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Stack落地德国大众:锐意创新还是孤注一掷?

本文是原创,首发于微信公众号『 Moehoo猛虎



【导读】OpenStack落地德国大众,始于锐意创新的雄心壮志,失于孤注一掷的执拗,终于一意孤行后的平淡结局。



      2016年4月,“纯OpenStack厂商”(the Pure-Play OpenStack company)Mirantis宣布:他们战胜了强大的红帽(Red Hat)公司,得到了德国大众汽车集团(Volkswagen Group,以下简称为“德国大众”)的OpenStack系统集成服务大单。

        实际上,Mirantis早就在为德国大众做OpenStack的技术实施和部署工作了,就在宣布这个消息时,德国大众位于Wolfsburg(沃尔夫斯堡,其总部所在地)的新数据中心已经上线运行了,正是Mirantis的技术人员完成了所有的OpenStack集中式部署。


        至少在表面上,德国大众决绝地抛弃了以VMWare为代表的闭源商业云平台技术方案,转而采用开源的OpenStack构建其私有云,为OpenStack落地大型跨国集团公司又增添了一个新案例。毫无疑问,对Mirantis而言,这是一次巨大的胜利,而整个OpenStack开源社区也为此而振臂欢呼。


        然而,德国大众的IT管理部门Group IT有约1万员工,维护着700多个正在运行的应用系统,在全球有超过两百多万的各类日常用户,包括:61万德国大众的员工,33万代理商用户,4万多家各类供应商的员工,还有数以百万计的普通用户每天都在访问系统以查询产品信息。

        庞大的用户群,还有那些基于KVM开源免费软件和VMWare等闭源商业软件而构建的云计算环境,再加上历史上为数不少的基于RISC架构服务器的传统应用,恰如一只行进中的庞大舰队,想要阻拦如此沉重而巨大的惯性,需要付出怎样的代价?


        关心云计算技术趋势的人们更是不禁要问:德国大众真的要把现有的IT基础设施都迁移到OpenStack环境中吗?基于OpenStack重新构建其所有IT基础设施竟然会如此轻而易举?

       人们开始为德国大众而担心:难道真的要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这究竟是锐意创新还是孤注一掷?


       德国大众曾多次将其应用OpenStack的历程称为“大众集团的OpenStack之旅”(the OpenStack Journey of the Volkswagen Group)。事实上,如果想要得到以上问题的答案,也必然要追溯此“大众集团的OpenStack之旅”的历程细节。


转向OpenStack开源云平台的缘由

        德国大众是典型的大型制造业企业,管理模式极为复杂,旗下有12款汽车品牌。


        德国大众的研发、生产、制造、销售和服务机构遍布全球,快速发展的全球化业务变得越来越复杂,大幅度横跨地理空间的业务模式更相应地导致了IT管理的高度复杂性。相应地,IT技术服务必须要与这种复杂性相适应并进而成为其业务发展的驱动力。

        显然,一个有效的解决之道是建立一个整合性的基础设施架构管理平台,而云计算平台与生俱来的特性天然与此相契合。


        2016年4月,OpenStack峰会在奥斯汀举行,德国大众的IT基础设施负责人马里奥•穆勒(Mario Müller)在宣讲时,引用天才计算机大师阿伦凯(Alan Kay)的名言“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创造未来”(The best way to predict the future is to invent it),据此,进而提出了其IT基础架构的治理理念:重建IT基础架构”(Reinvention of the IT Infrastructure),这就清楚地解释了德国大众选择OpenStack的思想基础:重建(Reinvention)。


       重建IT基础架构,是为了日常工作流程的极大改进,也是为了管理高复杂性的IT架构,更重要的是,能够加速将IT基础设施交付给业务应用的能力,降低生产成本并促进IT治理的标准化。一言蔽之,以IT技术的巨大变革驱动德国大众的全方位转型。


        更加具体而确切地说,为了加快驱动创新型业务的发展,Group IT需要将提供平台资源的时间从以月计降低到以小时计,这就需要重建德国大众的IT基础设施并将之转为私有云。

        Group IT也对闭源商业云平台解决方案进行了评估,但最后还是认为开源云平台能够以其快速的创新周期而迅速地整合新技术,而OpenStack是领先的开源私有云平台,基础架构团队很自然地对之进行了重点而深入的技术调研和评估,掌握了其具有极强的技术功能和缺乏商业的技术支持等情况。在经过漫长的讨论研究后,德国大众最终确定了基于OpenStack构建其私有云的技术路线。



