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桩的尽头是否都是IPO?行业内卷如何以价值换价格?

一、充电桩的内卷

1、行业内卷加剧,头部资本加注

临近2024年年末,新能源汽车市场“价格战”愈演愈烈。作为产业链下游的关键一环,充电桩行业也一直受到“价格战”波及。

2022年12月,优优绿能递交了创业板上市申请招股书,于2023年8月31日上会通过,拟登陆创业板。

2024年中石油、中石化、蔚来资本分别完成对英飞源的投资。2020年11月底,特锐德就已经启动了分拆特来电上市的前期筹备工作。2022年3月,特锐德计划将其控股子公司特来电分拆至科创板上市,但至今未果。

2020年9月,星星充电就已与国泰君安证券签署辅导协议,拟A股挂牌上市,其后无进一步进展。直到今年10月重启上市辅导。

今年从模块厂商优优绿能、英飞源,到星星充电、挚达科技等企业纷纷冲刺IPO,特来电也曾筹划分拆上市,行业头部尚且都如此,对于行业其他玩家可想而知。

2、充电市场的困境

在新时代背景下,要改善充电桩供给,让充电桩更好地适应市场、适应新能源发展的需要,关键就是要优化充电服务的结构和提升充电桩服务的质量,回归充电服务的本源。更好的解决快充站是投资大,收入困难的问题

一是优化充电桩体系结构,通过不断的产品创新和生态创新,完善充电桩的上下游。从核心器件到核心技术再到核心产品。

二是优化充电市场结构,包括资本市场结构,运营商体系的结构,以及充电桩配套模块上下游产业,都应在这些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

三是优化充电运营产品体系,同时要针对不同细分市场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比如针对家庭、农村、运营车辆这样一些特殊的群体,运用新的理念、新的思维、新的技术,探索开发出一些新的产品、新的渠道、新的模式来适应他们的需要;

四是优化充电服务质量。充电服务应该更加精准,就是要精准支持精准服务。另外要突出重点,把现在的大数据科技运用到充电领域当中,提高充电服务的质量;

五是优化充电基础设施,这是改善充电供给的基础条件,没有这样一些基础设施,要改善充电供给可能只是一句空话。合理的充电布局避免僵尸桩,这方面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否则我们说的充电服务要支持实体新能源经济,特别是要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就非常困难。

二、充电桩如何破局

1、打造产品+应用+场景+群体

这个逻辑主线是用户画像-场景需求-竞品分析-设计方案-产品创新,逻辑主线将告诉你一个C端产品怎么从0到1甚至做再创新。所以对于定位客户群体,然后针对客户群体做场景分析,专注核心需求解决痛点才是关键。

对服务类产品当服务本身基本标准化的情况下,价格永远是用户最关心的因素,这是人的天性。所以充电站充电价格比别人便宜哪怕其他配套服务差点我估计很多司机也会选择你的充电站,但对大部分充电站而言不可能无下限的降低价格,所以需要在排除掉的价格因素情况下考虑要用户从线上选择产品到线下充电离开核心场景的具体需求。

2、供给和需求的错配分层

游离性问题也日益凸显。市场细分越来越明显,企业开始在区域和行业层面进行深耕。一些公司可能只专注于南方或北方的几个城市,有的则专注于小区充电桩或公共充电站的建设。这种细分化的趋势引发了对盈利性的担忧。

不同的场景在对产品的质量、服务、品牌的追求要求不一样。从区域来说不同的地方对于产品的性能要求不一样,沿海地区对于产品的防水防潮,耐腐蚀要求比较严苛,东北地区对于低温启动要求比较高,西藏处于高海拔地区,对于大气压和静电等级要求比较高。从客户群体而言,不同的客户对于品质的要求不一样,家庭用户追求性价比,够用就可以,运营商需要较高的投资回报率,追求回本周期。

所以在充电桩的供给需求市场中存在错配分层的逻辑,如何做好细分市场,针对不同的需求,形成差异化的路线,就能有效的避免价格竞争,例如能效电气激烈竞争的充电桩市场,通过定位小直流充电桩走出了属于自己的赛道。

