息化等。


非标自动化业务你离BOSS只差一个认知

来源:铁匠招聘


为什么方案交出去后常常会石沉大海?为什么方案反复多次修改,却总也不能让客户满意?为什么设备交到客户处后还要修修改改,总也不能验收?为什么设备在客户工厂调试了几个月最后还是被退回来了?

为什么设备款到最后很难收回来?为什么你付出了很多也得不到客户的认可?造成这些问题的因素很多,归根结底:你的设备(方案)不能满足客户需求,不能让客户满意!没有充分了解客户的需求是其中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将从技术角度(非商务)探讨非标设计如何了解客户真实需求。

一、非标设计的概念及需求特点

1、多样性和不确定性。

      完成同样的任务,有多种不同的实现方法。不同的客户考虑的侧重点不同,需求就有很大的差异。A客户认为好的方案,不一定满足 B 客户的需求。有的客户看重设备的主要性能,设备价格可适当偏高。有的客户比较重视价格,在基本满足使用性能的基础上希望能省则省。

2、创新性.。

      一般来说,非标设备是市场上无法买到的能完全满足需求的设备。设备提供商必须全新开发,有一个从无到有的创新过程。但要注意,创新不等于拍脑袋搞发明创造,恰恰相反,非标设计是在成熟结构原理的基础上,通过不同的结构组合来实现所需的功能。

3、定制性。

      非标设备是先有需求,后有产品。这是与标准设备和其它标准件贸易的最大区别。标准设备是设备提供商根据市场需求,先将设备设计制作出来,设备的功能、性能已经确定下来。业务人员将开发好的设备主动推销给特定的需求方。非标设备则是根据用户要求提供个性化设备产品和服务。

4、开发周期短。

      非标设备大多是辅助设备,不同于主要制程设备。制程设备(大多为标准备)在规划之初就提出采购需求,而非标设备往往是用户产能爬坡,遇到瓶颈时提出的设备改造需求,一旦需求提出,给出的交货期会很短。

5、价格差异大。

     不同的方案价格差异较大,采用不同的零配件,也影响设备的价格。采纳什么方案很大程度取决于客户的侧重点和综合评估。

6、售后服务。

    售后服务也是非标设备提供商要考虑的一个因素。客户自身具备的自动化技术实力不同,对设备提供商的依赖程度有很大的差异。

7、风险较高

     相较于标准设备,非标设备开发的风险较高。一方面取决于设备提供商的技实力,另一方面取决于对需求的评估。评估越充分,风险越小,反之风险越大。


二、全面了解客户需求的重要性

了解客户需求是项目展开的第一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1、只有充分了解客户需求才能制作出客户满意的设备。

    客户的需求是非标设计的依据和目标,也是设备交付后的验收标准。脱离客户的具体需求,凭经验,拍脑袋不可能设计出客户满意的设备,这是非标设计的特点所决定的,你认为好的方案不一定是最适合客户的。

2、减少方案反复修改过程,才有可能做到“一次性把工作做好”。

      对客户需求了解要做到全面、细致、深入,否则会造成设计方案的缺失,一旦需求有化,方案就得相应修改。方案的反复修改不仅会浪费时间,而且会影响工程师的士气。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快人一步,赢得商机。

     在客户需求还不是很清晰的时候,积极主动与客户沟通,并协助客户理清思路,抢在竞争对手之前消化客户需求,提出解决方案,就会站住“先入主”的优势,赢得商机。

三、客户的真实需求的涵义

1、真实存在的客户需求

    客户是真实的,需求是真实的。避免给他人做嫁衣,对方要的是你的方案,而不是真正要下单给你。不了解真实情况,往往成为别人的‘免费打工仔’。这种情况在接“二手单”时比较常见。通过与终端的客户沟通交流,到客户生产现场考察就很容易分辨清楚了。对于不让与终端用户直接接触的“中间商”给出的所谓需求,最好是直接拒绝。理由一是需求可能是虚假的,理由二即使需求是真实的也是不完整的,给后续的工作带来无尽的麻烦。

2、客户的需求的具体内容(本文重点讨论的内容)。客户想要的是什么,要满足什么要求,要达到什么标准。

3、客户需求的侧重面和个性化需求。

      不同的客户对需求都有各自的侧重面,有的侧重设备功能,有的侧重于设备价格,有的侧重于使用性能,有的侧重交期。侧重面不同,形成客户不同于其它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这些需求一般不会明确写在技术合同中,只能通过沟通来了解。类似于销售行业 “客户定位”。

