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诸位贤弟足下:
十月廿七日接九弟信,知家中一切平安,甚慰甚慰。
然吾读来书,觉诸弟于进德修业之事,似有疏忽之意,此大不可也。吾人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讲求乎诚正修齐之道,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操习乎记诵词章之术,以图自卫其身。
进德之事,难以尽言,然吾常以“慎独”二字自勉。独处之时,尤当谨守本心,不可有一念之差,一事之恶。修业之事,则须有恒。每日读书写字,皆不可间断,积少成多,自然有成。
吾生平所以过人者,惟在一“耐”字。耐得烦,耐得苦,耐得劳,耐得闲。诸弟若能以此四字为法,则进德修业,皆可渐入佳境。
望诸弟谨记吾言,勿负青春,勿负韶华。
**兄国藩手草**
---
**注释:**
1. **进德修业**:
- **进德**:指提升道德修养,追求诚正修齐(诚意、正心、修身、齐家)之道。
- **修业**:指学习知识技能,掌握记诵词章(记忆、背诵、文章写作)之术。
2. **无忝所生**:
意为不辜负父母和祖先的期望。“忝”指羞愧,“所生”指父母。
3. **慎独**:
儒家重要思想,指在独处时也能谨慎自律,保持道德操守。曾国藩常以此自勉。
4. **记诵词章**:
指记忆、背诵经典和写作文章的能力,是古代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
5. **耐**:
曾国藩强调“耐”字的重要性,即忍耐、坚持。他认为,只有耐得住烦、苦、劳、闲,才能在进德修业上有所成就。
6. **韶华**:
指美好的青春时光。曾国藩劝诫弟弟们珍惜时间,努力进取。
---
**解读:**
这封家书体现了曾国藩对弟弟们的殷切期望。他强调了“进德”与“修业”的重要性,并以“慎独”和“耐”字为核心,教导弟弟们在道德修养和学业上持之以恒。这些思想不仅对当时的人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对今天的我们同样具有深刻的启示:在追求个人成长的过程中,既要注重道德修养,也要坚持不懈地学习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