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为管理之道
文章平均质量分 89
深度学习和分析华为的管理之道,源于华为的《熵减》《以奋斗者为中心》等50多本著作
常耀斌
CTO,AI科学家。2024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发行《大数据架构之道和项目实战》《AI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深度学习和大模型实战》
展开
-
AI如何赋能数字化转型?
《AI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经营、营销、运营、产品、技术和组织六大战略规划,集 20 个知名企业成功转型案例和 20多种最前沿的 AI 理念,以及作者在华为的 IPD 管理实战,全面阐述经营实践,提炼产品精髓,萃取数字要素,为企业管理者和数字化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让战略支撑企业做正确的事,让流程支撑企业正确地做事。数字化转型可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指对企业拥有的独特的、长期性的、强有力的资源和能力,使其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具有优势,并以此获得相对于竞争对手更好的市场地位、更高的利润和更多的客户。原创 2024-10-11 12:39:51 · 1208 阅读 · 2 评论 -
读书,可以遇到更好的自己!
读书,就是使你拥有打破人生边界的底气,积累不断超越自己的资本。一个人越是想要精进,越需要书本的沉淀,和文化的加持。你只有不停地读书,才能不断提升自我,把人生的方向掌握在自己手里。原创 2024-07-28 12:39:02 · 1582 阅读 · 0 评论 -
学习华为熵减模型:激发组织活力(系列之三)
任总杭州讲话:华为公司怕平衡,要把奖励和机会向成功者、奋斗者、业绩优秀者倾斜,大胆倾斜。我们要拉开差距,后进者就有了奋斗的方向和动力,组织才会被激活。原创 2025-01-17 17:51:40 · 2828 阅读 · 0 评论 -
学习历史智慧:刘邦识人用人
刘邦到底是怎么用人的?百家讲坛主讲人王立群在一次演讲中,把刘邦的用人之道概括为“五个一”:一双好眼睛,一对好耳朵,一个好头脑,一支好队伍,一副好心态。转载 2024-12-27 11:52:39 · 441 阅读 · 0 评论 -
认知突破,才是成长的关键
认知比能力重要,平台比能力重要。决定人生质量的,是选择,选择背后是认知,认知背后是进化。进化的最佳途径是多读书,多经历苦难和挫折原创 2024-07-27 11:58:27 · 928 阅读 · 0 评论 -
学习华为变革管理:管理制度创新(系列之一)
华为崛起两大因素就是制度创新组织文化。第一点,制度创新是在1996年开始编写的《华为基本法》,这是一个崭新的制度设计。这个制度设计就是劳动者加资本人的双栖制度。华为员工的年收入平均之和与股东分红的比例是3:1,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制度试验。第二点,华为的文化创新,华为的文化就是“以客户为中心”。西方公司为什么在30年与华为的竞争中逐渐走向衰落?就是对客户傲慢,价格高还服务不好。原创 2024-12-25 11:11:31 · 3446 阅读 · 0 评论 -
AI新书推荐:深度学习和大模型原理与实践(清华社)
《深度学习和大模型原理与实践》,本书特色在于其深入浅出的理论知识讲解与丰富的实战案例分析。从深度学习的基础概念到复杂的神经网络架构,从PyTorch 编程基础到前沿的Transformer 模型,每一章节都旨在帮助读者构建扎实的理论基础,并提供实际操作的技巧和经验。原创 2024-12-23 16:18:39 · 1073 阅读 · 0 评论 -
学习华为奋斗文化:文化驱动活力(系列之二)
2006年,华为的成长有所突破,任正非却提醒员工居安思危:“繁荣的背后,都充满危机,这个危机不是繁荣本身必然的特性,而是处在繁荣包围中的人的意识。此后,华为管理制度的实施和变革,基本上都是依据《华为基本法》来进行,员工的行为方式也受到这一法则的影响,作为企业文化的总结性纲领,它为所有的华为人提供了行动上指引。任正非说,“不能为客户创造价值的部门为多余部门,不能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流程为多余流程,不能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人为多余的人,不管他多么辛苦,也许他花在内部公关上的力气也是很大的,但他还是要被精简的。原创 2024-12-25 14:44:10 · 1563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