3、从“卷价格”到“卷服务”

充电桩产品价格没有最低,只有更低。但是无论品牌商还是运营商,受限于充电模块的价格,无法真正左右市场行情,与其无底线的卷价格还不如更好的卷服务,开启精细化运营模式。

小鹏汽车提出的分桩定价,是其充电网络的创新,小鹏汽车的充电桩会自动识别是否为小鹏车主,再进一步识别车主SOC是否在30%以下,如果充电需求比较大同时又是800V高压车型,小鹏APP和平台会引导或推荐车主去某个桩。同时,还将基于车主平常的使用情况和喜欢的场景进行定向推送,推荐其去商场、酒店充电。能够更好地服务800V高压平台的超快充车型,

小鹏汽车还表示后续也会结合智能定价。比如,有些车是普通充电却占着超快充的桩,就会造成资源浪费,后续将针对这样的场景进行优化。当识别到普通车主占用超快充桩时,会根据充电时长收取另外的费用。

4、运营模式革新

“互联网+充电”模式让“人找桩桩找人”的现象一去不复返。通过线上平台结合线下资源的形式可有效解决充电桩利用率低的问题,既可增加运营商充电业务收入的同时也带动了非电业务。

“储能+充电”模式有效缓解用电需求波峰压力。“储能+充电”充电站是指通过储能设施将用电低谷期富余的电能储存起来,在用户使用高峰时再通过充电桩释放的一种模式。该模式能实现错峰用电、提高电能利用率,帮助运营商赚取谷峰电差价以进一步提升盈利能力。

“光伏+储能+充电”模式进一步降低运营商的成本。光储充一体式充电站不仅可以利用储能调节用电波峰、赚取峰谷电价差,还可以利用闲置车棚资源进一步降低能源成本。在短暂的停电场景下,光储充系统也能保障一定程度的正常运作。

5、行业市场细分。精准定位

家充、公共充电桩目前是充电桩的主要竞争市场,2007年,以色列的沙伊·夏嘉曦推出纯电动汽车换电技术,成立换电企业Better Place。尽管这家公司在6年后申请破产,但换电模式自此成为新能源汽车能源补给的路径之一。无论是国外的Better Place、特斯拉,还是随后国内的蔚来、奥动、易易跨越数十年的探索接力,把换电推向了市场,打开了消费者场景认知。

换电、家充、公共充电桩是否可以三分天下,还需要时间的验证。在12月18日举行的巧克力换电生态大会上,宁德时代董事长、CEO曾毓群博士宣布,宁德时代推出新一代巧克力换电解决方案,并启动“巧克力换电生态”,其同时在现场表态,“宁德时代未来所有电池新技术都将应用于巧克力换电车型“。成立时代电服专注于换电领域。

换电大规模商业化面临三个关键词:标准化、新基建、全生态。标准化:电池能标准化是最难的,不同标准型号电池块,不同的化学体系,不同尺寸的电芯,如何可以提供多电量的产品服务是难点

新基建:换电是一个重资产、高投入、长周期的产业,涉及的利益相关方很多、链条复杂,谁投资,谁运营?

全生态:需要面临市场不同汽车厂家,不同品牌型号的车型全覆盖,生态兼容性复杂。

6、产品标准化,一款产品通吃

2017年国家电网推出的“三统一”标准充电模块——即统一模块外形尺寸、统一模块安装接口、统一模块通讯协议,为充电桩系统集成商及充电运营企业带来了更加优质、便捷的选择,成为当前市场上的主流产品。这一标准化举措不仅促进了充电模块的互换性与兼容性,还极大地提升了充电设施的建设效率与运维便利性。

充电模块厂家开始产品标准化,无论120KW、160KW还是240KW一款产品通吃,只升级功率,实现平台共享。充电桩主板控制厂家同样为了解决开发成本和周期,产品走向标准化。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Jackson Qian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