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大物实验】弗兰克赫兹实验

文章详细解释了弗兰克-赫兹实验中的关键概念,如栅极电压作用、电子加速与减速、能级跃迁以及如何通过IP-UG2曲线测量氩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内容涉及电子与原子的相互作用以及实验操作技巧。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预习题目

一、单选题 共 13 小题 共 78 分 得 78 分

1. (6分)第一栅极电压UG1、第二栅极电压UG2和减速电压UP的作用分别是( )

    标准答案:B

    学生答案:B   √

    学生得分:6

    A. 产生并加速电子,使电子加速,使电子减速

    B. 消除阴极电子散射,使电子加速,使电子减速

    C. 使电子加速,消除阴极电子散射,使电子减速

2. (6分)当增大加速电压时,极板电流将( ),当增加拒斥电压时,极板电流将(

    标准答案:B

    学生答案:B   √

    学生得分:6

    A. 减小,增大

    B. 增大,减小

    C. 减小,减小

    D. 增大,增大

3. (6分)增大灯丝电压时,极板电流将( )

    标准答案:A

    学生答案:A   √

    学生得分:6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4. (6分)在IP-UG2曲线的第一个峰左右两侧附近电子和氩原子之间的碰撞类型为( )

    标准答案:D

    学生答案:D   √

    学生得分:6

    A. 都为弹性碰撞

    B. 左侧为非弹性碰撞,右侧为弹性碰撞

    C. 都为非弹性碰撞

    D. 左侧为弹性碰撞,右侧为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5. (6分)若一个原子从低能级Em跳跃到高能级En,需要吸收的能量 E 大小为( )

    标准答案:A

    学生答案:A   √

    学生得分:6

    A. E = En-Em

    B. E = Em-En
 

6. (6分)弗兰克-赫兹管的IP-UG2曲线相邻两峰对应的电压差表示(

    标准答案:B

    学生答案:B   √

    学生得分:6

    A. 拒斥电压

    B. 氩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

    C. 氩原子的第二激发电位

7. (6分)当VG2的值等于IP-UG2曲线的第三个峰的位置时,在第一栅极G1和第二栅极G2之间有( )个能量吸收区域,分别位于(

    标准答案:B

    学生答案:B   √

    学生得分:6

    A. 2个,G1G2的三等分点处

    B. 3个,G1G2的三等分点和G2处

    C. 2个,G1G2的中点和G2处

    D. 4个,G1G2的四等分点和G2处

8. (6分)如果氩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为V0,加速电压从0增加到最大值Umax,则IP-UG2曲线的峰的个数(

    标准答案:A

    学生答案:A   √

    学生得分:6

    A. 小于Umax/V0

    B. 等于Umax/V0

    C. 大于Umax/V0

9. (6分)弗兰克-赫兹仪的VG2输出和IP输出应分别接连接至示波器的( )

    标准答案:B

    学生答案:B   √

    学生得分:6

    A. Y输入和X输入

    B. X输入和Y输入

10. (6分)求氩原子能级的第一激发电位时,我们用相邻两个峰之间的()相减

    标准答案:A

    学生答案:A   √

    学生得分:6

    A. 横坐标

    B. 纵坐标

11. (6分)实验中没有观察到氩原子第二激发能级,是因为()

    标准答案:C

    学生答案:C   √

    学生得分:6

    A. 电子在氩原子第二能级上停留的时间太短了

    B. 第二能级太大了

    C. 电子加速到第一能级大小时即与氩原子交换能量

12. (6分)电子具有足够的能量后与氩原子发送非弹性碰撞,氩原子从电子吸收相当于第一激发电位的能量,使自己从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多余部分的能量( )

    标准答案:A

    学生答案:A   √

    学生得分:6

    A. 仍留给电子

    B. 以光子形式辐射

    C. 转化为原子核的振动能

13. (6分)把弗兰克-赫兹试验仪的 VG2 和 IP 输出端分别接到示波器的 X 和 Y 输入,即可在示波器的屏幕上显示 IP-VG2 曲线,如果实验中发现峰谱曲线的峰-谷间距太小,应该尝试( )

    标准答案:C

    学生答案:C   √

    学生得分:6

    A. 减小示波器水平方向上每小格代表的数值

    B. 增大示波器水平方向上每小格代表的数值

    C. 减小示波器竖直方向上每小格代表的数值

    D. 增大示波器竖直方向上每小格代表的数值

二、多选题 共 2 小题 共 14 分 得 14 分

1. (7分)弗兰克-赫兹实验的实验目的是(

    标准答案:AB

    学生答案:AB   √

    学生得分:7

    A. 测定氩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

    B. 验证原子的能级是分立的

    C. 测定氩原子与电子的非弹性碰撞几率

2. (7分)原子正常情况下处于基态,下面那些情况可使原子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 )

    标准答案:ABC

    学生答案:ABC   √

    学生得分:7

    A. 加热

    B. 光照

    C. 碰撞

    D. 液化

三、填空题 共 1 小题 共 8 分 得 8 分

1. (8分)氢原子只能处于一些不连续的能量状态,即 E1、E2、E3,…,处于这些状态的原子是稳定的,称为【1】。其中 E1 叫【2】,E2、E3 叫【3】。
答案选项:A,基态;B,激发态;C,定态;

