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什么是产品思维

关于“产品思维”这个概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今天我也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通过分析,我觉得产品思维必须包含三个点:洞察用户、快速迭代产品、商业价值、不断学习。

洞察用户

  1. 将用户放到第一位
    没有用户就无所谓产品,没有产品就无所谓产品思维。
    任何新产品的出现都是为了解决之前的产品无法满足的需求或者之前没有满足需求的产品空缺。一个好的产品容易引起“自传播”,不断带来新的用户。但如果连用户的基本需求都无法满足,那就谈不上将用户放在第一位了。所以,一定要了解用户的需求,或者说选定产品的用户群。了解用户的“痛点”才能真正开发出受欢迎的产品。

    举几个例子,同样做社交和社区,各大主流产品的切入点各有差异:
    1.微信满足的是通过移动端实时沟通无障碍的痛点需求,同时提供语音和视频对话的痒点需求,还能满足用户展示自我、获取收益的兴奋点需求。
    2.陌陌满足的是基于地理位置寻找附近的陌生异性并与之交流的痛点需求,同时提供基于兴趣爱好匹配的方式用以破冰搭讪的痒点需求,还能满足用户窥视陌生异性生活、工作、学习的求知欲,以及“约”的兴奋点需求。
    3.豆瓣满足的是观影、读书前参考认知,以及之后发泄欲的痛点需求,同时提供基于三观一致结识朋友的痒点需求,还能满足用户用户针对文艺类作品评分和表达意见的兴奋点需求。

    要有好的用户体验。如果用户没有感受到良好的体验,自然会慢慢对这个产品失去兴趣,或者很快地转移使用其他体验更好的产品。

  2. 善于引导和发展用户
    以早期的知乎为例,首先以邀请制的方式邀请一些行业内有着丰富经验的用户进行内容产出,形成产品的独特性。那个时期用户可以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工作十年的警察发表对犯罪的理解,并且通过自己亲历的活生生的案子对犯罪心理进行抽丝剥茧的解读。读者看到后大呼过瘾,而这样的内容在其他地方也是看不到的。知乎同时满足了发表者表达欲的需求和读者获取新知、了解更大的世界的需求。

  3. 了解用户,站在用户的视角上看问题
    用户的认知分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微观的。这包括用户画像、用户场景和用户心智。我们要说得出来用户是什么样的人,性别、年龄、籍贯、文化程度、生活和工作状况,等等。基于这些基础特征,再做进一步推断,他会遇到什么样的场景,以及在这个场景下,他会如何考虑问题。
    第二个层面是宏观的,需要对用户群体进行拆解分层。大多数产品都可以从各种不同维度区分用户:对于社交产品来说,有流量用户和付费用户;对于电商产品来说,有喜爱游戏和二次元的宅男用户,以及喜爱健身和运动的男性用户。从产品的生命周期来看,用户也是可以拆分的,同一个用户会经历接触产品、注册产品、新手、老用户、流失等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他们的产品需求和预期都是有天壤之别的。
    开发产品一定不能闭门造车,自己的想法绝对不能替代用户的想法。需要大量地去接触和了解不同类型的用户并站在用户的角度分析问题,甚至可以自己去亲身体验。

在点我达做外卖配送产品时,我们遇到过这样一件事。平时工作日,产品经理、程序员和设计师都在反复测试外卖配送的流程,其中的一个步骤是,接到订单后有一句特别嘹亮清晰的播报声音:“您有新的外卖订单,请注意查收。”这个播报声音在手机中是强制最高音量,连续播放4次,并且不可手动打断。这个声音在办公室里此起彼伏,从不间断,对想安心工作的同事来说不胜其扰。
于是产品经理跟设计师讨论这个强制功能的必要性。是不是至少可以手动打断,或者可以手动降低播放音量?看起来,用户体验至少是没有折损的,似乎没有太大问题。
有人提出,还是要去现场看一看。大家穿上配送员制服,骑上电瓶车,去跑了几单,很快就达成了共识:维持原状是更佳的做法。
实际的场景跟办公室的环境差别巨大,同事们是坐在安静舒适的办公桌前,手机平放在桌子上,而外卖员是在嘈杂的街道上,大多数情况是在路上或者在饭店里走动。如果声音可以调低,或者不是连续播放4次,或者可以打断,那么外卖员就很可能错过订单,或者因为走动的时候误触打断播报,这样造成的损失对用户来说是巨大的(取餐晚点和送餐晚点,都要面临惩罚),而声音比较吵,在外卖员的日常环境中并不重要,甚至不存在。