4、客户投入的可能性和需求数量。

      虽然看起来是商务沟通的事项,但从技术角度也可作出一些判断。如投入回收期过长(如两年以上),则客户投入可能性比较小,如投入回收期在半年以内,则投入的可能性较大。根据客户的总产能需求(或订单预期),需求设备的产能(或 C/T),可以估算出所需设备的大致数量。


四、客户需求内容与分类主要内容(举例)

1、设备功能要求;产能要求,良率要求

2、节省人力,导入时间,设备价格,

3、控制要求,布线要求,操作方便性,外观要求,空间要求

4、设备适用性,安全性,维护保养,备品采购,技术支持

5、标准件选用(指导品牌)及其它要求。

设备需求分类

1、显性需求:

     客户很明确提出的需求统称为显性需求,对于显性需求设备供应商要与客户沟通的是这些需求的合理性。这些需求既包含设备主要功能参数,也包含其它辅助功能要求和客户个性化的要求。这些无疑是最重要的,必须要满足的。这些需求要尽可能数据化,不能数据化的也要描述清楚,不产生产歧义。

2、隐形需求:

     客户没有明确提出来但根据设备通用规范或者行业规范必须满足的要求则称为隐性需求。包括安全的(操作安全,防呆,连锁装置),防尘防爆,防静电,外观形状和颜色,材料使用,噪音,使用环境,人因工程等。有些要求往往容易被忽视,要通过与客户沟通,明确是否需要。对隐形需求的了解不仅要有非标设计的经验,还要对相关行业的制造规范和标准有一定的了解。


五、客户特点分类

1、依赖型

     本身设备技术实力不足,无专门自动化部门。项目负责人由生产单位(生技或设备管理人员)或是工程人员、IE 等相关专业人担当。这类公司提出需求比较粗略,一般只提出要实现的功能,其它需求不具体。对设备提供商依赖度较高,只注重最终结果,方案阶段没有太多的主见。这类型客户配合比较积极,你要什么资料,他就按你的要求提供,但比较杂乱无序,须设计工程师自己去梳理。这类客户的需求要设备提供商具备较好的经验,将各种需求仔细梳理出来。

2、主导型

      客户项目负责人本身有自动化设计的经验,对现场制程和设备也比较了解,有些在需求提出之间已有有设备的初步方案或改造的经验。这类客户对设备需求提的比较具体和全面,甚至对设备的具体细节都有明确的要求,但忽视产品的制程,忽视设备功能性需求。(其实更像是方案确定后,制定的设备技术规范)这类客户往往配合性会差一些,自认为该提供的资料都已提供。会把自己的构想强加给设备提供商。尽管这类客户项目负责人比较有责任心,设备供应商也要全面了解现场客户需求,作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

3、善变型

     初步接触时,对需求有一定的认识,但具体如何实现比较模糊。随着与设备供应商不断接触,才逐步形成自己的观点。这类客户比较反复,其需求不是一次性提出,而是随着了解的深入不断增加新的要求。这类客户常常会把不同供应商的方案或结构变成自己的需求来要求其他的供应商。无论哪一种类型的客户,设备供应商必须按照自己的规范要求,全面了解客户的需求,切不可偏听误信。

六、需求误导

      在与客户沟通的过程中,要识别一些客户的误导性需求,才能更好地了解客户的真实的需求。

1、不差钱

      客户在需求提出之初,比较重视设备本身的性能要求,既要产能高,又要节省人力,还要适应性广万能设备)。还特别说明是钱不是问题。当你把方案做好后,客户又嫌你价格太高,要求你修改方案。(请记住,任何一个老板,都会考虑投入的经济效益,更没有人愿意做“冤大头”。

2、夸大需求数量

    基于客户对自身订单的不确定,或者是为了增加对设备供应商的吸引力,还有就是为了压低设备的价格,往往会夸大需求数量。

3、只找了你一家评估,你能做就给你做了。

     客户为了寻求更优的方案,更低的价格,更好的服务,一般来说都会找三家以上进行评估。但担心供应商配合热情不高,会说出“善意的谎言”。

4、只有能用就行了,其它无所谓。

     客户在需求很急,但又希望较低的价格时,往往会提出这样的要求。但到了交货的时候,该要求的都会要求修改。

七、为什么会出现客户需求反复

     1、客户本身对自己需求不是很清晰。客户本身对自动化设备不是很了解,只是因为人力成本的压力或上级主管的压力,基于减少人力而提出的需求。需求的评估不是很充分,具有被动性、试探性。

      2、客户方相关人员(使用者,工程人员,设备调试人员,采购人员,IE,各级主管)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认知不同,同样的方案会有截然不同的看法。面对客户不同的人,就会收到不同的反馈意见。

