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这里有让你膜拜的产品方法论?

作为一个互联网产品经理,工作中面向的各类职责很容易分散精力。经常在数据分析、设计细节跟进、逻辑细节跟进、工作协调和传递、方案思路PK等等流程中埋没,找不到重心,进而无法确立一个具有确定方向的职业发展轨迹。来看看这些资深产品经理总结的方法吧~

1. 用户对产品的归属感如何实现?

    王子子

“你对一个产品产生的归属感归根结底是因为你认可你所在的用户群体 ”

网易云音乐早期是通过听歌写评论和扶植草根音乐人而起家的,它吸引了两类用户群体:“文艺青年”和“草根”。如果你不认可这两个群体,你是不可能对网易云音乐产生强归属感的。强归属感来源于对自身所属群体的认同。

另外还有弱归属感:

如果你是因为网易云音乐推荐你可能喜欢的歌曲特别准而喜欢它,功能性的偏好属于弱归属感,如果另外一个产品推荐的音乐更加符合你的味口,你就会离开网易云音乐,但文艺青年不会,除非另一个产品也主打文艺范儿。

如果你不认为自己属于文艺青年或者草根,那你或许不喜欢另外一个群体“装逼份子”“腾讯系”,对,就是说的QQ音乐绿钻用户。这时你对网易云音乐产生的归属感来源于对另一个或几个品牌的厌恶,这时如果市场上出现符合你用户群体类型的新产品,那么离开网易云音乐也不会很难。

所以为什么QQ音乐的用户归属感弱,因为QQ音乐没有给自己的用户群体打上明显的标签,它的用户归属感来源于绿钻带来的身份象征以及对其他产品用户群体的厌恶,比如我这位绿钻七年老用户,就不怎么喜欢文艺青年这个群体。即便这样,QQ音乐的用户量仍然长期占据音乐类应用榜首,一个原因是文艺青年群体始终占少数,草根用户的发展需要长时间培育。另一个原因是QQ音乐是最早的音乐应用之一,积累了大批原始用户。先发优势很重要,如果先出现的是网易云音乐,再跟进的是QQ音乐,那QQ音乐的境况会比现在的网易云音乐差很多。

归属感有利也有弊。归属感强意味着用户群体的细分,势必会照顾不到另外的用户群体。微信就属于归属感弱的产品,没有人会说我离不开微信,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10亿用户的选择,因为它没有给自己的用户群体贴标签,微信从来没有说自己是用来办公的或者用来交友的,它只是一个沟通工具,任何人都能使用它。

最后总结,培养用户归属感的步骤:

1. 给自己的用户群体打上标签

2. 说服你的已有用户接受这个标签

3. 拉其他属于这个标签的用户加入我们的产品

4. 形成群体,群体的信仰是牢不可破的

个人拙见,望共同探讨

2. 产品经理如何收集需求?

熊猫小生   

就需求收集的重要性我就不多讲了,不管是做产品或者交互都要收集各种需求,来确定产品迭代的方向;所处的公司或者团队不同,收集需求的方式也不近相同;我们收集需求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其中最主要的方式还是通过数据收集和用户反馈:

高层决策:也叫老板需求,主要来自于公司高层的战略决策;需求方包括CEO及各个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这个不多做解释,大家都懂;

数据收集:通过APP内的数据打点以及借助数据分析平台来分析用户行为,得出具体的优化点或者突围点。对于数据收集,它是一种有效及靠谱的方式,但是对于中小型团队来讲,去做大亮的用户调研及原始数据积累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时间和财力成本都很高;所以适当的借助第三方数据分析平台是个很好的选择,准确又高效;

用户反馈:用户反馈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需求收集入口,包括应用市场评论、APP端意见反馈及核心用户私聊等方式;

种子用户群:对于一个有着一定用户群体的产品来讲,种子用户群的建立是必须的;我主要是通过建立QQ群的方式,来集中收集用户的反馈及意见;

3. 互联网公司的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什么才是不可复制的?

