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S中高边驱动和低边驱动,未来趋势探讨

前言

    小Q前一段时间列举了一下行业中主流国产、台系、日系、欧美的AFE芯片,每一家芯片都有自身的技术特点、行业定位、未来规划。今天就探讨一下各家的FET驱动方式,优缺点以及未来的方向。

     模拟前端AFE是用来监控每节电池的电压、电流及温度的信息,可在必要时进行一些保护动作。MCU是保护充电控制。根据充放电开关MOS管的位置不同,有高边驱动及低边驱动两种形式。

1、低边驱动

图片

低边驱动优点:低边方案是目前应用比较成熟且比较容易实现的方案,驱动控制简单。可以直接由AFE控制 多数产品也是基于低边方案设计的。目前大部分模拟前端也集成了低边驱动的能力, 比如我们上一代的经典产品 BQ769x0 系列就是采用的低边保护方案。CFET/DFET使用低压NMOS器件,成本低、体积小、RDSon小、使用中发热量小,

缺点则是 CFET,DFET 关断的时候,电池包的地和系统端的地不再共地, 所以一旦有保护被触发关断充放电 FET,电池端和系统端不再能够实现直接通信。若想继续实现通信, 则需要采用隔离通信,这不仅会增加成本,同时也会增加功耗,尤其是欠压保护时,过大的通讯功耗 对于原本就欠压的电池包更是雪上加霜。因此低边方案主要应用于对成本更为敏感的没有复杂通信的 产品中。

高边驱动

图片

高边驱动优势在于电池包和ECU共地,当高边开关关断时485/CAN 通信仍保持正常,

缺点是高边开关需要高压PMOS,成本高、体积大、 RDSon大、充放电时发热严重。

3、隔离方案的产生

为了解决通信的问题,各家开始采用隔离的方式,方案衍生了以下几种(以纳芯微方案为例)

图片

(1)方案1 利用光耦隔离实现485隔离

最早的隔离器件为光耦隔离器。在基于CMOS的数字隔离器开发成功以前,市面上所有的隔离器件均为光耦隔离器件。下图为使用传统三个光耦隔离器实现的485隔离电路.

图片

例如:两轮车市场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用锂离子电池标准于2019年4月实施,电摩通讯速率要达到500bps左右。此时想使用低成本光耦是不现实的,因为光耦的成本会随通信速率的上升而成倍增加。所以方案2就诞生了

(2)方案2  利用光耦+数字隔离实现485电路隔离

485使能信号可继续使用光耦隔离器件对进行隔离,而数据信号通路则可使用高速数字隔离芯片来实现。相较于传统光耦电路,系统传输速率提高,且降低了系统复杂度。下图为利用光耦隔离和数字隔离共同实现的485隔离电路

图片

第二种方案由于仍然使用了光耦,不仅扩大了PCBA的布板空间,更重要的是光耦的抗共模能力弱、功耗高等缺点,仍极大的限制电路使用场景,同样光耦的制造工艺原因,使用寿命较短,影响整个系统的使用年限,方案3的集成方案就产生了

(3)方案3  利用数字隔离器实现485电路隔离

隔离电路全部使用数字隔离器能很好的避免这些问题。下面是使用数字隔离芯片实现的485隔离电路。

图片

该方案解决的隔离的问题,但是外围电路仍然复杂,需要额外的收发控制芯片。同样的对于EMI抗干扰,以及作为接口电路的ESD,需要额外的外围。

(4)方案4 利用NOVOSENSE 集成隔离485芯片实现485电路隔离

数字隔离芯片集成收发器只需单颗芯片即可实现,并且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内部集成了一个三通道电容隔离及一个485收发器,NSi83086用于全双工485隔离,更高可达16Mbps通信速率,可极大的减小系统PCB面积,简化系统方案设计,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同时具有低摆率的特点,能够减少EMI辐射以及由于终端匹配不当引起的反射;NSi8308x的总线接口具有±16kV的系统级接触放电ESD保护能力。具有失效保护电路,当接收器输入开路、短路或者总线空闲时,接收器将输出逻辑高电平。接收器的输入阻抗为1/8单位负载,允许多达256个收发器挂在总线上。输出驱动器提供了超大输出电压摆幅,从而保证了更高的噪声容限。