    标准答案:C;A;B

    学生答案:C;A;B   √

    学生得分:8

一、实验目的

测量氩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

二、实验原理

原子只能处于一些分立的稳定的能量状态(简称定态),它的能量不可能连续变化而只能是突变,即“跃迁”。

原子从一个定态跃迁到另一个定态发射或吸收能量,辐射的频率是一定的:

原子在正常情况下处于基态,当原子吸收电磁波或受到其它有足够能量的粒子碰撞而交换能量时,可由基态跃迁到能量较高的激发态。

从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临界能量。

“弗兰克-赫兹”实验的设计思想是利用慢电子与原子发生碰撞,通过收集发射电子在弗兰克 赫兹管后端形成的电流与加速电压间的关系来探 寻原子内部规律。

灯丝电压VF:电压越大,单位时间发射电子数越多

第一栅极电压VG1:类似聚焦的作用,防止电子散射打到管壁上。

第二栅极电压VG2:给电子加速。

拒斥电压VP:给电子减速,防止电子过快,电流饱和。

三、实验仪器

FD-FH-I弗兰克-赫兹仪、示波器

电压选择:

 1、灯丝电压:部分仪器1.8V左右,部分仪器需要2.7V左右

 2、VG1:1.0~1.5V

 3、 VP:8.0~11V

四、实验内容

五、数据记录

六、数据处理

1、画出加速电压和电路中电流之间的关系

2、算出氩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再求相对误差(理论值11.61V)

七、结果陈述

八、实验总结与思考题

思考题:

1. 第一峰对应的电压与第一激发电位是否是一致的?为什么?

2. 根据你测到的U0值,计算氢原子从第一激发态跃迁回基态时应该辐射多大波长的光?

(by 归忆)

弗兰克赫兹在研究中发现电子与原子发生非弹性碰撞时能量的转移是量子化的。他们的精确测定表明,电子与汞原子碰撞时,电子损失的能量严格地保持4.9eV,即汞原子只接收4.9eV的能量。这个事实直接证明了汞原子具有玻尔所设想的那种“完全确定的、互相分立的能量状态”,是对玻尔的原子量子化模型的第一个决定性的证据。我们此次实验的目的是要学习测量原子第一激发电位的方法以及证明原子能级的存在。 弗兰克-赫兹实验的一些基本实验原理: 玻尔的原子理论指出:①原子只能较长久的停留在处于一些不连续的能量状态E1、E2……,处在这些状态的原子是稳定的,称为定态。原子的能量不论通过什么方式发生改变,只能是使原子从一个定态跃迁到另一个定态;②原子从一个定态跃迁到另一个定态时,它将发射或吸收辐射的频率是一定的。如果用Em和En分别代表原子的两个定态的能量,则发射或吸收辐射的频率由以下关系决定: hv=|Em-En|式中:h为普朗克常量。 原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也可以通过具有一定能量的电子与原子相碰撞进行能量交换来实现。本实验即让电子在真空中与汞蒸气原子相碰撞。设汞原子的基态能量为E1,第一激发态的能量为E2,从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所需的能量就是E2-E1。初速度为零的电子在电位差为U的加速电场作用下具有能量eU,若eU小于E2-E1这份能量,则电子与汞原子只能发生弹性碰撞,二者之间几乎没有能量转移。当电子的能量eU≥E2-E1时,电子与汞原子就会发生非弹性碰撞,汞原子将从电子的能量中吸收相当于E2-E1的那一份,使自己从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而多余的部分仍留给电子。设使电子具有E2-E1能量所需加速电场的电位差为U0,则 eU0=E2-E1(式中:U0为汞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
大学物理实验中,杨氏模量是一个重要的力学参数,用于描述材料抵抗形变的能力。以下是关于深圳大学大学物理实验中与杨氏模量相关的实验内容、计算方法及数据处理的信息。 --- ### 关于杨氏模量的实验原理 杨氏模量(Young's Modulus)定义为体受拉伸或压缩时应力与应变的比例系数。其公式表示如下: $$E = \frac{\sigma}{\epsilon} = \frac{F/A}{\Delta L/L_0}$$ 其中: - $E$ 是杨氏模量; - $\sigma$ 是正应力 ($F/A$); - $\epsilon$ 是纵向应变 ($\Delta L / L_0$); - $F$ 是施加力; - $A$ 是截面积; - $\Delta L$ 是长度变化量; - $L_0$ 是初始长度。 --- ### 实验装置与测量过程 通常使用的实验设备包括金属丝、光杠杆、望远镜等。具体步骤可能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调整光杠杆和望远尺的位置,确保系统稳定。 2. 施加不同重量的砝码,记录对应的刻度读数。 3. 利用几何关系将位移转换为实际长度的变化值。 --- ### 数据处理方式 对于获得的一系列数据点 $(m_i, x_i)$ ,可以通过以下线性拟合得到斜率$k$来间接求解杨氏模量: $$x=\frac{ML^2k}{dYg}$$ 这里$x$代表标记移动距离;其他符号意义分别为质量$m$、固定段长$L$、直径$d$以及重力加速度$g$. 最终结果表达式简化成比例因子乘以已知常数值的形式给出最终答案。 同时需要注意误差分析环节,在整个过程中考虑随机不确定性和系统偏差的影响因素,并合理估算总相对不确定性范围。 --- ### 注意事项 为了保证精度,建议多次重复每一步骤的操作流程并且取平均值得出结论。此外还要特别留意单位换算统一标准问题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归忆_AC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