    SaraYao

互联网产品的特点就是开放,所有的用户都能看到、参与到产品中,所以想相较于传统行业,会有种轻易就可以复制对方的产品、商业模式的感觉。但真的是这样的吗?

我认为并不,主要有两点:

一、先入优势:用大家都知道的产品举例“微信”,在微信聚拢大批用户时,它的产品其实并不复杂,理论上很容易复制出一模一样的产品,但一样的产品用户凭什么,从微信转到你的去?微信上已经有了用户的好友,朋友圈,转到一个新平台对用户是存在成本的,如果没有充足的理由,用户是不愿意去更换的,这就是先入优势。微信在QQ越来越复杂的时候推出,简单的界面和设计与QQ形成的差异,所以能够发展至今。而微信之后比较火的社交应用,也都有自己的特点,钉钉面向办公、陌陌主打交友,都是从更垂直的角度做出新产品,才得以占领市场。

二:量变带来的质变:很多产品被认为可以轻易被复制,是因为确实逻辑简单,因为在一个产品初期,用户量还未达到一个质的飞跃时,探索商业模式才是最核心的目标。但当商业模式验证成功后,承接大量用户,把他们服务好的运营能力,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比如美团外卖,表面上联通C端与商家即可,但一个城市的派送网络如何搭建?如何确保用户在预期时间内拿到餐食?用户与商家争端如何处理?这都是需要经验累积的竞争力。

为什么美团能做打车?滴滴能做外卖?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核心竞争力“调度系统”,只不过美团外卖是运食物,滴滴是运人。如果作为一个新入厂的团队,不了解“调度规则”,用户就能感知到滴滴打车更快,而你更慢,我还是用滴滴好了,

而且个人认为核心竞争力不一定是不能被复制,而是复制的成本及其高。比如滴滴占领了一个地区的打车业务,那么美团想做打车就要投入大量成本,甚至牺牲利益才能将司机资源拉入自己的产品,这不是一般公司能做到的。

作为小公司,业务刚起步时,不用太担心竞品,因为竞品多是与你在同一水平竞争的人,而大公司一般也不会在这时介入竞争,因为性价比不高,都是已经成为风口时,再通过投资等方式参与到竞争,这时就不单是产品层面的问题了,而产品在早期的主要发力点在于验证模式,占领市场,累积先入优势。

4. 产品经理如何平衡商业目标和用户体验?

残品经理Hardy   

先说结论,如果产品是主要以广告作为商业化手段。那么商业目标永远是第一位的。

看了所有的答案,都没有聊到点上。

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所有的产品,最终都要将价值兑换成现金。

如果产品是主要以广告作为商业变现的手段。那么请注意,你产品的服务对象已经不是用户了,而是你的广告主。用户的时间才是你的商品,你要做的是把用户的注意力卖给广告主。App只是你制造商品的工具。

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就知道作为一个产品经理要怎么平衡产品和广告了。广告变现当然是最重要的。那用户体验就完全不考虑么,当然不是。原因就是用户体验下降,用户投入的时间就会减少,那么你能出售给广告主的商品产量就下降了。所以提升广告变现的目标上来看,也应该一定程度考虑用户体验。

所以,用户体验和商业,在产品是广告变现的形态下,一点都不矛盾,而是因果关系。

————————

对评论中的一些问题,简单评述如下:

微信为什么在广告上显得很克制?

1.腾讯并不依赖微信作为现金回报的主要来源。

2.微信除了广告,还有很多流量转现金的方式,例如游戏。

3.微信还肩负着腾讯DAU担当,以及社会美誉度等多方面的战略使命。现金回报并不是最首要的目标。

你的意思是,要同时满足用户和广告主两个对象么?应该先满足哪个?

只有一个用户。就是广告主。 软件上的用户是你的商品。你没有售卖给用户东西(假设软件本身是免费的),你是拿软件价值,交换用户时间,拿用户时间,交换钱。就像发电厂一样,用煤转换成电,用电转换成钱。那你说,我应该先发上一个月的电,然后再卖电给工厂么?