      3、供需双方商沟通有偏差,理解有差异。问题主要出在沟通和表达方式上,表达不够精准,导致理解上的偏差。尽可能采用数据化和规范的工程语言是避免这类问题的最佳途径。


八、技术沟通的几个阶段(参考,设备供应商可制定标准规范)

(一)准备阶段

     1、与业务人员初步沟通,设备需求信息往往是从业务人员处获得。与业务人员沟通至少要获得以下信息:设备的基本功能要求,客户提供的资料,客户的基本信息,联络窗口和联系方式等。

      2、根据初步需求信息,查阅相关项目资料,了解公司内部类似的设备或可作为借鉴的资料。网上查阅相关设备资讯和行业规范。

     3、初步方案构想,开发周期及价格预估(仅作为与客户正式沟通时心里底)。

      4、联系客户,初步确认相关需求。

      5、约定到客户处进一步沟通时间和相关事项。

(二)会议沟通

      1、会议沟通是很重要的沟通形式。项目重大事项的确认或变更最好以会议的形式来进行。

      2、会议议程应按事先准备好的事项进行。重点详细了解客户设备需求,非方案检讨。

       3、会以记录是会议的输出重要形式,指定专人详细做好会议记录,会议结束后,双方与会人员要签字。

会议记录一式两份,双方各持一份。或扫描后通过邮件传给相关人员。

(三)现场察看:

     可安排在会议中途进行。现场要了解以下信息(不限于)

     1、设备放置位置,场地空间大小,相关设备设备型号,关键尺寸。

     2、现有作业模式,实现方法,制作工艺,工装夹具,人力,现有产能,现场测试 C/T,制程瓶颈。

     3、设备维护人员(使用能力评估),相关自动化设备的使用情况,以往改造情况,客户大致构想

     4、物流通道,电梯,吊装设施,地面载荷,电源,气压。

(四)会议总结

    1、对前面讨论事项逐条进行确认。

   2、确定双方对接窗口(姓名、联系方式)和职责。

    3、明确客户要供产品样品(含数量)及图纸,周边设备尺寸及型号规格,场地layout 等。

    4、方案说明书的提供时间。

    5、下次方案检讨的时间。

    6、方案书及方案检讨

九、有效沟通

      1、沟通形式电话、微信(建项目群)、邮件、会议(会议记录)。沟通结果要留下记录。重大需求变更要有正式的变更程序。

       2、沟通的及时性有问题要及时沟通和反馈。不清楚或有疑问要及时与客户沟通,对客户的反馈和建议要及时回复。、统一的窗口和口径指定统一的联络窗口,一般由项目负责人担任。对客户提出问题要现在内部充分检讨形成统一的意见后回复。

       3、沟通的态度.①本着服务好客户的心态.。沟通的目的都是为了充分了解客户的需求,更好的服务于客户。②不卑不亢。在客户面前既不能唯我独尊,固执己见,又不能低三下气,毫无主见,任人摆布。既要积极主动,展示技术实力,又要尊重客户,倾听客户的声音。③实事求是 。对待问题要实事求是,不能口是心非,当面不沟通,背后不执行。④数据说话。与客户沟通,尽量客观准确,用数据说话。

十、需求输出

      合同签订之前的沟通过程,是了解客户需求的过程,也是客户需求形成的过程,最终达成的结果才是客户的真实的需求。

      1、通过多次多种形式的沟通,基本上了解的客户的详细需求。客户需求以客户正式采购合同(或采购技术规范)为准。


      2、无论以什么形式沟通的结果,都必须补充到正式采购合同文件中才有意义。正式采购合同才是设计的依据,验收的标准,具有法律约束力。

      3、需求的变更必须按照规范的流程进行,变更的内容要体现在正式采购合同中或作为合同的附件。



非标自动化行业的兄弟们,你们是否有遇到顶层设计的不够完善,而常常为那0.01毫米煞费苦心;也常常因为一颗螺丝长了1毫米而火花四溅。将此文分享给最需要的人



人工智能赛博物理操作系统

AI-CPS OS

人工智能赛博物理操作系统新一代技术+商业操作系统“AI-CPS OS: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分支用来的今天,企业领导者必须了解如何将“技术”全面渗入整个公司、产品等“商业”场景中,利用AI-CPS OS形成数字化+智能化力量,实现行业的重新布局、企业的重新构建和自我的焕然新生。


AI-CPS OS的真正价值并不来自构成技术或功能,而是要以一种传递独特竞争优势的方式将自动化+信息化、智造+产品+服务数据+分析一体化,这种整合方式能够释放新的业务和运营模式。如果不能实现跨功能的更大规模融合,没有颠覆现状的意愿,这些将不可能实现。


领导者无法依靠某种单一战略方法来应对多维度的数字化变革。面对新一代技术+商业操作系统AI-CPS OS颠覆性的数字化+智能化力量,领导者必须在行业、企业与个人这三个层面都保持领先地位:

  1. 重新行业布局:你的世界观要怎样改变才算足够?你必须对行业典范进行怎样的反思?

