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光伏领域、深耕储能市场、探究充电技术
欢迎关注公众号:小Q下午茶
一、BMS中为什么需要均衡
1、什么是BMS
什么是BMS?字面来说分为三部分包括Battery、Management、System。
Battery:电芯作为BMS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Cell还是Pack作为BMS中的底层基础,整个BMS设计都是围绕Battery展开设计。
Management:PCM能够实时监测电压、电流、温度等参数,通过管理不断优化管理策略实现电池组的安全可靠。把整个电池包管理好。
System:BMS可以通过自身的通信接口、模拟/数字输入输入接口与外部其他设备(PCS、EMS、消防系统等)进行信息交互,形成整个储能系统内各子系统的联动控制,确保储能安全、可靠、高效并离网运行。
2、BMS到底是干什么的?
BMS到底是干什么的,BMS无非就是解决三个问题,
第一个是感知,感知电池的状态,这就是BMS的基本功能,不管监测电压、测电流、测电阻、测温度,最后就是一个感知电池状态,了解电池的SOC、SOP、SOH,这就是感知。
第二个就是管理,就要把这个电池尽可能用好它,把整个电池包管理好。最基本就是均衡管理、热管理。
第三个是保护,如果电池出了一些状态,它要去进行保护,要对电池包进行故障诊断,对相应的故障给出相应的保护策略。
3、BMS为什么要均衡
在储能系统当中有两个重要的要求寿命和效益
(1)第一个是长寿命的要求,
对电池组寿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储能系统的使用寿命从10年,增加到了15年的寿命,尽可能的去发挥每一个电池应有的寿命,使得整个电池总的寿命尽可能达到设计的寿命,减少电池离散对电池组寿命的影响,这是BMS应该做的一件事情,就需要使用均衡管理。
系统的一致性难度大,储能系统现在很多采用三级构架,有很多电池构成的电池簇,又有很多簇构成堆等等,当很多电池在一起成组的时候,就会存在着离散性,由于电池制造的材料工艺存在着离散性,使用环境的离散性导致电池组性能不一致,一些电池无法充足或者无法放出足够的电量。第二个环境,比如做电池模组的时候,周围一圈温度肯定比中间要低,哪怕其他参数完全一样,这个电池模组经过一段时间循环使用,也会表现出差异性来。所以电池组非一致性或者离散性是电池运行的一种必然表现,这样有可能导致整组电池容量下降,进而导致电池阻有效可用寿命下降,一般使用串联的方式进行包装,充放电的过程都是整包进行的,这就导致如果不对单体之间的这种差异进行处理,整包电池的寿命将大大缩短,改善单体电池充放电平衡,提高电池组寿命。
(2)第二个是系统效率的要求,
电池组容量衰减速度远大于电池单体容量的衰减速度,就是电池厂在出厂的时候,告诉大家一个电芯在100%DOD情况下能达到8000次循环,但当成组的时候一定达不到8000次,存在系统衰减。
在储能系统应用当中,深循环是它的特点,尤其是在削峰填谷应用场景,多放出一度电多一分收益,也就是说我们会做80%DOD或90%DOD,储能系统当中用到这个深度的时候,尾部放电时候电池的离散性就会表现出来,所以为了保证电池组在深充深放条件下每个单体容量的充分释放,必须要求储能BMS具有很强的均衡管理能力,抑制电池单体间一致性的出现,因此主动均衡技术必将是未来储能电池管理系统的趋势。
二、BMS中均衡介绍
1、均衡标准要求
