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过年记忆——蒸年糕

我的过年记忆

江南地区色彩斑斓的稻文化中,最具特色的无疑是糕团文化。它与源远流长的吴地食俗水乳交融,互为因果,并渗透于四时八节的每个细胞之中,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节令风俗。
无锡人办事离不开各种糕团:老人祝寿用寿团、寿糕;搬新家祝贺乔迁用松糕;女孩子出嫁用“五子登科”铺床饼;小孩子满月和周岁生日有剃头团子和周岁团子。可以说,糕团贯穿了无锡人一生所有的重要时刻,我们对糕团有着永不消退的热情。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老话说:吃了年糕年年高。无锡人欢度春节时,农家都会做蒸年糕。记忆里,蒸年糕可是件大事,提前好几天就要开始准备了:淘洗糯米、浸泡、晾干、磨成粉;柴禾劈好,蒸糕的长条桌洗净。待锅里的水烧开后,盛出一大盆用来化糖水,糖水分红糖水和白糖水,白糖水里可以放桂花,做桂花白糖糕,红糖则是用乌糖做红糖糕。糖水倒入米粉中搅伴均匀,蒸笼里垫上干净的纱布,米粉一层一层撒入蒸笼,上盖,灶膛里同时搁上几块大柴禾,火头烧得旺旺的,蒸笼弥漫出腾腾热气,糯米粉的香味也溢了一屋子。蒸熟倒出来后,老人先抓几把顺风糕(也叫涨粉)给孩子吃,讨一个吃了长更高的好彩头。
接下来是最重要的环节——揉糕,揉糕不但是技术活,还是体力活。米粉热的时候又软又韧,凉下来就会变硬,所以必须趁热揉。刚出笼的粉是极烫的,揉糕的人在手上绑上纱布,把几十上百斤的粉从各个方位和、揉、摁。手烫的吃不消了,就沾沾旁边盆里的冷水,继续重复和、揉、摁的动作,直至粉变得柔韧光滑,再拉成长条型,用线切出一条条糕,最后用筷子沾洋红在糕上点上一点红印。这样便大功告成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小时候,每次年前蒸糕,母亲化红糖水,外婆烧火,外公揉糕,我和小伙伴们伸长了脖子等着吃涨粉,那热气腾腾的氛围既是年味,又是全家团圆的幸福画面。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生活的小康,费时费力的手工蒸年糕已经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现在什么时候想吃年糕都可以随手买到,不再是春节限定。蒸年糕已经成了一段温暖而鲜活的记忆,成为了过年传统习俗的一个剪影。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2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pluto_oo_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