争夺德国大众的对决

        为了能全方位地开始“OpenStack之旅”,获得商业公司的强大技术支持是最基本的必要前提,因此,审慎地挑选OpenStack的发行版本及其系统集成服务商就成为重中之重。

        由此,在经过德国大众一系列的比较和挑选之后,Mirantis和Red Hat成为了最终的对决者。

        基于64个具体的使用场景,德国大众给出了相应的技术任务。两家公司精华尽出,人马驻扎在德国大众总部,在两周的时间内,各自给出了解决方案并予以实现,然后,再用一周的时间向德国大众展示成果。


        最后的胜出者是Mirantis,他们的说法是:经过一系列全面而严格的筛选流程,Mirantis的6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以98%的执行率战胜了Red Hat的同行,证明了Mirantis OpenStack版本的稳定和技术人员快速部署的能力,取得了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


        Red Hat在黯然离去后,起初对结果不置一词,在媒体的追问下,终以电子邮件作了一个高姿态回应:“总的说来,我们期待电信行业、企业和政府选择基于OpenStack构建私有云基础设施。这是一个巨型市场,根据研究机构451 Research的预测,OpenStack可能会在2017年达到25亿美元的规模。所以,我们欢迎并需要一个健康的OpenStack市场生态系统。”

        这是一个意味深长的回应,令人遐想联翩。


反目:Mirantis与Red Hat

        其实,Red Hat和Mirantis曾经是密切的合作关系,Mirantis的A轮融资,就是由Red Hat领投了1000万美元。

        那时候,Mirantis还只是专业部署OpenStack的系统集成商,而RedHat则有双重身份,一个是企业级Linux的领袖,另一个是OpenStack供应商。显然,那时候两者之间是典型的合作双赢关系。


       但是,随着Mirantis转型成为OpenStack供应商,这样一种合作双赢的关系也就不复存在了,双方开始矛盾不断。最后,在Red Hat于2014年收购法国的OpenStack云计算领导厂商eNovance之后,就彻底地消失于Mirantis的股东名单中了。从此,两个曾经的合作伙伴分道扬镳,成了竞争对手,双方摩擦不断,以至于Red Hat甚至放话“不支持在Mirantis OpenStack上的RHEL”。就这样,从暗流涌动的无声较量开始,逐步地发展到了针尖对麦芒的正面交锋,终于,在德国大众的OpenStack系统集成大单上兵戎相见,残酷厮杀之后,流血漂橹。


        

质疑与追问

       一个成熟企业在IT基础设施架构等重大问题上的通行思路是:基于对企业当前现状的全面和客观的认识,立足于“共生、共存、共荣”的原则,本着谨慎的态度对OpenStack等开源云平台技术进行测试、试用、推广、扩展和最终推行。

        因此,在人们为德国大众Group IT领导人拥抱开源新技术的勇气而喝彩的同时,在内心徘徊不去的却是深深的疑虑:OpenStack因快速的创新周期而能迅速整合新技术,但其体系架构也因之而处于极度活跃和激烈动荡的变化之中。诚然,将OpenStack纳入企业的IT基础设施架构之中,逐步地进行推广,必将给企业业务带来创新驱动力,然而,想要进而用OpenStack一统江山,对将“成熟、稳定、高效”运行放在首位的企业而言,则是需要决策团队头脑清醒地予以全面和审慎思考的。

        既然有如此巨大的风险,为什么德国大众的Group IT还坚持作出如此执拗的决定?


       不仅如此,令人诧异的是,德国大众竟然拒绝了拥有双重身份(企业级Linux领袖和OpenStack提供商)的Red Hat。人们诧异于此,并非由于Red Hat是一家大公司,而是缘于一个共识:技术实力和服务能力才是选择厂商是最根本的考量。众所周知,在各类IT项目中,如果实施方拥有自主的核心技术,就能极大地促进项目进展。

        而Red Hat正是开源KVM项目的所有者(Red Hat于2008年收购了KVM项目的原创公司)。


        KVM全称为Kernel-based Virtual Machine,即Linux内核级的虚拟化。2007年1月,KVM被纳入到Linux系统的内核中,在开源虚拟化上,近年来KVM异军突起,取代了XEN而成了事实上的标准。

       事实上,德国大众于2015年初就开始推行的服务器虚拟化正是基于KVM技术,而且,在任何版本的OpenStack底层,都是KVM技术。在这样的背景下,德国大众仍然放弃了来自技术源头的强力支持,这又该作何理解?

        尽管Mirantis声称自己是经过全面而严格的筛选流程后胜出,但Red Hat可不这么想,“一个健康的OpenStack市场生态系统”,这其中又有几许暗示和多少不甘?

