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个三国故事先
诸葛亮一生善用激将法,一激关羽,二激黄忠,都达到了很好的效果。不过,最精彩的,还是赤壁大战前与周瑜的那场谈判,其善于巧言相激的说服艺术真是发挥到了极致。
公元208年,曹操亲率大军南征。江东的孙权摇摆在抗曹与降曹的两种选择之间。
周瑜是对孙权决策影响最大的人物,一旦抗曹开始,他必然也是主帅,诸葛亮必须要说服他抗曹,并调动起他强烈的抗曹愿望。
一天晚上,鲁肃引诸葛亮会见周瑜,鲁肃问周瑜:“今曹操驻兵南侵,是战是和,将军欲如何?”
周瑜说道:“我的意见是和为上策。”鲁肃大惊道,“江东三世基业,岂可一朝白白送给他人?”
周瑜说道:“江东六郡,千百万生命财产,如遭到战祸之毁,大家都会责备我的,因此,我决心讲和为好。”
诸葛亮听完他们的对话,说:“我有一条妙计,只需差二名特使,驾一叶扁舟,送两个人过江,曹操得到这两人,百万大军必然卷旗而撤。”
周瑜急问是哪两人。诸葛亮说道:“曹操本是名好色之徒,打听到江东乔公有两位千金小姐,大乔和小乔,长得美丽动人,曹操曾发誓说,他有两个志向,一是扫平四海,创立帝业,流芳百世;二是得到江东二乔,以娱晚年。江东失去这两人,丝毫无损大局;而曹操得到这两人必然心满意足,欢欢喜喜班师回朝。”
周瑜听罢,勃然大怒,嚯地站立起来指着北方大骂道:“曹操老贼欺我太甚!”
诸葛亮表面上是急忙阻止,其实是火上浇油,说道:“都督忘了,以前少数民族多次侵犯疆界,汉天子就把公主许配给他们来和亲,现在怎么怜惜民间的二位女子啊?”
周瑜说:“您有所不知啊,大乔是孙策的老婆,小乔是我周瑜的老婆啊。”
诸葛亮这时,假装惶恐的样子,说:“真没想到是这么回事,我真是胡说八道了,该死该死!”
周瑜说:“我与曹贼势不两立,我既承了孙策的重托,怎么能投降曹操,刚才所说的话,是用来试探你的,我自从离开鄱阳湖,就有了北伐的意思,虽然刀斧架在头上,也不能改变这个意志!希望先生助我一臂之力,一起攻破曹军。”
于是孙、刘结成的抗曹联盟得到巩固,赢得了赤壁之战的重大胜利。
诸葛亮首先了解到周瑜的气量比较窄,容易被人激怒,再者他也知道,大丈夫连自己的妻子都不能保护,是人生的一大耻辱,周瑜绝不会忍受这样的耻辱。
激将法:知耻而后勇
常言道“遣将不如激将”,在人才激励的过程中,企业领导者如果能够巧妙使用激将法,有时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什么叫激将法呢?激将法是利用人的逆反心理,通过贬低对方来激发他求胜欲望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也叫反向激励法,主要是抓住被激励者的心理,狠狠地泼他一盆冷水,打击一下他的情绪,在强烈的刺激下,能让对方在愤怒之下迸发出更强大的力量。
有时候人的想法很奇怪,委婉的劝说不起作用,反而刺激他的自尊心,却能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我经常会在课堂上做一个调研:那就是,在你成长的过程中,是别人给你的正面反馈,像表扬、肯定、欣赏,让你变得越来越好?还是负面反馈,像否定、打击、嘲讽,让你越来越好?绝大部分人都会说,当然是肯定、认可、欣赏,但也有个别人会说是否定和打击。
我还记得,有一次上课的时候,一位公司的董事长说,他就是因为被集团的领导狠批了一次,并且告知他,如果公司再这样亏损,直接解散团队。
自从那次谈话后,他仿佛被激活了一样,回去就跟团队想尽各种办法,共同奋战,结果只用一年时间就让公司扭亏为盈,三年时间利润翻番。现在回想起来,他还特别感谢那位领导,当头一棒,把他打醒,才有了后面“知耻而后勇”的奋力拼搏。
还有一位学员也有相似的经历。他上高中的时候,有一天下楼,碰到了他们校长,校长就问他:“你打算考什么学校?”他有点骄傲地说:“当然是985和211。”校长听完之后,就很藐视地说:“就你现在的努力程度,能考上专科就不错了!”他听了以后,非常不服气,在最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奋发图强,一定要证明自己,最后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现在他都已经工作很多年了,可是,每次回老家都会去看看老校长,当时如果不是老校长的那句话,估计也没有他的今天。
你可能会想:“哦,原来激将法这么简单,只要否定他、打压他,就可以了。”当然不是,这里强调一下,激将和否定完全不同,激将的目的是表达期望,激起对方证明自己的欲望,而不是单纯的贬低与否定,不是让对方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所以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有时候,我们明明知道是激将法,却还会“中计”。因为从本质上讲,领导是想通过这种方式间接地表达他的期望,激发你证明自己的欲望,从而采纳他的建议。
那我们在管理的过程中该怎样用好激将法呢?
