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12焊台和JBC焊台自制资料(原理和电路)

一、焊台组成

一般由电源、控制电路、手柄、发热芯、烙铁头组成。

1、手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烙铁头分为发热芯和烙铁头一体式的,比如T12烙铁头: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也有发热芯和烙铁头分离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二、白菜白光T12焊台

1、白菜白光T12的烙铁头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是发热芯和烙铁头一体式的.
2、再烙铁头配上一个手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手柄中的电路只有两个导电弹片,当烙铁头插入后,烙铁头后端的两个接触片和手柄中的弹片连在一起,再通过导线连接到后面的航空插头。
3、T12控制板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烙铁头上的两个接触片通过导线,再通过航空插头、航空插座,焊接到控制板上的T12负极和T12正极。
4、电源
控制板上的电源负极和电源正极需要接个电源。电源电压输入要求:直流12V到24V(最佳电压为24V),电流1.5A~3A。

  这就是T12焊台的自制全过程了。下面来说一下原理,你可能会奇怪烙铁头只引出了两根线是怎么实现加热和测温的。
  其实很简单,因为烙铁头上有两种导体,这就形成了热电偶,而我们知道热电偶是可以测温的。让我们来看看热电偶的形成条件:

当有两种不同的导体或半导体A和B组成一个回路,其两端相互连接时,只要两结点处的温度不同,一端温度为T,称为工作端或热端,另一端温度为T0 ,称为自由端(也称参考端)或冷端,回路中将产生一个电动势,该电动势的方向和大小与导体的材料及两接点的温度有关。这种现象称为“热电效应”,两种导体组成的回路称为“热电偶”,这两种导体称为“热电极”,产生的电动势则称为“热电动势”。

  于是这一时刻测量一下烙铁头的温度,发现温度低了,那么就给烙铁头通电加热,加热一会儿断开,再测量一下烙铁头温度,再加热。。。测温和加热交替进行。
  看下面控制板就知道了,控制上有一个运放构成比较器,控制MOS管开关。当热电偶上电压大于参考电压,就关断MOS管,停止加热。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三、JBC焊台自制

  JBC焊台也是烙铁头和加热芯一体的,所不同的是JBC的烙铁头有3个触点,它把发热和测温的分开了,可以实现加热和测温同时进行,因此烙铁头温度降低会更快检测到,回温会更快一些。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烙铁头的供电是交流24V,可以使用可控硅调节导通角来调节加热功率。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是老外的一个方案,烙铁头的3个触点分别接红线、绿线、蓝线,然后红线和绿线间是热电偶直接接入MAX6675,这是美信的热电偶温度测量芯片,它以SPI方式输出温度值。蓝线和绿线间是加热丝,接入左下侧的可控硅电路,它这里是用的15.5V交流(实际应该用24V交流),MCU通过光耦控制可控硅打开。左上侧是过零检测电路,需要在过零时给可控硅导通信号,这样才可以精确控制导通角。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控制方式,就是使用完整的交流周期,控制交流周期导通个数占总个数的比例来控制温度。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电路也很简单,就是用H桥控制,检测过零信号,在下一次过零前一直导通,到下一次过零时再来判断是否还要继续导通。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焊台自制的电路都很简单,唯一有难度的就是程序上PID的温度控制了。
  好了,这两种焊台自制的资料都在这儿了,老哥们动手吧。有不清楚可以讨论。

申明:该设计资料来自“一乐开源”,设计资料仅供学习参考,不可用于商业用途。 前言: 高频基本功能完成,只能说是可用的状态,距离商业话还有一段路要走。板子基本安装调试完成,目前发现一些问题,进一步的工作将在总体测试后统一修改,本项目使用开源基金打样的PCB。本项目作为一乐开源基金的首发项目,希望能够抛砖引玉,给大家带来更多的好玩的项目。 控制部分原理图错误修改: 1、R104应改为接U1(OP07)二脚;--原图为接地,需要拆掉R104,换成直插电阻飞线 2、蜂鸣器音量R126改20-30R 3、R112考虑改300R,否则亮度D9不一致。R118R119只装一个,使用D9表示加热的情况用R119,否则用R118. PCB错误修改: U2(M8)的位置跑了,L102M8-PIN19短路,需要割开。 M8--PIN6编码器的线短路,需要飞线连通。 功率板错误: 1、R9不用直接短路 2、全桥D5的丝印正负标识反了。 3、VR1 7812 的丝印方向反了,实际散热片的位置要靠板子的边沿。 已知的问题: 1、现在原定使用的外部TL431基准噪声很大,使得ADC读数跳动接近30个字, 具体问题有待验证,这样只能使用M8内部的基准源。 2、现在的输出使用控制板无法达到满功率,不使用控制板短路光耦32V下满输出 供电电流1.2A左右,但是使用控制板后之有0.6A的水平,可能控制算法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3、其他未尽事宜:加热器监测没有开放,暂时没有这个功能;12v反馈供电没有调试,因为目前使用32V的电源供电,反馈电压不够。 全板工作照: 整个硬件设计包括三部分:电源,控制功率板,见截图: 补充内容: 控制板部分的硬件调试基本完成,昨天调通了外置基准的部分,郁闷,可能遭遇假的TL431,实际测量输出电压都之有2.40?V,所以造成M8的基准不稳定,后来调选了几只,输出电压基本都在4.48V以上,采样基本稳定,后来减小了TL431的限流电阻到200,采样已经稳定。现在看来M8对于外置基准需要的电流还是不小的。这里完成以后,使用内置基准的程序将暂停更新,重点调试使用外部基准的程序。为什么优先外部基准的程序,因为热电偶输出4毫伏左右100度,这样放大60倍以后刚好在0-700度的范围ADC的采样结果对应,基本不用换算,少了一次除法计算,程序的执行效率会提高。 附件内容截图:
评论 6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qlexcel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