        德国大众完全无视Red Hat“不支持在Mirantis OpenStack上的RHEL”,这是否意味着今后在Mirantis OpenStack环境中不再使用RedHat的企业级产品RHEL?为了属意于Mirantis,竟然付出与掌握自主核心技术的Red Hat失和的巨大代价,又是否值得?


        要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唯一的途径就是:研究德国大众OpenStack云平台的实际落地情况,从中分析其实际的技术执行思路和方向。


构建云计算平台的历程

        下图是德国大众构建云计算平台的历程,其中清晰地展示了其构建云计算平台的各个历程和细节。


        2015年初,德国大众着手IaaS平台构建的第1步:在基于X86架构服务器的Linux服务器上,采用KVM技术推行服务器虚拟化。到2015年第2季度结束时,完成了这一阶段的工作,这为后续的IaaS平台构建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积累了技术经验。

        随即,自2015年7月始,推行第2步进程:基于OpenStack,开始进行IaaS平台技术路线的论证和确定,立足于此,进行挑选和定夺OpenStack供应商和系统集成商等工作,Mirantis最终胜出。2015年10月,Mirantis进驻德国大众总部,开始系统性地部署Mirantis OpenStack,此项工作于2015年12月完成后,IaaS平台初步建成,Cloud IT云正式上线运行。随后,有两项工作平行地展开:其一,在其总部所在地,启用总面积为2000平方米的新数据中心,对已经初步建成的IaaS平台进行横向扩展,此项工作于2016年4月完成,交付物是新数据中心的上线运行;其二是执行云平台构建的第3步进程,即:基于开源软件CloudFoundry进行PaaS平台的构建。此项工作于2016年6月完成后,PaaS平台正式上线运行。

        从2016年第3季度开始,开始第4步工作,即全面推广,推广至亚太地区和非洲地区,同时,展开构建混合云的工作。

        立足于德国大众总部的新数据中心,在1年半的时间内,顺利完成了基于OpenStack的云平台构建的基本建设任务。整个过程渐进演变,步步为营:先推行服务器虚拟化,再试水IaaS平台,成功后即进行横向扩展,接着,立足于Iaas平台,搭建PaaS平台,最后,立足于既有的经验,将云平台扩展到全公司范围。没有丝毫激进的迹象,人们只看见大型企业构建基于OpenStack的云平台的普遍做法和通用历程。

        而且,如果真如Coud IT所声称的那样,要用OpenStack去“Reinvention”其IT基础设施架构,那么,对基于闭源商业云平台技术(以VMWare为代表)所构建的生产环境,将之迁移到OpenStack环境是必要的工作,可是,在1年半的建设过程中,德国大众并没有进行此项工作,只是集中力量在循规蹈矩地建设基于OpenStack的云平台。

                       

IT交付模式

        德国大众的IT交付模式如下图所示。可以看到,传统的各类应用、基于开源KVM的服务器虚拟化的典型应用,新的基于OpenStack所构建IaaS平台的“云就绪”应用,都在其中留有被接受的既定模式。

        德国大众的技术人员在2016年10月的OpenStack峰会上透露:德国大众目前还是典型的异构型IT基础设施架构,“我们是什么硬件和操作系统都有。”因此,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德国大众的IT交付模式必然呈现出长期的多样性。


        第一种IT交付模式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些传统应用(比如,大型制造业企业的生产实时系统)是基于RISC架构的小型机,在这些传统应用上运维着极其重要的数据。这些应用具有极强的专用性,大都无法被改造为适应于云计算环境的新型应用,但是,这些应用及其数据又必须能够为典型应用和“云就绪应用”所访问。

        基于X86架构服务器上的Linux系统,采用KVM进行服务器虚拟化,以此构建了德国大众的标准应用平台。基于此平台,一些应用已经不再在小型机系统上开发和部署,而是部署于此平台之上,“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德国大众的技术人员在峰会上说。

        第二种交付模式就是“云就绪应用”(Cloud Ready Applications)。在这方面,德国大众确实有几个成功的案例:

        客户服务部门的大数据应用经常产生起伏不定的工作负载,旧应用平台无法适应这种变化。2015年,在Group IT云于12月上线运行前,基于OpenStack平台提供的弹性计算特性,客户服务部重写了这个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已经或正在被改造为“云就绪”的应用还有:新一代的客户网站、汽车配置工具(Car Configuratior)、WeDrive汽车共享应用、智能产品分析、3D渲染等。

