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 信息科技 新课标

新课标强调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科技课程的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目标培养科学精神、计算思维和信息社会责任。课程内容围绕数据、算法等六个主线,提倡真实学习和素养导向的评价。教学和评价建议关注学生主体、科学原理与实践应用结合及全面评价。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

1、课程性质

填空: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具有【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

简答:

信息科技课程旨在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理论】,提升【自主可控意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升【数字素养与技能】。

2、课程理念

  1. 反映数字时代正确育人方向
  2. 构建逻辑关联的课程结构
  3. 遴选科学原理和实践应用并重的课程内容
  4. 倡导真实性学习
  5. 强化素养导向的多元评价

3、核心素养目标(重点)

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主要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

  • 信息意识:

是指: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

  1. 具备信息意识的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感知力】,熟悉信息及其【呈现与传递】方式,善于利用信息科技【交流和分享】信息、开展【协同创新】
  2. 具有寻找有效数字平台与资源解决问题的意愿, 能合理利用信息真诚友善地进行表达;
  3. 具有将创新理念融入自身学习、生活的意识;具有自主动手解决问题、 掌握核心技术的意识;
  • 计算思维:

是指个体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涉及的【抽象】、【分解】、【建模】、【算法设计】等思维活动。

  •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1. 是指个体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通过选用合适的【数字设备】、【平台】和【资源】,有效地管理【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开展【探究性学习】,【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2. 能根据学习需求,利用信息科技【获取】、【加工】、【管理】、【评价】、【交流学习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
  • 信息社会责任

是指个体在信息社会中的【文化修养】、【道德规范】和【行为自律】等方面应承担的责任。

4、总目标

  1. 树立正确价值观,形成信息意识.
  2. 初步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计算思维
  3. 提高数字化合作与探究的能力,发扬创新精神
  4. 遵守信息社会法律法规,践行信息社会责任

5、课程内容六条逻辑主线

围绕【数据】、【算法】、【网络】、【信息处理】、【信息安全】、【人工智能】六条逻辑主线

6、 教学建议 P47

教案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信息科技素养和意识

  1. 围绕核心素养确定教学目标
  2. 推进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创新
  3. 注重以科学原理指导实践应用
  4. 自觉适应信息科技的快速更迭

7、评价建议:

过程性评价应该遵循的原则:
(1)评价情境应体现真实性
(2)评价主体应体现多元化
(3)评价方式应体现多样性
(4)评价内容应体现全面性
(5)评价反馈应体现指导性

主要评价方式:

评价主要包括课堂评价、作业评价、单元与期末评价

学业水平考试考试形式:

纸笔测试、上机实践、自适应测评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