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这两个月听的最多的两个词就是 Android前景 和 裁员,作为被裁大军中的一员,我的关键词就是 遗憾 和 还好。
遗憾 的是现在的项目还有很多想象的空间,但是就要走向尽头;还好 的是毕业几年来一直没有以一种打工的心态在工作,寒冬就寒冬,怕个锤子。
最近又开始写文章了,有小伙伴问我是怎么准备面试的,我也想谈谈我最近的一些想法和计划,大家一起讨论。
整体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 自我介绍 & 项目经验
- 知识储备
那么,2021年的移动开发,要如何去摸索自己的前进方向呢?
谈到技术方向,很多作者会去大谈特谈一些完全空洞的未来十年的行业趋势;也有的会一味地鼓励大家转技术方向,转大前端、转后端、转AI;更有些人直接怂恿读者抛弃技术方向,转产品、运营,甚至离开互联网行业。在我看来,这些想法多少有些不负责任,并没有设身处地地考虑大家的实际情况。
下面阐述一下我的看法。
1. 不要轻易离开互联网行业
很简单,多数人来工作是为了挣钱的。而相比很多传统行业而言,互联网领域的薪资依然有着绝对的领先地位,而且,天花板也相对高很多,30岁左右,拿个阿里的P7、P8左右级别,或者去牛逼点的中型企业做技术管理,年薪一两百万问题不大,足够你应对个人及家庭的各种经济压力。相比之下,其他行业很难能保证这样的待遇。
另外,如果你觉得钱攒够了,还可以选择互联网创业,互联网技术的颠覆性决定了他有非常大的创新空间,而且这些年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物联网、5G、AI、大数据等技术不断成熟并逐步落地,对于想创业的朋友有非常大的想象空间。
2. 不要轻易离开技术方向
有些读者技术做久了,遇到了瓶颈,就会考虑离开技术去做产品、运营。当然我并非否定这种选择,我本身是支持技术人去学习产品思维、用户思维。但是如果说直接抛弃技术去转产品,可能风险会很大。这意味着你要抛弃自己多年的技术积累,在一个新的方向从零做起,以后如果再想转回技术,可能已经要被淘汰了。
当然,也有成功的大佬转型成功,拼多多的黄铮就是技术出身,然后转产品,最后创业。如果你未来也打算创业,那确实可以考虑这样的一条路线。
3. 不要轻易更换技术方向
这一点就是最近几年移动开发领域一直在讨论的。有的想转大前端,觉得大前端要一统用户终端开发;有的想转后端,觉得后端有高并发高性能,感觉很有技术深度;有的想转算法、AI,觉得这是未来的趋势,一定要把握住。
这种思维就是我之前提的“散户思维”:看到哪个火就去买哪个,追涨杀跌。了解股票的朋友知道,这种往往不会有多好的结局。而我比较推崇的是“价值投资”:不要受短期波动影响,如果你看好某只股票,相信它内在的成长价值,就要长期持有,最终收益一定会高于大多数人。
不要觉得大前端、后端、算法这种就一定高大上,每个领域都是为业务服务的,他们也要写很多的业务代码,并不是天天都在忙着处理高并发、高可用之类看起来金光闪闪的问题。至于选大前端还是选原生,只不过是一种UI展示形式,最终做的都是业务开发,为你的简历带来不了多大的闪光点。
而移动端这支“股票”,我是看好的。换句话说,除非哪天用户都不用手机了,或者出现了比手机更牛逼的终端了,那时候才需要去担心自己的饭碗。
学习福利
【Android 详细知识点思维脑图(技能树)】
其实Android开发的知识点就那么多,面试问来问去还是那么点东西。所以面试没有其他的诀窍,只看你对这些知识点准备的充分程度。so,出去面试时先看看自己复习到了哪个阶段就好。
虽然 Android 没有前几年火热了,已经过去了会四大组件就能找到高薪职位的时代了。这只能说明 Android 中级以下的岗位饱和了,现在高级工程师还是比较缺少的,很多高级职位给的薪资真的特别高(钱多也不一定能找到合适的),所以努力让自己成为高级工程师才是最重要的。
这里附上上述的面试题相关的几十套字节跳动,京东,小米,腾讯、头条、阿里、美团等公司19年的面试题。把技术点整理成了视频和PDF(实际上比预期多花了不少精力),包含知识脉络 + 诸多细节。
由于篇幅有限,这里以图片的形式给大家展示一小部分。
详细整理在GitHub可以见;
网上学习 Android的资料一大堆,但如果学到的知识不成体系,遇到问题时只是浅尝辄止,不再深入研究,那么很难做到真正的技术提升。希望这份系统化的技术体系对大家有一个方向参考。
体系,遇到问题时只是浅尝辄止,不再深入研究,那么很难做到真正的技术提升。希望这份系统化的技术体系对大家有一个方向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