一般说来,激将法通常有两种表现方式,一种是直接激将,另一种是间接激将。
那究竟哪种方法更有效呢,我们看这么一组实验。
假如你所在的公司有一个策划项目需要完成,这个项目比较棘手,而且时间非常紧张,要求在一周之内给方案。按照你的工作经验,这个项目正常至少需要10天才能完成,而且收益不高,所以你并不想接这个项目。
这时候,主管来找你谈话。如果不用激将法,他可能会说:“我知道这个项目比较棘手,对你来说能从中获取的利益也不多,但我希望你能接管这个项目。”
而如果用直接激将,他可以这么说:“你不想接管这个项目,是因为你清楚,以你目前的能力,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所以你打退堂鼓。”
那间接激将的说法是:“跟你同期进公司的小李起初能力和你差不多,但人家勤奋努力,现在他已经是项目经理了,你想不想抓住机会,多锻炼一下自己的能力,赶超小李?”
看完例子,你应该很明确什么是直接激将、间接激将,以及没有激将的说法了吧。
实验结果显示,被激将的组更愿意接管这个项目。直接激将组和间接激将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所谓激将法,就是面对面直截了当地刺激对方,鼓动他去做原来不能做、没打算做、不情愿做或者不敢做的事。
这里还要强调一点,激将法虽然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但是要慎用,如果用不好,就会有风险。
使用激将法的三个原则
怎样使用激将法呢?有以下三个原则必须掌握。
第一个原则,因人而异。
需要提醒管理者的是,在运用激将法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区分对象,要根据员工的性格确定是否运用激将法。
一般来说,如果员工自尊心强、争强好胜、在意个人名声、重视工作成绩、具有挑战精神,就可以实施激将激励。但如果员工敏感多疑、办事谨小慎微、性格相对绵软、“内驱力”不强,则很容易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他会把你的激将之言视为讽刺和奚落,负面情绪爆发,导致“心死”或者“摆烂”,那么激将的结果就从根本上背离了我们激励的宗旨。
第二个原则,把握时机。
必须要看准时机运用激将法。不能推出得太早,在各类条件环境都不具备、时机尚不成熟时,草率地激将,结果会是任务失败,大大挫伤员工的信心,降低工作热情。
但是激将法也不能推出得太迟。任务接近尾声,最难的攻坚阶段都已经结束了,上级突然发起激将,让大家都感觉莫名其妙,像是白送成果给激将对象一样,有分配任务不公平的嫌疑,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
第三个原则,拿捏分寸。
在使用激将法之前,一定要对对方的性格有比较透彻的了解。运用激将法,不能不痛不痒,也不能过犹不及。不痛不痒会给人隔靴搔痒的感觉;而如果言语过于尖刻,则会让对方误认为是对自己的人身攻击。
最后,还是请你再往深思考一步,为什么一个人在被打压之后,反而奋起直追了呢,这恰恰说明他的内心深处是多么渴望得到一个肯定。所以,如果激将法能起作用,就需要立马给予肯定和认可,这样效果才会更显著。
实战练
如果你恰好要激发一个人的战斗欲望,让他主动接受挑战,
那么,尝试使用一下激将法吧。
《团队激励36计》https://item.jd.com/14348756.html#none
-
全网超千万管理者的共同选择
-
樊登、张琦等大咖重磅力荐
-
36套管理工具即36计,每一计都可以拿来就用
本书将交付给你36个管理工具,5大激励系统,包括个体激励系统、岗位激励系统、规则激励系统、氛围激励系统、负向激励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