图片

图片

4、高边驱动方案

高边驱动的产生

  • 随着BCD高压工艺的普及,对于高集成度,端口高耐压的方案似乎得到了突破,成本控制也得到了很高的解决。AFE集成电荷帮也提供的技术的可行性。

  • 同样的采用隔离的分立方案对于布板空间,整个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EMI提供了很大的挑战。

  • 对于大部分系统,整个BMS会保持极低的功耗。基于冗余设计的考量,都会由单独的硬件信号,Fault和Wake信号需要额外的占用隔离通道,增加了更多的成本。

  • 隔离电源和隔离芯片整个行业的局限性,系统仍需要极高的功耗,对于很多应用场景,隔离电源等存在的功耗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基于种种原因高边驱动似乎是很好的选择。所以高边驱动的DFE也是各大芯片厂商下一代角逐的重要战场。相比较低边保护,高边保护方案即使在保护被触发后,电池包和系统端仍然是共地的,因此仍然可以实现相互之间的通信,而无需增加隔离通信, 且触发保护后断开电池正端,系统更加安全。

图片

同样的我们以TI的BQ76952为例,对于系统构架展开说明。尽管使用高边驱动能够解决很多问题,但是CFET和DFET的数量和规格受系统设计影响。但是电芯的规格决定了这样设计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以动力电池为例,大部分电芯充电最高为3C~5C,放电10C以上。很显然充放电的电流差异太大,如果CFET和DFET数量规格一样,似乎对CFET不公平。就产生的同口和异口的区别

(1)同口电路

图片

图片

同口架构的充电口和放电口共用一个端口, 缺点是 CFET 和 DFET 的数量均需要按照充放电电流的最大值进行选型, 若充电电流和放电电流相差比较大时,比如一般锂电池包的充电电流要比放电电流小, 选择同口架构,则需要选择比实际需要更多的 CFET,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同口架构无论是充电还是放电,所有的电流都需要经过 CFET 和 DFET,会产生更多的损耗和热,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电池的有效容量。优点是不需要考虑反向电流的问题,因为 CFET 和 DFET 的背靠背连接可以阻断反向电流。此外,同口架构可以节省一根功率线和一个接线端子。

(2)异口电路

图片

图片

相比同口架构,异口架构可以按照实际的充放电电流需要分别选型 CFET 和 DFET 的数量和型号。并且无论是充电还是放电,都只经过一级 FET,所以损耗和发热也都更少。缺点是需要考虑反向电流, 如经CFET 的体二极管流向充电口,或经过 DFET 的体二极管流向电芯,若要阻断这些电流路径,需要额外的电路辅助实现。

(3)高边驱动芯片面临的挑战

  • 虽然高边驱动解决了供地的问题,但是电荷泵本身驱动能力有限,在适配不同应用场景的同时还是存在本身的不足之处。

  • 高边驱动由于上电瞬间整个系统的地是稳定的,但是VBAT的抖动必然影响电荷泵的驱动电压,对于FET的驱动控制有很大的影响。

  • 尽管市场很多推出16S的高边驱动,足以应对,如E-Bike,滑板车,平衡车、园林工具、户用储能等,但是对于电摩、储能,其电压通常高于 60V,则需要采用高于16串的电池包来实现更大的功率,需用采用级联架构,尽管也有厂家推出针对18S、20S的DFE,如DVC1124可支持24S .这部分内容后续有时间单独介绍

  • 因为高压侧的 是以低压侧的 Vstack作为参考地的,所以高压侧的通讯需要隔离 I2C或者SPI。或者选择菊花链的形式来做,增加了部分成本以及信号的稳定性

图片

图片

总结

        今天就简单的阐述一下高边驱动和低边驱动的演进历史,以及现在存在的优缺点。后续盘点一下市面商的高边驱动芯片以及各家的技术特点等。总而言之,从政策法规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而言,高边驱动应该会是未来几年的主流选择。

其它内容可以关注公众号获取

                                      

图片

  • 17
    点赞
  • 7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3
    评论
评论 3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Jackson Qian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