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对瓦伊昂大坝事故的探讨与分析
http://wap.sciencenet.cn/blog-2966991-1073480.html?mobile=1
瓦伊昂大坝事故:
意大利摆脱了战争的阴霾后,开始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与此同时,北部城市的工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与日俱增。瓦依昂峡谷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其成为了兴建水力发电站的不二之选。
在亚德里亚电力协会(SADE)的游说下,国会35位部长中的13位开会决定,要在意大利北部修建一座当时世界上最高的拱坝*。不过这个表决其实是无效的,因为法律规定讨论这类重大议题时,必须有超半数的部长到场。尽管不合法,意大利总统路易吉•伊诺第(Luigi Einaudi)还是在1948年签署批准了这一议案。
按照计划,瓦依昂大坝高230m,坝身采用先进的双曲拱结构,在水平与垂直两个方向都呈弯曲状。这种结构的受力条件优秀,在承受大荷载的同时还能做得很薄,非常节省材料。大坝的设计师更是宣称,瓦依昂大坝能够承受超过设计值11倍的荷载而不坍塌。
1956年大坝正式动工,但施工还不满一年,建造计划就出现了变动。意大利的政客希望将瓦依昂大坝的用途改成为核电站配套服务的抽水蓄能电站。这样大坝的高度就从原先230m增加至262m,库容也因此增大到初始设计的3倍,达1.65亿立方米。
在大坝施工期间,人们也陆续发现了令人担忧的问题。原来瓦依昂峡谷的地质构造是由石灰岩和粘土相互层叠形成。石灰岩层间的粘土吸水后很容易变成泥浆,而泥浆就相当于岩层间的润滑剂,有导致深层滑坡的风险。
同时经过地质勘察人们发现,大坝的上游还存在着老滑坡*,这也是一个巨大的隐患。1959年,工程专家和技术顾问向大坝建设方提出水库左岸的斜坡稳定性存在疑问。但质疑没有得到建设者的重视,施工还是按计划照常进行。
1960年瓦依昂大坝建成封顶,同年开始实验性蓄水。随着水位涨高,岩层间的粘土被浸润,并开始变得不稳定。在10月份水位升至163m时,在大坝左岸上出现了长达2km的拉裂缝。这表明大块山体有往下滑移的趋势,人们不得不开始重视起来。
工程师对滑坡位移进行了观测,他们发现山体以每天3-4厘米的速度移动着。到了11月4日,蓄水深度达到了180m,大坝左岸突然发生了局部的滑坡。约70万立方米的岩质滑坡滑入水库,在大坝前制造出10m高的浪。大坝的管理者决定全力控制山体滑移速度,但同时也不愿放弃蓄水的计划。
设计部门认为,水位上升是造成滑坡的关键因素,且认定降低水位上升速度可以阻止滑坡发展。他们计划在控制滑坡速度的同时,慢慢将水库注满。如果滑动速度过快,就降低水面让它放缓,最终达到让山体缓慢滑入水库的目的。随后的两年里,人们监视着山坡的位移,不断进行着蓄水排水的试验。这个办法一直都挺管用,山坡位移速度基本被控制在每天0.3cm以下。但1962年底,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买下了水库,为了尽快完成验收,蓄水的速度明显加快了。 次年8月中旬,水深维持在240m不变,但位移速度却反常地持续增加,十来天后更是增至每天3.5cm。人们逐渐意识到不妙,可是此时降低水位已经太晚了。
自9月28日起,瓦依昂地区连降大雨。大量雨水渗入山体中,不仅进一步削弱了岩层间的摩擦力,还增加了山体自身的重量。山体滑移速度不受控制地越来越快,已经超过了每天20cm。人们开始听到瓦依昂山谷中传来奇怪的声音,水库里的水也无故变得浑浊起来。
1963年10月9号22点39分,灾难发生了。大约2.6亿立方米的山体滑坡以110km/h的速度冲入水库,将1800m长的库段全部填满。部分山体甚至一直推进到对岸140m高的山上,整个过程用时不到45秒。翻过大坝的洪水呼啸着到达1.4km外的峡谷出口,此时涌浪还保持着70m的高度。巨浪在毫无预警之下席卷了龙加罗内和附近5个村庄,还在睡梦中的人们根本来不及反应,共1925人在冲击中遇难,几乎无人生还。滑坡激起的空气冲击波威力同样十分惊人。大坝地下厂房的钢梁扭曲后被剪断,调压室钢门被气浪硬生生推出12m远。在厂房内值班和住宿的60名技术人员除1人外幸存外,其余全部死亡。
事后调查发现,除自然因素外,人为疏忽也是酿成灾祸的重要原因。若大坝没有贸然增加高度,保持原来230m的设计,水对边坡的浸泡作用就不会如此严重。如果大坝管理者在出现滑坡迹象时就及时停止蓄水,岸边的山体也不至于在三年的充分浸泡后最终崩溃。
失败原因:
1.不合法合规
法律规定讨论这类重大议题时,必须有超半数的部长到场,但实际上只有35位中的13位到场进行决议。
2.项目中的重大决策由非专业人士主导
意大利政客根本不懂建造大坝的相关知识,只是一味的追求利益提出对大坝的高度进行增加使得大巴的容量扩大到原来的三倍。水容量的增加直接导致周围土地的稳定性变差,成为后来灾难的一大诱因之一。
3.不重视存在的风险
质勘察人们发现,大坝的上游还存在着老滑坡*,这也是一个巨大的隐患。1959年,工程专家和技术顾问向大坝建设方提出水库左岸的斜坡稳定性存在疑问。但质疑没有得到建设者的重视,施工还是按计划照常进行。
4.针对对重大风险并没有采取根本性的决绝措施
当已经发现了滑坡导致水位上涨的迹象,决策者们并没有放弃他们的蓄水计划,而是通过防水的方法降低水位。
5.不顾一切的赶进度
为了加快验收速度,决策者们决定增加大坝的蓄水速度,而没有考虑到这样做的潜在风险。
7.没有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
当出现山体滑移速度不受控制地越来越快,已经超过了每天20cm。人们开始听到瓦依昂山谷中传来奇怪的声音,水库里的水也无故变得浑浊起来这些现象,当地有关部门并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及时疏散下游居民,直到10天后,一场大暴雨引发的滑坡造成了上千人死亡的惨祸。
身为工程师的想法:
1.工程的合法性必须要经过相关部门的检验。
2.工程的决策者必须是相关专业人员,不能由非专业人员进行决策。
3.实施工程过程中要重视及时发现的风险并采取根本性的解决措施,一味的规避风险只会让风险越积越多最终导致重大事故。
4.进度永远不是工程的第一位,质量才是。不能因为赶进度,忽视工程存在的缺陷。发现缺陷及时处理,即便有可能会耽误工期,但我们不能拿着有缺陷的产品交付。
5.如果工程项目涉及到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我们应该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面对工程存在的风险,我们应当首先考虑是否会影响到人民群众,如果影响到,那就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减少人民群众的损失。