常见的储能BMS均衡技术为被动均衡和主动均衡两大类,在BMS标准《GBT34131-2023电力储能用电池管理系统》的6.7中,更是明确了BMS需要具备均衡功能,均衡技术属于BMS的标配功能。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和铅酸(炭)电池管理系统应具有均衡功能,均衡方式可采用主动均衡方式和被动均衡方式中的一种或两种。
在BMS标准中也规定了均衡的测试方法。
2、均衡技术介绍
均衡方式按照能量去向不同可以分为被动均衡与主动均衡
被动均衡主要以电阻消纳法拉低容量/电压偏高的电池单体,进而实现电池组一致性的缩小而改善;主动均衡以高向低能量转移的方式进行电池组一致性的优化。行业典型的被动均衡能力为100mA,均衡效率0%,典型的主动均衡能力为2A±10%,均衡效率为85%-90%
均衡技术按照使用的元器件不同可以分为电阻均衡,电容均衡,电感均衡,变压器均衡与DCDC均衡。
(1)并联分流电阻均衡:在每个单体电池上并联一个可通断的电阻,若单体电池电压超过阈值后,该并联电阻分流,
缺点:产生较大的能量损耗
(2)电容穿梭充电均衡:包括级联电容穿梭利用串联电容在电池组间来回切换实现电压均衡充放电。利用双向开关切换,每个电容都可以与两个相邻的电池相连 。
快速电容穿梭电容被高电量的单体充电以获得电量,然后选择低电量的单体进行充电以转送能量 。
缺点:受限电容容量和电压差,均衡的频率受限制。寿命和可靠性是关键。
(3)能量转换充电均衡通过电感线圈或者变压器将能量从一节转移到另外一节 。
缺点:耗时长,成本高
三、均衡技术方案介绍
1、被动均衡方案介绍
(1)早期的BMS采用运放的方式,采集每节电芯电压,判断配合开关管和均衡电阻以实现均衡功能。
(2)该方案采用电阻放电对锂电池进行均衡,每节锂电池Bn都并联一个放电电阻RBn,当电芯需要均衡时,打开开关管Qn,此时Bn、RBn、Qn形成均衡回路。
2、主动均衡方案介绍
(1)补电主动均衡
在电池电量低时开始充电,首先由主控单元MCU 控制双刀双掷继电器,使动触点与常开触点闭合。正常情况下,由于在放电过程中的均衡,各单体电池电压基本一致,根据存储器中记录的SOC值确定SOC值最小的电池,继续检测其他电池电压,并按照上述规则进行切换,直至充电结束。在电池开始放电时,首先由主控单元MCU 控制双刀双掷继电器,使动触点与常闭触点闭合。正常情况下,由于在充电过程中的均衡,各单体电池电压基本一致,根据存储器中记录的SOC值确定SOC值最小的电池,由于电芯与外部供电并联后,其容量增加,在放电过程中,其电压下降速度小于其他电池,当检测到其他电池中有低于外部电源电池电压时,接通另一电池,然后每间隔10秒在这一电池和电芯之间进行切换,继续检测其他电池电压,并按照上述规则进行切换,直到放电结束。
(2)双向DCDC主动均衡
主动均衡方法,电路包括:电池组,控制开关和双向DCDC模块,主动均衡电路用于控制其对应的所述双向DCDC模块切换至Boost工作模式以对其前端相邻电池进行充电,或控制其对应的所述双向DCDC模块切换至Buck工作模式以对其后端相邻电池对其进行充电。通过循环控制电压最高的电池向相邻的电压较低的电池进行充电完成能量传递过程,有效保证电压均衡效果。
(3)双向主动均衡
高特电子提出的双向主动均衡技术,是迄今为止所有均衡技术中效率最高、主动均衡模块采用了基于电源母线的主动均衡技术,实现电池簇及不同模组内的任意单体电池间充放电能量转移。 无需二次均衡,均衡转换效率高。
3、Pack级均衡方案介绍
(1)主要包括电池组、电池管理模块(BMU)、组内变换器、组间变换器、开关组和供电总线;组内变换器用于实现小组内单体电池的均衡,其低压侧与开关组、单体电池构成低压回路,高压侧直接连接小组电池组端构成高压回路;组间变换器用于小组间的电池均衡,一侧与小组电池组端直接连接构成回路,另一侧连接至电池管理模块供电总线构成回路.