        然而,必须注意到,即便在德国大众“云优先”(Cloud First)的IT策略下,大部分应用仍然运行在其既有平台之上。逐个改造既有的传统应用是不切实际的,应当寻求一种系统性的技术机制,使得既有应用和新型“云就绪”应用共同生长,相互适应并协调运作,最终,构建出一种良性的基于云计算平台的IT生态环境。令人不解的是,德国大众在这方面没有进行任何实质性的推进。


OpenStack基础设施架构

        下图是德国大众的OpenStack基础设施架构,从中可以探知其建设思路和愿景是:应用大规模自动化的集群部署技术,逐步推行基于OpenStack的基础设施架构,覆盖主要的设计开发、生产和质量保证等重要环节,将云计算平台应用于驱动企业的业务创新力。


        数据说明问题,比较能够揭示发展趋势,追溯德国大众OpenStack云平台中的计算资源的演变历程,有助于作出进一步的结论。

        2015年12月,在Group IT云初步建成时,OpenStack云平台中的计算资源为:80台物理服务器(约1920个CPU Core)、约57,000GB内存、约100TB存储(三副本,实际可用约为33TB)

        2016年5月,OpenStack云平台已经在其旗下的所有12个汽车品牌和若干部门投入试用,共有约248个租户(约700余人)在使用这些资源。其时,位于沃尔夫斯堡的新数据中心已经上线运行,在其OpenStack云平台中,计算资源为:150台物理服务器(约3,600个CPU Core)、约110,000GB内存、约840TB存储(三副本,实际可用约为270TB)。

        2016年12月,OpenStack云平台中的计算资源增长为:约210台物理服务器(约5,000个CPU Core)、约150,000GB内存、约1,800TB存储(三副本,实际约为600TB)。

        预计到2017年12月,OpenStack云平台中的计算资源将会迅猛地增长至:约370台物理服务器(约9,000个CPU Core)、约260,000GB内存、约7,500TB(三副本,实际约为2,500TB)。

        以上的数据充分说明,从2015年初启动“OpenStack之旅”开始,到2016年12月底为止,在两年的时间里,德国大众的OpenStack云平台的发展坡度较为和缓平稳,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然而,在2017年,Group IT将致力于急剧扩大OpenStack云平台的覆盖范围,将基于Mirantis OpenStack的私有云扩展到亚太地区和非洲地区。

        不仅如此,德国大众还计划将私有云与公有云整合在一起形成混合云,籍于此,进而将网联汽车和无人驾驶的技术从实验室推向市场。

       在很大程度上,德国大众的OpenStack云平台是处于独自发展的状态,尚无法有效地与既有的IT基础设施相融合,也无有效的手段对其进行管理,即便是在局部(即,沃尔夫斯堡的新数据中心),OpenStack也远未形成完整有效的统一IT基础设施架构。在这样的情况下,德国大众贸然在2017年激进地推广OpenStack,只能愈加拉大OpenStack与既有IT基础设施之间的裂缝。


云计算平台的逻辑架构

       以下的图表描述了德国大众云平台的逻辑架构。可以看到,逻辑架构分为Undercloud和Overcloud两部分,清晰明了,对各云平台组件的选择亦得当,若能在生产环境中基本予以实现并应用,则毫无疑问是一个成熟的云平台。

        而实际情况却远非如此,空中楼阁似的规划并没有落地。德国大众甚至没有意识到,由于OpenStack与生俱来的技术特性,决定了其根本无力独自承担构建、融合和管理复杂的企业IT基础设施架构的重任。






 

别求新声于异邦

        2015年9月,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发现:德国大众在所产车内安装非法软件,以规避美国汽车尾气排放规定。“检测门”事件事发,世人为之惊愕。

        如果说,“检测门”的错误是由于失去自我约束的道德迷失,那么,重建IT基础设施架构的失策则是源于想要自我完善的急于求成。

        OpenStack落地德国大众,这“OpenStack之旅”,始于锐意创新的雄心壮志,失于孤注一掷的执拗,终于一意孤行后的平淡结局。

        企图抛弃既有的IT基础设施,一味地倚重于OpenStack以求重建IT基础设施架构,在整体建设思路上,德国大众Group IT犯了方向性的错误;

        拒绝开源KVM技术发轫源头的厂商Red Hat,德国大众Group IT的洞察力和掌控力导致了稍逊一筹的技术细节实现。

       德国大众平淡无奇的“OpenStack之旅”,再次证明了一条已成为业界共识的金规则:OpenStack,这个伟大的云计算未成品,它与既有IT基础设施架构之间的关系是“共生、共存、共荣”。要想构建一个全面统一的云计算管理平台,只能“别求新声于异邦”,引入成熟的云管理平台(CMP,Cloud Management Platform)。唯其如此,风起时,“云”才涌动如潮。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