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应该关注用户体验?还是广告主利益呢?

互联网流量存在马太效应,就看你追求长期还是追求短期。大部分成功的产品,都是一开始赔钱,并且陪很旧,再商业化(收割流量),当你的DAU大到一定程度,用户体验好到一定程度,商业化对DAU的影响就很小了,因为用户发现,虽然我很讨厌广告,但好像市场上也没有什么别的替代品了。你看《西部世界》只能在腾讯视频上看,广告再长,你也得忍着,因为产生了垄断,没有可替代性。而市场处于红海的时候,一般的策略都是拿钱来补贴用户,争夺用户,烧钱,耗死竞争对手,等竞争对手死光了,再商业化回血。

DAU和产品的商业价值成正比么?

DAU 100w 和DAU 1000w  ,商业价值并不是10倍的差距。 100w的时候,你卖给广告主的是流量,定价权在广告主。1000w的时候,你交付的是整个市场的影响力,定价权在你。所以建议不要短期利益过早商业化,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5. 作为一个产品助理如何培养自己的产品思维?

    一点都不cool

对于新人来说,产品思维、产品感都是个很模糊的概念。

楼上说的很对,这种思维和感觉都是在不断的产品体验中慢慢积累起来的。我也不是什么高级的产品经理,但我还是想分享给你一种方法供参考。

想必你的生活中,一定有很多常用的app,热门如微信、淘宝、微博、网易云音乐、滴滴、大众点评、抖音等等。在使用这些产品的时候,你只是在使用,还是会附加思考在里面。比如在用微信时,你有关注过微信的登录注册流程吗?微信账号更换设备时是如何处理的?可以多设备同时登录吗?有修改密码的流程吗?等等问题,这些只是我随便想出来的。不同的app,在每个功能的使用中,尝试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这么设计?这个设计有什么好处?什么场景下会用到这个功能?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更新?客户端为什么更新这些内容?异常问题如何处理?有了这些问题,自己思考或逛论坛找到答案,自己分析总结。等你去做产品的时候,这些东西都存在自己的脑海里,手到擒来,这就是所谓的产品感。

所谓产品思维,我认为,是以产品的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而产品是服务于用户的。前面有些帖子是讲同理心的,你可以参考学习一下,多学会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想象你就是用户画像的那个人。3w5h我就不多说了,大家都懂。

最后,从自身经历,在我刚入门产品经理的时候,喜欢看很多讲产品的书、逛产品论坛,比如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神一样的产品经理。想必这种书大家都有看过。慢慢的,我会去看一些关于用户体验的,比如用户体验要素、破茧成蝶。这些大家应该也不陌生。在后来,我会涉猎一些运营相关的书,从零开始学运营,数据挖掘与数据化运营实战。到现在,我更倾向于去看非暴力沟通、一胜九败、怪诞行为学这种看似不沾边的书。

有人说,产品经理就是讲故事,我认同这种说法,我也不断在想,产品经理的核心价值在哪里?我觉得,价值在于,从用户身上挖掘故事,甚至为用户创造故事,再把这些故事讲给开发听,再重新编一下,讲给老板和投资人听。目前大多数都在用户身上挖掘故事。但当你为用户创造故事的时候,有没有觉得自己像个上帝?

很高兴你能再刚毕业的时候选择产品经理这条路,并且有了一个很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相信你会成为一个很牛逼的产品经理。

6. 从产品角度考虑为什么春节越来越没年味了?