组内变换器为带隔离变压器的双向DC/DC变换器,能够将能量在高压电池小组与同组低压单体电池间双向传递,不受整组电池充电、放电或开路状态影响。其运行工况具有低压大电流特点,单体电池端工作电压不高于5V,工作电流不高于5A,功率较低。因此其拓扑结构采用推挽半桥形式。隔离变压器T一次侧采用推挽电路,隔离变压器T二次侧采用半桥电路,变压器变比为1:16。
组间变换器可以根据BMU的供电方式设计为DC/DC变换器或DC/AC变换器两种类型,而且具有双向变换功能,能实现电池能量在不同电池小组间传递。其中DC/DC变换器也采用与组内变换器电路拓扑相同的推挽半桥拓扑形式
(2)S1、获取电池包内电池的电芯电压值,根据预设规则进行包内均衡;更具体地,可以根据电池包(Pack)内部的平均电压设定均衡的目标值。上述预设规则为:若获取的所述电芯电压值与所述目标值的差值超过第一预设值,则启动电池管理单元(BMU)中的第一DC/DC模块进行包内均衡。一个BMU与一个电池包相连
S2、计算整个电池包簇的电芯平均值,把电芯正偏差最高的和负偏差最高的电芯进行对比,如果差值超过了第二值,则进行包间均衡。更具体地,可以启动电池组控制单元(BCMU)中第二DC/DC模块进行包间均衡,一个BCMU会与一个电池包簇相连的所有BMU相连,BCMU可以处理每个PACK之间的均衡,同时计算电池包簇的SOC,电池包簇的电压等
S3、获取电池包簇的簇间SOC,获取所有电池包簇中SOC最高的值,并据此通过第三DC/DC模块进行电池包簇间的功率分配,可以通过EMS及BAMS调节DC/DC模块开关频率以得到不同的功率分配。
(3)电池管理系统BMS单元包含:系统电池管理单元SMU、各个所述电池簇的电池簇管理单元CMU和设置于各个所述电池模组内部的电池管理单元BMU.功率变换器为DCDC变换器,通过相应DCAC变换器连接电网和/或负载。
运行模式为充电模式,则CMU下发开机指令,控制各个BMU闭合主回路通断控制电路中的充电开关管(比如PACKn中的K1‑n),其他开关管关断。若运行模式为放电模式, 则CMU下发开机指令,控制各个BMU闭合主回路通断控制电路开关管中的放电开关管(比如 PACKn中的K4‑n),其他开关管关断。
四、常见均衡方案
1、高特均衡方案介绍
通信交互:单片机的UART通讯引脚连接到供电侧监控电路U1的UART通讯引脚。供电侧监控电路U1和电池侧监控电路U2通过。RXS和TXS引脚通过隔离交互电路中光耦U5、U6分别与电池侧监控电路U2的TXS和RXS引脚连接,使电侧监控电路U1与电池侧监控电路U2进行UARY双向通讯,将电池侧监控电路U2的信息转发到MCU单元,电池侧监控电路U2接收待均衡的单体电池、均衡的电流值、保护值等信息。
均衡电流:HB引脚功能为可输出固定频率为153kHz,占空比为50%,最小驱动能力为电流1A的PWM波形;GS和GP引脚功能为可输出频率153KH、最小驱动能力为电流1A、占空比可根据COMP引脚输入调整范围为8~95%,使均衡电路的均衡电流达到设定值2A的要求;在对单体电池进行均衡充电时,GP引脚先输出PWM波形,随着COMP引脚电压值上升不断增大占空比,调节至均衡电流达到设定值,为提高均衡效率、降低能量耗损,GS随后输出并不断增大占空比,并调节至与GP输出PWM波形占空比形成互补的状态并满足死区时间;反之在对单体电池进行均衡放电时,GS引脚先输出PWM波形,GS随后输出PWM波形并形成互补。均衡回路采样电阻RA2为10mohm,标准均衡电流为2A,即标准采样电阻电压值Vis_fb为20mV。
均衡控制:电池开关矩阵控制电路包括驱动电压以及Q1、Q2、Q3和Q4的MOS管组成的矩阵开关,对应单体电池的驱动电压输出电压,控制Q1、Q2、Q3和Q4的MOS管闭合,可将该单体电池连接到主动均衡电路进行均衡。如当希望第1节单体电池闭合操作,电池侧监控电路U2对应的GA1输出电压,控制Q1、Q2、Q3和Q4的MOS管闭合,将第1节单体电池选择进入连接到均衡回路。同理,2#电池对应GA2,12#电池对应GA12。
安全设计:过流保护值设置数值为大于标准采样电阻电压值103%至150%之间,大于时触发过流保护,欠流保护值设置数值为标准采样电阻电压值50%至97%之间,小于时触发欠流保护。Vcell引脚功能为是单体电池欠压、过压保护检测,Vcell_fb为电池侧的单体电池的输入,其中Vcell_fb点电压与R3串联后与Vcell引脚相连,Vcell引脚又与R4串联后与GND2相连,当检测Vcell引脚的电压低于低电压保护值时,低电压保护值范围在大于等于0 .2至小于等于2 .0V之间,触发供电侧欠压保护动作,当检测引脚的电压高于高电压保护值时,高电压保护值范围在大于等于1 .0至小于等于2 .5V之间,触发供电侧过压保护动作,其中R3和R4做为调理电阻,阻值分别为10kohm、10kohm;例如:Vcell引脚电压值等于(Vcell_fb点电压*R4)/(R3+R4);默认设置电压小于0 .3V触发欠压保护,当单体电池电压输入为0 .42V,Vcell引脚电压为0 .21V,则触发欠压保护;默认设置电压大于2 .5V触发过压保护,当单体电池电压输入为5 .2V,Vcell引脚电压为2 .6V,则触发过压保护。
行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