  2. 重新构建企业:你的企业需要做出什么样的变化?你准备如何重新定义你的公司?

  3. 重新打造自己:你需要成为怎样的人?要重塑自己并在数字化+智能化时代保有领先地位,你必须如何去做?

AI-CPS OS是数字化智能化创新平台,设计思路是将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无缝整合在云端,可以帮助企业将创新成果融入自身业务体系,实现各个前沿技术在云端的优势协同。AI-CPS OS形成的字化+智能化力量与行业、企业及个人三个层面的交叉,形成了领导力模式,使数字化融入到领导者所在企业与领导方式的核心位置:

  1. 精细种力量能够使人在更加真实、细致的层面观察与感知现实世界和数字化世界正在发生的一切,进而理解和更加精细地进行产品个性化控制、微观业务场景事件和结果控制。

  2. 智能:模型随着时间(数据)的变化而变化,整个系统就具备了智能(自学习)的能力。

  3. 高效:企业需要建立实时或者准实时的数据采集传输、模型预测和响应决策能力,这样智能就从批量性、阶段性的行为变成一个可以实时触达的行为。

  4. 不确定性:数字化变更颠覆和改变了领导者曾经仰仗的思维方式、结构和实践经验,其结果就是形成了复合不确定性这种颠覆性力量。主要的不确定性蕴含于三个领域:技术、文化、制度。

  5. 边界模糊:数字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不断融合成CPS不仅让人们所知行业的核心产品、经济学定理和可能性都产生了变化,还模糊了不同行业间的界限。这种效应正在向生态系统、企业、客户、产品快速蔓延。

AI-CPS OS形成的数字化+智能化力量通过三个方式激发经济增长:

  1. 创造虚拟劳动力,承担需要适应性和敏捷性的复杂任务,即“智能自动化”,以区别于传统的自动化解决方案;

  2. 对现有劳动力和实物资产进行有利的补充和提升,提高资本效率

  3. 人工智能的普及,将推动多行业的相关创新,开辟崭新的经济增长空间


给决策制定者和商业领袖的建议:

  1. 超越自动化,开启新创新模式:利用具有自主学习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动态机器智能,为企业创造新商机;

  2. 迎接新一代信息技术,迎接人工智能:无缝整合人类智慧与机器智能,重新

    评估未来的知识和技能类型;

  3. 制定道德规范:切实为人工智能生态系统制定道德准则,并在智能机器的开

    发过程中确定更加明晰的标准和最佳实践;

  4. 重视再分配效应: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冲击做好准备,制定战略帮助面临

    较高失业风险的人群;

  5. 开发数字化+智能化企业所需新能力:员工团队需要积极掌握判断、沟通及想象力和创造力等人类所特有的重要能力。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创造兼具包容性和多样性的文化也非常重要。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和 人工智能,像君子一般融合,一起体现科技就是生产力。


如果说上一次哥伦布地理大发现,拓展的是人类的物理空间。那么这一次地理大发现,拓展的就是人们的数字空间。在数学空间,建立新的商业文明,从而发现新的创富模式,为人类社会带来新的财富空间。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区块链,是进入这个数字空间的船,而人工智能就是那船上的帆,哥伦布之帆!


新一代技术+商业的人工智能赛博物理操作系统AI-CPS OS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将进一步释放历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积蓄的巨大能量,并创造新的强大引擎。重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各环节,形成从宏观到微观各领域的智能化新需求,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引发经济结构重大变革,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实现社会生产力的整体跃升。



产业智能官  AI-CPS


用“人工智能赛博物理操作系统新一代技术+商业操作系统“AI-CPS OS”: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在场景中构建状态感知-实时分析-自主决策-精准执行-学习提升的认知计算和机器智能;实现产业转型升级、DT驱动业务、价值创新创造的产业互联生态链


长按上方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AI-CPS,更多信息回复:


新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新产业:智能制造”、智能金融”、“智能零售”、“智能驾驶”、智能城市新模式:“财富空间“工业互联网”、“数据科学家”、“赛博物理系统CPS”、“供应链金融”


官方网站:AI-CPS.NET



本文系“产业智能官”(公众号ID:AI-CPS)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产业智能官(公众号ID:AI-CPS推荐的文章,除非确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与您共同协商解决。联系、投稿邮箱:erp_vip@hotmail.com





  • 0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