Bob_Young博博   

最重要的个人原因:兄弟,你长大了

当年你春节可以大赚一笔压岁钱,现在却要面对各种红色炸弹;

当年的春节是和七姑八姨吃吃喝喝,哥几个一块去网吧组队,现在却要面对各种逼婚、攀比;

当年你可以领着邻家小妹妹一块出去“放鞭炮”,现在却很难约到出去放炮的朋友了……

长大的我们再也找不回当年的无忧无虑,多的是对现实的纠结。

社会原因:

1、垂直节日平台崛起,导致综合性节日平台竞争力下降

之前的春节是一个狂欢节,集购物、聚会、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节日平台,春晚更是被称为中国人的文艺饕餮。

而现在:购物功能被“双十一”取代;娱乐被年假、黄金周取代;春晚被无穷无尽的选秀、综艺所埋没,唯一的作用是告诉大家我党的政策“亚克西”。

春节只保留了亲人团聚功能:一张抢不到的车票寄托了人们对于春节所有期盼。

2、劣币驱散良币,负面情绪让春节不在欢快

往往负面情绪会在喜庆祥和的气氛中让你不胜悲伤。无论是不经意的朋友圈炫富,还是“为了你好”的逼婚,都让很多人压力倍增。“以乐景写哀情,更显其哀”,这些负面情绪驱散了你对春节仅有的好感。

3、过多的节日稀释了的厚重的仪式感

30年前跨年是很新潮的玩意;

10年前,七夕还没有人卖玫瑰。

节日的仪式感是一个驿站,让我们走的过快的身体停下来,等灵魂追上来。

过多的节日,让我们的身体和灵魂亦步亦趋。

换句话说就是:习惯了,累了。

7. 一个好的产品经理,必备的特质有哪些?

    大地山河

好的产品经理具备四个特征,根据重要性排序,依次是逻辑思维强、知识结构丰富、换位思考到位和专业技能过硬。这是我目前看人的评价标准。

逻辑思维强,具体包含能够谨慎且准确地进行归纳、能够准确且有序地进行演绎、能够全面地进行批判性思考。逻辑思维是产品经理的重中之重。逻辑思维强,就能比较好地解决工作中的矛盾、讨论、争端、情绪、 猜忌等问题。

知识结构丰富,具体来说就是不是用单一知识结构去看问题,能够从另外一个知识方向来评估问题,这样的人,往往类比思维也比较强。一方面能够很好地规避认知局限,另一方面多知识维度是解决复杂问题的“万能钥匙”(这个词转引自李笑来的观点)。

换位思考到位,李开复有个词叫做同理心,是一个意思。现在周围有太多的人都想自我表达优先于尊重别人的意愿。倒不是说需要按照别人说的做。一句比较好的话是,“认真听每个人说,但不一定照着做”(这一句转引自苏杰的观点)。

专业技能过硬,其实就是具备自己的一套做产品的方法论体系。很多产品经理错误地以为这项是产品经理最重要的技能,真是大错特错。不过,对于三年以内的产品经理,此项确实是最重要的( 我是指最应该具备的)。

希望对你有启发。如果想面试技能提升,请看《产品经理面试宝典》,一本国外翻译过来的书。你会很有启发的。

补充:我非常不认同,动不动就“以用户为中心”的理论来说的人,动不动就“人性”论,那是部分C端产品的做法。那是一部分,不是全部。

8. 产品视角:需求分析怎么才能梳理出功能?

汉尼拔的猫   

需求分析——功能。

我想题主的问题是,怎么从需求分析到设计功能吧。

说个自己的例子:我们用户有需求,是想看每个订单的进展进度。这是用户告诉我们的。那是不是按用户需求我们把每个订单进行的进度展现出来就好了呢?我就问用户你们为什么要看进度?用户回答:怕工厂没有按原计划交货。我再问:不按计划交货会怎么样?用户回答:我们也有甲方客户,他们是按市场计划下单给我们,需要我们按期交货。如果不能按计划交货,那就是损失钱和客户,可能要赔偿。我问:如果工厂逾期了那你们不是没办法了?用户说:不是没办法,逾期正常的,但要及时告诉我们,我们会有应对措施,也可以和甲方说,但逾期了又没及时告诉我们,那应对方案都来不及实施。

