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词辖域扩张和收缩律的8个等价式 根本理解

博客探讨了量词逻辑中的等价转换,特别是5)∀xA(x)→B⇔∃x(A(x)→B)和6)∃xA(x)→B⇔∀x(A(x)→B)这两条,通过囚犯与牢房的实例解释了其含义。5)表明群体中有特定个体满足条件,而6)强调所有个体都满足条件。最后,7)和8)说明量词位置不影响表达式的真实性。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最简单的4个:

1)∀x(A(x)∧B)⇔∀xA(x)∧B
2)∀x(A(x)∨B)⇔∀xA(x)∨B
3)∃x(A(x)∧B)⇔∃xA(x)∧B
4)∃x(A(x)∨B)⇔∃xA(x)∨B
显然,谓词B不含约束变元,因此量化x的辖域无法约束B(对B没有实质影响)。即B在不在辖域(括号)内都一样。

最难理解的2个:

5)∀xA(x)→B⇔∃x(A(x)→B)
6)∃xA(x)→B⇔∀x(A(x)→B)
单纯想要转换不难,只需要套用下面3个公式即可,①②为量词否定转换律,③为蕴涵等价式:
①┐∀xA(x)⇔∃x┐A(x)
②┐∃xA(x)⇔∀x┐A(x)
③p→q⇔┐p∨q
PS:如证5)时,第一步先将∀xA(x)视为前件p,B视为后件q,进行等价转换为析取式,再进一步推导。
5)和6)难在理解,下面进行解释:

设个体域为囚犯,A(x):x呆在牢房,B:牢门被开。

那么5)左式∀xA(x)→B翻译为
“若把所有囚徒都在牢房,那么牢门被开”
描述的是一个现象,潜台词是这所有囚犯中肯定有会开锁的;
而右式∃x(A(x)→B)翻译为
“有这么个囚犯,把他关进去,牢门就开了”
大白话就是的确有那么个囚犯会开锁,虽然具体多少个我不知道。

前者指群体中满足条件的有n个(1<n<=all),而后者指存在这样的个体,故两个蕴含式意义相同,5)解释完成。

同样地,6)左式∃xA(x)→B翻译为
“只要存在囚犯呆在牢房里,那么牢门被开”
描述的是一个现象,潜台词这批囚犯各个都能开锁;
而∀x(A(x)→B)翻译为
“对于所有的囚犯个体,住进牢房就意味着牢门打开”
其实就是所有囚犯都会开锁。

前者在说1个现象(有囚门则开),而后者阐述了这个现象的本质原因(因为人人都会开锁)。两个蕴含式本质上意义一致,6)也解释完成。

5)6)学习感想:我们知道,一个本质原因(充分必要条件)和结果是可以互相推导的。当我们深刻理解时,往往是通过语义逻辑来理解,而不是通过冰冷、抽象的公式推导。这就是5)6)难以理解的原因,因为深刻理解往往需要模拟现实情况,此时会发现2个反直觉的地方:①左式是充要条件,右式是结果,描述的角度不同,感觉好像不一样啊?②思维太跳跃了,不能直觉地把结果和充要条件连接起来。但是别忘了,这是离散数学的世界,能互推,那就是一回事。

最后2个:

其实很好理解,无论量词贴近A(x)还是在括号外,对x的约束效力没变,因此相等:
7)B→∀xA(x)⇔∀x(B→A(x))
8)B→∃xA(x)⇔∃x(B→A(x))
证明只需要用到蕴涵等价式,把量词移到外面即可。

最后,我想可能有人有疑问,为什么5)6)的量词变了,而7)8)的量词没变。蹊跷就出在在进行蕴涵等价变换时,5)6)的量化式是作为前件q运算的,在转变为析取式时取了反,根据上面提到的证明所必要的量词否定转换律①②,量词就发生了变化;而7)8)的前件是B,量化式作为后件在蕴涵等价时没有进行取反操作,因而没有变化,量词还是那个量词。

  • 104
    点赞
  • 147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0
    评论
评论 10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