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HTTP状态码的使用

作者:老王

HTTP状态码很重要,可是现在的Web开发者很少注意它,结果出现了很多误用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即便是在很多成熟的Web框架中,也随手就能找到很多错误使用的例子,看如下取自CakePHP的代码:

function view($id = null) {
    if (!$id) {
        $this->Session->setFlash(__('Invalid Article.', true));
        $this->redirect(array('action'=>'index'));
    }
    $this->set('post', $this->Article->read(null, $id));
}


这段代码逻辑很简单:查看文章时,有的话则显示,没有的话就跳转到列表页,并显示一条解释信息。当用户请求一篇并不存在的文章时,系统就会自动重定向,作为结果,用户会看到重定向后的解释信息,从而意识到这篇文章并不存在。

这里一直假设了一个前提,那就是客户端是浏览器,坐在浏览器前面的是智能的人类,他能看懂解释信息,可惜实际上客户端也可能会是搜索引擎,搜索引擎背后是机械的电脑,设想当搜索引擎检索一篇已经被删除的文章时,系统自动把请求重定向,并显示一条解释信息,但问题是搜索引擎是看不懂这条信息的,它唯一识别请求结果的依据是响应的状态码,而重定向缺省的状态码是“302 Found”,会使搜索引擎误解文章只是转移了位置而已,可这不是事实。

再看一个例子,使用POST方法添加文章成功后的HTTP响应状态码到底应该是什么?

先看看200状态码,在RFC里是这样描述它的:The request has succeeded.
再看看201状态码,在RFC里是这样描述它的:The request has been fulfilled and resulted in a new resource being created.

从RFC的描述上来看似乎200/201均可,但无疑201更明确一些。可惜201并不是万无一失的选择,当请求是用Ajax发出的话,把201作为响应状态码没有问题,但是如果请求是用Form提交的话,那把201作为响应状态码就存在“表单重复加载”的问题:设想当一篇文章已经被成功添加后,用户如果刷新页面,就会再次添加一篇内容相同的文章。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303状态码,在RFC里是这样描述它的:The response to the request can be found under a different URI and SHOULD be retrieved using a GET method on that resource. This method exists primarily to allow the output of a POST-activated script to redirect the user agent to a selected resource.

所以使用POST方法添加文章成功后,201或303作为响应的状态码都是可能的,关键是分辨请求发起者,然后为它选择最贴切的响应状态码。

总结,本文通过两个例子来说明如何准确使用HTTP状态码,具体的还得读者自己慢慢体会。

参考链接:http://www.w3.org/Protocols/rfc2616/rfc2616-sec10.html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