OK,那我明白用户需求的心理了:怕逾期而没及时被告知。

我再问:那你们为什么需要一直去看进度?用户回答:工厂单子多,他们不一定会及时告诉我们工程逾期了,所以需要我们自己去盯着。我又问:那你们现在怎么办?用户说:派人一直盯着,大公司会有个质检部门,有的人就专门盯着这块的,多的话可能几十个人。他们就是每天打电话发信息,领导就要每天看着,很麻烦。

到这里我基本把用户的需求摸清楚了,我就思考:用户怕什么就解决什么。逾期可以接受,因为都有提前量,可以有解决方案,但逾期万一不知道就麻烦了,如果能有提醒就好了(就像闹钟一样,怕睡过头)。所以我第一反应就是:设置告警。用户麻烦的地方是每天看,怕出现情况不知道,那我就让你提前设置好每个环节的预计时间节点,工厂那边对接的人到点了设置进度变更,这样一来用户和工厂都省了很多的沟通成本,用户也不怕逾期了又不知道。

想好告警功能了,接下来就是设计功能,这个这里就不多提了。

需求到功能,其实就是深挖用户需求,将自己代入用户角色里,思考他们底层想法,再考虑类似的场景,多用:如果,万一,会不会 这样的字眼去考虑。之后参考现有的方案是什么,就可以想到一个大的功能,有了大方向再结合具体情况做小的功能设计并不断微调。

9. 如何提升产品经理的沟通能力?

    君君的小屋

感觉自己沟通表达能力欠缺,我觉得基本就是:1)觉得词不达意,2)重要场合不敢说,或者插不上话,3)不敢推翻别人的观点,或者想不到理由推翻别人的观点,4)没有办法说服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5)别人有错,没有办法改正他,6)没有有办法跟别人建立友好的亲密关系

最后可能因为上述原因导致沟通时声调越来越大,引起矛盾,或者就是自己妥协,都不好受。

我觉得重要的就是1)放开心态,不会说也不要怕说,说着说着就知道怎么说了。不要怕丢工作或得罪人,大家都是普通人为了工作,都一样的,说错了又能怎么样

2)还是要保持学习读书,想清楚自己做的东西,尽量想全面,想周到,这样别人反驳你的时候,能够有理有据的说出来

3)最后就是,尽量有礼貌,尊重其他人,大家也就尊重你啦

最后,知易行难,肯定不会尽善尽美的,尽自己的努力就好啦

10. 产品先规划设计前台还是规划后台功能?

晟旻   

乍一看,这个问题很像是回答先后再前,回想以前自己做设计的细节,发现又并非如此。

首先,后台的功能量和精细量理论上肯定大于前台,前台的所有信息展示或是信息输入后台都需要有管理模块,而且后台还要考虑增删改查一系列常见的管理类功能。

我觉得先前再后,先后再前,或者前后交替,这几种场景可能都会贯穿在你的产品设计过程中,不必纠结特定的套路,只是要注意的是:

(1) 虽然你的后台也是前端设计,但前台和后台的关系有点像前端工程师和后端工程师的关系,后端提供接口,前端对接口可以复用;同理,你后台的某些模块化的设计,前台如果可复用的话就节省很多成本和资源,这些可复用的东西最好开始梳理清楚。设计初期时,我们往往习惯的去直接对应前后端的关系,忽略了模块化设计的思维,造成很多重复型的资源浪费。

(2) 如果一个项目本身比较大,你优先考虑的是做业务或产品结构的分拆,分拆可以前端为单位进行分拆,逻辑上比较明朗。然后,分拆后,可分单元的进行前后台的设计,但是要注意(1)中所说的资源利用问题。否则,过大的项目,你一次性的单一设计前台或后台都会是一种“飘着”的感觉,只前不后感觉不稳,只后不前感觉抽象无形。

产品从0到1是每个PM悉心培育后为之期待的事情,同样,我们的人生又何尝不是一款产品,如果把产品的规划设计、开发实现、测试上线和优化迭代运用到生活中,把产品思维运用到自己的成长计划中,那么你自己就是你最满意的产品。

点击“阅读原文”看今日话题

2019 你想成为 斜杠青年 还是 T型青年?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