  1. 了解用户心理
    客观环境和社会环境是外部因素,用户的心理状态会受这些外部因素影响而变化。用户心理状态的变化,是我们设计产品时更需要重点关注的课题,我们把用户在特定心理场景下的状态,称为心流。

我当初参与上门美甲项目时有一个很深的感触,许多美甲店开在商场里,之所以愿意付高昂的店租费用,是因为有一类美甲用户总会来。这类美甲用户与那种每个月会固定美甲两次的用户不同,她们对美甲的诉求不像理发一样是规律的日常项目,而是将美甲视为“逛街”心流的一部分。
商场中的餐厅、饮品店、服装店、超市、娱乐设施,以及美甲店,它们构成了一个整体。商场中的大部分人,在这个场景中已经有了“逛街”心流,每次逛街,要逛几个服装店,要吃顿饭,要做一次美甲,都成了相对固定的项目,她们的心理状态是“娱乐”“休闲”,而非目的性很强的“要吃到什么”“要买什么”“要做什么美甲样式”。正因为有“逛街”这样的场景,才让用户对这些项目有了关联度和诉求。脱离开这个场景,也许用户压根儿就没有强烈的诉求了。也正因为如此,上门美甲对于这些人来说,就是企图硬生生拆走其中的一项,对用户来说是有极大的转移成本的。
有时我们会疑惑,为什么旅游景点的游客总是愿意大手大脚地花钱。哪怕同样的饮料、同样的食物、同样是义乌生产的纪念品,游客都毫不在意,愿意用几倍甚至十几倍的价格购买。除了“不能白来一趟”的心理外,更多的正是“我正在旅游”这个心流决定的。既然已经支出了高昂的出行和住宿费用,既然已经在这样的状态下了,那何必再纠结这点小钱,出来玩就是要开心的……在这种心态下,游客对大多数消费的心理阈值就潜移默化地提高了,需求会随着场景的变化而变化。

  1. 不要做一个大而全的产品。不能为了满足所有用户的需求做出一个庞然大物,不能做出最终影响各种用户体验的产品。

快速迭代产品

在充分掌握用户需求的情况下,应该尽快迭代以让用户尽快体验到更好的产品,不断扩大用户群体,产生更多的商业价值。如果产品不迭代,那就是做一次性的项目而已。

张小龙:大胆试错是基于对产品有足够理解、对人性和社会有足够把握,才去做的尝试,而不是茫无目的的行为。

为了快速迭代产品,有时候需要协调多方资源。这个在小公司应该不会很明显,但是在大厂里面能够协调多方资源,增强自身的产品满足用户的能力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大到不同产品线之间的相互协同,小到开发资源的争取。处处体现了这方面的协调能力。

商业价值

如果一个产品不能给一个企业带来商业价值,那就有点“耍流氓”了。
产品负责人应该时刻记住产品的开发迭代其目标是为了提升产品的商品价值,给企业带来利润。一个无法产生商业价值的产品必然是短命的,毕竟产品维护是需要金钱去支撑,如果产品运行无法维持,最终会伤害用户。

不断学习

这个非常重要,社会在不断发展,技术在不断进步,用户的思维方式和需求也在不断改变,作为一个产品负责人,必须不断学习,学到更多的知识体系,才能真正洞察用户,才能很好地组织迭代产品,才能不断创造商业价值。

【参考】

  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1598466491813267&wfr=spider&for=pc
  2. http://www.woshipm.com/pmd/610976.html
  3. https://blog.csdn.net/jackyrongvip/article/details/99718874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