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盲盒深似海,从此钱包是路人!

从父辈们的古董、豪车、手表,到现在的跑鞋、游戏装备和乐高,历史证明,人类的收藏癖好不仅不会缺席和迟到,甚至还会愈演愈烈,营造更广阔的市场和变现的空间。

现在比“炒鞋”更加烧钱的项目来了。据报道,盲盒俘获了大量忠粉的心。有一对夫妇4个月花了20万元在盲盒潮玩上。
还有一名60岁的玩家,一年花费70多万元购买盲盒。而某二手购物平台今年年中公布的官方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有30万盲盒玩家在其平台交易,每月发布的闲置盲盒数量较一年前增长320%。

盲盒,最初源自日本,就是一个小的纸盒子里面装着不同样式的玩偶手办。一般每一种盲盒都会成系列按照季节售卖,每个系列都会有12个左右的款式。
之所以叫盲盒,是因为盒子上没有标注,只有打开才会知道自己抽到了什么。心理学研究表明,不确定的刺激会加强重复决策,因此一时间盲盒成了让人上瘾的存在。就这点来看,这和买彩票颇为相像,都有赌运气的成分。

盲盒的单价并不算高,一般在39-69元之间,一个系列一般几百元。 这个价格让那些受影视动漫文化熏陶的年轻人能够撑起庞大的盲盒经济。
从上游的IP设计,到中游的零售,再到下游的二手交易和玩偶改装,其产业链已相当成熟,且市场空间巨大,但盲盒的魔力就在于会不知不觉中把你的钱包掏空。

一是它的系列实在太多了,新品不断。二是每个系列中的“隐藏款”。隐藏款并不被包含在常规系列中,只是混在每个系列的盲盒中销售出去,抽中的概率约非常低。很多时候,即使你一次性买了一大盒12款,都不一定能抽到隐藏款。
三是除了“隐藏款”这个必杀技之外,商家还会不时推出一些限量版,价格远高于普通版。盲盒就这样吊足了消费者的胃口,从而大大提高了产品的销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果从纯市场的角度看,作为一种由来已久的商业模式,买卖双方自由交易,并无不妥。但其中的一些问题仍然值得留意。
首先,盲盒成瘾说到底也是源于赌徒心理,相对于彩票,它又是个高度不透明、信息极为不对称的行业。售卖盲盒的商家,是否放大了“中奖”概率,变相诱导购买?那些经典、限量款的真实“中奖”率会不会低于宣传,留下消费陷阱?

而且,购买过幸运盒子之类盲盒的消费者可能会发现,盲盒中的一些物品可能是山寨产品,如山寨的面膜、口红,其有无检测认证,或其标称的设计师原创设计的玩偶是否名副其实,同样是未知数。
另一方面,盲盒经济带火了二手交易,一些拆出来的经典、限量款玩偶,在二手交易平台上价格暴涨,溢价甚至达到三四十倍。其火爆行情,到底是真实供需关系的结果,还是有商家投机炒作的因素,对盲盒玩家来说会很难判断,市场高度不透明。

炒鞋和盲盒经济相似的地方在于,价格不断飙升的鞋子和玩偶,都是基于收藏的文化潮流。那么炒鞋所衍生出来的一些乱象,比如中间商刻意购买囤货,人为制造稀缺性,误导消费者,同样可能在盲盒经济衍生的二手交易市场上演。
值得注意的是,盲盒经济的受众,很多都是涉世未深的未成年人,他们对市场风险的识别能力相对较低。

因此,在被刻意夸大的“中奖”概率吸引,不断投入金钱去购买盲盒,以博得心仪的玩偶,或者在二手交易平台上花高价购买盲盒玩偶,认为可以保值升值,都可能成为被套路收割的对象。
盲盒成了一些人生活的全部乐趣所在,他们放纵自己,毫无约束,沉溺于拆盲盒带来的短暂愉悦感。

他们认为,不管拆到什么,都是自己的选择。其实,这不是你的选择,而是你被“概率”选择了。盲盒,本质上都是卖给喜欢碰运气的人。运气,其实是一种“概率”。
选择,是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可以达到一定程度的可控性。而概率是随机的,不可控的。这种把自己的乐趣全部建立在不可控的概率上,是很被动的。

它会慢慢让你陷入一种“盲盒心态”,随波逐流,沉溺于及时满足,娱乐至死,还自我麻醉说自己很有个性很有品味绝不过将就的人生。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